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摘

在解剖圖的圍繞中,蒙娜麗莎的微笑慢慢成型

【編者按】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美國著名傳記作家,暢銷書《史蒂夫喬布斯傳》、《富蘭克林傳》、《愛因斯坦傳》、《創(chuàng)新者》作者。他的這本《列奧納多達芬奇?zhèn)鳌吩噲D探索“從

【編者按】

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美國著名傳記作家,暢銷書《史蒂夫·喬布斯傳》、《富蘭克林傳》、《愛因斯坦傳》、《創(chuàng)新者》作者。他的這本《列奧納多·達·芬奇?zhèn)鳌吩噲D探索“從凡人到天才的創(chuàng)造力密碼”,他認為達·芬奇的天才之處正是基于那些我們也可以通過自我訓練提升的能力:熱切的好奇心,認真的觀察以及異想天開的想象力,同時他能對自己稍顯異類而泰然處之。該書的起點不是達·芬奇的藝術(shù)杰作而是他令人震驚的7200頁筆記。本文摘編自該書第三十一章《蒙娜麗莎》,是對達·芬奇這幅巔峰之作的深度解讀。

巔峰之作

現(xiàn)在,該《蒙娜麗莎》出場了。本來可以在本書更靠前的章節(jié)討論列奧納多的這幅巔峰之作,因為他早在1503年就開始繪制這幅作品,那時他已不再為切薩雷·波吉亞效力,也回到了佛羅倫薩。但是直到他1506年回到米蘭的時候,這幅作品依然沒有完成。實際上,在第二次回到米蘭的那段時期,列奧納多一直把它帶在身邊,不斷進行完善,隨后在羅馬的3年中依然如此。在最后一段人生歲月中,他還把這幅畫帶到了法國,不斷潤飾,直到1517年。他去世的時候,這幅畫還在他的工作室里。

在列奧納多的職業(yè)生涯尾聲討論《蒙娜麗莎》很有意義,因為他一生都在致力于完善融匯藝術(shù)與自然的能力,而這幅畫堪稱巔峰。多年來,這塊楊木畫板被涂上了一層又一層的薄釉,這一過程也展現(xiàn)出列奧納多的多重才華。開始時,這只是一幅絲綢商人年輕妻子的肖像,后來演變成了一次探索之旅,列奧納多在探索如何描繪人類復雜的情緒,如何通過神秘的微笑使其過目不忘,以及如何將我們的本質(zhì)與宇宙的本質(zhì)聯(lián)系在一起。最終,蒙娜麗莎的靈魂與自然的靈魂交織在了一起。

從他完成《蒙娜麗莎》的畫作向前追溯40年,那時年輕的列奧納多還在韋羅基奧的作坊里工作,他畫過另外一幅別人委托的女性肖像——《吉內(nèi)薇拉·德·本奇》。從表面上看起來,兩幅畫有相似之處。畫中的人物都是佛羅倫薩布商的新任夫人,她們身后的風景中都有流淌的河水,而且還都是四分之三側(cè)面坐姿。但是更引人注目的其實是兩幅畫之間的差異。這些差異不僅反映出列奧納多的繪畫技巧日臻完善,更重要的是,作為一位科學家、哲學家和人文主義者,他也變得愈發(fā)成熟。如果說《吉內(nèi)薇拉·德·本奇》出自一位有驚人觀察力的年輕藝術(shù)家之手,那么《蒙娜麗莎》就是他用畢生敏銳的觀察力來探求知識的成果。他對知識的追尋詳盡地記錄在數(shù)千頁筆記里——照射在曲面物體上的光線、人臉的解剖、幾何體的形狀變換、湍急的水流、地球與人體的類比——所有這些都幫助他領悟如何精妙地描繪動作與情感?!八啦粷M足的好奇心,他在不同學科間來回的跳躍,這些都在一幅作品中變得和諧統(tǒng)一?!笨夏崴埂た死藢懙健睹赡塞惿窌r說,“科學知識、繪畫技巧、對自然的癡迷、對內(nèi)心的洞察力全部融在其中,而且平衡得天衣無縫,以至于一開始我們幾乎意識不到它們的存在?!?/p>

委托緣起

瓦薩里在1550年首次出版的列奧納多傳記中生動地描述了《蒙娜麗莎》:

列奧納多為弗朗切斯科·德爾·焦孔多繪制一幅他妻子蒙娜麗莎的肖像……看一下這幅畫,便能理解藝術(shù)能多么逼真地模仿自然……水靈靈、光閃閃的眼睛活靈活現(xiàn),眼睛周圍泛著粉紅色和珍珠色,還有那些睫毛,若沒有精妙的手筆,一切都無從談起……鼻子紅潤柔軟,鼻孔優(yōu)美、栩栩如生;嘴唇微張,嘴角的唇紅與臉上的膚色融為一體,看上去不像顏料,而是真實的肌膚;在喉部凹陷處,如果悉心觀察,幾乎能看到脈搏的跳動。

瓦薩里提到了麗莎·德爾·焦孔多,她生于1479年,出身于著名的蓋拉爾迪尼家族的一個小分支,這個家族從封建時代起就是地主,但是他們的財富并沒有流傳下來。麗莎15歲的時候嫁入了富有但地位并不顯赫的焦孔多家族,這個家族的財富主要來自絲綢貿(mào)易。因為手頭不寬裕,她的父親不得不割讓一個農(nóng)場作為嫁妝,但是衰落的貴族地主與新興的商人階層之間的聯(lián)姻最終讓相關(guān)各方都從中受益。

她新婚的丈夫弗朗切斯科·德爾·焦孔多8個月前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他膝下還有一個2歲的兒子。他成了美第奇家族的絲綢供應商,而且生意越來越紅火,客戶遍及整個歐洲,他還從北非買了幾個摩爾人當家里的女奴。從種種跡象來看,他愛上了麗莎,這一點在這種存在利益交換的婚姻中并不常見。他給予了她的家庭經(jīng)濟上的支持,到1503年,她已經(jīng)為他生育了兩個兒子。直到那時,他們都一直和弗朗切斯的父母住在一起,但是隨著家庭壯大和收入增長,他買了一棟自己的房子,大約在那個時候,他委托列奧納多為妻子畫一幅肖像,那年麗莎24歲。 列奧納多為什么會接受這項工作?要知道當時他正在躲避更富有、更顯赫的藝術(shù)贊助人伊莎貝拉·德斯特沒完沒了的懇求,而且據(jù)說他非常不情愿拿起畫筆,因為他完全沉浸于他的科學探索之中。

也許列奧納多接受這項委托的一個原因是兩家的世交。但是,我懷疑列奧納多決定畫麗莎·德爾·焦孔多的主要原因是他想為她畫像。因為她鮮為人知,不是顯赫的貴族或貴族的情婦,他可以隨心所欲地描繪她。無需迎合或者聽命于有權(quán)有勢的贊助人。最重要的是,她美麗迷人,而且她的笑容很有誘惑力。

作品

說起《蒙娜麗莎》的神秘魅力,要從列奧納多準備畫板時開始。這塊有細紋理的畫板取材于一棵楊樹樹干的中間部分,尺寸大于家中通常擺放的肖像,列奧納多在上面涂了一層鉛白色的厚底漆,而不是更常見的石膏粉、白堊和白色顏料的混合物。他知道底漆能更好地反射光線,這樣光線就可以穿過多層半透明薄釉,從而增強景深、光亮感和立體感。

有些光線穿過釉層照在了底漆上,然后又被白色的底漆反射回來。于是,表面顏料反射的光線和從畫面深處折返的光線彼此交織映入我們的眼簾。這就讓人物造型產(chǎn)生了一種不斷變化和難以捉摸的微妙效果:她的臉頰輪廓和微笑由柔和的色調(diào)過渡塑造而成,上面看起來蒙著多重釉層,而且隨著房間內(nèi)光線和觀看角度的變化,它們也在不斷變化。這幅畫因此活靈活現(xiàn)。

就像15世紀的荷蘭畫家——比如揚·凡·艾克——那樣,列奧納多將很小比例的顏料摻入油中作為釉料。對于麗莎臉上的陰影,他開創(chuàng)性地使用了一種鐵錳混合物制作的焦棕色顏料,這種顏料吸油性很好。

他上色的筆觸極為細膩,幾乎難以察覺,隨著時間推移,他反復涂抹,最多可達30層,每層都很薄。據(jù)2010年發(fā)表的一項X射線熒光光譜研究顯示,“蒙娜麗莎臉頰的粉色基底上涂有棕色的釉料,這些釉料的厚度從只有2~5微米一直平滑過渡到陰影最深處的30微米左右”。此項分析還顯示畫家上釉時故意使用了不規(guī)則的筆法,這樣皮膚的紋理看上去會更逼真。

列奧納多筆下的麗莎坐在一道涼廊上,涼廊的柱基在畫面邊,但是很難辨認出來;她的雙手在前景處交疊,搭在椅子的扶手上。她的身體——特別是她的雙手——感覺與我們異常接近,而起伏的群山后退至遙遠而朦朧的遠方。一項對底圖的分析顯示,最初列奧納多把她的左手畫成抓著椅子的扶手,好像馬上就要起身似的,不過后來又改了主意。盡管如此,她仍呈現(xiàn)出一種動態(tài),似乎我們剛好碰上她轉(zhuǎn)身的瞬間,就好像我們剛走進涼廊就引起了她的注意。她的身體微微扭轉(zhuǎn),她的頭轉(zhuǎn)過來直視著我們,沖我們微笑。

在整個職業(yè)生涯中,列奧納多一直沉浸在對光線、陰影和光學的研究中。在一段筆記中,他寫到了肖像的用光,他分析的結(jié)論與麗莎臉上的光線設定如出一轍:“如果你想畫一幅肖像,要選擇在天氣陰沉或者黃昏的時候。注意觀察黃昏和天氣陰沉時街上男男女女的面龐,看看他們的臉龐顯得多么柔和精致。”

在《蒙娜麗莎》中,他讓光線從稍稍偏左的高處射入。為了做到這一點,他不得不耍點兒花招,但是他做得很巧妙,只有仔細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從柱子來判斷,麗莎所在的涼廊是有房頂?shù)?;因此,光線本應該來自她背后的風景??墒牵砩系墓庹諄碜哉?。也許我們應該設想涼廊的側(cè)面是開放式的,不過即便如此,依然無法解釋全部光效。這應該是一種人為的安排,列奧納多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用他嫻熟的陰影技法來呈現(xiàn)他想要的輪廓和造型。在《蒙娜麗莎》中,他對光學和曲面物體上光照規(guī)律的應用如此杰出和令人信服,以至于讓人很難察覺他的小把戲。

關(guān)于麗莎臉上的光線,還有一點反常之處。列奧納多在他的光學筆記中研究過光線變強時瞳孔收縮所需的時間。在《音樂家肖像》中,人物的兩個瞳孔大小不一,這不僅讓畫面呈現(xiàn)出一種動感,也符合列奧納多在那幅畫中使用的明亮光線。在《蒙娜麗莎》中,她右眼的瞳孔稍大。但是右眼更直接地朝向她右側(cè)的光源(即使在她轉(zhuǎn)身之前也是如此),因此右眼的瞳孔應該較小才對。難道這也像《救世主》中沒有折射的水晶球一樣是個失誤嗎?或者是某種巧妙的招數(shù)?20%的人會出現(xiàn)瞳孔不等的生理現(xiàn)象,列奧納多是否敏銳地觀察到麗莎也是其中一例?又或者他知道快樂也會讓瞳孔擴張,所以一側(cè)瞳孔比對側(cè)擴張更快是說明麗莎很高興看到我們嗎?

對于一個如此微小且可能無關(guān)緊要的細節(jié),我們也許又一次小題大做了。不妨稱此為列奧納多效應,因為他的觀察能力如此敏銳,所以哪怕他的畫作中有一點兒不起眼的反常之處——比如大小不等的瞳孔——都會讓我們絞盡腦汁地猜度他的所見所想,當然有時可能是過度解讀。如果是這樣的話,反倒是一件好事。只要接近他的作品,觀看者就會被激發(fā)去觀察自然中的小細節(jié)——比如瞳孔放大的原因——并重拾對它們的好奇感。列奧納多想要關(guān)注每一個細節(jié),這也啟發(fā)我們?nèi)バХ隆?/p>

另外一個讓人費解的問題是麗莎究竟有沒有眉毛。在瓦薩里的溢美之詞中,他對麗莎的眉毛尤其不吝贊美:“因為他已經(jīng)畫過毛發(fā)從皮膚中長出的樣子,所以眉毛疏密有致,隨著毛孔卷曲,再自然不過。”乍看上去,這段描述似乎既體現(xiàn)出瓦薩里熱切的贊美之心,又說明了列奧納多將藝術(shù)、觀察與解剖學融為一體的卓越能力,可是我們看到的《蒙娜麗莎》沒有眉毛。事實上,1625年對此畫的一段記述中指出,“這位女士在其他方面都很美,就是幾乎沒有眉毛”。由此引發(fā)了一些牽強的理論,這些理論認為,現(xiàn)存于盧浮宮的這幅畫作與瓦薩里看到的不是同一件作品。

一種解釋是瓦薩里從來沒有見過這幅畫,他的記述是經(jīng)過他一貫的渲染加工的。但是他的描述非常具體,出現(xiàn)渲染的可能性不大。鑒于眼眉位置有兩處模糊不清的長橢圓形痕跡,有一個更加合理的解釋,一開始就像瓦薩里描述的那樣,確實有兩條毫發(fā)畢現(xiàn)的眉毛,但是列奧納多是在油性基底上繪制的眉毛,因為他耗時太久,基底已經(jīng)干燥了。這就意味著在第一次清理這幅畫的時候,它們可能就被擦掉了。2007年,法國藝術(shù)品技術(shù)分析專家帕斯卡·科特的高分辨率掃描結(jié)果也支持這一解釋,通過使用濾光片,他發(fā)現(xiàn)了那對眉毛最初的細微痕跡。

盡管麗莎衣著簡樸,沒有顯示貴族身份的珠寶或者華服,但是她的服裝一樣引人注目,不僅經(jīng)過精心的描繪,還體現(xiàn)出了驚人的科學性。列奧納多在韋羅基奧的作坊做學徒時就畫過衣褶寫生,自從那時起,列奧納多就留心觀察織物起皺和鋪展時的樣子。麗莎的衣裙輕輕地蓬起,光線照在豎立的衣褶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銅黃色的衣袖,它們的褶皺高低起伏,泛著絲綢的光澤,就算韋羅基奧看了也會為之折服。

至少從理論上來說,列奧納多是在為一位經(jīng)營頂級絲綢的商人繪制肖像,所以他在麗莎層疊的衣物中加入這些令人賞心悅目的細節(jié)也就不足為奇了。如果要體會列奧納多的精致用心,可以參考放大的高分辨率圖像,這樣的資料在書里或網(wǎng)上可以找到不少。衣服的領口尤其值得研究。首先是兩股編織的螺旋紋樣,這是列奧納多在自然界中最喜歡的圖案,它們之間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金環(huán),在光照下就像浮雕一樣立體。螺旋紋樣下面是一串繩結(jié),它們與列奧納多喜歡在筆記本上畫的那種繩結(jié)類似。它們呈十字架形,繩結(jié)之間隔著兩個由繩繞成的六邊形。但是在領口的中間位置,這個模式稍稍被打破了,似乎變成了3個六邊形連成一排。對高分辨率圖像和紅外圖像仔細檢查后,一切才水落石出,列奧納多并沒有弄錯;相反,他在非常精細地描畫一個衣褶,位置就在乳溝正下方的緊身上衣上。紅外圖像還顯示出另一個同樣驚人的細節(jié),不過因為我們正在談論的是列奧納多,所以并不令人意外:緊身上衣的一些位置會被后來畫的外層衣物遮擋,即使在這些地方,他依然畫上了那些繡花圖案,這樣,即便我們看不見,也能隱約地感覺到它們的存在。

麗莎的頭發(fā)上罩著一層薄紗,這是美德的標志(不是為了哀悼),因為薄紗非常透明,要不是它在她的前額留下了那條邊緣線,人們幾乎注意不到。仔細看看松散地披在她右耳旁頭發(fā)上的薄紗,很明顯,細心的列奧納多先畫完背景中的風景,然后再用幾乎透明的釉料畫出上面的頭紗。再看一下她右側(cè)前額頭發(fā)從薄紗中露出來的位置。盡管頭紗幾乎是透明的,但是比起露出來的頭發(fā)和蓋住她右耳的頭發(fā),被頭紗遮住的部分依然顯出一點兒紗的質(zhì)感,顏色也更淺。當從薄紗中露出的兩側(cè)頭發(fā)垂到胸前時,列奧納多又開始畫他喜愛的卷發(fā)了。

對列奧納多來說,描繪薄紗可謂得心應手。他對現(xiàn)實難以捉摸的本質(zhì)和人類感知的不確定性了如指掌。由于認識到光線并非集中于視網(wǎng)膜上的一點,他寫道人類感知到的現(xiàn)實中沒有銳利的輪廓和線條;相反,我們看到的一切邊緣都有一種類似暈涂法的柔和感。這不僅適用于向無限遠處延伸的霧中風景,連我們看起來觸手可及的麗莎的手指也遵循同樣的規(guī)律。列奧納多深知我們在透過面紗看世界。

列奧納多在描繪麗莎背后的風景時,使用了另外一些視覺技巧,我們就像以鳥瞰的方式從高處俯視這些風景。其中的地質(zhì)構(gòu)造和朦朧的山脈融合了科學與幻想,這也是列奧納多一貫的做法。一片荒蕪起伏的地貌讓人想起漫長的史前時代,但是一座隱約的拱橋?qū)⑵渑c現(xiàn)在連在一起(可能畫的是13世紀的布里亞諾橋,它位于阿雷佐附近的亞諾河上),這座橋橫跨在麗莎左肩旁的河面上。

右側(cè)的地平線似乎比左側(cè)要高遠,這種錯位讓畫面有了一種動感。似乎地球像麗莎的身體一樣扭轉(zhuǎn)過來,而且當你的關(guān)注點從左側(cè)地平線移到右側(cè)時,麗莎的頭好像也稍稍抬起了。

從風景過渡到麗莎的形象,這完美體現(xiàn)了列奧納多所信奉的宏觀世界與人體微觀世界的類比。這些風景呈現(xiàn)出地球正在呼吸脈動的鮮活機體:河流是它的血脈,道路是它的肌腱,巖石是它的骨骼。地球不僅是麗莎的背景,它還匯入了她的身體,成為她的一部分。

不妨看一看畫面右側(cè)從橋下流過的蜿蜒曲折的河水,它似乎流入了搭在麗莎左肩上的絲巾。絲巾的皺褶一開始條理分明,但是在她的胸部稍稍扭轉(zhuǎn),看上去幾乎和列奧納多畫的水流一樣。在畫面左側(cè),彎彎曲曲的道路似乎與她的心臟相連。她領口正下方的衣服就像蕩漾著流經(jīng)她身體的瀑布。畫面背景和她的服裝有同樣的高光紋理,強調(diào)了二者已經(jīng)從類比關(guān)系變成渾然一體。這是列奧納多哲學的核心:從宇宙到人類,自然中模式的重復與模式之間的聯(lián)系。

正如1893年沃爾特·佩特對《蒙娜麗莎》那段著名的贊頌那樣,“世界的萬千氣象匯聚于她……一個永恒的生命,席卷起上萬種感受”。

眼睛和笑容

在許多肖像中,人物的眼睛似乎都會隨著觀看者而移動,其中包括列奧納多早期的《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在那幅畫或《蒙娜麗莎》質(zhì)量精良的復制品中,甚至也存在這一現(xiàn)象。站在畫作的正前方,你會感覺人物在盯著自己;從一邊移動到另一邊時,人物的視線仍然跟隨著你。盡管肖像目光跟隨觀看者移動的效果并非列奧納多首創(chuàng),但是這經(jīng)常與他聯(lián)系在一起,有時候直接被稱為“蒙娜麗莎效應”。

為從科學上解釋這一效應,許多專家都曾研究過《蒙娜麗莎》。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之一是在真實的三維世界里,人物臉上的光影會隨著我們觀看位置的變化而變化,但是在一幅平面的肖像中就不會如此。因此,即使我們沒有站在畫面前方,仍然會感覺人物直視前方的眼神總在盯著我們。列奧納多對光影的嫻熟運用讓《蒙娜麗莎》中的這一效應更加明顯。

最后一點是《蒙娜麗莎》中最神秘和迷人的元素:她的笑容?!霸诹袏W納多的這幅作品中,”瓦薩里寫道,“笑容如此美好,它似乎更像來自天上,而非人間。”

麗莎的微笑有一個神秘之處,當我們注視的時候,它一閃即逝。她在想什么?我們的目光稍稍移動,她的微笑似乎也在變化。這讓一切變得更加神秘。當我們看向別處的時候,這個笑容會縈繞在我們的腦海中,正如它在人類的集體意識中徘徊不去一樣。從沒有哪幅畫中的動作與情緒如此緊密地交織在一起,這兩項恰恰是檢驗列奧納多作品的試金石。

在讓麗莎的微笑變得更完美的同時,列奧納多在圣馬利亞諾瓦醫(yī)院地下的停尸房里度過了許多個夜晚,他剝?nèi)ナw的皮肉,暴露出底下的肌肉和神經(jīng)。他開始著迷于微笑如何形成,還指示自己分析臉部各處所有可能的運動方式,以及確認控制臉部每塊肌肉的神經(jīng)來源。對刻畫微笑來說,追蹤這些神經(jīng)究竟屬于顱神經(jīng)還是脊神經(jīng)并無必要,但是列奧納多想知道答案。

《蒙娜麗莎》的微笑值得我們再去回顧一下那頁不尋常的解剖圖,這頁寫于1508年左右的筆記,上面有一幅嘴唇張開的怪相,還有一幅是撅起嘴唇。列奧納多發(fā)現(xiàn),撅嘴的肌肉就是構(gòu)成下唇的肌肉。撅起下唇,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事實;無論上唇是否參與,它都可以撅起來,但是上唇無法單獨撅起。這是一個不起眼的發(fā)現(xiàn),但是對于一位解剖學家和藝術(shù)家,特別是對于正在繪制《蒙娜麗莎》的列奧納多來說,這是值得注意的細節(jié)。他還寫到嘴唇的其他運動涉及不同的肌肉,包括“那些讓嘴唇聚攏在一起的肌肉,讓它們伸展的肌肉,讓它們卷回的肌肉,讓它們拉平的肌肉,讓它們橫向扭曲的肌肉,讓它們恢復原位的肌肉”。然后,他畫了一列剝?nèi)テつw的嘴唇。在這頁的上方有一幅有趣的草圖:這是用黑粉筆輕輕描畫的線條簡單的微笑。雖然嘴角有些不易覺察地向下,但是給人的印象仍然是在微笑。在解剖圖的圍繞中,我們在這里發(fā)現(xiàn)《蒙娜麗莎》的微笑已經(jīng)開始成型。

這個微笑還涉及其他的科學知識。列奧納多從他的光學研究中認識到光線并非匯聚在眼內(nèi)的一點,而是照射在整個視網(wǎng)膜區(qū)域。視網(wǎng)膜的中央?yún)^(qū)域被稱為中央凹,它對顏色和細節(jié)很敏感,而中央凹周圍的區(qū)域更擅長感知陰影和黑白對比。當我們直視物體的時候,它看上去更清晰;當我們在側(cè)面看的時候,從眼角瞥見的物體有些模糊,好像它比實際更遠。

利用這些知識,列奧納多就能制造出一種難以捕捉的微笑,當我們迫切想要看到它的時候,反而過猶不及。麗莎嘴角那些非常細微的線條略微向下,就像那張解剖筆記上方的嘴唇一樣。如果你直視嘴唇,你的視網(wǎng)膜會捕捉到這些細節(jié)和輪廓,讓她看起來似乎沒有在微笑。但是如果你將視線從嘴唇移開,把目光放在她的眼睛、臉頰或者畫面的其他部位上,你就只能用余光看到她的嘴。這時它會變得有點兒模糊,嘴角的微小輪廓也將變得不那么清晰,但是你仍然能看到那里的陰影。這些陰影和她嘴角柔和的暈涂效果使她看起來嘴角上翹,像在微笑一樣。所以,對于這樣的微笑,你越不刻意搜尋,它反而越發(fā)明顯。

科學家最近從技術(shù)上解釋了這些現(xiàn)象。“與高空間頻率的圖像相比,低空間頻率(更模糊)圖像中的笑容更加明顯?!惫鸫髮W醫(yī)學院的神經(jīng)科學家瑪格麗特·利文斯通認為,“因此,在你看這幅畫的時候,如果讓目光落在背景或蒙娜麗莎的手上,你對她嘴部的感知主要基于低空間頻率,所以她看起來比你直接盯著她的嘴時顯得快樂許多。”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列奧納多在《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和最近發(fā)現(xiàn)的《美麗公主》中都使用了這種技巧。

所以,世界上最著名的微笑天生就難以捉摸,當然這其中也有列奧納多對人性的終極領悟。他的專長是描繪內(nèi)在情感的外在表現(xiàn)。但是在《蒙娜麗莎》中,他展現(xiàn)了一些更重要的東西:我們永遠無法從外在表現(xiàn)中完全了解真實的情感。對于他人的內(nèi)心,我們總有一種朦朧感,永遠隔著一層薄紗。

《列奧納多·達·芬奇?zhèn)鳌獜姆踩说教觳诺膭?chuàng)造力密碼》,[美]沃爾特·艾薩克著,汪冰譯,中信出版集團2018年8月。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