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軟件工程及軟件方法學水聲建模與仿真(第三版)

水聲建模與仿真(第三版)

水聲建模與仿真(第三版)

定 價:¥35.00

作 者: (美)Paul C. Etter著;蔡志明等譯;蔡志明譯
出版社: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海軍新軍事變革叢書
標 簽: 聲學

ISBN: 9787121014253 出版時間: 2005-07-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1cm 頁數(shù): 447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討論水聲系統(tǒng)仿真的基本方法,并著重闡述在虛擬海洋環(huán)境中仿真聲特性時,應用恰當建模資源的重要性。歸納出來的表格標示著可用的傳播、噪聲、混響聲和聲吶性能模型。如何選擇與使用各種模型的指導性建議補突出地表示。關于每一類模型的特定范例討論,可展示模型的數(shù)學表述、前提假設以及算法效率。富有啟發(fā)性的仿真案例研究,可演示其實踐應用過程。本書關于技術細節(jié)的表述程度對于廣大的建模與仿真工作者以及聲吶技術、海洋聲學、海軍作戰(zhàn)分析、系統(tǒng)工程和應用數(shù)學專業(yè)的學生都是恰當?shù)?。全書分?2章。前10章的順序依照聲吶模型組在的分級結構進行組織。第1章介紹水聲模型的類型,提出關于建模技術的統(tǒng)一分類,定義建模與仿真中常用的術語。……

作者簡介

  艾特:PaulC.Etter已在海洋大氣物理和環(huán)境聲學領域,為聯(lián)邦及州政府機構、學術界和工業(yè)界工作了30年。他在美國得克薩斯州A&M大學獲得物理學學士和海洋學碩士學位,曾服役于海軍護衛(wèi)艦,作為反潛戰(zhàn)軍官負責艦載聲吶系統(tǒng)的戰(zhàn)術行動。他撰寫或參與撰寫了170多篇有關環(huán)境測量技術、水聲學和海洋物理學的專業(yè)論文與技術報告。相關圖書自適應盲信號與圖像處理本地接入網(wǎng)技術信息時代軍事變革與指揮控制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二版 序言
第一版 序言
致謝
第1章 引論
1.1 背景
1.1.1 框架
1.1.2 體系
1.2 測量與預報
1.3 建模研究的進展
1.4 仿真研究的進步
1.5 當今的挑戰(zhàn)
1.5.1 海軍作戰(zhàn)
1.5.2 海上工業(yè)
1.5.3 作業(yè)海洋學
1.6 海洋聲反演
1.7 標準定義
第2章 海洋聲學
2.1 背景
2.2 物理與化學特性
2.2.1 溫度分布
2.2.2 鹽度分布
2.2.3 水團
2.3 聲速
2.3.1 計算和測量
2.3.2 聲速分布
2.4 邊界
2.4.1 海面
2.4.2 冰蓋
2.4.3 海底
2.5 動力學特性
2.5.1 大尺度特征
2.5.2 中尺度特征
2.5.3 小尺度特征
2.6 生物
第3章 傳播Ⅰ:觀測與物理模型
3.1 背景
3.2 測量方法特性
3.3 基本概念
3.4 海面邊界
3.4.1 前向散射與反射損失
3.4.2 鏡像干涉與頻率效應
3.4.3 混濁與氣泡
3.4.4 與冰的相互作用
3.4.5 測量
3.5 海底邊界
3.5.1 前向散射與反射損失
3.5.2 干涉與頻率效應
3.5.3 沉積物引起的衰減
3.5.4 測量
3.6 海水中的衰減與吸收
3.7 海面波導
3.7.1 混合層的分布
3.7.2 一般傳播特性
3.7.3 低頻截止
3.8 深海聲道
3.9 匯聚區(qū)
3.10 可靠聲路徑
3.11 淺海波導
3.12 北極區(qū)半聲道
3.13 相干性
第4章 傳播Ⅱ:數(shù)學模型(第1部分)
4.1 背景
4.2 傳播建模的理論基礎
4.2.1 波動方程
4.2.2 建模技術的分類
4:3 射線理論模型
4.3.1 基本理論
4.3.2 焦散線
4.3.3 高斯型聲束軌跡
4.3.4 與距離的關系
4.3.5 聲線抵達結構
4.3.6 聲束位移
4.4 簡正波模型
4.4.1 基本理論
4.4.2 簡正波解
4.4.3 頻散效應
4.4.4 實驗測量
4.4.5 與距離的關系
4.4.6 高頻適用性
4.4.7 楔形模式
4.5 多路徑展開模型
4.6 快速聲場模型
4.7 拋物型方程模型
4.7.1 基本理論
4.7.2 數(shù)值技術
4.7.3 大角度與三維適用性
4.7.4 距離一折射修正
4.7.5 高頻適用性
4.7.6 時域應用
4.8 RAYMODE模型——一個具體的例子
4.9 數(shù)值模型總匯
第5章 傳播Ⅲ:數(shù)學模型(第2部分)
5.1 背景
5.2 海面波導
5.2.1 射線理論模型
5.2.2 波動理論模型
5.2.3 海洋學混合層模型
5.3 淺海波導模型
5.3.1 淺海傳播特性
5.3.2 最佳傳播頻率
5.3.3 數(shù)值模型
5.3.4 經(jīng)驗模型
5.4 北極區(qū)模型
5.4.1 北極區(qū)環(huán)境模型
5.4.2 北極區(qū)傳播模型
5.4.3 數(shù)值模型
5.4.4 經(jīng)驗模型
5.5 數(shù)據(jù)支持需求
5.5.1 聲速剖面的綜合
5.5.2 地球曲率修正
5.5.3 融合技術
5.6 特殊應用和反演技術
5.6.1 隨機建模
5.6.2 寬帶建模
5.6.3 匹配場處理
5.6.4 變換方法
5.6.5 混沌
5.6.6 三維建模
5.6.7 海洋鋒面、渦旋和內波
5.6.8 海洋學一聲學耦合建模
5.6.9 聲層析技術
5.6.10 相軛與時反鏡
5.6.11 地理聲學反演推導
第6章 噪聲Ⅰ:觀測與物理模型
6.1 背景
6.2 噪聲源和噪聲譜
6.2.1 地震噪聲
6.2.2 航運噪聲
6.2.3 生物噪聲
6.2.4 風雨噪聲
6.3 與深度的關系
6.4 指向性
6.5 北極區(qū)的環(huán)境噪聲
6.6 聲學照明
6.7 地聲學反演
第7章 噪聲Ⅱ:觀測與物理模型
7.1 背景
7.2 噪聲建模的理論基礎
7.3 環(huán)境噪聲模型
7.4 RANDI模型——一個具體的例子
7.4.1 傳播損失
7.4.2 噪聲源及其譜
7.4.3 指向性
7.4.4 最新進展
7.5 噪聲槽陷
7.6 波束噪聲統(tǒng)計模型
7.7 數(shù)據(jù)支持需求
7.8 數(shù)值模型總匯
第8章 混響Ⅰ:觀測與物理模型
8.1 背景
8.2 體積混響
8.2.1 深水散射層
8.2.2 柱或積分散射強度
8.2.3 垂直散射卷流
8.3 界面混響
8.3.1 海面混響
8.3.2 冰下混響
8.3.3 海底混響
8.4 反演技術
第9章 混響Ⅱ:數(shù)學模型
9.1 背景
9.2 混響建模的理論基礎
9.2.1 基本方法
9.2.2 最新進展
9.3 單元散射模型
9.3.1 體積混響理論
9.3.2 界面混響理論
9.4 REVMOD模型——一個具體例子
9.5 雙基地混響
9.5.1 計算上的考慮
9.5.2 雙基地聲學模型——一個具體的例子
9.6 點散射模型
9.6.1 計算上的考慮
9.6.2 冰下混響仿真模型——一個具體的例子
9.7 數(shù)值模型總結
第10章 聲吶性能模型
10.1 背景
10.2 聲吶方程
10.3 NISSM模型——一個具體例子
10.3.1 傳播
10.3.2 混響
10.3.3 目標回聲
10.3.4 噪聲
10.3.5 信噪比
10.3.6 檢測概率
10.3.7 模型輸出
10.4 模型操作系統(tǒng)
10.4.1 系統(tǒng)結構
10.4.2 聲吶建模函數(shù)
10.4.3 系統(tǒng)的使用
10.4.4 通用聲吶模型——一個具體例子
10.4.5 綜合聲系統(tǒng)仿真——一個具體例子
10.5 數(shù)據(jù)源與可用性
10.6 數(shù)字化模型概要
第11章 模型評估
11.1 背景
11.2 以往的模型評估工作
11.3 解析的標準解
11.4 定量的精度評測
11.5 PoSSM的經(jīng)驗——一個特例
11.6 評估指南
11.6.1 文檔
11.6.2 驗證
11.6.3 有效性
11.6.4 可維護性
11.6.5 可用性
11.7 文檔標準
第12章 仿真
12.1 背景
12.2 分層等級
12.2.1 工程級
12.2.2 交戰(zhàn)級
12.2.3 任務級
12.2.4 戰(zhàn)場級
12.3 仿真的基礎支撐
12.4 高層體系結構
12.5 測試平臺
12.6 應用
12.6.1 系統(tǒng)工程
12.6.2 基于仿真的采購
12.6.3 作戰(zhàn)分析
12.6.4 訓練
附錄A 縮略語
附錄B 專業(yè)術語表
附錄C 網(wǎng)站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