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青春青春言情初戀

初戀

初戀

定 價:¥10.70

作 者: (俄)伊·屠格涅夫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小說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05676883 出版時間: 1994-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短篇小說《木木》是屠格涅夫一八五二年寫作的。早在一八四七到一八五二年間發(fā)表的《獵人筆記》中,作者就用隨筆的形式記述了在俄羅斯中部山村、田野打獵時的所見所聞,滿懷同情地描寫了農民的悲慘遭遇,發(fā)出了對于農奴制的抗議?!赌灸尽房胺Q是《獵人筆記》的續(xù)篇。小說通過講述發(fā)生在莫斯科女地主宅邸里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描寫了農奴格拉西姆一生悲劇性的命運。小說中的主人公格拉西姆是一個聾啞人。他在農村中長大,本來是個出色的莊稼人,一個人能干四個人的活。后來被太太弄到城里,當了看管院子的人。在這里,他熱烈地愛上了洗衣女塔季揚娜。由于專橫、任性的女主人突發(fā)奇想,隨隨便便地就把塔季揚娜嫁給了一個游手好閑的酒鬼,格拉西姆感到了深深的痛苦。他在路上揀到了一條小狗。他把自己的全部心力用在了這個小生命的身上,企圖從它那里找到他在人世間無法獲得的溫暖和慰藉。他用含糊不清的聲音“木木”來呼喚它,小狗因此而得名。但女主人討厭木木的吠叫,命令將它處死。格拉西姆被迫親手淹死了這個與他日夜相隨的“伙伴”。而這個一向溫順的大力士也終于不辭而別,離開女主人的宅邸回鄉(xiāng)去了。作者通過對自私、殘暴的女主人和誠實、善良的聾啞人這兩個形象的刻劃和他們相互關系的描寫,對俄羅斯黑暗的農奴制度進行了無言而激烈的抨擊。作者這里并沒有直接描寫農奴主對于農奴的那種敲骨吸髓的經濟上的壓榨和兇相畢露的肉體上的摧殘,而是著重地揭露了這個罪惡的制度對于勞動者在精神上的壓迫、戕害和虐待。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聾啞奴仆格拉西姆這個人物形象?!斑@漢子身高二俄尺又十二俄寸,魁偉得如同神話里的壯士”。他為人正直,性情嚴肅、穩(wěn)重。他愛周圍的人,愛自然界,對于土地尤其懷著深深的眷戀之情。他深明事理,有著應付實際事務的智慧。他言必信,行必果。為了履行自己的承諾,不惜付出痛苦的代價。人們畏懼他,也佩服他。在他的身上,讀者可以看到俄羅斯民族固有的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堅毅的性格和巨大的道德力量。無疑地,黑暗的農奴制的長期統(tǒng)治給人造成了精神的壓抑和性格、心靈的扭曲。從格拉西姆對那個專橫的女主人的愚昧的忠誠、對強加給他的壓迫所采取的逆來順受的態(tài)度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因此,正像作家阿克薩科夫所說,“格拉西姆的形象是俄國人民的象征,體現(xiàn)了俄國人民驚人的力量和不可思議的溫順……”。不過,這種溫順并不是沒有極限的。在小說的結尾,他還是未經女主人的允許,就毅然決然地離開了看管院子的職守,返回故土去了。這個結局預示著,在這個大力士的身上潛藏著巨大的精神力量,總有一天,這種力量是會爆發(fā)出來的,而一旦爆發(fā)出來,是會無情地毀滅一切的。小說中格拉西姆的原型——實際生活中的農奴安德烈,本是一個對女主人阿諛奉迎的十足的奴仆。小狗被溺死后,他并未出走,而是繼續(xù)侍奉著自己的女主人。顯然,小說中保持著自尊和獨立人格的格拉西姆這個人物形象雖然源于生活,卻是經過了作者的藝術加工的。這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被壓迫者的人格的尊重。小說中的女主人與其原型也不盡相同。她不像作家母親那樣專橫跋扈,喜怒溢于言表。在作者筆下,這個地主老寡婦不僅冷酷、殘忍,而且偽善、奸詐。如果說,果戈理對地主的諷刺,是一種“含淚的笑”,他筆下的地主形象顯得滑稽丑陋;那么,屠格涅夫對地主揭露得要更為辛辣尖刻,他筆下的地主形象,往往是顯得可憎,而且可惡的。《阿霞》完成于一八五七年。一八五七年,屠格涅夫疾病纏身,與那位他終身眷戀、出生在西班牙、后居住法國的歌唱家維亞爾多夫人的私人關系也發(fā)生了危機。為了擺脫痛苦的心境,在這一年的夏天,他孑然一身來到萊茵河東岸、離波恩不遠的小城——津齊格礦泉療養(yǎng)地。在這里,他結識了一些俄國人,其中有著名畫家尼基京及來自莫斯科的薩布洛夫兄妹,并開始創(chuàng)作《阿霞》。在一定程度上尼基京和薩布洛夫兄妹成了《阿霞》中的主要人物的原型。小說的女主人公阿霞的身世與屠格涅夫女兒的身世幾乎完全相同。作者似乎把對于女兒的愛、對她的未來命運的思考和憂慮寫進這部小說里去了。他曾在給列夫·托爾斯泰的信中說過:“我寫《阿霞》時非常激動,我差不多是含著眼淚寫的。”這部小說于一八五七年在羅馬脫稿,一八五八年在俄國出版。阿霞是一個富有的地主和一個女農奴的私生女。女農奴死后,由父親撫養(yǎng)成人;父親死后,由其同父異母的兄長帶著到異國旅行。在德國的小城津齊格礦泉療養(yǎng)地,阿霞與尼·尼邂逅,并愛上了他。尼·尼也熱烈地愛著阿霞。當阿霞主動提出與他約會、向他表白自己的感情時,他卻驚得目瞪口呆,畏懼地退縮了。他對自己說:“如今,幸福來到了——而我卻動搖了,我竟把它推開了,……幸福的突然到來反使我心慌意亂。我承認,阿霞本人,連同她火辣辣的性格、她的身世、她受的教育——這一個有吸引力卻又古怪的少女,著實把我嚇住了。”他傷了她的心,也傷害了她的自尊。她決定與他訣別。當尼·尼意識到自己與幸福擦肩而過時,他自責、后悔,追懷不已。阿霞是個不尋常的姑娘。她有著火熱的感情、堅毅果敢的性格,并且極端的自尊。她想要“去干一番艱苦的事業(yè)”,她說:“要不,日子一天天過去,一生也就白過了。”她“想不虛度一生”,“在身后留下痕跡”。正因為如此,在生活中,她需要一個堅強有力、不同凡響的人物。她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了尼·尼的身上。然而尼·尼遠不是女主人公心目中的那種英雄。他毫無目的地漂泊,過著閑散疏懶的生活。他沒有任何事業(yè)上的追求,他認為在一生中做出什么有意義的事業(yè)是“不可能的”。他不像阿霞那樣,懷著熾烈的感情去追求理想化的崇高的愛,并不惜為此獻出自己的一切。對于他來說,需要的只是“彼此相戀為伴的歡樂”,他并不準備“履行自己許下的諾言,去了解一項艱難的任務”;他更無法擺脫貴族社會的偏見,不能真正接受“她的身世、她受的教育”。男女主人公對于生活、對于愛情所持的不同態(tài)度,有如兩條永遠不能相交的平行線。既然如此,他們短暫的愛情以悲劇而告終結,也就成為不可避免的了。尼·尼是屠格涅夫創(chuàng)作的眾多的“多余人”畫廊中的一個人物形象。對于這種人物產生的社會原因,車爾尼雪夫斯基在為《阿霞》所寫的評論文章《幽會中的俄羅斯人》中曾作過深刻的剖析。他指出:“一個人生活在除了渺小的生活盤算以外,別無任何向往的社會里,他的思想就不能不浸透渺小卑微的東西?!薄胺彩怯龅叫枰薮蟮臎Q心和高尚的冒險精神的事情,他便膽怯心虛,他便軟弱無力地退縮,其原因同樣是生活只訓練他在各方面去應付那些渺小的事物?!蹦兄魅斯帷つ嵴沁@樣一個人物。正因為如此,車爾尼雪夫斯基把尼·尼稱之為一個“意志軟弱的貴族羅米歐”。屠格涅夫也認識到,阿霞所需要的英雄,既不是彼得堡上流社會的那些年輕人,也不是在異國漂泊的貴族出身的尼·尼這樣的人物。他在另一篇小說《往來書信》中,借人物之口說過:“在我們的時代,英雄是沒有的……?!辈贿^,在事實上,屠格涅夫筆下的“多余人”形象中,有的(如羅亭)也曾具有某種英雄的氣質,盡管他們仍然是“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只是由于從十九世紀五十年代起,平民知識分子開始登上歷史舞臺,貴族知識分子的時代行將結束了。出現(xiàn)在這樣一種歷史環(huán)境中的“多余人”尼·尼,已經不再具有羅亭那種理想主義的光輝,不再具有為履行社會責任而行動的美好愿望。他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真正的多余人,成為社會發(fā)展中的一種純粹的惰性力量,這是完全合乎歷史發(fā)展的邏輯的。 阿霞是“屠格涅夫少女”畫廊中的一個非常動人的女性形象。作者成功地刻劃出了阿霞的復雜、矛盾甚至帶有幾分神秘色彩的性格。她熱情、善良、純真、坦率,同時又任性、多變和怪異。作者用了許多筆墨交代她那怪異的性格形成的社會原因,即她的特殊的身世。這種身世,使她在社會上蒙受屈辱,使她的自尊心過度的膨脹,使她形成了多疑的性格?!疤幵谒木车兀吹脤W會討好別人,要么就孤芳自賞?!倍x擇了后者。這就是說,她的獨特的性格,是需要由她所處的獨特的社會地位、由世俗對于這種地位的偏見所造成的巨大精神壓力來加以說明的。尼·尼其實并沒有真正能夠超越這種偏見,所以他也就不能真正理解和同情阿霞,而他與幸福失之交臂也就是情理中的事了。由此可見,在阿霞的愛情悲劇中,是隱含著作者對于世態(tài)炎涼的感嘆和對于封建社會那種等級關系的譴責的。一八六○年發(fā)表的中篇小說《初戀》,是根據(jù)作者本人少年時期的印象寫成的。他承認,沃洛佳就是他本人。他的父親、母親和他十三歲時愛過的少女,是小說中其他主要人物的原型。他說過,《初戀》“是我最愛的一部作品。其他作品或多或少有編造的成分,《初戀》卻是根據(jù)真事寫成的,不加一點修飾。每當我反復閱讀時,人物形象就在我眼前鮮明地顯現(xiàn)出來了”。的確,在屠格涅夫的作品中,沒有一部具有像《初戀》那樣明顯的自傳性。小說的女主人公季娜伊達出身在一個破落的貴族家庭。她二十一歲,是一個身材苗條的美麗的少女,第一眼就給人一種“令人神往的、專橫的、親密的、嘲弄的、動人的”印象。在她的周圍,聚集著她的一小群崇拜者。她仿佛是一個沒有教養(yǎng)的、放浪形骸的女人。她同他們作各種游戲,嘲弄他們。但在內心深處,她厭惡這些人的無聊和庸俗,渴望遇到一個在精神上能夠支配自己、或者說自己可以依賴的男子,渴望能夠從這個男子的身上得到一種真正的、她愿為之作出犧牲的愛情。十六歲的沃洛佳對季娜伊達懷有一種純真的感情。作者對沃洛佳初戀時的那種激動、羞怯、緊張,那種清新的、令人心旌搖蕩等心態(tài),描寫得十分細膩、真切。季娜伊達有點為這個少年的真情所感動。只是在她看來,他畢竟還是一個孩子。沃洛佳的父親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物。他認為,“自己的事自己作主——人生的奧妙全在其中了”。按照他的邏輯:人有意志,就有自由,就有能力去駕御別人。季娜伊達以為自己在彼得(沃洛佳的父親)身上找到了她理想中的英雄。她拜倒在他的腳下,甘心充當他的奴隸。但是,他對季娜伊達的感情,不是少年沃洛佳的那種純真的愛,而是一種情欲。他并不準備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當他與季娜伊達的隱私被沃洛佳的母親知道后,他也就離開季娜伊達寄居的鄉(xiāng)村了。在最后一次會面時,他甚至鞭打了她,而她竟然馴順地去吻那被鞭打的傷痕?!灸纫吝_與“父親”的愛情關系是不平等的?!案赣H”所談論的“意志”,不過是一種“駕御別人”的權力。沃洛佳所看到的“父親”鞭打季娜伊達的一幕,把兩人之間的這種不平等關系再清晰不過地展現(xiàn)出來了。屠格涅夫認為,在愛情生活中,這種不平等的關系簡直是不可避免的。在《往來書信》中,他借一個人物之口這樣說過:“……在愛情中沒有平等,沒有所謂的心靈自由結合和德國教授們閑中苦思冥想出來的理想……在愛情中一個人是奴隸,另一個人是主人?!薄皭矍槭擎i鏈,最沉重的鎖鏈”。他把這種滲透在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中的不平等關系,歸結為是由當時貴族社會中那種“奴役人的習慣”造成的。

作者簡介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是俄羅斯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創(chuàng)作的《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煙》、《處女地》等六部長篇小說,被譽為俄國十九世紀四十至七十年代“社會思想的藝術編年史”。與此同時,他還寫過數(shù)十篇中短篇小說。這些小說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構成了一幅又一幅生動的社會風情畫。奉真同志選譯的這個集子收入的《木木》、《阿霞》、《初戀》、《草原上的李爾王》、《春潮》,正是作者的中短篇小說中的代表性作品。

圖書目錄

    序         魏 玲
   木木        奉真譯
   阿霞        奉真譯
   初戀        奉真譯
   草原上的李爾王    奉真譯
   春潮        敬銘譯
   題注        奉 真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