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禪解紅樓夢 作者:陳嘉許


前言

  年少的時候,看到南懷瑾先生說《紅樓夢》是禪學書籍,感到很好奇,于是開始讀《紅樓夢》。讀的方式,是教理學習加上閱讀原文,就這樣,慢慢地看進去了。看進去以后,首先引起筆者反思的,記得還不是賈寶玉,而是王熙鳳。她為什么會這樣呢? 我難道沒有這樣的傾向或者表現(xiàn)嗎? 這種性格,問題出在哪里呢? 很久以后,突然明白了“王熙鳳”的含義,原來小說已經(jīng)提醒了,問題就出在這里。慢慢地,襲人、晴雯……也有了線索,研紅的興趣也就越來越大。

  早先研紅,純粹是為了自家受用,所以沒有關注紅學界的說法,直到?jīng)Q定動筆解讀的時候,才有所關注。紅學幾個流派里,有個從修道角度理解的,比如張新之的《妙復軒評石頭記》。翻閱了一下,發(fā)現(xiàn)跟筆者的思路不一樣,于是決定動筆。(最近幾年,也有從佛禪角度解讀的新書問世,讀者稍加對照的話,自然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同。)

  那時面臨畢業(yè),壓力很大,寫書成了忙里偷閑的一大樂趣。零零星星地寫了兩年,解讀到第40回左右,覺得夠了,關鍵之處好像差不多了。行文的風格,屬于一本正經(jīng)、半文半白的那種。過了好久,在恩師馮煥珍先生主持的一次學術研討會上,遇到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劉海濱博士,聊到手頭的書,他說你回去后不妨給我寄一本。再后來一次聊天的時候,他說何不改成現(xiàn)代人容易接受的語言風格呢? 筆者照做了,并且按照他的建議,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集中精力,把《紅樓夢》120回全部解讀完畢。

  本書的一個特色,是按照原著的行文順序,追隨曹公的心路歷程,盡可能詳細地依次解讀完120回,而不是先有自己的結論,再從原著找論據(jù)。讀完本書以后會發(fā)現(xiàn),《紅樓夢》120回是完整的,從前世說到今生,從今生發(fā)心說到今生明白,在悲歡離合的背后,是曹公一步步踏實的腳印,一滴滴辛勤的汗水。

  本書在思路和方法上有獨特性,但是在內容上,并不是獨創(chuàng)的。除了小說本身傳達的見地以外,書里涉及的圣賢之道,一般是對圣賢言教的重復,或者換一個表述形式而已,合理的地方要歸功于前人。此外,在具體解讀某些細節(jié)的時候,也會上網(wǎng)搜搜紅迷們的見解,印象最深的是寶琴的懷古詩,里面藏著謎語,筆者是把紅迷們的說法和自己的思考結合起來,才得出結論的。

  劉海濱博士在百忙之中,多次通讀書稿,并提出了許多建議。寂雙居士審讀了書稿,也提了一些修改意見。李世浩先生參照程乙本的原文,仔細校對了書中引用原著的部分,作了一些更正。在他們的指點和幫助下,這才完成了《禪解紅樓夢》一書。

  本書的定位,只是一部紅學作品,不是指導修行,這一點必須說明。由于學識和精力所限,書里有問題的地方,還請讀者朋友們批評指正。

陳嘉許

己亥孟春于嶺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