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凌霄城:南宋王朝最后的骨氣

蜀地最后的秘境 作者:馬恒健 著


凌霄城:南宋王朝最后的骨氣

興文石海國家地質公園擴充地盤,將把以地表峽谷、桫欏、楠竹等自然景觀為特色,以抗蒙古城、僰人遺跡為依托的凌霄城,開發(fā)成一個旅游園區(qū)。凌霄城,這座在13世紀慘烈的宋蒙戰(zhàn)爭中,作為南宋半壁江山最后一個被蒙古軍隊攻克的堡壘,被歷史的煙云湮沒700多年后,又隱約進入今人的視野。

據(jù)《中國古代地名大詞典》載,凌霄城三面峭壁,西連五斗壩,深箐雄峻如城,宋置,明初都掌蠻(僰人)依為巢穴,成化四年(1468年),樞臣程信督兵討叛蠻,別將李礦攻凌霄城,遂大破之……又據(jù)凌霄山四十八道拐崖壁上刻于南宋寶祐五年(1257年)的題記,為防備蒙古軍從云南進攻四川,四川宣撫制置使蒲澤之令瀘州帥臣朱禩孫措置瀘州、敘州、長寧邊面,由長寧守臣易士英等人負責,在凌霄山巔修筑凌霄城,以防占據(jù)云南的蒙古軍隊從背后夾擊瀘州防區(qū),且情急時將長寧軍治于城內固守。

1279年2月,被蒙古軍隊圍困于廣東崖山(今廣東新會)海上的南宋末代皇帝趙昺投水自盡后,凌霄城的南宋軍民在明知南宋已亡,四川境內抗蒙的方山城堡釣魚城、神臂城、云頂城等已全部失陷,南宋境內已無成建制的抗蒙力量的情況下,仍以一座孤城屹立于蒙古軍隊如雨的箭矢、如林的彎刀之中,堅持抗擊馬蹄卷起的旋風也能將山川蕩平的蒙古軍隊達9年之久。1288年,凌霄城在最后的激戰(zhàn)中被攻破。

南宋將士凌霄城玉碎,被史學家稱為南宋抗蒙的絕響,被文學家稱為南宋最后的骨氣。

秘道陡如天梯

初夏的一天,我們從成都出發(fā),目標是凌霄城。由于凌霄城尚未正式開發(fā),其上山之路,只能從那些徒步穿越的驢友處打聽。遺憾的是,多數(shù)號稱到過凌霄城的驢友其實并未登頂入城,少數(shù)入城者因上山之路過于隱秘迂回又說不清楚。無奈之下,我們只得聘請一位當?shù)厝藥贰?/p>

其實,當?shù)卣疄榉奖懔柘龀巧缴洗迕竦纳a(chǎn)、生活,已開辟了一條半環(huán)山簡易車道,此車道的盡頭,與凌霄山西北陡壁上的古道四十八道拐相接。由于此車道普通轎車難以通行,步行時間又來不及,向導便帶我們從凌霄山的西南面抄近路上山。

山色迷蒙,既像下霧又像是飄雨。仰望頭上海拔1000多米的凌霄山,狀如一株底部盤根錯節(jié)、腰部齊嶄新鋸斷的龐大樹樁,整個山峰猶如一座空中城堡。其平闊的山頂,具有南宋時期四川抗蒙方山城堡的典型特征。

抗蒙方山城堡,是中國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的一個特定的稱謂。

13世紀中葉,整個歐亞大陸都在蒙古軍隊的鐵蹄下顫抖。興盛于蒙古高原斡難河流域的蒙古帝國,其剽悍的騎兵向西越過伏爾加河、多瑙河,向西南越過底格里斯河、幼發(fā)拉底河,向南越過黃河。1251年蒙哥繼任蒙古帝國大汗后,決心將“上帝之鞭”揮向兩個更遠處:跨過非洲最長的河流尼羅河和亞洲最長的河流長江。

空前遼闊的疆域,空前巨大的財富,空前強大的軍隊,激發(fā)著蒙古軍隊中上到最高統(tǒng)帥、下至普通士兵的空前蓬勃的征服欲望。剽悍驍勇的金人、西夏人不是蒙古人的對手,高大健壯的歐洲人也不是蒙古人的對手,偏安長江以南且只善吟詩作畫的南宋人,更如一群待宰的羔羊。因此,當蒙古貴族們將箭頭和馬首對準南方時,他們躊躇滿志:10年滅宋不成問題。

這場戰(zhàn)爭一開始,蒙古軍的主攻方向便是四川。時任四川軍政一把手的安撫處制使余玠,針對蒙古軍善于平野馳騁,拙于山地及跨江作戰(zhàn)的特點,采取“守點不守線,連點而成線”的戰(zhàn)略方針,在1243—1252年的9年時間里,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四川境內的長江、嘉陵江、沱江、岷江沿岸,選擇險峻的山隘加固和新筑了數(shù)十座山城。因這些城堡大多建在山頂平闊、四周峭壁環(huán)繞、狀如城郭的方山之上,史稱方山城堡防御體系。這是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的奇觀,是非常時期的特殊產(chǎn)物。

游牧民族低估了農(nóng)耕民族的氣節(jié)與智慧。南宋軍民空前悲壯慘烈的保衛(wèi)戰(zhàn),持續(xù)了令蒙古人做夢也沒想到的52年。而更令世人震驚的是,南宋末代皇帝趙昺及數(shù)十萬南宋軍民集體蹈海殉國后,南宋凌霄城頭,仍刀戟如林,旌旗高揚,令蒙古貴族寢食難安長達9年。

我行走的這條小道,是與四十八道拐一樣崎嶇的秘密古道,是在蒙古軍圍困萬千重的危境中,凌霄城軍民秘運給養(yǎng)的通道?!把蚰c小道”也不夠形容其險,寬僅1尺多的山道上鋪的不是石板,而是只比馬蹄大一點的不規(guī)則石塊,如果不仔細看,不會認為那就是鋪路石。但是,它塊塊厚實、表面平整,如牙齒般牢固地鑲嵌在泥土之中,且綿延不絕,直至山頂。毫無疑問,這就是當年凌霄城南宋守軍的杰作。

由于多年無人行走此道,野草從石塊周圍的縫隙瘋長出來,如果不手持竹竿撥開這些湮滅古道的高數(shù)尺的蒿草,是看不清小道向何方延伸的。令人有些膽戰(zhàn)心驚的是,這僅容一人通行的、在崖壁上呈“之”字形攀升的小道,一邊是陡壁,一邊是懸崖。如果不是臨懸崖一邊的道旁野草與懸崖下的茂密雜樹連成一片,令人在視覺上不至于因恐高而目眩,恐怕與我同行的不少人都要打退堂鼓了。

向導一路告誡我們,不可朝后看,不可朝下看,也不要朝前方遠處看,只能盯住前方1米以內的石塊。當我們在距山頂不遠的一塊突出于崖壁的方桌般大小的巖石上稍作休息,以便最后沖刺時,俯瞰上山之路,不由得又驚又疑、又喜又狂。哪還看得見什么路哦,滿山長得密不透風的蕨類植物、楠竹以及各種野草,似一床無縫的綠色巨毯披在凌霄山上。經(jīng)向導提示才發(fā)現(xiàn),我們走過的地方由于植物枝葉上的露水被碰掉,顏色稍為深一些,如折在綠色巨毯上的一道條紋。

虎口狂吞來敵

翻過這塊大巖石,轉過一個小山包,我們到了一個深數(shù)丈的山溝溝底。這是一處斷裂的懸崖,阻斷了自五斗壩上凌霄城之路,古稱“斷頸巖”,當年曾置有吊橋。我們從深溝的一側艱難地攀爬上去后,一片狀如城墻的山石橫亙眼前。山石的一側狀如虎口,“虎口”下腭臨萬丈深淵,登頂入城之路,就被銜在“虎口”之中。

在“虎口”前,筑有凌霄城第一座城防工事。這是一堵半人高、厚約0.5米、寬約5米的石砌掩體。它背倚那塊城垣般的巨石,前臨我們剛才攀上的深溝。它如一排鋒利的虎牙,隨時準備將襲擊者咬得粉碎。這一排掩體,可供數(shù)十人隱蔽固守,從而與其背后山頂城墻上的守軍構成立體防線。如今,這覆蓋著一層厚厚苔蘚的掩體雖然不怎么殘缺,但它背后巨石壁上卻密布狀如蜂巢的凹坑和裂痕,令人看著頭皮發(fā)麻。那是無情的箭矢甚至火炮留下的印跡。

明成化四年(1468年),明朝大軍對宜賓南部拒不向朝廷稱臣的僰人進行征剿,兵臨僰人盤踞的當年的南宋城堡凌霄城。明軍最先從四十八道拐發(fā)起攻擊。在那九曲回腸般的小道上無法展開火力,因此,被僰人的箭矢擊中的明軍士兵如崩塌的石塊紛紛墜下崖去,慘叫聲不絕于耳;有的明軍士兵被擊傷后倒在道上,其余的人便將其踹下崖去,以免擋住進攻的通道。如此反復攻擊,明軍仍不能拿下凌霄城。

數(shù)次進攻失敗,明軍又嘗試從五斗壩方向進攻。在“斷頸巖”前,明軍仍不能逾越天險。

最后,明軍決定化裝奇襲。因附近的僰人山寨均被明軍占領,逃難上凌霄城的僰人,都被城內僰人守軍慷慨接納。于是,明軍士兵便扮作僰人上山。為了不露出破綻,這些明軍士兵除了服飾、發(fā)型、面色乃至口音與僰人相似,且在隊伍中雜夾婦孺、翁媼,酷似一隊扶老攜幼的難民。盡管如此,在關口前仍被識破。但雙方距離已近,置于絕地的明軍殊死拼殺,終于攻入城內。

萬歷元年(1573年),明王朝派數(shù)十萬大軍對再次占領凌霄城的僰人進行空前規(guī)模的征剿,史稱“敘南平蠻”。這場歷時半年的戰(zhàn)爭,在四川南部的南廣河流域展開。戰(zhàn)爭的勝利者明王朝,在主戰(zhàn)場九絲城刻下《平蠻碑記》,碑用巨石雕成,頂天立地,至今仍存;戰(zhàn)爭的失敗者僰人——一個在商周時便被稱為僰侯國的國民,就此從人間蒸發(fā),史冊上再也不見其只言片語。僰人最重要的軍事要塞凌霄城再次被攻破。此次明王朝吸取教訓,戰(zhàn)爭結束后仍反復在凌霄山上搜剿,直至“都蠻盡滅”(《萬歷實錄》)。

凌霄城以及與它呈三足鼎立之勢的九絲城、僰王山的陷落,是神秘僰人滅絕的直接原因。如今,唯有僰人遺存在川南峻嶺峽谷的崖壁上難以計數(shù)的懸棺,仍俯視著他們曾經(jīng)繁衍生息的土地,從而給今人留下許多難解之謎。

城門巖石鑿就

過了“虎口”,小道稍寬,道面鋪的不是石塊而是石板了。我知道,離城門不遠了。

如同不少隱秘且險峻的抗蒙方山城堡的城門一樣,凌霄城的城門也是在我轉過一道急彎后,驀然躍入眼簾的。如果說我此前對凌霄城的存在、對它的種種神奇故事還有些許疑幻,在這一剎那間,我是真真切切地走進了它的歷史。

由于凌霄城是沿凌霄山頂四周絕壁邊緣構筑的,因此,這座城門左右的城墻,是高好幾米的整塊巨石,那城門是在巨石上剖出通道后修筑的。門洞高約2米、寬1米多。門內通道長約4米,也就意味著這天然城墻的厚度相當可觀,即使用當今的榴彈炮、加農(nóng)炮轟擊,也不容易被摧毀。

這城門的位置真是險絕。門外僅幾步遠的下面,便是與地平面垂直的陡崖,若有人墜下崖去,將毫無碰絆地從相對高度數(shù)百米的城門前掉到山底。我稍稍向崖邊移步下望,便覺目眩神迷。

在門洞內盤桓時,我很快發(fā)現(xiàn)這城門不是宋代城堡特有的券拱門。門洞頂部,橫鋪著直徑如大土碗的原木,在原木之上,填塞著大小不等的石塊,石塊之上用泥土夯實填平,從而使之與城門兩側的巖石連為一體。

這些蓋頂?shù)脑荆Н彴倏?,似乎腐朽得隨時可能斷裂,導致城門坍塌。但我用手試著撥弄,木質仍堅硬似鐵。向導告訴我,這應該是漆樹,只有它才朽而不爛。

當我的視線從門頂移向門內的墻磚時,在距地面約1米高處,發(fā)現(xiàn)了宋代特有的刻有“人”字形紋路的墻磚。這些墻磚與1米高以上的無紋墻磚,形成鮮明對比。同行的一位對宋史頗有研究的朋友據(jù)此分析,當年蒙古軍隊攻克凌霄城后,像對待四川省內其他方山城堡一樣,將所有建筑,尤其是防御設施蕩平,使其回歸原始狀態(tài),以防殘余的抵抗勢力東山再起。這城門之所以是今天我們看到的模樣,是因為明代僰人占據(jù)此城,在斷壁上予以培修。此城門1米以上部分,應該是僰人所為。

的確,這城門上半部分雖然用料也算結實,卻工藝粗糙。僰人的生產(chǎn)力落后于漢人,且南宋的方山城堡的修筑系國家行為,其質量水平顯然不是一個部族的工匠能達到的。作為南宋和僰人的文化遺跡,凌霄城門是研究那段歷史的極好物證。

凌霄高聳天外

穿過城門,又拐過一個山包,眼前豁然開朗。此時,我已站在這個如大樹樁的凌霄山頂部,站在了當?shù)厝顺Uf的“連鷹也飛不過去”的孤峰之巔。

山頂如同一個小平原,碧色連天的蕨類植物,覆蓋了大半個山頂。這看似荒野的山頂,卻有零零散散的先民們開墾的莊稼地。因山頂?shù)膬杉肄r(nóng)戶已于前幾年搬下山定居了,莊稼地里的野草已長得與玉米的殘稈一樣高。一叢叢翠綠的苦竹,守護著門窗洞開的被農(nóng)戶遺棄的房屋。一株株茶樹由于無人采摘和修剪枝葉,已瘋長得如野樹一般。

透過眼前的荒涼、寂寥,仍能感受到在這天地相接的云霧之中,在這與世隔絕的彈丸之地,仍適宜人居。據(jù)向導介紹,這山頂有渾、素二井,渾井水渾濁,專供灌溉和牲畜飲用;素井水清冽甘醇,專供人飲用,最宜沏茶。二井常年不涸不溢,人稱神井。素井位于清雍正年間所建的凌霄寶殿(已毀,廢墟上今人修有一座城隍廟)背后的凌霄山最高處;渾井位于凌霄寶殿前的莊稼地與苦竹林之間。二井皆為四方形,渾井之水至今仍可澆灌莊稼。如果沒有這兩口水井,凌霄城的南宋軍民不可能在此抗敵35年。

我曾登上川內遺存的20余座南宋抗蒙方山城堡,無論是臨江屹立還是拔地而起、是孤峰突兀還是四際斷崖,其山頂均有經(jīng)年不滲不漏、不涸不竭的水池或水井。長年堅守城內的南宋軍民,賦予這生命之源以動人的傳說和美麗的名稱。如運山城內的天生池,虎頭城內的白鶴井,神臂城內的紅、白菱池等。700多年過去了,這些神奇的水池和水井,至今不坍不塌、不壅不塞,仍是當?shù)卮迕竦闹饕盟畞碓?。古人高超的智慧,由此可見一斑?/p>

本來我們準備拉網(wǎng)似的尋覓南宋的炮臺、更鼓樓、遛馬臺、練兵場以及僰人的烽火臺、哨所、戰(zhàn)壕等遺址,但近一人高的蕨苔長得密不透風,腳下一尺多厚的腐草令人如走彈簧床,勉強挺進了數(shù)十米便實在無法前行。于是,我只能在那座殘破的城隍廟里,從一位無名氏題寫的詩中,遐想著無緣目睹的一切:“凌霄巍巍聳天外,川南重鎮(zhèn)有遺篇。四十八拐天梯立,斷頸巖下一線天。烽火臺上狼煙舉,跑馬場前鼓角喧。黑白分明渾素井,貫古通今傳萬年?!?/p>

其實,我此時已站在一個龐大的文物之上,我已經(jīng)和古人置身于同一條歷史長河,我已經(jīng)和敢于以身殉國的祖先們如此貼近。這已經(jīng)是一件幸事,足以令人震撼了。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充溢著南宋軍民最后的骨氣的古城堡,令人感到凄涼而悲壯,荒蕪而又充滿生機。我相信,隨著凌霄城作為景區(qū)的開發(fā),歷史的本來面目將逐漸在世人面前展現(xiàn)?!拔覀兡軌蛲郧翱炊噙h,我們就能夠往未來看多遠。”(丘吉爾語)古人留給今人的那一筆寶貴精神財富,將會讓我們走得更遠。

我站在凌霄山頂俯瞰,北面是綠色波濤般的長寧竹海;東面山下的龍?zhí)稖?,則是總量在20000株以上、與恐龍同時代的桫欏樹林,據(jù)向導講,其中有一株樹高超過8米的桫欏,是目前國內已知的最高桫欏,被稱為“桫欏之王”;南面絕壁下陡然平緩的坡地上,綿延著茂密且望不到邊的楠竹。我們下山穿行于楠竹林中時,林蔭令人愜意氣爽的清涼、竹葉令人提神醒腦的芬芳,始終伴隨我們。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蔽∥×柘龀牵娮C了一個朝代的最終消亡,見證了一個民族的徹底滅絕。它冷對大地的腥風血雨,它又閱盡人間春色。它的故事和傳說,如同簇擁著它的那些從遠古走來的桫欏樹,幽遠而神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