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心炮制臭名昭著的《我的奮斗》

惡魔下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主要元兇 作者:胡元斌,嚴鍇 編


精心炮制臭名昭著的《我的奮斗》

1923年年初,德國政府迫于輿論的壓力,拒絕向協(xié)約國支付戰(zhàn)爭賠款。于是,法國派軍隊渡過德法邊境附近來到萊茵河,占領(lǐng)了德國西部的重要工業(yè)區(qū)魯爾。

這一行動對德國國內(nèi)本來就十分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簡直是火上澆油,連社會民主黨都主張對法國進行消極抵抗了。

只有狡猾的希特勒采取了和其他政黨完全不同的策略,他選擇了中間道路。

在一次針對魯爾危機的公眾集會上,希特勒宣稱:“我既不愿意站在‘十一罪人’一邊去反對法國人,也絕不會參加現(xiàn)政權(quán)的‘消極抵抗’運動?!?/p>

這個立場使納粹黨獲得了空前的聲譽,納粹黨一躍成為具有全國性影響的政黨之一。

希特勒覺得時機已經(jīng)成熟,就和戈林、羅姆、羅森貝格、赫斯等人一起,研究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11月8日晚,希特勒策劃、發(fā)動了一場“啤酒館暴動”,這次政變雖然失敗了,卻讓他的名字在德國傳揚開來。

這個幾年之前還是赤手空拳的奧地利下士,想在一夜之間改變巴伐利亞和整個德國的局面。他一開始,就想爭取慕尼黑當局和陸軍的合作,但他失敗了。由于政變的失敗,希特勒受到了審判。

11月8日晚上的極短時間內(nèi)的那些同盟者,成了法庭上揭露他罪行的證人。但希特勒知道怎么做,他巧妙地利用了形勢,使自己成為德國人談論最多的人物之一。他把法庭當成了他宣傳的講壇,他的名字從此不僅在巴伐利亞,而且在整個德國都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政變沒有成功,可是審判卻使希特勒成了“知名人物”。而且,在許多德國人的心目中,他竟成了一個愛國志士和英雄。納粹黨的宣傳立刻把這次政變說成是他們運動中的偉大傳奇之一。德國各大報紙頭版頭條都在宣傳慕尼黑的納粹黨如何有組織性,其領(lǐng)導人希特勒如何善于雄辯。

然而,表面囂張的希特勒下了審判臺卻在冷靜地思考:“平心靜氣地說,這是我一生中最輕率魯莽的決定?!?/p>

根據(jù)德國刑法規(guī)定,凡企圖以武力改變德國憲法或任何一邦憲法者,應一概處以無期徒刑。但希特勒僅被判處在蘭德斯堡前炮臺監(jiān)獄服刑5年。而陪審法官還認為判得過嚴,不少德國人認為根本不應該判刑。主審法官則表示,希特勒服刑6個月以后就可以申請假釋。

鮮花與仰慕并沒有使希特勒陶醉,相反在難友赫斯的幫助下,他每天伏案沉思,一章接一章地構(gòu)思他改造德國、征服歐洲的宏偉藍圖——《我的奮斗》。這是一本臭名昭著的自傳,一個囚犯對整個世界的宣言書。

殊不知,《我的奮斗》1933年賣了100萬冊,1940年賣了66萬冊,德國幾乎人手一冊。德國的少年、青年都被灌輸了第三帝國的思想、法西斯的藍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