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天文學/地球科學氣象學與生活(第12版 修訂版)

氣象學與生活(第12版 修訂版)

氣象學與生活(第12版 修訂版)

定 價:¥129.00

作 者: (美)Frederick K. Lutgens(弗雷德里克·K. 魯特更斯), Edward J. Tarbuck (愛德華·J. 塔巴克)
出版社: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21438882 出版時間: 2022-07-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28開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從科學探索的角度和物理學原理出發(fā),詳細介紹了氣象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地球主要組成圈層、大氣組成、物理性質、空間結構、要素變化;大氣運動各種過程的物理原因;地球上各種天氣和氣候現(xiàn)象、形形色色的云和降水的形成原因;氣壓和風、氣團、氣旋和鋒面天氣的形成;強對流、雷暴、龍卷風和颶風(臺風)等災害性天氣;人工影響天氣的各種途徑、天氣分析和預報的方法、衛(wèi)星在天氣預報中的應用;空氣污染及其原因;氣候變化與氣候系統(tǒng)、人類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全球變暖的可能后果、世界氣候和氣候分類及大氣中各種奇特的光學現(xiàn)象和形成的原理等。全書內容豐富、概念清楚、深入淺出、圖文并茂,可讀性強。

作者簡介

  Frederick K. Lutgens,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教授,與Edward J. Tarbuck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是好朋友和同事,已經有50多年的教學和編寫大學教材的經歷,而且他們都是公認的杰出和著名的教授。從1983年起,Dennis Tasa加入了他們的團隊,主要從事繪圖工作。三人合作,完成了氣象學、地球科學、地質學等教材的撰寫與更新。陳星,博士,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yè)于南京大學,主要從事氣候學和氣候變化相關的研究與教學工作,發(fā)表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第1章 大氣概述 1
1.1 大氣——天氣和氣候 2
1.1.1 美國的天氣 2
1.1.2 氣象學、天氣和氣候 3
1.2 大氣災害:來自自然的襲擊 6
1.3 科學探索的本質 7
1.3.1 假設 9
1.3.2 理論 9
1.3.3 科學方法 9
1.4 地球的圈層 10
1.4.1 地圈 12
1.4.2 大氣圈 12
1.4.3 水圈 12
1.4.4 生物圈 13
1.5 地球系統(tǒng) 14
1.5.1 地球系統(tǒng)科學 14
1.5.2 地球系統(tǒng) 15
1.6 大氣的組成 17
1.6.1 大氣的主要成分 17
1.6.2 二氧化碳 18
1.6.3 變化的大氣成分 19
1.7 臭氧耗竭——一個全球性問題 20
1.7.1 南極臭氧洞 21
1.7.2 臭氧耗竭效應 21
1.7.3 蒙特利爾議定書 22
1.8 大氣層的垂直結構 22
1.8.1 氣壓變化 22
1.8.2 溫度變化 23
1.9 大氣成分的垂直變化 27
1.9.1 電離層 27
1.9.2 極光 27
術語表 28
思考題 28
習題 28
第2章 地球表面和大氣加熱過程 30
2.1 地日關系 31
2.1.1 地球的運動 31
2.1.2 季節(jié)的成因是什么? 32
2.1.3 地球的朝向 33
2.1.4 兩至點和兩分點 34
2.2 能量、溫度和熱量 38
2.2.1 能量的形式 38
2.2.2 溫度 38
2.2.3 熱量 39
2.3 熱傳遞機制 39
2.3.1 傳導 39
2.3.2 對流 39
2.3.3 輻射 40
2.3.4 輻射定律 42
2.4 入射太陽輻射 44
2.4.1 反射與散射 45
2.4.2 太陽輻射的吸收 47
2.5 大氣層中各種氣體的作用 48
2.5.1 加熱大氣 48
2.5.2 溫室效應 49
2.6 地球的熱量收支 50
2.6.1 年能量平衡 50
2.6.2 熱量平衡的緯度分布 52
思考題 53
術語表 54
習題 54
第3章 溫度 56
3.1 氣溫記錄資料 57
3.1.1 基本計算方法 57
3.1.2 等溫線 57
3.2 影響氣溫的因素 58
3.2.1 海陸分布 59
3.2.2 洋流 62
3.2.3 海拔高度 64
3.2.4 地理位置 65
3.2.5 云量和反照率 66
3.3 溫度的全球分布 68
3.4 氣溫變化的周期 71
3.4.1 氣溫日變化 72
3.4.2 溫度日變化的幅度 74
3.4.3 溫度的年變化 75
3.5 氣溫的測量 75
3.5.1 機械式溫度計 75
3.5.2 電子溫度計 77
3.5.3 百葉箱 77
3.6 溫標 78
3.7 炎熱和風寒:人體不舒適指數 80
3.7.1 炎熱——高溫高濕 80
3.7.2 風寒——大風降溫作用 81
思考題 81
術語表 82
習題 82
第4章 水汽和大氣穩(wěn)定度 84
4.1 大氣中水的運動 85
4.2 水:獨特的物質 86
4.3 水的相變 88
4.3.1 冰、液態(tài)水和水汽 88
4.3.2 潛熱 88
4.3.3 蒸發(fā)和凝結 89
4.4 濕度:空氣中的水汽 90
4.5 水汽壓與飽和 91
4.6 相對濕度 93
4.6.1 相對濕度如何變化? 94
4.6.2 相對濕度的自然變化 96
4.7 露點溫度 97
4.8 如何測量濕度? 98
4.9 絕熱溫度變化 99
4.9.1 絕熱冷卻和凝結 99
4.10 空氣抬升過程 101
4.10.1 地形抬升 101
4.10.2 鋒面楔入 103
4.10.3 輻合 104
4.10.4 局地對流抬升 104
4.11 惡劣天氣的起因:大氣穩(wěn)定度 106
4.11.1 穩(wěn)定度類型 106
4.11.2 穩(wěn)定空氣和每日天氣 108
4.11.3 穩(wěn)定空氣如何變化? 109
4.11.4 溫度變化和空氣穩(wěn)定性 110
4.11.5 垂直空氣運動和空氣穩(wěn)定性 110
思考題 111
術語表 112
習題 112
第5章 凝結和降水類型 114
5.1 云的形成 115
5.1.1 高空凝結 115
5.1.2 云滴的增長 115
5.2 云的分類 116
5.2.1 高云 117
5.2.2 中云 118
5.2.3 低云 119
5.2.4 垂直發(fā)展型云(直展云) 119
5.2.5 云的形態(tài)變化 120
5.3 霧的類型 122
5.3.1 冷卻霧 122
5.3.2 蒸發(fā)霧 123
5.4 降水的形成 125
5.4.1 冷云降水:伯杰龍過程 126
5.4.2 暖云降水:碰并過程 128
5.5 降水的類型 129
5.5.1 雨 130
5.5.2 雪 131
5.5.3 雨夾雪和凍雨 131
5.5.4 冰雹 132
5.5.5 霧凇 133
5.6 降水的觀測 135
5.6.1 標準雨量計 135
5.6.2 觀測降雪 135
5.6.3 天氣雷達測量降水 136
5.7 人工影響天氣 137
5.7.1 人工增雨(雪) 138
5.7.2 人工驅云消霧 138
5.7.3 人工消雹 139
5.7.4 預防霜凍 140
思考題 142
術語表 143
習題 143
第6章 氣壓和風 144
6.1 風和氣壓 145
6.2 氣壓的測量 146
6.3 氣壓隨海拔高度變化 148
6.4 氣壓變化的原因 149
6.4.1 溫度對氣壓的影響 150
6.4.2 水汽對氣壓的影響 151
6.4.3 氣流和壓力 151
6.5 影響風的因素 151
6.5.1 氣壓梯度力 151
6.5.2 科里奧利力 153
6.5.3 摩擦力 155
6.6 高空風 156
6.6.1 地轉流 156
6.6.2 曲線流和梯度風 158
6.7 地面風 160
6.8 風與空氣的垂直運動 161
6.8.1 氣旋和反氣旋的垂直氣流 162
6.8.2 影響垂直氣流的因子 163
6.9 風的觀測 165
思考題 168
術語表 169
習題 170
第7章 大氣環(huán)流 171
7.1 大氣運動的尺度 172
7.1.1 小尺度環(huán)流和大尺度環(huán)流 173
7.1.2 風場結構 174
7.2 局地風 175
7.2.1 海陸風 175
7.2.2 山谷風 176
7.2.3 欽諾克風(焚風) 177
7.2.4 下坡風(下降風) 177
7.2.5 鄉(xiāng)村風 177
7.3 全球環(huán)流 178
7.3.1 單圈環(huán)流模型 178
7.3.2 三圈環(huán)流模型 179
7.4 氣壓帶與風 180
7.4.1 理想的緯向氣壓帶 180
7.4.2 半永久性氣壓系統(tǒng):真實大氣 181
7.5 季風 183
7.5.1 亞洲季風 183
7.5.2 北美季風 185
7.6 西風帶 185
7.6.1 為什么存在西風帶? 186
7.6.2 西風帶的波動 186
7.7 急流 187
7.7.1 極地急流 188
7.7.2 副熱帶急流 188
7.7.3 急流和地球熱量收支 189
7.8 全球風場和洋流 190
7.8.1 洋流的重要性 191
7.8.2 洋流和涌升流 191
7.9 厄爾尼諾、拉尼娜和南方濤動 192
7.9.1 厄爾尼諾的影響 192
7.9.2 拉尼娜的影響 194
7.9.3 南方濤動 194
7.10 全球降水分布 195
7.10.1 降水的緯向分布 196
7.10.2 陸地上的降水分布 197
思考題 199
術語表 200
第8章 氣團 202
8.1 什么是氣團 203
8.1.1 氣團的源區(qū) 204
8.1.2 氣團的分類 205
8.1.3 氣團變性 205
8.2 北美氣團的特征 207
8.2.1 大陸極地(cP)氣團和
大陸北極(cA)氣團 207
8.2.2 湖泊效應降雪:暖水上的冷空氣 208
8.2.3 海洋極地(mP)氣團 211
8.2.4 海洋熱帶(mT)氣團 211
8.2.5 大陸熱帶(cT)氣團 217
思考題 218
術語表 218
習題 218
第9章 中緯度氣旋 220
9.1 鋒面天氣 222
9.1.1 暖鋒 223
9.1.2 冷鋒 224
9.1.3 靜止鋒 227
9.1.4 錮囚鋒 227
9.1.5 干線 228
9.2 中緯度氣旋與極鋒理論 229
9.3 中緯度氣旋的生命周期 230
9.3.1 形成:兩個氣團的碰撞 230
9.3.2 氣旋流的發(fā)展 231
9.3.3 中緯度氣旋的成熟階段 231
9.3.4 錮囚:消亡階段 231
9.4 理想的中緯度氣旋天氣 232
9.5 高空氣流與氣旋形成 235
9.5.1 氣旋和反氣旋環(huán)流 236
9.5.2 高空輻散與輻合 236
9.6 中緯度氣旋的形成區(qū)域 237
9.6.1 氣旋移動類型 237
9.6.2 高空氣流與氣旋移動 238
9.7 反氣旋天氣與大氣阻塞 240
9.8 中緯度氣旋個例研究 241
9.9 現(xiàn)代觀點:傳送帶模型 247
思考題 248
術語表 249
習題 249
第10章 雷暴與龍卷風 251
10.1 名稱的含意 252
10.2 雷暴 253
10.3 氣團雷暴 254
10.3.1 發(fā)展階段 254
10.3.2 發(fā)生區(qū)域 256
10.4 強雷暴 256
10.5 超級單體雷暴 258
10.5.1 颮線 259
10.5.2 中尺度對流復合體 260
10.6 閃電和雷聲 262
10.6.1 閃電發(fā)生的原因 264
10.6.2 雷擊 266
10.6.3 雷聲 266
10.7 龍卷風 267
10.7.1 龍卷風的發(fā)生與形成 269
10.7.2 龍卷風氣候學 271
10.7.3 龍卷風的特征 272
10.8 龍卷風的破壞性 274
10.8.1 龍卷風的強度 275
10.8.2 死亡率 276
10.9 龍卷風預報 277
10.9.1 龍卷風監(jiān)視和警報 277
10.9.2 多普勒雷達 278
思考題 280
術語表 280
習題 281
第11章 颶風 282
11.1 颶風概況 283
11.2 颶風的形成與消亡 286
11.2.1 颶風的形成 286
11.2.2 颶風消亡 287
11.3 颶風的破壞性 288
11.3.1 薩菲爾-辛普森分級 289
11.3.2 風暴潮 289
11.3.3 風災 290
11.3.4 內陸洪澇 291
11.3.5 颶風強度評估 293
11.4 颶風的探測、跟蹤和監(jiān)控 294
11.4.1 衛(wèi)星監(jiān)測 295
11.4.2 空中偵察 295
11.4.3 雷達和數據浮標 298
11.4.4 颶風監(jiān)視和警報 299
11.4.5 颶風預報 299
思考題 300
術語表 301
習題 301
第12章 天氣分析和預報 302
12.1 氣象業(yè)務概述 303
12.2 天氣分析 305
12.2.1 獲取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