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馬/列/毛/鄧經(jīng)典理論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

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

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

定 價:¥36.00

作 者: [英] 特里.伊格爾頓 著;李楊,任文科,鄭義 譯
出版社: 重慶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哲學 哲學/宗教 哲學知識讀物

ISBN: 9787229124007 出版時間: 2017-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資本主義制度在西方受到廣泛質(zhì)疑。社會主義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力量”,在金融海嘯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這充分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和生命力。 但是,從更深層次上說,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為什么起了這么大的作用?馬克思主義什么是對的?除了我們國家的很多專家學者對這個問題早有定論之前,一個生活在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英國人——特里.伊格爾頓于2011年4月在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專著《WHY MARX WAS RIGHT》也回答了這個問題,并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這也是當前西方關于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新成果。 作為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伊格爾頓正是基于多年對馬克思主義深入和系統(tǒng)的研究認為,讓整個世界重新認識、反思馬克思主義的契機正在顯現(xiàn)。 作者“申辯”式的寫作手法提醒了人們,馬克思以科學、辯證的方法詮釋歷史,但著眼點仍是人類的未來,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要顛覆的正是資本主義帶來的人與物質(zhì)異化的事實——而這正是資本主義越成功、道德就越敗壞的原因。作者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于當今社會的重大意義不僅在于其對資本主義制度全面徹底的揭露,還在于其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方法對當今社會同樣適用。該書進一步闡明了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運作市場經(jīng)濟體系的可行性,同時還為馬克思主義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找到了一個*佳的契合點,對我國當下的經(jīng)濟建設有著深遠且具操作性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特里.伊格爾頓,當代*具國際聲譽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學者,英國當代思想家。他一直以正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者或馬克思主義“左派”自居,對馬克思的堅守和發(fā)展使其理論獨樹一幟。他曾先后在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高校任教,著有多部重要文化及思潮理論觀察的書籍。他的著作《文學理論導論》對新潮流的介紹通俗易懂,引人入勝,被重印了將近二十次。查爾斯王子稱其為“可怕的伊格爾頓”。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駁馬克思主義終結論

反馬克思主義觀點:
馬克思主義已經(jīng)終結。

伊格爾頓之辯:
這個看似誘人的想法存在一個問題:馬克思主義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有史以來出現(xiàn)過的對資本主義最透徹、最嚴歷、最全面的批判,也是唯一大大改變了這個世界的批判。由此可以斷定,只要資本主義還存在一天,馬克思主義就必然存在;馬克思主義只有在淘汰了它的對手之后,才會自我淘汰。

第二章 駁馬克思主義實踐有害論

反馬克思主義觀點:
社會主義意味著自由的匱乏與物質(zhì)的短缺。

伊格爾頓之辯:
現(xiàn)代資本主義國家本身就是奴役、種族滅絕、暴力和剝削的歷史。資本主義是在無數(shù)人的血淚中造就出來的……
馬克思本人是反對死板教條、軍事恐怖、政治壓迫和專制國家權力的。
市場社會主義廢除了私有財產(chǎn)、社會階級和剝削,讓經(jīng)濟權力置于實際生產(chǎn)者的手中。所有這一切都使得市場社會主義經(jīng)濟更加優(yōu)越于資本主義經(jīng)濟體系。

第三章 駁馬克思主義宿命論

反馬克思主義觀點:
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是世俗化的天意論或宿命論。

伊格爾頓之辯:
沒有證據(jù)可以證明馬克思從整體上講是一個宿命論者。馬克思并不認為社會主義的必然性就意味著我們可以躺在床上睡大覺。相反,他認為資本主義制度一旦衰落,勞動人民就必須挺身而出,不僅沒有任何理由不將其取而代之,而且有充分的理由將其取而代之。

第四章 駁馬克思主義烏托邦論

反馬克思主義觀點: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夢想。

伊格爾頓之辯:
對馬克思來說,烏托邦藍圖分散了人們對當前政治任務的注意力。與其把精力投入對于烏托邦藍圖的幻想,倒不如使其服務于政治斗爭來得更富有成效……馬克思的觀點認為,不要去幻想理想的未來,而要去解決阻礙美好未來實現(xiàn)的現(xiàn)實矛盾。

第五章 駁馬克思主義還原論

反馬克思主義觀點:
馬克思將世間萬物都歸結于經(jīng)濟因素,這是經(jīng)濟決定論的一種形式。

伊格爾頓之辯:
那種以為對馬克思來說一切事物都由“經(jīng)濟”決定的說法,是荒唐的且過于片面的。在馬克思看來,是階級斗爭塑造了歷史進程,而階級并不能被還原為經(jīng)濟因素。

第六章 駁馬克思主義機械唯物論

反馬克思主義觀點:
馬克思認為除了物質(zhì)什么都不存在,他對人性的精神向度毫無興趣。

伊格爾頓之辯:
作為一個男人,馬克思有激情,好譏諷,喜幽默,充滿熱情,和藹可親,能言善辯,不屈不撓,曾經(jīng)頑強地經(jīng)受住了極端貧困和慢性疾病的考驗。當然,他是一位無神論者,但是并非只有信教之人才能成為精神導師。

第七章 駁馬克思主義階級癡迷論

反馬克思主義觀點:
馬克思主義最為過時之處在于它對階級的無聊癡迷。

伊格爾頓之辯:
階級之于馬克思,就如同德性之于亞里士多德,并不是一個“你感覺如何”的問題,而是“你在做什么”的問題——你是奴隸、自雇農(nóng)、佃農(nóng)、資本擁有者、金融家、出賣勞力者,還是小業(yè)主,等等。
馬克思之所以賦予工人階級如此重要性,原因之一在于,他認為他們肩負著解放全人類的重任。

第八章 駁馬克思主義暴力革命論

反馬克思主義觀點:
馬克思主義者倡導暴力政治行為。

伊格爾頓之辯:
就算社會主義革命通常伴隨著暴力,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有產(chǎn)階級往往不會拱手讓出他們的特權。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暴力的使用能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之內(nèi),因為馬克思主義的革命不是政變,更不是自發(fā)的不滿情緒的大爆發(fā)。革命的目的并不是搞垮一個國家。

……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