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勝海舟的《冰川清話》:日本幕末史的“另類”注腳

《冰川清話》,大文館書店,1933年《冰川清話》,大文館書店,1933年皇城以西,冰川祠畔,幽邃絕塵之處有一宅邸。

《冰川清話》,大文館書店,1933年


《冰川清話》,大文館書店,1933年


皇城以西,冰川祠畔,幽邃絕塵之處有一宅邸。此處便是“幕末三舟”之一,勝海舟晚年居住之所。維新后三十年間,上至政府新貴,下至民間草莽,頻頻叩門拜訪,聆聽長者教誨。其中不乏有心之士,一如吉本襄,詳盡搜錄海舟各類談話,在征得海舟同意之后,匯編成冊,書名《冰川清話》。

在書的序言中,吉本襄寫道:“先生所言,時熱諷,時冷嘲,時危言,時痛語,不論政治、經(jīng)濟、軍事、宗教、文學、社會,一切時事問題,但凡觸及先生心底琴線,先生必發(fā)警醒教訓之音,社會各處亦多作響應,何哉?皆因先生言論,耿耿滿腔熱血,一片赤誠,與置身事外,只曉擺弄禪機者,終相異也。今特撰刊《冰川清話》一書,以宣先生對社會之批評教訓?!保ā侗ㄇ逶挕?,大文館書店,1933年,第2頁。如無特殊標注,以下引皆同。)

而書本一經(jīng)上市,便立刻受到當時讀書界之歡迎,初版、二版,頃刻即告售罄,一時間引得洛陽紙貴。之后數(shù)十年間,更是再版數(shù)十余次,其中更有添補,可謂彼時暢銷書籍。時至今日,《冰川清話》一書在日本仍有不錯銷量,且版本眾多,各有所長。而關(guān)于海舟的各類學習團體、座談、展會,也是遍地開花。

海舟一生之中,著述頗多?!洞祲m錄》《海軍歷史》《陸軍歷史》《開國起源》等,皆得出版,勁草書房、講談社也陸續(xù)推出《海舟全集》,以滿足迎合日本國內(nèi)眾多海舟研究者與粉絲的需求。而各類單行本與全集之中,最為膾炙人口者,無疑仍為《冰川清話》。它也是日本國民對海舟其人最為普遍的認識與了解。

書述生平事

如前言所述,《冰川清話》一書,收錄海舟各類談話、語錄,以及在當時諸多刊物上發(fā)表的言論與主張,可謂包羅萬象,但在老版之中,皆不作分類編排,一書到底。因此在近數(shù)十年出版的各類新版中,為方便讀者,編者大都按其內(nèi)容添加大小標題,雖有不同之處,但都大同小異。大致可分為:自身經(jīng)驗談、古今人物論、今昔政治談、文藝與歷史以及處世之道幾大類別。

其中,在自身經(jīng)驗談部分,海舟論述了自己生平諸事。本來海舟作為“幕末三舟”之一,早年醉心蘭學,曾向幕府上書《海防意見書》,論及海軍建設(shè)之必要。后搭乘“咸臨丸”橫渡太平洋,訪問美國?;貒?,于神戶一地建海軍操練所,為幕府培養(yǎng)海軍人才,有“日本海軍締造者”之稱。而他更令世人矚目的,便是其與西鄉(xiāng)隆盛的一席談判,使得江戶“無血開城”,為日本的現(xiàn)代化平穩(wěn)過渡掃清了障礙。更不論民間對坂本龍馬也拜入其門下等諸類野史逸聞,皆津津樂道。因此不論是對學術(shù)界,還是對民間日本近代史愛好者而言,海舟都是無法、也難以避開的人物。而關(guān)于海舟的各類研究,也早已是汗牛充棟,可謂顯學。但各類研究或著作中,因作者身份立場,或敘事角度,對海舟生平有褒有貶,皆論之有據(jù)。即便對《冰川清話》中所記諸事,也多有考證、點評,其中也不乏指摘。就連《武士革命》一書的作者羅米拉斯·希爾斯伯勒都能看出海舟言論中“多夸大之詞”,但這也并未影響海舟及《冰川清話》一書的聲望,究其原由,唯“真實”二字。

所謂“真實”,有兩層。一是書中所記諸事,皆出自海舟本人論述,許多歷史事件雖已有定論,但作為親歷者的海舟,在回顧往事之時,自有許多細節(jié)上的真實溢于言表,令人身臨其境。二則為情感上的真實。其中既有對某些人物的真情實感,如早年貧困時期,對妻子的愧疚——一條腰帶,讓妻子一系就是數(shù)年,就連過年所需的年糕,也得仰仗妻子娘家接濟;對友人的感激——澀田與其萍水相逢,卻資助海舟買書學習,死前更托付友人對海舟多作照拂;對知己的守望——西鄉(xiāng)身死,海舟不畏時局,毅然為其立碑,并刻言:“嗚呼,君能知我。而知君亦莫若我。地下若有知。其將掀髯一笑乎?!比绱酥T類,情真意切,令人不勝感慨。

而除開這部分較為正面的記述,其中確實不乏夸大、抑或與事實不相符合的部分,可以說是海舟對自己生平某些經(jīng)歷的辯解。雖然他常言“進退在我,毀譽由人”,或“事后再去辯解,非我作風”,看似豁達,然畢竟也是活生生的人而已。因此這部分便恰恰從反面印證了海舟對自身在某些事情上的局促,這類“死鴨子嘴硬”的部分,反而使得海舟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真實,令人覺得他并非僅僅只是存在于史書上客觀的、冷冰冰的人物,而更像家里端著長輩架子,輸陣不輸人的老爺子,是一種能讓讀者輕易就能想象的形象。并且一些辯解、拔高之處,海舟也自有后話。如在“江戶無血開城”一事之上,海舟身為幕臣,卻斷送德川家三百年基業(yè),實在有違日本“武士道”之精神,因而為人詬病為叛臣、投機一類,也是理所當然。事后海舟雖自辯此舉出自“國家主義之公心”,但其中未嘗沒有其聊以自慰的意思。之后他在《冰川清話》中記述維新后與德川慶喜再得會面的情景時,見慶喜公已然放下,與自身冰釋前嫌后,海舟數(shù)次落淚,留書:“今得圓滿春意暖,厚冰消融了無痕”一句,并言“我之使命,至此已得圓滿,日后諸事,便有賴今之年輕一輩”。(259頁)可見海舟一直以來,對此事終難釋懷,此前的辯白與此時的老淚縱橫,并無矛盾之感,反顯真實可貴。

因而日本市面上,關(guān)于海舟的生平大小傳記雖數(shù)不勝數(shù),紀錄片與大河劇也是常拍常新,但《冰川清話》中所記海舟生平,小至生活瑣事,大至國家興亡,皆出自海舟自身視角,與各類史料既可作印證,也可作比對,不乏意義。

點評“天下”“人”

在《冰川清話》的“古今人物論”與“今昔政治談”中,海舟因其輩分高,資歷深,且無官一身輕,加之西鄉(xiāng)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一干元勛接連辭世,海舟便對古今人物、今昔政治多作評點,“時熱諷,時冷嘲,時危言,時痛語”,雖令明治新政府頭疼不已,但卻又無可奈何,一方面有些事情仍需向海舟“取經(jīng)”,另一方面,或許也覺得與這遺老較真,不論輸贏,皆無好處。

但不論如何,海舟作為近代日本較早開眼看世界的一批人,自有一分眼光在。論及天下人物,他放言“唯有以天下安危為己任者,方得流芳百世”;論及政治經(jīng)濟外交,他放言唯“正心誠意”四字而已。在這一點上,海舟若能與我國曾文正公有一敘,或能引為知己。

在論“人”之上,海舟存在某些偏頗,“欺上庇下”便是其一。即多欣賞草根平民一類,常不吝稱贊,而對名門望族,卻多有指摘,可謂“愛憎分明”。

因而他對西鄉(xiāng)隆盛推崇備至,雖為敵對,卻引以為平生知己??淙耍剡B帶著夸西鄉(xiāng),罵人,也必連帶著夸西鄉(xiāng)。在其眼中,不論伊藤博文、陸奧宗光、福澤諭吉、伊東巳代治等人,皆為小輩,目光短淺,不過“小人島上小人兒”罷了,不值一提,寥寥幾筆帶過,生怕浪費了筆墨。在他心中,以上諸人,莫說西鄉(xiāng),便是較之尋常飯店老板娘,也難望其項背。因而他連篇累牘,不吝紙筆,一個勁稱贊隔壁八百松飯店的老板娘“深諳孫吳之學,通曉人生窮達之理”。

除卻此類“欺上庇下”,海舟還“崇洋媚外”,對海外名士,多有贊譽。他對晚清北洋海軍統(tǒng)帥丁汝昌心懷欽佩,引以為海外知己。丁汝昌自盡后,海舟嗟嘆數(shù)時,并作詩憑悼:“憶昨訪我屋,一劍表心里。委命甚義烈,懦者為君起。我將識量大,萬卒皆遁死。心血濺渤海,雙美照青史?!崩铠櫿略L日之時也是如此,一干日本官員皆認為李鴻章敗軍之將,七旬老朽,不足為懼。唯海舟諫言李氏尤善當機立斷,不容小覷,然卻無人聽信。李鴻章遇刺后,坦然接受日本醫(yī)者之治療,此類細節(jié),也為海舟看在眼中,并大加贊賞??梢娖潆m有自身愛憎,卻眼光獨到。

如此主觀、偏見的人物點評,對普通讀者而言,就算是看熱鬧,也是十分有趣,更何況其中不乏真章。但究其根本,海舟的“論人”與“論天下”,即政治、經(jīng)濟、外交,皆是其自身思想的一種表達,即“雖不無道理,然我始終認為,于法律之外,道理之上,更存在一種難以言喻之物,一如春風化雨,浸潤民心,如今便是少了這一味”,而缺乏“誠心正意”,僅憑欺瞞蒙騙一類小慧,終難治國。(114頁)

有出于此,海舟對日本政治、經(jīng)濟、外交之種種政策,自然心懷不滿,因而在這一章節(jié)中,常厚古薄今,并將時下所發(fā)事件與自身當年類似經(jīng)歷多作比對,或有迂腐保守之嫌,實則不過借古諷今而已,且海舟某些言論對彼時一昧冒進的日本政府而言,如今看來,不無道理,可稱良言者,亦不在少數(shù)。譬如海舟曾言:“唯憑一片赤誠,毅然骨氣,方能化難為易,弘揚國威。今日一干人等,只知賣弄公法之學,將日本、朝鮮、中國、俄國,依其貧富強弱,分而治之,自是敗多勝少,格局亦日趨漸小。因而百年長計,與此輩不足道也。其所為莫說十年,便是一年也難以為繼?!保?45-146頁)由此可見,海舟認為,人須憑“誠”之一字,方能立身世間,于國事之上,亦是同樣,若無赤誠,政治、經(jīng)濟、外交諸事,便如無稽之談,只成門戶私計。因而對甲午中日戰(zhàn)爭,海舟自是反對,認為新政府只重眼前利益,“兄弟鬩于墻內(nèi),使得中國內(nèi)部已然暴露,歐米遂得可乘之機”。并賦詩曰:“鄰國交兵日,其軍更無名。可憐雞林肉,割以于魯英。”(194頁)誠然,海舟的看法也是出自日本國家利益的考慮,他所倡導的“日清韓合縱連橫”,也建立在日本為主導的前提之下,但客觀上說,他對這一時節(jié)日本政治經(jīng)濟外交以及世界局勢的判斷,確實要更為深遠,抑或理想得多。

在這兩章的最后,海舟對照當下之日本,發(fā)出感慨,言早年間為國家計,將一身榮辱生死置之度外,那他這份從容與堅定,又源從何來?

處世哲學

在書的最后的篇章,海舟結(jié)合自身所學,重點論述了他的處世哲學。雖然海舟可以說是依靠蘭學得以出人頭地,但他對自己青年時期所受的傳統(tǒng)教育也并未棄如敝履,反而在書中多次強調(diào)時常受益于日本傳統(tǒng)的劍道及禪道,他曾言:“小則免刺客、兇徒之厄,大則于幕府倒臺前后,身處難局,卻能游刃有余。此皆拜劍術(shù)與禪學二道所賜?!保?00頁)

另一方面,海舟雖然為后人留下了眾多書法作品,也好題字,但本身對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一類,并無太過看重:“我素來厭惡舞文弄墨。詩、歌、句,皆乃胡說八道。從未修習其一。學問也未曾做過。”(197頁)

從中不難看出,海舟首重“實用”,乃務實之人。結(jié)合其成長經(jīng)歷,也是理所自然。他出身下級武士之家,生活本就拮據(jù)。青年時莫說買書,便是稿紙也是受人接濟。這樣的“草根”要想在幕末風云譎詭、豪杰林立的舞臺上立穩(wěn)腳跟,自然不能耽于書本,沉湎于風花雪月,而只能四處鉆營,方有可能覓得一絲機會,出人頭地。因而,其所學所修,首當務實,得學以致用,但其中艱辛,不難想見。而這樣的經(jīng)歷與認識,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何海舟對西鄉(xiāng)惺惺相惜,引以為平生知己。皆因二人同為下層,鮮得祖上蔭庇,完全憑借自身的一套“野狐禪”,層層登攀。而最終在決定國家命運走向的重要關(guān)頭,屹立在談判兩端的,不就是這兩位“草根”么?

也正是因為不乏底層的打拼經(jīng)歷,海舟在書中不吝紙筆,對草莽匹夫,娼妓囚人之語多作記錄,并稱其深諳孫吳之學,今日之政治家、外交家皆難以望其項背。在他看來,處世、經(jīng)世之學問,絕非在書齋之中,應在這實在的世間之中:

“須知世間乃活物。僅憑區(qū)區(qū)死學問、小智慧,難以治國。唯歷經(jīng)世間風霜,品嘗人生酸苦,洞穿世態(tài)之妙,體察人情微末,之后方能論以經(jīng)世要務。僅憑些許私智小慧便沾沾自喜、不可一世之輩,實令人哭笑不得。因而書生后進,當于書案之上,學問以外,師以人間百態(tài),咀嚼其中難以言喻之精妙,以便學以致用,此外亦須磨礪心膽,立堅忍不拔之大節(jié)。”(254-255頁)

但處世之道若一昧務實,難免有鉆營、投機之嫌,長此以往,心性必為之侵擾,稍有不慎,極易淪為小人一類。因而心中須有定見,方能避免誤入歧途。有鑒于此,海舟之應對便是他對全書,也是對自己一生之總結(jié),即“立身處世,唯‘誠’之一字”。

海舟坦言自身并非正人君子,但在西鄉(xiāng)赤誠面前,他不忍相欺,只得以誠相待;而洋人面前,他也滿懷赤誠,也令對方難以相欺,只得以誠相待;而國事之上,進退取舍,也皆出自誠心一片,即為國家百年計也。因而縱使引得世人攻訐,連福澤諭吉也曾寫文譏諷,海舟對此,也只是云淡風輕拋出一句“毀譽由人,進退在我”而已。畢竟一路走來,處世理事,皆憑當下誠心,即便有愧,也只會愧對本心,至于外人,有何干系?

據(jù)各類文獻與研究,或坊間談論,世人對海舟的批評多集中于其對日本海軍建設(shè)之作用與本人德行之上。對于前者,有人認為根據(jù)相關(guān)文獻及海軍內(nèi)部人士的回憶錄記載,在海軍建設(shè)一事之上,海舟并無多少真才實學,評價不高。然正如書中所記,限于其出身與時代的關(guān)系,其專業(yè)能力或許確實不能算高,但在當時對海軍建設(shè)的必要有著如此清晰認識,且在各方面也確實促進了日本海軍建設(shè)一事之上,海舟的功績當無異議。而至于海舟德行,《冰川清話》中雖有詳述,但此乃海舟“自家之言”,難免有王婆賣瓜之嫌。但筆者認為有一小事,或可為佐證。即西鄉(xiāng)死后,其同志也大多隨其共赴九泉,而活下來的薩摩人,多少對西鄉(xiāng)懷有不滿與怨懟。因而此時為西鄉(xiāng)立碑,既無半分好處,反而易引得一身騷。海舟如此精明,若真是投機小人,必不會作此麻煩之事。但事實卻是海舟親自購入石料,為其立碑。并于碑陰刻上自己所書漢文:

是何等襟懷。何等信義。

今君已逝矣。偶見往時所書之詩。

氣韻高爽。筆墨淋漓?;腥缫暺淦缴?。

欽慕之情不能自止??淌詾榧o念碑。

嗚呼,君能知我。而知君亦莫若我。

地下若有知。其將掀髯一笑乎。

明治十二年六月 友人勝安芳志

從中不難看出,對西鄉(xiāng)之誠,并非出自其他功利之目的,而是一貫始終。所謂知己,千載相望,海舟能在西鄉(xiāng)故去之后,仍能為故人行事至此,其品格德行,應未有虧。而海舟去世之后,吉本襄在后續(xù)再版的《冰川清話》序言中寫道:“國民視先生為社會之警鐘,心懷敬仰,潛移默化之間多蒙其感化,一如春風化雨。先生實乃一世之達人,時至今日,國民亦常追懷其遺德?!保ǖ?頁)從中也不難看出海舟之人格魅力。

縱觀《冰川清話》整書,實乃海舟生平之總結(jié),智慧之結(jié)晶。其中既不乏自身的努力,也有其對歷史進程的考慮。且歷經(jīng)千難萬險,擔常人難擔之任,功成名就之后,仍能踐行自身之道,不忘初心,這便是海舟個人的美德了。也難怪他有此自負:

“我向來并非正人君子,因而世間風評可謂毀譽參半。人生有起有落,起落之間,長不足十年。我也曾屈身于低谷,復又東山再起。我,勝麟太郎曾被世人稱之為奸人逆臣,如今不也高居伯爵之位,成為眾人口中的勝安芳大人么。然而,即便我如今如何志得意滿,不久之后,難免成為無人問津之一老朽而已。世事如常,無一例外。只是能受得這十年世間沉浮之人,方可稱之為豪杰。當下,我算其一?!保?8頁)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