正文

序言:封存青春,永不歸去(2)

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作者:吳曉波


當我把這些漂浮在歲月之河的文字打撈上來的時候,更像是在進行一次告別的儀式:我將封存青春,永不歸去。

我們這一代,多少屬于天生地養(yǎng)的一代。我們從貧瘠的物質和精神年代走出,在骨骼和思想長成的那些日子里,父輩奔波于生計,國家則忙于經濟的復蘇和意識形態(tài)的角斗,他們都顧不上好好看管我們。我們在學校里胡亂地讀書,吃進無數(shù)的垃圾,卻又在思想的荒原上肆意地尋覓瘋長的野草。步入社會之后,既有的秩序瀕于崩潰,“效率”替代所有的法則至高無上,而我們所儲備的知識根本不足以應對很多突發(fā)的事實,甚至在更多的時候,我們所匆忙建立起來的價值觀在量化、冷酷的現(xiàn)實面前完全不堪一擊。

在這一本集子中,你可以非常清晰地讀出我所描述的景象,很多篇章中表現(xiàn)出來的自責與詞不達意,是被擊潰前的哀鳴,而另外一些篇章里的激越和溫情,則是逃進書齋后的喘息與抵抗。

從2014年5月開始,我開出“吳曉波頻道”,恢復了每周兩篇專欄的寫作節(jié)奏,這使得在過去的一段時間,我的一些文章在社交朋友圈里流傳得很廣,本書中有將近一半的內容寫于過去的這一年間。這一次的結集,繼往于青蔥,止步于當下,也算是一次長途旅程的即景記錄。

如果說這些文字還值得閱讀,僅僅在于布羅茨基所提供過的那個理由——“其重要性大多數(shù)應歸功于產生它們的時刻”。畢竟,這是一個我們參與創(chuàng)造的時代,它一點也不完美,甚而不值得留戀,但是,它真的到來過,而且轟隆隆地裹挾一切,不容任何一個年輕人脫身旁觀。

“我們都是精神上的移民。”這是我的職業(yè)偶像沃爾特·李普曼講過的一句話,也許這是每一個國家的觀察者所難以逃避的宿命,他一生為美國人瞭望世事,鐵口判斷,但在內心,卻始終難以揮散自少年求學時就已生出的疏隔感。

是為序。

吳曉波

2015年5月4日于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