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接續(xù)宋元,讀于非闇的草木世界與宣和舊樣

就近現(xiàn)代工筆花鳥畫而言,于非闇(1889年—1959年)先生影響深遠,與陳之佛有“南陳北于”之稱。其書法早年從晉唐楷帖入手,晚年則以瘦金體著稱,可以說繪畫、書法都遙接宋徽宗一脈。

就近現(xiàn)代工筆花鳥畫而言,于非闇(1889年—1959年)先生影響深遠,與陳之佛有“南陳北于”之稱。其書法早年從晉唐楷帖入手,晚年則以瘦金體著稱,可以說繪畫、書法都遙接宋徽宗一脈。

由深圳何香凝美術館與北京畫院聯(lián)合主辦的“靜聽疑有聲——于非闇的畫意詩情”展近日在何香凝美術館對外展出。

展覽展出北京畫院珍藏于非闇精品畫作約六十件,以畫史、博物(科學)的兩條線索,劃分為:“山水之間”、“草木世界”、“宣和舊樣”、“濃華新妝”四個視角來闡釋于氏的藝術創(chuàng)作。

國香 1957年 69cm×41cm 軸 紙本


于非闇(1889年3月22日—1959年7月3日),原名于魁照,后改名于照,字仰樞,別署非闇,又號閑人、聞人、老非,出生于北京,自幼得書畫家傳,早年跟隨王潤暄學畫花鳥草蟲,但王潤暄更多的是教他飼養(yǎng)昆蟲和研制顏料。非闇曾在《自我紹介》中說:“我本來在十七八歲的時候,學習些工筆花卉,五六年的光景,只學會了怎樣調(diào)制顏色,怎么配合襯托,不過在那時,我對宋人的畫,已有相當?shù)恼J識?!?/p>

1929年,于非闇拜齊白石為師,學習繪畫和篆刻。1931年7月他在《北平晨報》連載《藝圃》專欄對齊白石曾這樣介紹:“……其中有一最負盛名之人望,富于想象之畫師,藝術界中之泰斗,年已七十二之老翁,曰齊白石者,其作品印象之雄偉,實罕儔匹。”

于非闇(1889年—1959年)


于非闇1930年至1931年任私立華北大學美術系教員,1935年四十六歲致力于工筆花鳥創(chuàng)作,他聚神觀照宋元以前,以趙佶為中心畢力效之,終成一代大家。曾舉辦“張大千、方介堪、于非闇書畫篆刻聯(lián)展”,著有文集《我怎樣畫工筆花鳥畫》《中國畫顏色的研究》《于非闇工筆花鳥畫選》等。他的文集里充斥著各種昆蟲、奇花異草,這是于非闇的日常生活,也是其花鳥畫創(chuàng)作的生命體驗。于非闇留心于身邊的花卉魚蟲,循著點染勾勒的路徑,進入草木世界,也是藝術家對人生與自然的觀照。

在《古都漫墨》中,于非闇曾如是記寫老北京養(yǎng)蟈蟈:“蟈蟈之色,有綠,有黑,有草白。綠之色有濃翠,黑之色有老嫩,惟草白之色,濃不得類黑,淺不得透綠,筋脈堅壯,赤足紅腹乃為上乘。午曝在鑒賞,鑒賞不得道,熟視乃無睹。當其自壺盧傾出,洛日光中,蟲受日,雙須翹然而舞,左右上下,徐疾蕩漾,若公孫大娘舞劍器,使人榮辱都消。翹一足,斜倚,昂一肢,口鉗輕嚙,由端及末,由左及右,六足遍,曲肱而臥以迎日,日及身遍,然后啾啾焉鳴。須之舞加頻,鳴之聲愈烈,鑒賞者往往目癡口燥、耳聾項強、神疲體倦而尚須顧及貓子之撲殺,童子之驚怯也。養(yǎng)之道,惟在保其須,須有傷,舉不足貴;然須固易傷,因而養(yǎng)者辛勤之所粹,胥在乎須?!?/p>

竹石雙鳩圖
紙本 140.5cm×59cm 1937年


《放鴿子》則記有:“晨六時起,啟鴿子棚,群鴿飛庭院,遺矢滿地。驅入棚,執(zhí)帚掃庭除。選鴿出棚,系鴿鈴,胡哨一聲鴿飛起,央央然作晨鐘。”

文與畫通,于非闇先生博聞強記,家富藏,留下的文字恰是關于北京風俗、文化及交游最為生動的圖景?;蛟S是這份獨特的生活經(jīng)驗促成了于非闇的藝術選擇,也是少數(shù)能較為完整地繼承宋徽宗遺產(chǎn)的花鳥藝術家。

迎春圖
紙本 85cm×43cm 1959年


正如展覽前言所記,蔬果、魚蟲,種花、養(yǎng)魚、養(yǎng)鴿是于非闇的日常生活,當然也是其花鳥畫創(chuàng)作的生命體驗。于非闇留心于身邊的花卉魚蟲,循著點染勾勒的路徑,進入草木世界,也是藝術家對人生與自然的熱忱觀照。宋代《宣和畫譜》卷十五,花鳥一目之下,序列了自唐至成書之時,一共四十六位擅長花鳥題材的藝術家:如黃荃、徐熙、趙昌、崔白等。在宋徽宗眼里,這些畫家縱逸的才華備受推崇??上В肮ふ溲拧钡娘L格在徽宗之后隱入院體,隨著文人對于水墨審美的主導,“富麗”的趣味受到了林良、陳淳、徐渭等,乃至吳昌碩、齊白石的挑戰(zhàn)。也許是個體的品性,于非闇成為宋徽宗藝術風格在二十世紀里最重要繼承者。他在宋元作品中尋找到了令其著迷的色彩,他用心研究紙張、顏料、墨色,一切相關的創(chuàng)作媒介,共同繪就于非闇的“與古為徒”。

御鷹圖 1954年 164cm×80cm 鏡片


 

臨趙佶白山茶 1953年 59cm×32cm 軸 絹本


 

畫眾生黑
紙本 89.5cm×52cm 1949年


梅竹錦雞 1954年 172cm×84cm 軸 絹本


 于非闇反對過于工巧細密而失掉筆墨高韻和整體精神,作畫不墨守成規(guī),敢于創(chuàng)新。白描蘭竹水仙,生動傳神、秀雅清逸。正如一些評論所言,于非闇的花鳥作品用筆剛柔相濟,著色艷而不俗,形象刻畫細致精微又極富生氣,典雅清麗不流于嬌媚。晚年作品在技法上更加多樣,或厚實豐艷而不刻不俗,或淡雅清勁卻不薄不冷。

藝術史學者、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曾認為,于非闇重要的貢獻就在于通過他的藝術實踐和藝術教育,把工筆花鳥畫的精神和技巧繼承下來加以發(fā)揚光大。這個傳統(tǒng)尤其對京派畫家,于非闇的貢獻可謂非常之大。

丹柿 1959年 95cm×58cm 軸 紙本


據(jù)主辦方介紹,于非闇雖以工筆花鳥見長,但其也涉獵山水畫。原因似乎也不意外,文人畫以山水為尚,清代以來,文人畫以“四王”為典范,山水創(chuàng)作也是士人超逸情操的體現(xiàn)。以于非闇存世的山水作品風格,可以清晰地識讀出明清文人山水乃至宋人小景的氣息,筆墨渾厚、清雅,意蘊清新,頗具雅韻。

登華山煉丹臺 1955年 112cm×60cm 鏡片 紙本


 

三折瀑 1947年 82cm×39.5cm 鏡片 紙本


何香凝美術館館長蔡顯良在開幕式上表示,自2018年以來,何香凝美術館與北京畫院持續(xù)合作,將中華優(yōu)秀的藝術家及其藝術帶到大灣區(qū)市民身邊,共同建造城市文化會客廳。于非闇先生是我國近現(xiàn)代中國畫史上致力于工筆花鳥畫研究與創(chuàng)作的翹楚,與陳之佛并稱“南陳北于”。此次通過攜手舉辦“靜聽疑有聲——于非闇的畫意詩情”,希望為觀眾帶來藝術視覺享受的同時,也能為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藝術做出自己的貢獻。

北京畫院美術館原館長鄭智威在致辭中說,北京畫院藏于非闇先生的這批作品亮相何香凝美術館,體現(xiàn)了北京畫院長期以來與何香凝美術館對于挖掘中國美術傳統(tǒng)價值的觀念共識、在藝術展覽與學術層面的相互助力,以及借助館際之間多次深度合作,而形成的工作默契與高度信任。此次展覽基于于非闇先生藝術創(chuàng)作理路與階段形成的四個主題板塊面呈現(xiàn)了于非闇在中國畫領域“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探索脈絡,更飽含著他“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以及接續(xù)宋元畫派興廢繼絕的藝術理想。   

展出現(xiàn)場


 (本文部分資料據(jù)何香凝美術館、北京畫院相關文獻)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