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重新審視1980年代文學與文化,這個研討會帶來全新視角

日前,著名學者、文學批評家、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蔡翔的新作《1980年代:小說六記》問世,這部作品不僅延續(xù)了其前作《革命/敘述——中國社會主義文學、文化想象(1949—1966)》的深刻思考

日前,著名學者、文學批評家、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蔡翔的新作《1980年代:小說六記》問世,這部作品不僅延續(xù)了其前作《革命/敘述——中國社會主義文學、文化想象(1949—1966)》的深刻思考,更進一步提出了“退后一步”的方法論視角,為學術界帶來了新的研究動力。

《1980年代:小說六記》深入剖析了1980年代在多個核心方面的“退后”現(xiàn)象及其方式,同時,蔡翔教授以辯證的視角探討了這一時期與“前三十年”的復雜聯(lián)系。這部著作不僅為重新審視1980年代的文學與文化提供了全新的視角,也為文學研究界反思“重返80年代”的學術潮流提供了寶貴的思考機會。

“‘退后一步’與1980年代文學研究的未來”學術研討會現(xiàn)場


為了進一步探討蔡翔新觀點,并展望1980年代文學研究的未來,2024年9月21—22日,上海大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學科主辦的“‘退后一步’與1980年代文學研究的未來”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大學寶山校區(qū)召開,來自全國各高校院所的50余位學者參加了研討。

“‘退后一步’與1980年代文學研究的未來”學術研討會嘉賓大合影


打破框架,文學史應重新與日常生活建立聯(lián)系

9月21日上午的開幕式上,上海大學宣傳部部長曾軍、文學院院長劉旭光以及中文系主任張永祿分別發(fā)表致辭。

曾軍在會議上回顧了上海大學文科及中文學科的發(fā)展,強調了王鴻生、王光東、王曉明、蔡翔等教授的關鍵作用。他分享了個人學術轉型經歷,并特別提到蔡翔教授對90年代文化批評的影響,承諾將繼續(xù)傳承和發(fā)揚前輩學者的學術精神,推動學科繁榮。

劉旭光在會議上高度贊揚了蔡翔的學術成就及其對學院的貢獻。他分享了閱讀蔡翔《怎么才能成為小資產階級》的深刻體會,鼓勵學生結合蔡教授的研究以獲得學術啟發(fā),并代表上海大學文學院對蔡翔教授表示感謝,認為其對學院的學術和歷史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張永祿在上海大學中國現(xiàn)當代學科會議上回顧了與蔡翔的師生情誼,強調了蔡翔在學科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對學術傳統(tǒng)的堅守。作為中文系負責人,張永祿對蔡翔老師的貢獻表示衷心感謝,并期待他能繼續(xù)推動學科發(fā)展。

此外,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代表馮金紅也向蔡翔表達了敬意和祝賀,并對其新著《1980年代:小說六記》的學術價值和出版意義進行了高度評價。

馮金紅進一步闡述了三聯(lián)書店與蔡翔教授新著的契合之處,強調了三聯(lián)書店的歷史與1980年代思潮的緊密聯(lián)系,以及蔡翔的著作中對1980年代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此外,馮金紅還提到了蔡翔的著作在文學研究領域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重新煥發(fā)了文學的動能,對文學與思想、文學與時代的關系進行了深刻的探討。最后,三聯(lián)書店代表對蔡翔的著作提出了三點感想:一是三聯(lián)書店與蔡翔著作在氣質上的匹配;二是蔡翔著作對1980年代懷舊情緒的超越;三是蔡翔著作在文學研究領域的重要貢獻,以及對文學位置和功能的重審。

蔡翔


蔡翔首先向與會者表達了感謝,并分享了他對文學研究和寫作的深刻見解。他特別提到了自己與三聯(lián)書店的長期合作,以及他在1984年首次在《讀書》雜志上發(fā)表文章的經歷,這篇文章奠定了他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基礎。蔡翔強調,寫作不應僅僅成為職業(yè)化的條條框框,而應回歸到業(yè)余寫作的愉悅狀態(tài)。他認為,業(yè)余寫作更能夠體現(xiàn)作者的自由和創(chuàng)造力。他鼓勵學者們,尤其是年輕學者,能夠擺脫學術寫作的束縛,回歸到更自然、更真實的寫作狀態(tài)。

在談到當代文學史時,蔡翔認為它是20世紀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與我們今天的生活息息相關。他提出,研究當代文學史應該關注20世紀的核心概念和話語,以及這些概念所衍生出的種種問題和反思。蔡翔提倡在文學研究中采用更開放、更多元化的方法,而不是局限于單一的學術框架。蔡翔還討論了1980年代的文學和文化,強調了親歷者和后來研究者之間的關系。他提出,研究者應該努力打開被歷史壓抑的層面,以更全面地理解那個時代的復雜性。他鼓勵研究者們要有勇氣去探索和質疑,不斷地補充和豐富文學史的研究。最后,蔡翔表達了對當代文學研究的樂觀態(tài)度,認為只要研究者們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就能夠使這門學科充滿活力和能量。他期待未來能夠閱讀到更多在座學者的精彩文章,共同推動文學研究的發(fā)展。

當代的問題都可以在20世紀80年代找到根源

研討會上,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倪偉、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羅崗、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倪文尖分別發(fā)表了主題演講。

倪偉


在以“‘退后’與1980年代文學-文化的辯證法”為題的發(fā)言中,倪偉對蔡翔的新著進行了深入的評議與解讀。倪偉認為,蔡翔在新作中提出的“退后”策略,為理解1980年代的社會變遷提供了新的視角。在倪偉看來,蔡翔通過分析1980年代從政治到生活、從共同體到個人等多維度的轉變,揭示了那個時代社會整體動向的復雜性。他借用了雷蒙德·威廉斯的理論“倒退著走進未來”,來強調蔡翔對1980年代個人身份重塑的深刻洞察:這個時期的個人不再是政治理想所召喚的主體,而是一個力圖去政治化的個體,其獨立性和自主性被高度強調,而孤獨則成為其自我炫耀的驕傲。倪偉還指出,蔡翔在書中提出了兩個1980年代的概念,以及兩個1980年代的美學風格。蔡翔區(qū)分了兩個1980年代,并指出存在著一個反1980年代的1980年代,這一洞見揭示了1980年代內部也存在著彼此抗爭的力量。

倪偉認為,蔡翔教授的觀點核心是探討1980年代是否仍是我們所緬懷的偉大時代,其在政治、歷史、倫理上的全面“退后”是否真的激發(fā)了社會內在的活力。他表示,蔡翔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1980年代的轉變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性的開端,許多今天的問題都可以在20世紀80年代找到根源。

羅崗


羅崗則以“小生/有產者及其不滿:理解1980年代文學的一條線索為題”為題,指出蔡翔在其新作中探討的小資產階級問題,實際上也與青年問題有關。而小日子的問題則更多地關聯(lián)著農村問題。羅崗通過分析1980年代的包產到戶政策,揭示了生產者與所有者分離的現(xiàn)象,從而為理解1980年代的社會和文化變遷提供了新的視角。

羅崗強調,蔡翔在新著中提出,小生產者和小有產者的概念已經從西方語境中脫離出來,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群體。面對包產到戶所帶來的問題,羅崗認為這不僅是政治經濟學的問題,也是文化層面的問題,使得1980年代的各種問題都與小有產者緊密相關。他以《受戒》為例,展示了“小日子”理想的追求,但同時指出,對小生產者的理解不應僅限于農民,而應包括小商人等,他們共同追求的是“小康”的理想。這些小生產者的危機在1980年代的語境中沒有被閱讀出來,而1980年代文學的重要資源就是對這些小生產者危機的揭示。

倪文尖


倪文尖表示,蔡翔的新作不僅是對1980年代文學研究的一次重要推進,也是對當代文學研究思想的一次深刻反思。他指出,蔡翔教授的新著在方法論的成熟度、難題性的探求以及對未來指向性上都表現(xiàn)出色,超越了以往的研究。其中具有幾大值得學術界再次關注的特點和推進:首先,研究目的不是懷舊,而是糾正懷舊的偏差,保持階級的記憶和尊嚴。其次,研究不僅限于文學史的范疇,而是將文學放在更廣闊的社會和歷史背景下進行探討。此外,采用社會史的視野,從當代中國的社會狀況出發(fā),通過小說來觀察社會和歷史。同時,重視新史料的發(fā)掘,但目的不僅是回顧過去,更是面向未來,直面難題。最后,將文學性和形式問題融入思想史研究,使之成為研究中國當代史的有力工具。

倪文尖認為,蔡翔的學術研究具有鮮明的平民知識分子立場,敢于做出重大判斷,展現(xiàn)了文學研究者的核心競爭力。這些啟示對當代學術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此次研討會聚集了眾多文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1980年代文學研究的新動向和未來發(fā)展趨勢,為推動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的深入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學術交流平臺。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