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在三毛的那個時代,臺灣文人的朋友圈是什么樣的

正如宇文所安老先生所說的,在我們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文學(xué)史敘述時,他卻提醒我們,文學(xué)史是不穩(wěn)定的,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接受一種隨意性和不確定性。

年輕的時候,喜歡那種“不著調(diào)”地寫作家的方法。相比較眾多學(xué)者終年孜孜不倦研究周氏兄弟緣何失和,或者張愛玲為何在暮年時代與人隔絕,獨居旅館,終年謝客,我更想聽到的是他們愛吃蘿卜還是白菜,他們有什么癖好,他們寫錯別字嗎?

正如宇文所安老先生所說的,在我們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文學(xué)史敘述時,他卻提醒我們,文學(xué)史是不穩(wěn)定的,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接受一種隨意性和不確定性。我想說,在我們正兒八經(jīng)的談?wù)撐膶W(xué)史的時候,我們是否還有一種不“一本正經(jīng)”,不“正襟危坐”,更加輕松親切地討論文學(xué)、作家、文學(xué)史的方式?

在我們過多的談?wù)撟骷覀兏叽笊系木駥用娴臅r候,我們能否將他們——偉大的作家們,還原為一個個生動鮮活有血有肉有局限的個人?

在國內(nèi)的文學(xué)史研究致力于學(xué)術(shù)化,板著臉孔寫作家“生命大事件”的時候,我曾經(jīng)一次次試想一種更加生動有趣的文學(xué)史寫法!丘彥明的《人情之美》給了我一種更加親切地談?wù)撟骷?,談?wù)撐膶W(xué)的方式。

在三毛的那個時代,臺灣文人的朋友圈是什么樣的

《人情之美》

副標題:文學(xué)臺灣的黃金時代

作 者:丘彥明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5月

初次接觸丘彥明是從2003年由三聯(lián)出版社出版的隨筆集《浮生悠悠——荷蘭田園散記》中。書中,丘彥明用細膩靈動的筆觸,書寫了她在荷蘭鄉(xiāng)間生活時期的種種見聞和感受,其間滿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和愜意。

有情調(diào),更有禪味。讀來不似時下一些寫此類異域隨筆的“小清新”那種輕浮和矯情,字里行間沉淀著她對生活的獨特感悟,富于哲理和況味。當時就曾驚訝于她的這份闊達和悠然。而今,讀到這本《人情之美》則為我解釋了丘彥明這種獨特人生閱歷和見識的文學(xué)來源。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后期,丘彥明作為臺灣《聯(lián)合報·聯(lián)合副刊》編輯,得以與當時一些臺灣著名文人有所往來。其時,這些文人東渡臺灣已經(jīng)三十年,其中有的如梁實秋、臺靜農(nóng)、葉公超都已經(jīng)步入人生暮年。吳魯芹、高陽也已經(jīng)年逾花甲。

在三毛的那個時代,臺灣文人的朋友圈是什么樣的

左起:丘彥明、李歐梵、鄭樹森、白先勇、張錯、葛浩文

白先勇、三毛、張愛玲、西西、王禎和、王拓、林懷民等一些新文人和藝術(shù)家卻正當風華正茂。丘彥明得以以副刊編輯的身份與這些文學(xué)大家展開往來,其中自然有她作為副刊編輯工作上的約稿組稿事宜,私底下,更有他們作為良師益友文人雅客的人情交往。

巨海拾遺,多年以后,丘彥明遂將這些來往細節(jié),勾勒成文,進而成書,取名《人情之美》。其間有隨筆,有書信,也有訪問,書中著重摹寫的作家有十二位,而前后提及的作家藝術(shù)家不下上百位。書中更有丘彥明與這些作家的手寫通信,還有一些丘彥明獨家私藏的作家肖像照片。

與作家之間的互相回憶與賞評不同的是,丘彥明書中取材的多是一些閑情趣事,生活細節(jié),比如一次宴請、一次郊游、甚至一次閑談和玩笑。然而微言大義,這些閑情趣事之外,我們卻看到了一個個不同以往的充滿人性和人情的作家肖像。可以說,丘彥明的這本書提供給我們另外一個更加活潑的文學(xué)史維度,豐富了我們對于這些作家和他們文學(xué)的認知。

在三毛的那個時代,臺灣文人的朋友圈是什么樣的

1987年,梁實秋先生86歲誕辰與夫人韓菁清女士合照

在丘彥明筆下,這些作家呈現(xiàn)出了豐滿的人情和人性姿態(tài),或可愛或活潑或悠然或熱情。比如晚年梁實秋的幽默、風趣、機智甚至充斥著些許小小賭氣和任性。丘彥明寫梁實秋如此形容一個人的吝嗇:“開了電燈怕費電,關(guān)了燈又怕費開關(guān)?!薄奥?wù)吣慌醺?。”又寫他怕驚醒了睡在腿上的貓,更是腿麻也不敢動彈一下。體現(xiàn)了梁實秋的細膩和童趣。

書中還記錄了梁實秋與魯迅兒子周令飛的一次晚宴,寫梁為周熱情夾菜,席間兩人更是大談老北京的舊河、小吃、冰糖葫蘆……原來這兩家文壇宿敵,私下竟然有這樣親切動人的交往,讓人大感意外。書中更以動人的筆觸描寫了梁實秋與大兒子梁文騏因世易時移那場“相隔35年的棋局”,讀來令人唏噓。

在三毛的那個時代,臺灣文人的朋友圈是什么樣的

三毛在收割的麥田

丘彥明寫三毛,她寫三毛的熱情洋溢,真情真性之外,更為我們勾勒了一個鄰家女孩般熱情和溫暖的三毛。丘彥明寫她在加那利、馬德里停留期間,與三毛一同種菜,一同看山,寫天冷時三毛細心地為她加上一件披肩。寫三毛因思念荷西而生的憔悴與寂寥,更寫出了三毛最后時日的那種痛苦和孤絕。

可以說,丘彥明筆下的三毛,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在生活中對蕓蕓眾生充滿著無限熱情、愛、眷顧與悲憫的三毛。讀之令人悲懷。而丘彥明筆下的白先勇敏感纖細的同時又平添了一份貴族憂郁孤絕的風骨。

丘彥明寫臺灣文學(xué)黃金時代的文人咖啡館,則為我們勾勒了一個臺灣文藝上的“烏有之鄉(xiāng)”。那些電唱機、古典樂、徹夜難眠的文學(xué)傾談與爭論,在我們頭腦中復(fù)原了一個精神上無限豐盈自足的臺灣,一個藝術(shù)圣地和精神家園。這份獨特的“精神索引”,帶我們回到了臺灣文藝鼎盛的黃金時代。讓我們深感,無論世事如何變幻,文學(xué)和藝術(shù)都為這塊地域打下了靈魂的底色,成就出它精神氣質(zhì)中最渾圓堅實的那部分。

在三毛的那個時代,臺灣文人的朋友圈是什么樣的

白先勇先生與丘彥明在《聯(lián)合報》合影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身為文學(xué)編輯的丘彥明,不但是這些文學(xué)大家的身邊人、好友、生活見證者,同時更是一位才情兼?zhèn)涞纳⑽淖骷?,所以與一些文學(xué)史家所進行的作家傳記研究不同的是,丘彥明文筆的靈動與自然,鮮活與生動。

可以說,她對于作家的書寫,本身即是一種文學(xué)佳作,閱讀起來,自然帶給讀者一番精神上和文字上的享受??梢哉f,丘彥明的才情賦予了《人性之美》以不同于普通文學(xué)家軼事、散記的鮮明特征。這些特征使得這本書,從內(nèi)而外充斥著一種動人的真情和樸實無華的真誠。丘彥明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和驚人的記憶力,生動地還原了作家的生活細節(jié),她的作家剪影不浮夸,不粉飾,不罔議,充滿真誠與真情。

正如鄭樹森教授在此書前言中所言:“彥明這本書所記載的雖只是她十多年編輯生涯中特別珍惜的一些情誼,但卻為文壇記下舊民國老文人的晚年風釆,也為當年中生代作家的崢嶸歲月留下寶貴的記錄,因此意義絕對遠超一己人情之美,而是文學(xué)史的一手材料?!?/p>

在三毛的那個時代,臺灣文人的朋友圈是什么樣的

1961年10月15日攝于花蓮。(左起)王禎和母親、張愛玲女士、王禎和先生

除卻珍貴的文學(xué)史價值以外,丘彥明與這些文人的交往本身就是一種美的象征。這種交往,既有一種古來文人雅士之間君子之交的淡然與豁達,同時又有著彼此惺惺相惜,視若珍寶的溫暖情誼。

丘彥明之于梁實秋,更像是一個文學(xué)晚輩、一個女兒對于前輩、精神上的父親的一種敬仰和愛戴;丘彥明之于三毛則更像是閨中密友小姐妹之間無所顧忌的傾心相處和關(guān)懷備至;丘彥明之于白先勇,則更似于知己,相惜相知;張愛玲之于丘彥明更像是靈魂上的母親,丘敬仰張的才學(xué)的同時更受到了她文學(xué)上的影響和啟迪。

這些情誼,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早已失卻的賢者之風,這是一種無論相隔多遠多久都能遙相輝映的心靈交匯。可以說,《人情之美》讓我們回到了這個浮華時代失卻已久的人性與人情的至美之境。

在三毛的那個時代,臺灣文人的朋友圈是什么樣的

袁永蘋

《人情之美》責編,文學(xué)碩士,曾任職記者,獲第七屆未名詩歌獎、復(fù)旦在南方詩歌提名獎、美國DJS藝術(shù)基金會詩集獎。曾出版詩集《私人生活》(2012),詩作入選《剃須刀》《當代詩》《漢詩》《中西詩歌》等,偶有詩歌評論和少量小說發(fā)表。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