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一 從前……

這里挺好 作者:楊再輝


序一 從前……

寇丹

說故事一開頭往往必說一句“從前”。話一出口就切割了時間進入另一個生活的環(huán)境。德清作家楊再輝這部22萬字的小說,從第一句“巖腦殼,這個坐落在河邊懸崖上的漢族寨子,櫛風沐雨……”開始,時間就被帶進了從前。

楊再輝是貴州人,出版過短篇小說集子《天底下有一片紅綢子》。我多次去過貴州,對他筆下的人與事有親切感。尤其佩服他對人物、景物、生活的細微觀察描寫,不啰嗦,極傳神。紅花綠葉相襯著主題,讓你聞到了那方土地的味道,人物也因此有了各自的本色和精神。我想,作家與會寫或講故事人的區(qū)別在于作家用眼的觀察、心的分析在解剖著一個特定時空中的群體,帶動你一同領略、感受、思考、探索,并延伸思考這一群體從前、現(xiàn)在、未來的故事。講故事的人以情節(jié)博人開懷大笑或凄然淚下,而作家的終極目標是讓人們?nèi)シ此家贿B串的為什么的故事本質。

云落屯,巖腦殼,一聽就是有別于東南沿海的地名。不錯,楊再輝再次寫了他極為熟悉的貴州松桃縣的一個山村,時間是二十世紀的下半葉,也正是中國歷史發(fā)生巨大轉折的那個時期。貴州省過去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就是“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的貧窮荒蠻。要不是當年“備戰(zhàn)備荒”的戰(zhàn)略措施,把東南沿海許多大城市的人和機器都搬去進行“三線建設”,還不知要出多少在山溝里稱王的“夜郎”呢。地處山崖河邊的巖腦殼村寨千百年來春播秋收,熏肉米酒,辣椒苞谷,粗茶土煙,雖窮卻也安于天命,生兒育女??墒恰昂鋈缫灰勾猴L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改革開放春雷讓巖腦殼的保守頑固也開了竅。村寨里老老少少隨著開放的氣流嗅著聽著并模仿著山外的一切。就這樣,變化著的人都涌進了楊再輝的筆下,經(jīng)他的反思繪出了一幅色彩斑斕的山民生活畫卷,像農(nóng)民畫那樣,該紅就紅,該綠就綠,不講究“變形”或“調(diào)子”,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心心念念,錐心錘血,這些文字是純粹的,生活的,絕對原生態(tài)的”。我想,忠實于生活,不遮掩、不粉飾、不討好,這就是一個作家的責任和良心。

一個指甲蓋大小的山寨也像山螞蟻一樣有一個一個的窩。近三十年來,許多的“窩”被挖掘機拆了,被推土機填埋了。電視機取代了拿著火把、敲打鍋蓋來驅鬼治病、自演自娛的活動,白發(fā)老奶奶也會用視頻和遠方大學里學外語的孫女喊話。生活中世代相襲的生老病死葬、愛情與婚嫁是如此的順序和變化著。楊再輝把生于斯長于斯的地方以證實的筆調(diào),滿懷激情,記錄了這種迅猛的改變。像他說的要“給人溫暖,給人希望,給人勇氣”,因此,它也是貴州的一頁歷史,它的文字是金貴的。

讓我感動的是這個山村里竟有人保存著一本殘破泛黃的豎排木刻版古書,它記述著一個國王苦盡甘來的故事。也許,不少人去屋檐下聽過老人反復地宣讀。故事鼓舞著他們渴望去迎接太陽的升起,克服著眼下的風雪嚴寒。我想,有文字書本就是有文化的傳承,才有了一個叫作巖腦殼的群體,才有了巖腦殼的蛻變。

楊再輝讓筆下的人物、車馬、炊煙、歌謠都在似河水的動態(tài)下讓人揣摩、遐想、期望、溫暖、共鳴。讓我們的后人向他們的后人說:“從前……”

真的,好喜歡,好享受。

(寇丹,滿族,1934年生于北京。全國自學成才者,國際知名茶文化學者,在海內(nèi)外出版過多種文學及專業(yè)論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