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境祁連(1)

筆走大中國 作者:陳大剛


祁連山的B面

祁連山在西北,一面是甘肅,一面是青海。

凡山都有兩面。南北走向的山,分為東面和西面,東西走向的山,分為南面和北面。南方的山,無論是南北走向還是東西走向,山的兩面幾乎都一個樣,沒有多大差別。而西北的山,尤其是山脈,兩面幾乎是兩個不同的世界。比如賀蘭山,東面是一馬平川的“塞上江南”寧夏平原,西面,卻是寸草不生的中國第四大沙漠騰格里沙漠。秦嶺就更不消說了,它是中國南北分界線,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山,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分水嶺——北面是黃土高原,河流冬天凍結(jié),主產(chǎn)小麥玉米,竹不能生長;南面是天府之國四川,河流冬天不凍,主產(chǎn)水稻,雨后就有春筍,是竹的福地。

祁連山在青藏高原最北邊緣,她的兩面也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甘肅一面是河西走廊。有兩大景觀,自然風(fēng)光是戈壁大漠,歷史人文是漢唐遺韻。去年我曾去了河西走廊。這是一條壓迫在祁連山與戈壁中的狹長通道。出了蘭州不久,黃河就落在了身后。離黃河越遠(yuǎn),大地上的景色就越是荒涼,生命跡象就越少;遠(yuǎn)方的天邊是祁連山若有若無的輪廓,近處就完全是戈壁。要近了城市,比如在金昌、武威、張掖,才有一些綠洲。但城市一過,人的眼睛立即就墜入戈壁中。而處于河西走廊盡頭的敦煌,則完全在沙漠的包圍中。它原來叫沙州衛(wèi),意思是沙漠中的城。在酒泉時,一位20世紀(jì)50年代來大西北支邊的上海人說,那時河西走廊比現(xiàn)在還荒涼,可以用赤地千里和荒無人煙來形容。第一次從酒泉到敦煌,他騎著駱駝在茫茫戈壁和沙漠中差不多走了半個月……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

平沙莽莽黃入天……

唐代邊塞詩就出產(chǎn)在這一帶祁連山腳下的荒涼浩瀚中,它們同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同明代長城,同古城垣、烽火臺、古道一起,構(gòu)成了我們這個民族鋒鏑劍光、渾厚蒼涼的古老記憶。

而青海這一面,既沒有甘肅那么多厚重歷史,也沒有戈壁大漠,青翠婉約得如江南水鄉(xiāng)。代表作是湖泊、溪谷、森林、草原、田疇、藏族風(fēng)情。以祁連縣為例,天然草場和森林就占全縣土地總面積差不多90%,整個縣就是在草原和森林中。人們用“高原明珠”“牧區(qū)江南”“東方瑞士”來稱說她,一點也不夸張。祁連山對青海情有獨鐘,以黑河大峽谷為最精彩,峽谷內(nèi)有冰川800處,被譽為“河西走廊的母親河”黑河,就是由這些冰川發(fā)育出來的。另外一條河為大通河,屬于黃河水系,源頭也在祁連山。黑河與大通河兩大流域,共有大小支流247條,水域搖曳出眾多森林、草原、田野。如此祁連山,與我們固有印象中的大西北似乎沒有血緣關(guān)系,反而與江南更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