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夢中走出函谷關

生命在高處:李燕杰詩歌散文集 作者:李燕杰 著


  夢,是絢麗的。

  夢,是瑰奇的。

  夜夢中,我獨自一個人,走出了喧囂的塵世,沿著先祖老子所走過的路,走出了函谷關。似乎也如老子那樣騎著青牛,低吟著五千言,心中感到滿足,也感到愜意。

  從朝霧走到黃昏,路是那么漫長,但心中卻感到安穩(wěn)。

  回首往事,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幾十年的滄桑變化,既有高山,也有流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高山流水中,用生命寫下一首又一首的歌。

  豪情有血,柔情有淚。人生無怨無悔。

  畢生無所求,也無所欲。

  唯一的是把一顆心獻給人類。

  這是愛與美。

  未來的路,仍很漫長,仍很崎嶇。

  在夢幻中,又記起諸葛亮的《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澹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

  這是多么令人感嘆的境界!

  人生在世,生活在為人、處世的漩渦中,一心為己,只能在私利中打轉(zhuǎn)轉(zhuǎn),只有為了人群,奉獻自己,才可能投石沖破水中天,用真誠在人群中泛起漣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p>

  認清自己,超越自己。

  認清規(guī)律,適應規(guī)律。

  在寧靜中思澹泊。

  在澹泊中多自律。

  在走上古稀之路時,應有這種心態(tài):

  "不忘久德,不思久怨。"知恩圖報,這也是一種美德:父母生育之恩、人民養(yǎng)育之恩、師友幫助之恩、領導關懷之恩、妻子兒女互愛之恩。

  記住恩德,丟棄怨憤,變得更瀟灑,更脫俗,更欣慰。

  這時,以古道柔腸之情懷,一步一步地走向古道夕陽。

  夢啊!真的如此令人神往,因為在這里感受到一個境界,這不是香格里拉,也不是世外桃源。

  山,自然地起伏。

  水,自然地流淌。

  詩,自然地宣泄。

  歌,自然地歡唱。

  寧靜致遠,澹泊明志,這是諸葛亮對老子的一種闡釋,當一個人進入這種境界時,就會變得更加從容,更加勁拔,如李白的心境,瀟灑送日月。

  這是對人生的一種從容。

  這是對生命的一種關愛。

  學會寧靜與澹泊,可以使你真正享受到人生的綺麗。

  學會寧靜與澹泊,可以使你空靈的心境更加曠怡。"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因窘困而改節(jié)。""雪逞風威,白占田園能幾日;云從雨勢,黑滿天地不多時。""性命雙修,方顯真人真色,福慧雙利,才能成為有福之人。"

  "不必想世間應變之方,也無需思出奇制勝之謀,更不必用縱橫捭闔之策。"當我漫步在夕陽古道時,我又想到:

  信馬由韁,順其自然,隨心所欲,而絕不逾矩。

  太陽,每天有升有落,江水,每天有潮有汐,人生,每天有喜有悲。善于了解自然,善于了解自己。

  在寧靜中思考,在思考中澹泊,進而達到致遠與明志。

  這也許是一種智慧,以出世的精神入世,以入世的精神為人類謀福利。

  這也許是一種哲學,遇到勝利而不自滿,遇到困窘而無悲凄。

  如天空的云,如暮春的花,如秋日的葉,隨風飄飛,隨遇而安。這絕非聽憑命運的擺布,更不是任憑噩運的宰割,而是在失衡中求平穩(wěn),在困窘中求奮斗,在奮斗后求達觀。當我們看清了一切的時候,就會變得純真,變得善良,變得無私,變得無畏。因為無所私,也就無所求;因為無所求,也就無所畏。

  在夢中沿著老子的路前進。

  此時,古道斜陽,絕無悲涼。

  此時,在函谷關上,看到的是霞光萬道,在隱約中,從莽林中看到一縷春光!其中顯示著一種新生的力量。

  這不是輕世傲俗。

  這不是自命清高。

  這是一位兩千五百年前的老人--老子李耳在函谷關的古道上的宛然一笑。這微笑中,也許包容著一種哲學、一種智慧,它引人自省,引人向善。

  像山的綿延起伏,像水的碧波流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