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見聞篇

雅述 作者:(明)王廷相


  見聞梏其識者多矣。其大有三:怪誕,梏中正之識;牽合傳會,梏至誠之識;篤守先哲,梏自得之識。三識梏而圣人之道離矣。故君子之學,游心於造化之上,體究乎萬物之實,求中立至誠之理而執(zhí)之。聞也、見也、先哲也,參伍之而已矣。

  具神明之性者,學道之本也。天不畀之以神明,命也。天與之神矣,而不學以充之,是自棄者也。學矣,襲謬踵陋,不能致精以合天人,是挈明入昧也。二者皆負于天者也,是以君子咎之。寡神識而限于命者,君子弗咎也。

  事物之實覈於見,信傳聞?wù)呋?;事理之精契于思,憑記問者粗;事機之妙得於行,徒講說者淺,孔門之學:多聞有擇,多見而識也;思不廢學,學不廢思也;文猶乎人,而歉躬行之未得也。后之儒者,任耳而棄目,任載籍而棄心靈,任講說而略行事,無怪乎駁雜日長而蔽其涂矣。

  學道而寡通變,則無順施之政;為政而離經(jīng)術(shù),不過徇俗之才,此道學、政術(shù)歧而二涂矣。故學求適用,而政自道出,則幾也。物各得其分謂之仁;事適其宜謂之義;周群倫之情謂之智;其實以御物謂之誠。是道也,學之能裕於已,則禮樂刑政一以貫之而無不可施矣,此孔孟之學術(shù)也。

  世之學者所入之涂二;穎敏者易解悟,每暗合於道,故以性為宗,以學為資;篤厚者待資藉,始會通於道,故以學為宗,以純?yōu)橘Y。由所遺異,故常相詆焉。皆非也??鬃釉唬骸澳R之,學而不厭,何有于我!”於己也不有焉,又何詆入也歟?

  夢,思也、緣也,咸心之跡也。夢較勝否,斯驕吝之心未滅已;夢較利,斯忮求之心未滅已。

  古人之學也尊師,故道德之成也足以裕己而成化。今之人于友不親焉,況師乎!無怪乎道德之不古若也?;蛟唬骸傲?jīng)周孔典籍炳也?!痹唬骸按似浯蠓ㄒ?。其權(quán)衡之妙,不可傳者與!其人俱往矣,不可得而親炙矣,此惟默契道體者能之。其次莫如得師友。得也者于道也什九,不得也者於道也什一?!?br />
  學有記誦而能言其義者,施之治事猶扦格焉,與道二故也。情思而能言者,由乎中出矣,行猶有滯焉者,物之變極末盡也,踐履之熟而能言者,內(nèi)外之契周而參伍之變神,言無不實矣,可以宰世可以議道,可以訓遠。

  或問學,曰:“明理而躬行之?!闭堃妫唬骸案倪^。”請益,曰:“堅其志勿急其効,雖作圣可也。”

  學博而后可約,事歷而後知要,性純熟而後安禮,故圣人教人,講學、力行并舉,積久而要其成焉。故道非淺迫者所可議也。

  義然後可以語命,不義則畔道矣。得也謂之道倖,喪也謂之道誅。命云乎哉!命云乎哉!

  務(wù)高遠而乏實踐之仁,其弊也狂;務(wù)執(zhí)古而無泛觀之智,其弊也迂。狂則精實之學可以救之;迂則達變之學可以救之。

  義理明,天下無難處之事,固也。緩不能斷,弱不能振,亦明而不能行矣。是故窮理,養(yǎng)才與氣,不可偏一也。窮理在致知之精,養(yǎng)才氣在行義之熟。

  學者於道,貴精心以察之,驗諸天人,參諸事會,務(wù)得其實而行之,所謂自得也已。使不運吾之權(quán)度,逐逐焉惟前言之是信,幾于拾果核而啖之者也,能知味也乎哉!

  虛明者.能求萬物之情也已;公忠者.能正萬物之實也巳。虛無物淆故明;忠無物撓故公。虛明也者,智之體也;公忠也者,仁之用也。是故明王修之,則天德而致治;人臣修之,以王道而輔運;學者修之,和禮義而安身。

  靜、生之質(zhì)也,非動弗靈。動、生之德也,非靜弗養(yǎng)。圣人知乎此,精之於人事,和之於天性,順之於德義,其機若謀,其成若符,其適若休。常之謂天道,純之謂大德,是謂與神合機,非求於動而能若是哉!世之人知求養(yǎng)而不知求靈,致虛守靜,離物以培其根,而不知察於事會。是故淡而無味,靜而愈寂,出恍入惚,無據(jù)無門,於道奚存乎?諺有之曰:“土閉不活,不蘄而埆;水閉不流,不蘄而溲,”言靈之不入也。

  學者欲要名於俗,而求異於常,未有不滛於邪說而陷於異流者。陰陽家之足以知天也,五行家之足以知命也,術(shù)數(shù)家之足以知人也,皆圣道之蟊賊也,世之惑也久矣,安得推明孔氏之徒而與之共學乎?

  耳目之聞見,善用之足以廣其心;不善用之適以狹其心。其廣與狹之分,相去不遠焉,在究其理之有無而已矣!

  道無二本,心之理一,故也。事變?nèi)f殊,圣人乃時措。

  易即時措之道,隨時變易,無有窮已。故曰:生生之謂易。

  貪欲者、眾惡之本,寡欲者、眾善之基。

  靜而無動則滯,動而無靜則擾,皆不可久,此道筌也,知此而后謂之見道。天動而不息,其大體則靜,觀於星辰可知已。地靜而有常,其大體則動,觀於流泉可知已.

  動靜者、合內(nèi)外而一之道也。心未有寂而不感者,理未有感而不應(yīng)者,故靜為本體,而動為發(fā)用。理之分備而心之妙全,皆神化之不得已也。圣人主靜,先其本體養(yǎng)之云爾。感而遂通,左右逢原,則靜為有用,非固惡夫動也。世儒以動為客感而惟重乎靜,是靜是而動非,靜為我真而動為客假,以內(nèi)外為二,近佛氏之禪以厭外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