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九六八年冬

我在陜北延川插隊的日子 作者:邢儀 著


一九六八年冬

經(jīng)歷了文革多年的停課、串聯(lián)、武斗,我們已經(jīng)厭倦了這樣的哄鬧亂世,向往歸屬。

1968年前后,同學們陸續(xù)上山下鄉(xiāng),有去東北的、內(nèi)蒙的和云南的。記得是那年的夏天,山西太谷派人來到我們學校,動員同學們?nèi)ニ麄兡抢锊尻牎9ば犝屑蠹以诙Y堂開會,太谷來人上臺講話,此人黑紅色的臉膛,頭戴藍色的帽子,深藍色的外省干部服,慷慨激昂(感覺有點忽悠),他信誓旦旦地說:“太谷是山西最好的地方:盆地、旱澇保收,還有水稻田,能吃上大米,牛羊成群”。

但我們對這些都不感興趣,心想這人總拿著物質(zhì)條件來引誘我們,真庸俗!我們紛紛寫“大字報”和“決心書”:“好孩兒志在四方,我們要去祖國最遙遠的邊疆;去老少邊窮的地方,去改天換地,大有作為”。至于怎樣一個大有作為,卻懵懂無知。后來聽說還有去陜北延安插隊的,啊!延安。那時在我們的心中,延安就是圣地!閉上眼睛,延安就是光環(huán)籠罩的熠熠放光的寶塔山。于是我們北京清華附中初二(四)班的一大批同學義無反顧地決定:就去陜北延安插隊落戶。當我們拿著戶口本到派出所轉(zhuǎn)戶口時,好心人跟我們說,這一去可就再沒北京戶口了。我們聽了十分地不屑,沒有就沒有唄!北京早就住膩了,早就想著遠走高飛啦。哪成想多年后,當我們拖兒帶女再想回到北京時,可就是“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啦。

父親的老戰(zhàn)友(我父親去世早)知道我要去延安插隊后,專門把我叫去,一番鼓勵和囑咐,說父親一輩在延安十三年,你們?nèi)パ影簿褪抢^承父志,建設新延安!然后為我細細介紹陜北的風土人情,我只對叔叔提到的一個信息深感憂慮——他說:陜北的小米養(yǎng)人,吃了那里的小米尤其會使女孩子長胖。這是當時唯一令我對插隊陜北最擔心的事情了。

《一九六八年冬》布面油畫130×97cm 2008年10月

離開北京之前大家都會做的事情是去告別天安門。就見一群十七八歲的年輕學生們來到天安門廣場,去東北兵團的更有特點,穿著軍大衣戴著大棉帽,共同點是大家每人手里都捧著“小紅書”,或個人或集體在天安門和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留影。

《大山印象》布面油畫100cm×80cm 1999年9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