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見證中西方文化交匯

走進博物館,映入眼簾的首先就是中國第一架演奏用的斯坦威鋼琴;梅百器指揮工部局樂隊錄制的《北平胡同》黑膠唱片;黃貽鈞指揮柏林愛樂樂團使用的指揮棒;陪伴朱踐耳60年創(chuàng)作生涯的鋼琴……

“沒到過寶慶路3號就不算真正了解上海文化。”

寶慶路3號是一座有著90多年歷史的老洋房,它坐落于上海黃金地段中的黃金位置——淮海中路與寶慶路交叉口,曾有“上海第一私人花園”之稱。

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見證中西方文化交匯

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主辦方供圖

現(xiàn)如今,這座花園洋房搖身一變,成了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博物館與一墻之隔的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一街之遙的上海音樂學院連成了一個音樂圈,交響樂從西方走入上海的百余年歷程將在這里得到展示。

10月1日,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開門迎客,將正式進入試運營階段。

國內(nèi)第一家交響音樂博物館

1925年由德國人所建,1930年被上海顏料大王周宗良購買,歷史上的寶慶路3號有不少傳奇故事。

這座花園占地4750平方米,共有歐式房屋5棟,建筑面積1208平方米。

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見證中西方文化交匯

2006年,因為繼承人發(fā)生遺產(chǎn)糾紛,上海地產(chǎn)集團在一次拍賣會上購入了寶慶路3號,其后修舊如舊,對建筑整體進行了修繕。

“2006年購入后,這座建筑一直沒有啟用。2013年我們進行功能定位,最開始就把它定位為公益性建筑,比如把它變成上海消失老建筑的展示場所,也是計劃給市民開放的?!鄙虾5禺a(chǎn)集團副總裁管韜萍介紹,2016年上半年,納入交響展示的想法進入集團管理層,1208平方米的建筑里有400平方米,最終被用來做交響音樂博物館。

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見證中西方文化交匯

這是國內(nèi)第一家以交響音樂為主題的博物館,由上海地產(chǎn)集團、上海交響樂團、上海音樂學院聯(lián)合創(chuàng)建。博物館面積雖不大,卻見證了上海開埠以來,中西方文化在上海的交匯,記錄了“西樂東漸”在上海踏下的腳步。

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見證中西方文化交匯

博物館建成后,將由上海地產(chǎn)集團負責場地運營、公共服務、安全管理,上海交響樂團、上海音樂學院則負責內(nèi)容提供、物件征集、展品的更換和修繕。

濃縮中國百年交響音樂史

交響音樂18世紀中葉形成于歐洲。1843年上海開埠后,成為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西人在經(jīng)商、傳教的同時,也帶來了西洋音樂和西方的音樂生活方式,中國交響音樂首先發(fā)端于上海。

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見證中西方文化交匯

曾有“遠東第一樂隊”之譽的上海工部局樂隊(上交前身),是最早在華傳播西洋音樂的專業(yè)音樂團體;依托工部局樂隊為主要師資的上海國立音樂院(上音前身),則是中國最早的音樂學院——工部局樂隊的演出活動和國立音樂院音樂人才的培養(yǎng),使上海成為早期中國交響音樂發(fā)展的中心。

跨越三個世紀,即將邁入140周年的上海交響樂團已然成為上海的“文化名片”,而她的發(fā)展歷程很大程度上是交響音樂在中國發(fā)展的縮影。

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見證中西方文化交匯

以“西樂東漸”為敘事開篇,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介紹了交響音樂在中國的百余年發(fā)展歷程,以及上海交響樂團、上海音樂學院在這一過程中的歷史貢獻。

博物館由三大版塊構成:“樂之河”展示了亞洲最早的西洋樂隊——上海公共樂隊到上海工部局樂隊,再到上海交響樂團的發(fā)展過程;“樂之華”著重介紹了中國指揮家、作曲家以及交響音樂代表作;“樂之傳”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眾普及交響音樂知識。

通過上海交響樂團、上海音樂學院的檔案梳理,同時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博物館目前已經(jīng)擁有300余件展品,涵蓋了手稿、樂譜、樂器、唱片、書籍、信件、節(jié)目單等內(nèi)容。

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見證中西方文化交匯

走進博物館,映入眼簾的首先就是中國第一架演奏用的斯坦威鋼琴;博物館內(nèi)還有國內(nèi)現(xiàn)存最早的交響音樂演出節(jié)目單;梅百器指揮工部局樂隊錄制的《北平胡同》黑膠唱片;蕭友梅、黃自作品手稿;黃貽鈞指揮柏林愛樂樂團使用的指揮棒;陪伴朱踐耳60年創(chuàng)作生涯的鋼琴……

今年8月,朱踐耳以95歲高齡去世。逝世前,聽聞博物館即將落成,他特別捐贈了陪了他整整60年的鋼琴。這架斯特勞斯鋼琴購于1958年,400元的售價并不高,卻是太太舒群分期付款4個月買下來的。朱踐耳生前的創(chuàng)作幾乎都是在這架鋼琴上完成,女兒學琴也是從這臺鋼琴起步的。

在收集展品的過程中,上海交響樂團也有不少意外的收獲。

今年8月,上海交響樂團造訪瑞士、奧地利、德國,展開為期兩周的歐洲巡演,就在蒂羅爾音樂節(jié)、易北愛樂音樂廳,樂團接連與兩位“家屬”重逢,收到他們帶來的珍貴歷史記憶。

72歲的克里斯緹娜·阿德勒帶來了一本泛黃的紀念冊。她的父親費迪南德·阿德勒曾是工部局樂隊的小提琴首席(1939-1947),這本紀念冊收錄的正是費迪南德當時演出的節(jié)目單、海報,以及滬上報紙刊登的音樂評論。

1945年,克里斯緹娜在上海降生,1947年被父親帶回奧地利后,她再也沒回過上海。得知上交要來家鄉(xiāng)演出,她提前買好門票,輾轉(zhuǎn)聯(lián)系上了樂團工作人員。雙方最終在蒂羅爾音樂節(jié)相遇,上交團長周平也用手機將紀念冊翻拍存檔,整整存了374頁。

而在易北愛樂音樂廳,德國老爺爺波爾特意從350公里外的杜塞多夫趕來漢堡,向上交捐贈了一批歷史資料。

波爾同樣出生于上海,他的母親麗達·佩茲尼曾跟隨梅百器學鋼琴,并多次以獨奏的身份和工部局樂隊合作。波爾帶來的歷史資料里,除了母親演出的節(jié)目單、海報,還有母親當年在上海買的書、游玩過的地圖,以及從事化工行業(yè)的父親在上海的生活印記。波爾和太太沒有孩子,為防資料將來無人看管,他把它們送給了上交。

這不是靜止的博物館,還將承擔公共音樂教育功能。上交團長周平表示,博物館會繼續(xù)向社會征集藏品,定期更換和豐富館藏,博物館還將與上交聯(lián)手,不定期開展講座、演出等多種形式的音樂普及活動。(文/廖陽)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