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夢中游玩

清冽的內在 作者:慶山


夢中游玩

下雨,獨自驅車高速去郊外大屋收拾房間。冬天的庭院無人、無聲。

清凈寂靜是一種內心療愈。

樓上樓下整理衣服,燒水煮茶,做飯,散步,小睡,焚香,整理書籍。

黃昏出去散步一圈。天黑之后開車回城。

也許一些需要做的事沒做,但這樣的一天對心來說很重要。

一年的盡頭,有一種沉淀與靜默的渴望。

插一枝朋友自南方寄來的古樹白梅,芳香野性。夜色中影影綽綽,白花幾朵,線條疏朗,幽靜自在。

越是簡單干凈的美物,越難以拍出它的質感。但仍嘗試幾個角度,試圖留下它活著的瞬間。即便過幾天就會枯萎。

花朵于當下的天真、投入與寧靜,是它的勇氣。

與它相伴,靜坐對觀。有所悟。我與它的心里別有洞天。

要么安居家中,要么四處旅行。人生曾經大半時間以這個節(jié)奏度過,這幾年因環(huán)境而改變軌道。旅行消失。在家里停留太長時間。接受無常是常。

朋友說,這些年真是考驗。我說,比起那些失去性命、與親人永訣或者破產、失業(yè)、承受各種損失的人,我們所遭遇的這些難受都不算什么。

相較往昔密集的旅行、寫作及與他人的相會,這幾年如同山洞靜居閉關。這一切也并不由自己選擇,而是臣服于自然發(fā)生的安排與秩序。

大多時間用在學習、功課、對外境與自心的觀察。去凈化與清理。

讀書、修習。自律地安排日常與飲食。每日步行五公里。

療愈自己,持續(xù)地自我教育。這是人一生的功課。

據(jù)說有人做過統(tǒng)計,面臨死亡的人,在死去之前得出的結論幾乎一致:大多認為人生的價值與他人息息相關,彼此情感的交流與內心聯(lián)結需要抵達一定深度,這樣的人生才沒有遺憾。

人與人之間的相愛、相伴、感激、思念,體驗過的一切,從出生到衰老的記憶,一步一步走過的腳印……何其珍貴。

相比之下,欲望、謊言、陰謀、權力、人心的貪嗔癡,及由此而生起的毀滅與災難,在宇宙的視角中只不過是冰冷而易散的塵埃。

需要持續(xù)提升與進步的意識是永恒的。

回家路上,看見一隊壯觀的鳥群以W隊形往西北方向飛行,架勢令人驚嘆。萬物有靈。

逐漸身心寂靜,才能更深地體察到自己。

湖面開始結冰,一只大花貓在冰面上旅行。等下雪。

原有的那種強烈、莽撞、固執(zhí)而頑劣的習性,被逐漸轉化。

這股力量有其利,讓人精力充沛意念堅定,四處折騰。也有其弊,身心動蕩的一切情緒與意志,最終會在肉體中儲存記憶與痕跡,形成業(yè)力。

曾經覺得能默默熬過去的辛苦,被慢慢擦拭、抹去和忘記的創(chuàng)痛,進入人生后半程的轉折點,開始陸續(xù)呈現(xiàn)出果實。

這并不是不可修復,只是提醒不可回避的清理與重新啟動的必要。

身體這幾年處于一種無序、不可捉摸、自行其是的狀態(tài),仿佛與心神拉開一些距離。慢慢變老并不容易。仿佛靈魂的強度讓肉體無法保持平衡。

而我試圖讓它們重新靠近,和諧共存。

長期的工作狀態(tài)、情感與情緒狀態(tài)的匯合,以及背后無形業(yè)力的推動,形成當下的身體。身體是心神的物質顯現(xiàn)。

身體的問題大多出自情緒與創(chuàng)傷。情緒與創(chuàng)傷也不只是屬于當下或源于自己,可能是一股父母、家族、周圍環(huán)境與集體業(yè)力的綜合凝聚。那些或壓抑或爆發(fā)、無法徹底清除的記憶與能量的痕跡。

一些發(fā)生讓人體驗如此深切,仿佛在訓練怎么面對恐懼。

若說收獲,也許業(yè)力的粗淺部分已被清洗。像火鞭抽野馬,馴服我的頑劣、不羈、叛逆、倔強、完美主義及苛責的自我標準。還有更細微的多層面的累積習性。

我因此知道,有些事情人并無對自己的控制權,只能接受。帶著無止盡的接納,接受無形力量的計劃與出人意料的安排。

堅強的個人意志也只表現(xiàn)在對計劃的接納和配合,而不是去推翻或改造這個計劃。

人的主觀性微不足道。

因為疫情,人們與大自然隔絕,彼此之間疏離戒備。但共同承受的創(chuàng)傷與困難,仍需在此中轉化,得到沉淀與提升。否則生活劇烈嚴酷的風暴,將與曾經有過的膚淺歡樂相同,不過是一場發(fā)生與消失。

這一切要最終能夠對內心產生幫助。

也許至少三五年后才能明白此中意義。背后那一股更大的無形力量,原因與目的何在。

應該有一些真正具備理性和深度的思考出來。

外境,內心,內外夾擊,在各種集體與個體意識的沖擊之下,首先需要守護自心。

保持正念是對自心最好的保護。

年輕時持續(xù)擴張、攀登,如今是不同的階段??峙轮霸趺匆蚕胂蟛坏竭@個階段會發(fā)生什么。開過花,隨風搖曳,照人眼目。也需要像一棵秋天的大樹,逐漸把力量回歸到根系,滋養(yǎng)根部。婆羅門的人生四階段也大致如此。后半段生命,需要回歸內心與本源。

年輕時勤奮工作,有積累,中年欲望減少,返璞歸真,修身養(yǎng)性。這樣的人生相對合理一些。最怕年輕時懶散享受,中年報復性地欲望熾盛。這是與秩序對抗,不是順行。

與前半程急劇與強烈的擴展不同,人生之后半程,需要清理、凈化、簡化、感恩。是減法。

生命有其節(jié)奏,需要一種整體性的和諧。

當然不僅僅只是為了追求享樂健康地活著而存在,也不可能達到如此。所承擔的,以及需要自己去破去立的東西太多,都是挑戰(zhàn)。

在困難中獲得的體悟與覺知格外強烈。

寫作與閱讀,是源頭傳承的階梯與工具。自身生命需要參與其中,直到得出驗證。文字與語言布施只是一種隨緣方便。最終需要剝離我執(zhí),度自己也是方便他人。眾生是一體。

讀書與自我教育是意識升級的途徑。

學海無涯,但人生時間不夠。當真正選擇出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法門,單純而專注地去踐行,一心一意往前走。

這是與死亡對望的最好方式。

沒有比度過當下更重要的事情。

活著是一個呼吸。

朋友邀請去她家里吃飯。一桌樸實而美味的菜,自釀的青梅酒與桂花酒。最后共享茶柜里取出的特等福建巖茶,花香襲人。

她穿白襯衣,手腕上戴一只銀鐲、一串木質小佛珠。說想離開北京,回去小城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我說,人之余生是該真正為自己而活。做喜歡的事,見喜歡的人,放下不重要的外圍。順其自然,隨緣度日。人生很快。

她的客廳簡潔寬敞,擺著一盆福建山野里挖來的春蘭。

她說,搬過四五次家之后,扔掉大部分東西?,F(xiàn)在知道簡潔無事的好處。

文學、藝術是人類精神中高級意識的花朵,是心性層面精貴高潔的花朵。因為它們美,更需要適宜而肥沃的土壤。需要關注、重視、空氣、活水各種因素。

亂世只有奔命,沒有藝術的位置。欣賞他人的創(chuàng)作,對人的精力、心境也有一定的要求。

當物質世界的創(chuàng)傷與匱乏成為最有力的存在,藝術與創(chuàng)造力將會被邊緣而衰落。物質層面出現(xiàn)損傷,精神不可能旺盛。在真實的苦難之前,智慧與美會被覆蔽。

一座塔廟苦心經營、建設維持、蒸蒸日上,需要十幾年、幾十年、上百年的努力。燒毀它兩三個夜晚就夠了。

如果不是時常收到一些來自讀者的反饋與信息,不寫作的日子有時意識不到自己寫作者的身份。只是每天處理日常。

按理說技藝不可荒廢,被給予的能力不應無視。疫情幾年,觀看外境,頹廢之情有時強烈。

如何能更加地簡化生活,專注于一個瞬間或一段長度。

對著鏡子抹上一層薄薄的口紅。一頭齊腰長發(fā)依然漆黑,前額上方支棱出來三四根突兀白發(fā),格外顯眼。

朋友對我說,漫游世界盡頭快回來了。我們雖然同歲,狀態(tài)卻不一樣。對方身強力壯,一個人穿越不同緯度,上山下海,同時還糾結著找到心中完滿情愛。這種少年氣勢的生活,我在二三十歲時經歷完畢,完全放下,也再不會回頭。

對世界仍有激情與欲求,不是壞事。只是對我來說,不可能再這樣。

只希望自己身體穩(wěn)定,能夠獲得真正的允許,再寫一個長篇。

“道,乃后退之路。后退,后退。獅子無論走到哪里都會回頭照看自己的生活,就像獅子一樣回頭看,回到源頭,回到種子。”

杭州。2019.2.13

有些事情不可逆,身體的缺漏,感情的縫隙,認知程度,現(xiàn)實變遷。即結果不會倒退到過去的某個點。人需要預防、延緩或避開某種發(fā)生,需要小心翼翼的謹慎及警惕的心態(tài)。但仍很容易失去自控。

比如工作的脫力,情緒的長期承擔,情感的模式,某種業(yè)力軌道的驅動,使事情將不會回到以前。

如果當下起警覺,也許能夠扭轉軌道。以當下為起點。

破鏡難圓是真理。如何不破。也許鏡子的屬性本身就已包含著破裂。

我自省,總是覺得應該回到以前活力強壯的時候,是否也是一種嚴厲苛刻的習性。

這一生敏銳、嚴苛、完美主義的傾向,未嘗沒有給身體造成壓力。如果能夠真正慢下來,放松下來,接受人會老去并且女性的身體反應更強烈的現(xiàn)實。

柔軟,放松,不那么緊繃、發(fā)力、苛求和頑劣。

為什么不能允許身體按照它自己的秩序與業(yè)力,去整理它自己。如果中年轉折只能接受一場足夠強烈的體驗,進行深度的領悟。

雜念與情緒沒什么用。盡量不給別人添麻煩,不自傷也不傷人,不給自己和他人憑空制造痛苦與煩惱的感受。這是自我管理。

若還能帶給別人一些安慰與愉悅,那就更好。人與人之間重要的是如何共存。

凌晨四點半即起,做很多事。天色發(fā)亮喝溫熱淡鹽水,讀一會書,出門散步。時間不夠用。

每天花一定量時間在戶外走路、固定功課、閱讀上面,保持穩(wěn)定感與平衡。事實上,保持穩(wěn)定感與平衡之后,一天做過一些什么并不重要。不被習慣、慣性、大小雜念掌控,走走路、曬曬太陽過一天,這一天也很充實。

真正的內心喜樂,建立于對事物的認知是否具備足夠深度,以及是否能夠建立多維度的視野。把心打開,而不是期待事物是否最終滿足自己,后者很難達成。

正確的清明的起頭很重要,睡前、醒來的十幾分鐘仍是兩個關鍵時刻。

今天翻出來一枚戒指,與送我這個禮物的朋友已告別十一年。人生多么快速。

有些人來到這個世上,為享樂,凡是物質就可滿足。有些人為情感,沒有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的愛與情,就不能算完整。沒有高下對錯,只是各自需要完成的功課不同。

把復雜變成簡單,把煩惱變成菩提。

無常不去思慮,來什么接什么。人的命運千奇百怪。靜觀它的戲劇變化。

把精力時間花在對未來有用的事物上。是超前的,往前的。而不是回頭,回頭的確不明智。

以善意、真摯、質樸、容納對待外人外境。有所持戒,精進克制。

這是度過余生、為死亡而準備的修習。沒有其他更多。

有人對我說,《一切境》寫得太猛。其實已刪掉很多。它結實,像一根硬骨頭。形式不拘,有時像一棍棍沒來由地打在這里,打在那里。但明顯是中年人寫的書,心境與以往不同。

文本的濃度和密度大,也有強度,即便自己也不能一口氣讀很久。需要停下來,再翻翻,這樣好一些。問在看稿的朋友,朋友說幸好有日?,嵤麓驍_,否則一口氣讀到底是對它的浪費。矛盾的是,讀的時候又停不下來。以前喜歡讀書畫線,這本書幾乎就畫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