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熊白,我沒有吃過的美味(2)

送你一個(gè)字 作者:張曉風(fēng)


(陶)弘景曰,脂即熊白,乃背上肪,色白如玉,味甚美。寒月則有夏月則無。

以上是比較靜態(tài)的數(shù)據(jù),看來熊白是溫帶或寒帶地區(qū)的熊為了貯存冬眠時(shí)期所需的熱量而預(yù)存的脂肪,獵人趁它冬眠前獵熊到手就可享此美味。臺灣的熊沒有冬眠的必要,想來如果有人在冬天跑去動(dòng)物園偷熊來殺也找不到背上那塊奇怪的脂肪。

至于比較動(dòng)態(tài)的描寫見于《北齊書》,提到有一位名叫李德立(順)的人跑到宴席上,“連索熊白”,這是一千四百年前的事了,不知為什么,至今聽來仍令人垂涎。

但即便在古代,熊也不是隨便就獵得到的野獸,所以想來也是獵人可遇不可求的天賜。記得曾在某書中看到處理的方法是腌制,應(yīng)該頗合理,因?yàn)槿绻既徊奴C到一只,而春夏獵得的又找不到熊白,只好靠腌臘肉的方法才能終年享受了。

可是話說回來,這熊白不過就是脂肪嘛,而脂肪不就是肥肉嗎?肥肉又能好吃到哪里去呢?不過,我仍相信熊白萬分美味,試想魚翅不就是魚鰭嗎?我們慣吃吳郭魚,絲毫不覺吳郭魚之魚鰭有什么美味,可是人家鯊魚的魚鰭就是大不相同呀!

臆想中的熊白應(yīng)該是比較硬實(shí),又有點(diǎn)韌,像筋。做成臘味后切成薄片,既透明,又有稍許脆爽,跟那些毫無勁道的膩膩叭叭的肥豬肉是不同的。美食中除了“色香味”之外,觸覺也是極重要的,熊白或海蜇皮或綠豆冬粉,皆各有其觸覺之美。

至于我沒吃過熊白又憑什么在此大談其美味呢?應(yīng)該說,是靠著詩人留下的信息。詩人雖然常吹牛,但比之政治人物要可信多了,蘇東坡有《岐亭詩》五首,岐亭是地名,是東坡好友陳季常(慥)的地盤,東坡貶黃州,本來可算不幸,但好友也在這一帶,加上這里食材不錯(cuò)(東坡肉就是在這里發(fā)明的),故可算“良性貶官”。老友重逢,又受了委屈,季常便傾囊備膳。東坡寫詩五首是勸他不可為此殺生,東坡是個(gè)饞人,卻勸別人不要?dú)⑸鋵?shí)指的是“不要特地為我殺生”,其中第二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