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卷 花開見佛

歲月靜好 現(xiàn)世安穩(wěn)(2020珍藏版) 作者:白落梅 著


第一卷 花開見佛

人生是一壺禪茶

后來才知道,茶在眾生的心里,有不同的味道。那一壺用靜水煮沸的新茶,在茶客的唇齒間回繞,品后有人似覺苦若生命,也有人認為淡如清風。

茶有濃淡,有冷暖,亦有悲歡。用一顆俗世的心品茶,難免執(zhí)著于色、香、味,而少了一份清淡與質(zhì)樸。茶有了萬千滋味,甚至融入了世事與情感。用一顆出離的心品茶,便可以從容地享受飛云過天、綠水無波的靜美。

茶,源于自然,汲日月精華,沐春秋洗禮,從而有了如此山魂水魄的靈性。茶可以洗去浮塵,過濾心情,廣結善緣。所以懂得品茶的人,也是一個愿意讓自己活得簡潔的人。我始終相信,禪是一種意境,有些人用一生都不能放下執(zhí)念,悟出菩提。而有些人只用了一盞茶的時光,就從萬象紛紜中走出,綻放如蓮。

人生有七苦,眾生流落在人間,是為了將諸苦嘗盡,換來一味甘甜。繁華三千,但最后終歸塵埃落定,如同夜幕卸下了白日的粉黛裝飾,沉靜而安寧。光陰彈指而過,當年在意的得失、計較的成敗,都成了云煙過眼。任何時候,彼岸都只有一步之遙,迷途知返,天地皆寬。

《心經(jīng)》云:“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币粋€執(zhí)著于此生的人,不適合修行。一個癡迷于因果的人,亦不適合修行。茶有佛性,猶如碧云凈水,幾盞下腹,心頭便了無閑事。所以修行之人總喜歡將日子浸泡在茶中,拋棄雜念,證悟菩提心。

天地沙鷗,我們微如芥子。不讓自己驚擾世界,也不讓世界驚擾自己。人出生的時候,原本沒有行囊,走的路多了,便多了一個包袱。而我們?nèi)绾巫屖浪椎陌ぃD變成禪的行囊。只有用一顆清凈依止的心,看世態(tài)萬千,方能消除偏見,在平和中獲得快樂。

茶有四德,慈悲喜舍。所謂云水禪心,就是在一盞清茶中,品出生者必死,聚者必散,榮者必枯的真意。須知任何悲傷都是喜悅,任何失去都是得到。一個人對自己慈悲,才是對萬物慈悲。

時光若水,無言即大美。日子如蓮,平凡即至雅。品茶亦是修禪,無論是喧囂紅塵,還是寂靜山林,都可以成為修行道場??酥朴?,摒除紛擾,不是悲觀,不是逃避,只為了一種簡單的活法。安住當下,哪怕是一顆狹小的心,亦可以承載萬物起滅。

世間一切情緣,皆有定數(shù)。有情者未必有緣,有緣者未必有情。隨緣即安,方可悟道。茶水洗心,心如明鏡,一個人只要看清楚自己,即可辨別無常世界。意亂情迷時,大可不必慌亂。靜心坐禪,明天會如約而至。春花依舊那樣美,秋月還是那么圓。

《金剛經(jīng)》云:“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蔽覀儫o須為了注定的悲劇,選擇感傷。但也不能為了將來的圓滿,停止修行。品茶,是為了修心,在無塵的凈水中徹悟禪意。讓我們不為表象迷惑,免去那些無謂的漂泊,及早抵達清凈的彼岸。

品茶可以讓人寬恕過錯,從而在杯盞中得到平和。真正完美的人生當留白,留白,即佛家所說的空明。人間是最能表現(xiàn)自我的劇場,如果有一天故事劇終,選擇出離,一定要真的放下,而不是走投無路的放逐。要相信,別無選擇的時候,會有最好的選擇。

萬法無常,緣起性空。萬物既是因緣和合而生,亦會因緣而滅。晚云收,即是倦鳥歸巢時。佛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每一次歸返都是回頭,每一次渡河都有舟楫。無論前方的路有多遠,消除我執(zhí),此后風餐露飲,海天云闊,都是歸屬。

靜水深流,簡單的人其內(nèi)心清和,更容易參透禪理。修佛亦如品茶,將一杯苦茶喝到無味,這就是禪的境界。人生應該刪繁就簡,任世事?lián)u曳,心始終如蓮,安靜綻放。就如同萬千溪澗,終究要匯入一條河流,潺潺清明,簡靜安寧。

喝茶,要一顆清淡的心、悲憫的心。哪怕處車水馬龍的鬧市,都可以感受春風過耳、秋水拂塵的清雅。云在窗外踱步,鳥在檐下穿飛。裊裊的香霧,似有若無地詮釋虛實相生的人生。桌臺上有一方閑置的木魚、幾卷經(jīng)書,還有散落的菩提,在淺淡的月光下,疏淡清絕。

世間風云,變幻莫測。佛家講究因果輪回,物轉星移、飛沙走石,有一天都會煙消云散、寂靜歸塵。如茶,融匯了萬物的精魂,倒入杯盞中,鐘情一色,澄澈醒透。

出離需要的不是勇氣和決心,而是善意和清醒。我們每日所看到的川流熙攘,凡塵榮辱,其實都只是一場戲。一個修行者要有足夠的禪定,才可以走出人生逼仄的路徑,看云林綠野,落雁平沙。

佛說,割舍就是得到,殘缺就是圓滿。我們曾經(jīng)用無數(shù)時光都無法記住的經(jīng)文,待了悟之時,卻可以過目不忘。許多人認為精深博大的禪,其實就在一念之間,在每一個途經(jīng)的日子里,在一滴水中,在一朵花間,在娑婆世界里。

品茶,可以用陶具、瓷杯、玉盞,亦可以用竹盅、木碗。眾生品茶,多是為了打發(fā)閑寂的光陰。茶的味道、涼暖,似乎不那么重要。而僧者飲的禪茶,亦無須禮節(jié),只是隨性而飲,品出的只有一種般若味。

時光流轉,云水千年。茶成了生活中的習慣,成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只是多少人可以將洶涌不安的歲月,喝到水靜無波?多少人可以將混濁紛紜的世相,喝到純凈清朗?也許我們可以選擇一個無意的日子,無論晴雨,不管春秋,飲下一壺人生的禪茶,回歸本真,找到最初的自己。

也許有那么一天,我會飲盡紅塵最后一盞茶湯,出離三千世界,換一世平寧。是迷途知返,還是禪定了悟,已不重要。此后寒山石徑,乘白駒而行,飲下千江之水,將禪茶品到云淡風輕。

一花一葉總關禪

賭書潑茶,倚樓聽雨,日子清簡如水。禪的時光,總是寂靜無聲。窗外風云交替,車水馬龍,內(nèi)心安然平和,潔凈無物。如此清淡,不是疏離塵世,而是讓自己在塵世中修煉得更加質(zhì)樸。人生這本蘊含真理的書,其實掩藏在平淡的物事中。返璞歸真,隨緣即安。

那年的梅花,已不知遺落在誰的墻院下,老了青磚,濕了黛瓦。曾幾何時,那些追求青梅柳夢、向往唐風宋月的人,開始只要一茶一書的生活。時光依舊如流,只是行走在時光里的人,遲遲不肯踱步。那些動蕩不安的歲月,已化作流水淡煙。風月情愁的昨天,也只是剎那驚鴻。

對時光,我們無須敬畏,它賜予了眾生苦樂,自己也在不經(jīng)意中老去。每個人的心都是一扇小小的窗,開啟是煙火俗世,關上便是云水禪心。有人有誓與紅塵同生死的勇氣,有人則有靜坐枯禪無怨悔的決心。踏遍山河萬里,驀然回首,江湖里的快意恩仇,已成了浮云花事。

既知如此,再無謂去和流光一爭輸贏,白白耗損年華。做一個樸素簡單的人,讓心明凈清澈。佛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笨此坪唵?,只要做一個良善之人,一個潔凈之人,便是今生最大的修為??墒切凶咴诩t塵滾滾煙浪中,又有幾人可以做到那樣的極致。

心的凈化,是最高深的禪意。眾生之所以煩惱不斷,是因為心被妄念浮云遮掩,不得清朗。如何撣去塵埃,讓心似雪梨花那樣潔白,如青天皓月那樣明澈,則在于個人的修為、個人的善因。有時候,只一個剎那,妄念俱滅,一悟成佛。

《漢書》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彼^物極必反,強極則辱,亦是如此。美玉還暗藏瑕疵,人又豈有完人?只要有容人的雅量,有堅忍的襟懷,便是美德。然而,這世間,有一條叫作禪的河流,無論行去多少年,始終清可見底,而眾生則如過河的石子,可以在水底安然。

浮世清歡,如夢無痕。厭倦了凡塵往來,所以更多的人愿意做一株平凡的植物,盡管微妙,卻有著比人類更簡單、更質(zhì)樸的生存法則。只想著如何安靜地過完日子,不在意前因果報。在佛眼中,一草一木皆有情,一花一葉總關禪。佛陀所途經(jīng)的地方,哪怕山窮水盡,寸草不生,因佛的到來,便都有了禪意,有了慈悲。

有人問,修佛的路途到底有多遠?需要耗費多少光陰?佛陀用了千百年的時光來修行,歷盡萬千劫數(shù),在彼岸佛國,為眾生遍植蓮花。而我們只需放下業(yè)障、貪嗔,找一只渡河的船,便可登岸。佛度有緣人,這個過程,也許剎那,也許一生。渡河的那艘船是什么?是佛殿檐前的一只蜘蛛,是寺院回廊的一縷荷風,是放生池畔的一株水草,抑或是漫天縹緲的一粒粉塵。

佛說:“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眱粞塾^世,風起云涌,魚龍混雜,唯有心靈是凈土。心安,則不會被世事驚擾。佛讓眾生暫居浩蕩紅塵,紅塵則是道場,在這里,我們要學會隨遇而安。盲目逃離,只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迷亂之時,即便行走在寬敞大道,也是狹窄逼仄;清醒之際,哪怕坐落于老宅枯井,亦可天高云闊。

花開見佛。佛在哪里?萬木凋零的曠野,一株綠草是佛;寧靜無聲的雪夜,一盆炭火是佛;蒼茫無際的江海,一葉扁舟是佛;色彩紛呈的世相,樸素是佛;動亂喧囂的日子,平安是佛。何時見佛?在流年里等待花開,處繁華中守住真淳,于紛蕪中靜養(yǎng)心性,即可見佛。

佛一直在度化著、關懷著蕓蕓眾生。如慈母燈下縫補,企盼遠行的游子;似名將遙望月色,思念故里的紅顏;若村婦倚著柴門,等待歸來的樵夫。而這些沉醉于紅塵的世人,是否真的能夠放下?游子可以放下綠水青山的風物嗎?名將可以放下收復山河的成就嗎?樵夫可以放下一粥一飯的生活嗎?唯有放下,方可成佛。

宋代禪宗將修行分為三個境界:第一境界是“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芳跡”;第二境界是“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第三個境界是“萬古長空,一朝風月”。佛法與天地同存,我們只做宇宙萬物中那一種屬于自己的生靈,安靜生長,平凡度日。修行在于每一個春耕秋收日子里,他年自有果報。

光陰還是那樣,有增無減,草木依舊常青,只是我們不再年輕。年月深長,人生走過的片段總是似曾相識,那是因為季節(jié)在往返,故事在重復,而世人也終究如此,別無他恙。有一天,時間會吹散一切,所有的猜疑,所有的迷惘,以及所有的不安都將隱去,直至一塵不染。而那些封存在歲月里的窖釀,也會在適當之時被開啟,于某個風清月朗的日子,淡淡品嘗。

天然璞玉,需要時光的雕琢。錦瑟人生,則要禪心的滋養(yǎng)。且將繁弦急管,交付給絲竹清音;用凡塵煙火,換一盞玉壺冰心。在無常世間,面對不可預測的明天,今日所能做的,就是靜心坐禪,養(yǎng)我性情。讓自己慢慢從亂世風煙中走出來,變得干凈而明澈。

《六祖壇經(jīng)》云:“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百川眾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比戏N因果,一花一葉總關禪。我們不求水月在手,不求花香滿衣,只愿光陰簡約美好,平淡素凈。有朝一日,佛緣到了,便是終點。

一曲云水釋禪心

如水良辰,溫一壺白月光,在落花深埋的小院,撫一曲《云水禪心》。白日里飄飛的塵埃,此時已散盡,煙云收斂,世事忘機。紅塵脂粉皆落幕,鳥雀盡歸山林。流水無聲,一葉野舟橫渡,浮世清波里,已尋不見往事的背影。

閑云悠悠,流水淙淙,這叮咚無意的琴音,讓我忘卻煙火世情,只念靈臺清澈。江南絲竹的清越與空靈,給人一種飄忽不定的美麗與柔情。那些行走江湖、琴簫相伴的日子早已遠去。走過風塵的時光,歲月不再溫厚,曾幾何時,異客已歸舊鄉(xiāng),青春也換蒼顏。

什么是云?云在萬里長空自在飄蕩,無根無蒂,沒有歸宿。隨著四時景致,變幻莫測,朝暮不一。時而絢麗如虹,時而潔白似雪;時而濃郁如霧,時而散淡似煙。它的名字叫云,傲然于蒼穹之上,千般姿態(tài),萬種風情。隨緣而聚,隨緣而散,一世光陰,了無痕跡。空空而來,空空而去,三千幻象,總是迷離。

何謂水?上善若水,從善如流。水的一生都在謙下,造化眾生,滋養(yǎng)萬物。不見其形,卻聞其音,識其骨。柔弱之水,卻有水滴石穿的剛強。潺潺溪流,卻有匯聚江河之氣勢。瀲滟清波,卻有深不可測的襟懷。洶涌波濤,卻有婉約輕靈的韻致。這就是水,可以淘盡悲歡,亦可以洗盡鉛華。它流經(jīng)日月,優(yōu)雅從容,寧靜怡然,無所欲求。

禪心是什么?禪心是午后陽光下的一壺清茗,是蒼茫綠野中的一樹菩提,是似水流年里的一寸光陰,是人生戲劇里的一段插曲。禪心是在寂靜山林揀盡寒枝,在孤舟柳岸獨釣江雪;也是在紅塵路上匆匆來往,在風雨江湖快意恩仇。你坐禪內(nèi),心在塵外。你處塵間,心依舊可以在禪中。

一個人唯有將鋒芒磨盡,才可以真正自在淡然。那時候,便懂得平靜地對待人生的聚散離合,接受歲月贈予的苦難與滄桑。曾經(jīng)綽約的年華,如今看似寥落寡淡,卻有了幾分風骨,多了一種韻味。唯有這般,才能擁有一顆清醒的禪心,任憑煙云變幻,逝水滔滔,亦不改山河顏色。

《六祖壇經(jīng)》云:“世人性本清凈,萬法從自性生。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云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風吹云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xiàn)?!?/p>

每個人最開始都是良善的自己,只因入世久了,經(jīng)歷了太多的事,與太多的人相處,才不再那么慈悲。這是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由簡單到繁復的過程,也是人生必經(jīng)的路途。有些人,轉過幾個岔路口,便重遇初時的自我,拾回過往的簡潔和清澈。有些人,百轉千回才能夠清醒自知。

也許等到那么一天,世事淡然,我們再不必和舊夢一一相認。而整個過程,我們有過得失,多少聚散,多少善惡,亦無須計較。因為我們始終沒有丟失真實的自己,能夠在朗朗乾坤下坦然地活著,就是歲月的勇者。能夠在寂靜的午夜,和一彎明月遙遙相望,就是真正的慈悲。

浮生夢幻,皆為泡影,如露如電,似霧似煙。昨日風暖菩提綠,今宵霜染楓葉紅。生命就是一場鴻雁的遠行,待到春潮消退之時,秋風乍起之日,才懂得歸來。那時候,踏遍河山萬里,訪遍驛路他鄉(xiāng),又怎會不知,真正的釋然是放下一切,隨遇而安。

南柯一夢,空老山林。蕓蕓眾生費盡心思尋找的桃源,原來不在世外,而是在顏色繽紛的人間。在這里,花落水無聲,曉寒煙草迷;在這里,竹林聞鳥語,山寺鐘聲遠。三更風雪,便可讓青山白頭;一盤棋局,便可定楚漢勝負;一葉扁舟,足以抵達禪的彼岸。

世事多濤浪,沉浮一念間。人去千山遠,今夕共月明。有那么一個地方,無論我們走得多遠,迷失多久,陷得多深,都會將你我等待。那時候便是歸巢的倦鳥,守著一座安穩(wěn)的舊宅。不與春風訴說離別的衷腸,只和一扇軒窗,靜看閑庭的花落花開。這個地方,便是心靈的菩提。

伶人入戲,不分臺上和臺下。而禪者入世,亦分不出塵內(nèi)和塵外。因為他們都已經(jīng)修煉到一定的境界,早已不受外界的風云驚擾。任何時候,都是主角,也都不是主角。他們有足夠的定力,守著那座屬于自己的城,無須承諾,無須誓言,就可以地老天荒。

人世間的生滅故事,起落情感,與大自然的榮枯原本相通。王國維詞中有這么一句:“君看今年樹上花,不是去年枝上朵?!蔽覀円詾榛淞耍€會再開。竟不知,花開了千百次,卻再不是從前的朵兒。一棵樹的一生,如同人的一世。樹是春繁秋萎,而人則是盛年一過,不可重來。

所有的執(zhí)著,都只是一時的妄念,走過去了,幻滅盡消,便永不復起。走不過去,當為劫數(shù),紅塵路上另有一番周折。只有在心中種一株菩提,自性自悟,頓悟頓修,將無常當尋常,將有相當無相,方能真的解脫,似流云來去自由,縱橫盡興。

沒有誰知道禪的境界到底是什么,亦不知道該用什么方法去修煉。一個人,只要心存善念,少有欲求,自可減去塵勞,明心見性?!读鎵?jīng)》云:“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自性平等,眾生是佛;自性邪險,佛是眾生?!狈鹁壍搅?,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那時候,草木即佛,山石即佛,凡夫即佛,俗子即佛,萬物眾生皆是佛。

花落無言,流水不語。在清明簡凈的日子里,當?shù)诵男?,坐幽篁陣里,品瀲滟茶湯。看那白衣勝雪的女子,眉目清澈,不施粉黛,撫一把七弦綠綺,唱一曲云水禪心。任蕭蕭竹葉,悠悠白云,來來去去,聚聚離離。

云水禪心

空山鳥語兮,人與白云棲

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魚兒戲

風吹山林兮,月照花影移

紅塵如夢聚又離,多情多悲戚

望一片幽冥兮,我與月相惜

撫一曲遙相寄,難訴相思意

風吹山林兮,月照花影移

紅塵如夢聚又離,多情多悲戚

我心如煙云,當空舞長袖

人在千里,魂夢常相依

紅顏空自許

南柯一夢難醒,空老山林

聽那清泉叮咚叮咚似無意

映我長夜清寂

一切有情皆過往

很多年前,以為佛該是無情的。因為出家之人,要放下執(zhí)念,了斷塵緣,方能幽居山林古剎,不問世事。他們與外界不復往來,偶有伶仃香客,也只是結下淺淡的佛緣。所以,他們只能在自然萬物中汲取天地靈氣,在時光更替中感知冷暖世情。于是,他們將云崖上的一棵老松引為知己,和古井上一株青草做了莫逆之交,與石階上一只螻蟻成了忘年之友。

之后才明白,佛是深情的,他以身試劫,才有了水天佛國的蓮花凈土。佛施愛于眾生,讓陷落塵網(wǎng)的你我,多了一份良善的選擇,在悲憫中得到了寧靜的解脫。而佛從不貪戀煙火繁華,一直清淡自持,靜坐云臺之上,平和安詳。

為什么佛可以放下個人情怨,施大愛于人間,而世人卻沉浸在自己小小的情愛里,總是落入無法自拔的境地,是修為不夠,還是命定要歷盡塵劫才能夠免去因果輪回?生生世世,歲月的忘川,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匆匆往來。

人生有情,所以有掛礙,有煩惱。佛說,五百年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所謂緣定三生,一些遇見仿佛都是前世注定,故有今生不了之情。佛讓眾生要懂得惜緣,尊重情感,卻也規(guī)勸我們不要情迷雙目,在歲月無涯的旅途中,丟失真實的自己。

《華嚴經(jīng)》云:“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zhí)著,不能證得?!睙o法從容自若,是因為不能忘情。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有情是苦海,無情是岸。大千世界,萬般皆苦,而世外之人,把諸苦看作諸樂,把有情當作無情。所以他們總能于喧囂中,求得寧靜;于大悲里,獲得歡喜。

在放下之前,都有一個執(zhí)著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許不是鳳凰涅槃,卻也要經(jīng)歷無數(shù)次滄海桑田。佛陀阿難出家前,在道上邂逅一美貌少女,只這么一面,便從此愛慕難舍。佛祖問他:“你有多喜歡那少女?”阿難回答:“愿化身為青石橋,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淋,只求那少女從橋上走過。”

這般情深,于當下只能算是個神話。有多少愛,經(jīng)得起地老天荒?莫說是五百年,即使三年五載也難以堅持。愛的時候,甘愿舍棄前世今生的修行,只為一個人存在。不愛的那一天,則希望刪去所有相關的記憶,潔凈一身。

也許很多人都想知道,阿難皈依佛門后,是否還記得當初的誓約。等到那個美貌少女成為一個滄桑老嫗時,他是否依舊情深不改?他也許可以為她化作石橋,化作碧水青山,化身千百億,他亦可以清凈無一物。倘若阿難與這位少女成就一段姻緣,又是否可以把一朝一夕的平淡日子,堅守得情深意長?

沒有假如,就像我們無法從一個預言中得到確切的結果。在失去愛情的日子里,流年依然無恙,歲月寂靜如初。可那些以為可以遺忘的往事,竟一件也沒能忘記,但又無力計較,只好順應自然。世事紛繁,你把一出戲做了真,那么一切就成了真。你把生活當了假,那么一切就真的是假。

每個人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不同,對待感情的方式亦是各有千秋。佛叫人不要對愛有太多的執(zhí)念??煞饏s對眾生施與更多的愛,又不圖任何回報。這世上總有一些人,非要等到千帆過盡,才開始知道回頭;要等到流離失所,才開始懂得珍惜;等到物是人非,才會開始懷念。

在遙遠的布達拉宮,曾經(jīng)住過那么一位情僧,他叫倉央嘉措,受萬民膜拜。盡管禪心清澈,卻不能為情感做主。他當年寫下過那樣刻骨銘心的詩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就是這樣一位端坐于蓮臺、普度眾生的情僧,心中卻忘不了紅妝男女的幸福生活。

在西藏,那個隨手就可以摘取云朵的神秘之處,關于他的傳說,就像情歌一樣,遍及每一個有草木、有湖泊的地方。許多人跋山涉水去尋找,去膜拜,不僅是為了一份信仰,更多的是因為這位浪漫情僧給那里帶來的夢幻般的神奇和美麗,讓世人相信,在那片神秘的土地上,遍植情花。那里的每一條河流、每一座青山、每一只牛羊,都會被超度。

后來又有一位情僧,他是紅塵中的一只孤雁,飄零半世,嘗盡情味。這個被批過宿命的僧者,叫蘇曼殊。他的一生,幾次遁入佛門,卻又始終不能忘記世緣。在他離開人間的時候,留下八個字:一切有情,都無掛礙。可他真的頓悟了,放下了嗎?活著的時候,他辜負了諸多紅顏,每次闖下禍,便轉身逃離。并非他無情,而是真的無力承擔。

一定還有許多我們知道的,以及不知道的情僧,他們有著蓮花的品性,是佛前的一粒芥子,又是情海的一朵浪花。這些人無論是坐禪于佛前,還是奔走于塵世,他們所修行的,皆是情字。跪于蒲團,用千百年光陰,幾世輪回,換取一世姻緣,一次相逢。待有一天得償所愿,便可以徹底了斷執(zhí)念,心似琉璃,清澈如水。

佛曰:“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為樂?!痹谛逕挼倪^程中,不是一意孤行地讓自己與繁復的世事劃清界限,而是處身繚繞的煙火中,依舊可以清涼似雪。踏遍蒼茫河山,昌盛的萬物,各安其因緣天性,誰也無法將誰取代。走過的路,遇見的人,發(fā)生的事,如同滔滔江水,不可逆轉。

你到底還在執(zhí)著什么?明知道每個人都是天地間的微塵,有一天都會不知所往。佛陀阿難縱是化身為青石橋,受盡千百年的風吹日曬,又可知那位少女是否禁得起歲月的輪回?也許她在某一世就化作粉塵,灰飛煙滅,無魂無魄。也許她在某一世幻化成蓮,在佛前修成正果,再也無須轉世。

一切有情,皆為過往。在煙云彌漫的路口,什么話都不必再說。告別之后,再也不要回頭。轉身的剎那,請一定忘記,我們曾經(jīng)重疊過的那剪時光。

菩提花落又花開

都說人間是劇場,那些穿行在凡塵的眾生,每日在忙碌地編排一場叫作生活的戲。走過許多座橋,看過無數(shù)流云,經(jīng)過千百次聚散,有一天,是否需要摘下人生的面具,做一回純粹潔凈的自己。在菩提樹下淡然修行,看青山遮日,綠水無波。

四時流轉,那些經(jīng)歷了千萬年的巖石草木,同樣抵不過光陰的輪回。其實,所有的路都是自己選擇的,每一個渡口都是自己甘愿停留的,因果命運從不曾虧欠你我什么,我們沒有理由去抱怨。修行是一味藥,一味可以讓愚者變得聰慧,讓醉者換來清醒,讓癡者早日覺悟的藥。所以眾生應當割舍塵緣,了斷宿債,輕裝上路,去尋找夢里曾見過的菩提花開。

昨日一切已是往事,卸下與流年相關的裝飾,從浮世里從容走出,心靈純?nèi)缢4撕?,漁笛唱晚,弄月放舟,任憑蘆花似雪,煙霏云斂。菩提樹下,蒲草如往,這是一個慈悲的道場,世間萬般生靈都可以在此修行,不分彼此。曾經(jīng)模糊不清的世事,開始明澈;曾經(jīng)迷離恍惚的情感,已然放下。

修行,是一種自由而灑脫的出離。所謂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就是修禪的境界。讓原本逶迤起伏的生命路程,在自然山水中找尋到簡約的大美。真正的徹悟,不僅是在浮躁中獲取安寧,也是從寂寞里得到解脫。不僅是將熱忱得以釋放,也是讓冷落能夠平緩。我們要做的,不是讓自己如何勤心修煉,學會深邃,而是要刪繁就簡,從容相待。

當年六祖惠能有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绷媸窃邳c化眾生,世間一切物象皆是空幻。有人問,如何修行才可以徹底忘記前塵種種,安然活在當下?

既不是消極逃遁,也不是艱難抉擇。喝一碗孟婆湯吧,那樣是否就真的可以刪去所有記憶,連同愛恨悲喜一起遺忘?也許孟婆湯的本意并非要讓一個人如此決絕地了斷過去,而是希望每個人可以洗凈鉛華,從此告別紅塵的浮花浪蕊,在菩提樹下獲得重生。就那樣擺渡而去,離開瘦水小橋,碧云煙柳,在江天彼岸,尋找那朵純潔的菩提花。

那些曾經(jīng)說好了在人間同生共死的人,最后也只是一笑作別,江湖兩相忘。也許某一天在求佛的路上,會再度重逢,但早已忘記昨天的海誓山盟,各自安好。菩提樹下,多少冥頑不靈的生命,都可以得到頓悟。他們開始尊重每一種生靈,開始相信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天成,沒有絲毫造作。

背上禪的行囊,從最深的凡塵里走出,青山作幕,流水為臺。江雪獨釣的是我,伐薪南山的是我,云中往來的是我,頭枕石塊的是我。只有與自然同行,才可以不問年光,任憑白駒過隙,內(nèi)心古井無波。倘若迷失荒野,醉倒楓林,只要找到一株菩提,就尋得歸宿。守著一片純凈的天空,感知自然,看日落風清,山河寂靜。

渡,水是路,蓮為舟。那些與你同船共渡的人,沒有誰能夠陪你走到終點。一些人半途道別,一些人擦肩而過,一些人不明下落。但我們應該相信,無論路程多么遙遠,他們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那道岸。所以,永遠不要去質(zhì)疑一個人的善良,因為在絕境面前,眾生早已情不自禁地學會了原諒與寬恕。

世間所有緣分,原本都是尋常的、平淡的。是因為有些故事流轉了千年,有些等待輾轉了幾世,才令人覺得今生的遇見,是多么不易。我們所看到的幸福與災難,在同一條河流里漂浮,到最后都分辨不出彼此的意義。時光不語,曾經(jīng)真實相處過的人事,漸次遙遠而渺茫。只有那朵菩提花不會老去,歲月無法將之磨損半分。依舊修煉在紅塵里,依舊明凈著,清朗著,安穩(wěn)喜樂,平靜祥和。

佛說:“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任何時候,都要做簡潔的自我,寬容對待生活,珍愛自己與身邊的每一個人。唯有如此,才可以擁有一顆干凈的琉璃心。縱是不經(jīng)意覆滿時光塵埃,也涇渭分明。三千世界,浮光掠影,我們看到的就只是一粒微塵、一瓢秋水、一彎清月。

做一個像水一樣潔凈的夢,夢里已不知幾度菩提花開。在萬佛悠悠的禪境中,千年也不過剎那,而剎那即是永遠??傄詾檫@世上沒有不可消解的恩怨,沒有不能打動的人心,那些風月往事、前緣宿債,都可以在明凈的光陰里釋懷。

都說人生是一出永不謝幕的戲,所以任憑江山換主、滄海桑田,只當作自然規(guī)律??丈铰淙~,蒼苔小徑,無論曾經(jīng)以何種方式道別,總會不期而遇。待歲月的浮塵都被過濾,就把每一天當作良辰吉日,把每個人當作生命里的初見,把每朵花都喚作姹紫嫣紅。

后來,才知道有這么一首歌,叫《菩提花》。清澈的聲音婉轉地唱徹千年情事,讓人忘記修行,不由自主地隨之動了塵念。但也只是短暫的凝神,動人的旋律結束后,我們都要放下。任何留戀都將墜入光陰的輪回,多年修煉則會前功盡棄。修禪的境界,不是靜水深流,而是隨緣而安。

菩提花

我是菩提樹上菩提花,冷眼看人世千年塵沙

你流連樹下,回眸那一剎,天地間只剩你眉眼如畫

湖面照你衣白似雪傍荷葭,塵念一動紅豆為誰發(fā)

湖面照你眸光似水傍月華,從此銘記成一生牽掛

我忘卻千年修行輪回凡人家

只為找尋紅塵中一個他,徒步走天涯

回憶繡我窗紗,清靜身影落落誰迎迓

茫茫人海中桑田變幻又一夏,我已是腳步蹣跚白了發(fā)

昔日菩提下,誰在空自嗟呀,湖面依稀一朵菩提花

我是菩提樹上菩提花,冷眼看人世千年塵沙

你流連樹下,回眸那一剎,天地間只剩你眉眼如畫

長亭十里憶你風袖迎晨霞,清酒一壺醉里弄琴琶

長亭十里憶你薄衫牽駿馬,梅雨一簾多少相思話

我忘卻千年修行找尋一個他

墮入紅塵就從不曾放下,宣紙憑墨灑

五月的山水下,眉眼如畫白衣傍荷葭

茫茫人海中容顏老去白了發(fā),望斷來世塵緣中誰是他

青瓷一碗茶,沏入了前生卦,菩提樹前已無菩提花

多少情深如許的紅男綠女,成了人間陌路。多少地老天荒的誓言,成了風中飛絮。不重要了,在悲憫的佛前,這些紅塵瑣事早已微不足道。來日方長,如果有緣,愿世間你我,可以相聚在菩提樹下。喝幾碗禪茶,讀幾章經(jīng)文,看一場菩提花落,又花開。

做一株佛前的青蓮

也許我們都知道,萬物之中被眾生認為最有佛性的,是佛前的青蓮。做一株佛前的青蓮,于凈水中悠然生長,不僅是信徒的夢想,更是眾生的心愿。

仿佛任何人在任何時候,只要做了佛前的那株青蓮,就可以把種種過往留在那座叫前世的城里。亦不論曾經(jīng)嘗食了多少人間煙火,都可以在剎那回歸純凈。眾生癡迷于蓮的風骨,愛上那一抹遺世獨立的清涼。

多年前,佛與蓮做了莫逆之交。靈山勝境,萬佛端坐在蓮臺之上,俯瞰眾生。他們對世間游走的萬物,施與慈愛,不擇微賤。為了萬物眾生少受煎熬之苦,免去不必要的輪回。此前,佛亦是游歷在人間的縹緲微塵,有過離合悲喜。因某種生物良善的度化,才放下妄想與執(zhí)著,有了如今的淡然和安逸。

做一株水中青蓮,安于佛前。每天聽著檐角細微的、不可辨認的風聲,看恍惚稀疏的月影。無論檻外光陰流淌得多緩慢,又或是走得有多快,蓮依然故我。那些從紅塵來到佛前的人,卸下世俗所有裝扮,回歸本真,和一株蓮開始了漫長又清澈的靈魂對話。

蓮以慈悲清醒自持,聽慣暮鼓晨鐘,漫讀經(jīng)卷詩文,早已凈化為最有靈性的潔物。蓮植于三千弱水中,得一世清白,讓散落人間的生靈不再暗自悲傷。那一株青蓮已不知在佛前修煉了多少年,沉溺在水中,不能拔節(jié)而出,從此輪回也成了美麗。

當一個人面對熙攘塵世無法脫離時,與其妥協(xié)讓自己跌進染缸,不如通透地放下。在季節(jié)的回廊里,看云在天邊飄游,月在梢頭遙掛,一枝青梅靜悄悄地探入院墻。如果凡塵真的有那么多的不舍,可以選擇留下,只要不去在意榮枯。此后,幾卷經(jīng)書,一盞清茶,在平淡的流年里,簡靜度日,別無所求。

從何時開始,眾生羨慕佛前的青蓮,雖陷于泥淖之中,卻遠離煙火,冰清玉潔。也許在那些個山高月小的日子里,蓮也會寂寞,但始終可以清醒自持,不驚不擾。真的孤獨了,就倚著欄桿,看南飛燕子尋覓舊巢;或跪于蒲團上,聽佛陀講述菩提往事。

彼岸燈火闌珊,此岸曉風冷月。從來紅塵與佛界都只有一步之遙,只看眾生佛緣和造化。覺悟的人,早已渡河登岸,棲蓮而居。執(zhí)迷的人,還在河中漂蕩,不知歸返。有人說,等最后一朵花落盡,最后一盞茶涼卻,最后一段情了斷,就出離??删褪沁@樣的等待,讓青絲成了白發(fā)。光陰說沒就沒了,今生的佛緣也不復重來。

雖說出離要趁早,但人間萬事終講究緣法。不是住進廟宇,就可以心靜無塵,了無掛礙;亦不是墜落塵網(wǎng),就污濁流俗,不能解脫。眾生平等,佛前的蓮,紅塵的蓮,沒有貴賤之分。誰先覺悟,誰就提前走出人間津渡,過般若門,此后無來無往,不悲不喜。

《華嚴經(jīng)》云:“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zhí)著,不能證得?!蓖瑸榍嗌?,聽佛祖講法,有的一次就醒悟,有的千萬次都不解。是守不住孤燈寂寞,還是貪戀凡塵煙火,種種前因皆由自身承擔。禪是明鏡,可以洞穿世間迷離幻象,讓該留的留,該走的走。

出離,無須裝點行囊,而是放下布袋,濯洗心靈,物我相忘。出離是退出繁華落英,不問紅塵事,做我方外人。徹悟,是再不為世相迷惑,任何時候都流露真實的自我。禪的境界,最珍貴的莫過于自然通透。就算迫不得已不能出離,陷于市井之中也要超然事外,禪心止水。

心似蓮開,一葉一花皆為禪。蕓蕓眾生愛它一半入塵、一半出塵的自在坦然。蓮從不給眾生任何承諾,不許下任何約定,因為所有虛無的等待都是那么無辜。也許因為蓮別具風韻的佛性和清潔,讓眾生一見傾心。所以他們祈愿,今生可以做一株佛前青蓮,敢于寂寞地細數(shù)光陰靜美,月圓月缺。

也許眾生不明白,為何那株青蓮歷經(jīng)滄桑,依舊可以在季節(jié)的路口與人不期而遇,并且永遠那般輕逸、散淡。修行之人當如蓮,洗盡鉛華,淡淡而開,淺淺而落。坐于蒲團上,看萬物山河一律平等,度一切可度之人。

唐人李翱寫了一首問道詩:“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jīng)。我來問道無余說,云在青天水在瓶?!倍U的存在,就是這般自然,如白云在天,凈水在瓶,清透明了,簡潔質(zhì)樸。人間萬物總關禪,修禪之人,不論尊卑,不論深淺,只需有一顆純凈向道的心。

窗外掛著菩提月,水中靜植妙心蓮。年華似雪,在爐火上烹煮,所有的悲歡都被蒸騰,留下透明的清水供眾生品嘗。禪可以療傷,可以解毒,可以給渴望清涼的人以風,給期盼溫暖的人以陽光。永遠不要質(zhì)疑一個人的禪心,也永遠不要問該如何修禪,因為禪是行云流水,自在天然。

佛說,來日往生極樂,是在七寶池上蓮花中化生。一人一朵凈蓮,資質(zhì)好的,開得早些;悟性差的,開得遲些。同在修行路上,不管是波瀾不驚的禪定,還是擔月挑風的苦行,歸處皆是一樣??v是化身千百億,也須沉浸在功德水中,等待一次逢緣的綻放。

《金剛經(jīng)》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就是禪的境界,不管過程如何,山重水復或千巖萬壑,到最后,萬流同宗,萬法歸一。所以,在每一個修行的日子里,不必跋山涉水,只安于當下,看窗外微風細雨,云來云往。

穿過荊棘遍布的人生叢林,前方已是一路平川,天遠地闊。放下我執(zhí),隨緣自在。來世愿化生蓮臺,坐彌陀身下聽經(jīng)。用菩提悲心,度我如蓮眾生。

那些紅塵中的擦肩

人的一生有太多的際遇,無論你選擇哪條路徑行走,都會有擦肩的過客。紅塵之內(nèi)如此,菩提道場亦如此。在必然的聚散離合里,這些人有一天都會離你而去。緣深緣淺,時光長短,也只在來往之間。

因緣流轉,起滅都不可預測。這世間沒有誰可以真正地陪你走到人生的最后,萬古不變的唯有綠水青山。那些參悟了佛性的生靈,在遠行的路上注定不會迷失,不會寂寞。穿過摩肩接踵的人流,許多錯失的機緣都成了收獲。因為哪怕只剩下一席寒榻、一件舊衫、一碗清粥,我們還可以依托自己。

每個人都是渡河的石子,都是我們走向光明的燈盞。相逢是云聚,離別是云散,都不會影響天空的美麗。漫步在紅塵交錯的阡陌上,與誰同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給自己找到那條明朗通透的路,此后碧水云崖,天高地遠,不盡悠然。

隨緣自在,自在隨緣。一塵含萬象,一念具三千。世人總喜歡把相遇當劫數(shù),把名利當作掙脫不了的塵網(wǎng)。卻不知,一顆禪定的心可以承擔人間一切風云變幻,世浪翻涌。那些曾經(jīng)狹路相逢的人去了哪里,早已不需要答案。

《圓覺經(jīng)》云:“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花,從空而有。幻花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比松没鐗?,一個擦肩,一個轉身,便物是人非。對于過往,不須回首,當像清風一樣干凈、流云一樣灑脫。

修行之人,一切法,皆為佛法;一切心,皆為禪心。用般若的眼睛看娑婆世界,每一粒微塵都有定力,每一株草木皆為良藥,每一寸土地都綻放蓮花。人間是最完美的修行道場,在混濁的煙火中,可以找到一面清明的鏡子,見性成佛。從此便是清風朗月,快意平生,水天一色,山河自在。

佛在人間游行,眾生都有與佛相遇的機緣。也許在某條青石雨巷,某個離別渡口,抑或是某條落葉山徑。又或許喝過同樣一壺茶,采過相同的一枝花,坐過同一個蒲團。佛途經(jīng)的地方,都是清涼國土。佛施愛的地方,都是菩提世界。

對于禪者,所有的因緣,所有的悲喜,都可以在陽光下晾曬。一個禪者,追求的不是內(nèi)心如何深邃,而是讓心如何清透如水。行走在刀口劍鋒之上,依舊可以做到從容堅定;迷失在云海霧靄之中,依舊可以明心見性。

花開是有情,花落是無意。來者是緣起,去者是緣滅。三千世界,每一天都會有擦肩,每一天都會有重逢。修禪無須刻意,許多人為了一段情緣,甘愿往返在輪回道上,哪怕歷盡數(shù)千年的等待,換來的只是一個倉促的回首,都無悔無怨。但也許就在回眸的剎那,于流年光影里,恍然頓悟。任何的我執(zhí),都是煩惱,唯有放下,方能自在。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雖有宿命之說,但生命中許多安排都純屬意外,我們無須為了一些意外去執(zhí)著于風月。修禪亦是如此,無須刻意,貴在天然。萬物皆有佛性,就看你如何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里,找到那一片屬于自己的風景。

那些遠去的過往不是用來回首,也不是用來遺忘的,只當作簡單的存在,當作登岸必經(jīng)的溪流。不去在意誰曾來過,誰又走了,擦肩雖只有剎那,停留也不會是一生。世事渺茫,當年依稀的舊夢早已化作落紅無數(shù)。我們大可不必去撿拾一無所有的昨天。

泛舟江湖,遇紅塵濤浪都無所畏懼。只要不被情感和名利的繩索束縛,任何時候都可以破水而去,乘風而行。紅塵如逆旅,我們都是行人,是過客。在生命的起點一路跋涉,嘗盡風塵,行囊里背負的都是經(jīng)年過往。而歸程究竟在哪里?世俗之人,認為放下肩上的背囊就找到此生的故鄉(xiāng);而修行之人,只要心如凈水,便是了悟。

眾生往返,無論遭遇怎樣的劫數(shù),任何一場人間游歷都會戛然而止。那一天,世事水落石出,波瀾不驚。世人走遍萬水千山,那些曉風日落,花紅柳綠,成了轉身便忘的風景。而佛陀只需禪坐在菩提樹下,不憑借外物,就可以感知自然,獲得證悟。

《金剛經(jīng)》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比松鐗簦矇m種種皆是浮光掠影。用一顆菩提心,容納眾生眾苦,萬物皆純和純善。

禪是樸素的,無須美妙生動的修飾。禪亦是尋常的,不是邈遠迷幻的神話。禪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在人生經(jīng)過的路口,在每一個擦肩的剎那。只要內(nèi)心通透平和,任憑風云席卷,星殘夢缺,也可以花好月圓。泡一盞茶靜坐,世事山河盡落杯中,亂世浮煙都歸于純凈,似皓月澄輝。這便是禪的境界,是彼岸最美麗的蓮開。

這世上沒有不解的經(jīng)文,每一個渺如塵埃的生命,皆有不可言說的佛性。渡,世間萬物都是過河的船。一片綠葉,一縷清風,一朵荷花,一只螻蟻,亦可以修煉成佛。只是那時候,又是否還會有未了的前緣,等待相續(xù)。

有這么一句話:“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庇行┤苏J可了這句話,所以學會了惜緣。亦有人認為愛有來生,于是在情感的路途上繼續(xù)漫長的遠行。世間情緣飄忽不定,曾經(jīng)深刻的相逢,到最后卻抵不過一個擦肩的路人。

《心經(jīng)》云:“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毙臒o掛礙,澄凈純一。在修佛的路上,不必執(zhí)手相依,任何時候都會有清風朗月相伴。那些曾經(jīng)在紅塵路上擦肩而過的人,有一天終會相遇,那時候,只需用一顆良善平常心相待就好。

今生只作最后一世

倚一扇小窗,看幾件尋常舊物,閑置于庭院。案幾上,清風翻起了書頁,已辨認不出是哪個朝代的墨跡。時光就這樣過去了,過去了。如今才明白,外界的風云只是一時,那些簡潔而靈透的事物流經(jīng)歲月變更,始終沉靜,不受侵擾。

一切有情眾生皆有佛性??梢娝厝罩心切┪⒉蛔愕赖男【靶∥?,在無人問津的角落里修行。只因少了世俗刀光劍影的磨礪,少了紅塵烈火烹油的熬煮,所以無有太多鋒芒,反而更見悲心。來世這些靈性之物,化生蓮花,必定為極品。而處身碌碌凡塵中的你我,卻要多修煉幾世,才可以功德圓滿。

偶然間看到這么一句話:“今生,必須是最后一世。再來時,腳踏蓮花?!闭f這句話的人是誰已無從得知,但可以看出其道心堅定,誓與塵寰斷絕往來。在光陰逼仄的甬道里,眾生皆怕經(jīng)受無常輪回,不愿重蹈覆轍。眾生蕓蕓,有一天都要消逝在茫茫人海,他們是否真的可以隨心所欲選擇自己的歸宿?

時光越老,人心越淡。曾經(jīng)說好了生死與共的人,到最后老死不相往來。歲月是賊,總是不經(jīng)意地偷去許多美好的容顏、真實的情感以及幸福的生活。也許我們無法做到視若無睹,但也不必干戈相向。畢竟誰都擁有過花好月圓的時光,那時候就要做好有一天被洗劫一空的準備。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幾次劫數(shù),唯有歷盡塵劫,才可以遠離大千世界,免受沉淪之苦。生命是一場無法預測的旅程,無論你我走到怎樣不可收拾的境地,都要淡定從容。每一次不如意,每一個不順心,其實都會有預想不到的結局。風隨云轉,柳暗花明,就是如此。

紅袖添香,情深不壽。明知這般,依舊會有人前仆后繼地奔赴滔滔情海,不問下落。是我們要得太多,還是每個人的生命里都有一段或幾段這樣必經(jīng)的路程?看慣了秋月春風,又怎會在意自然頻繁的更替?嘗盡了悲喜離合,又怎會輕易被某種情愫驚擾?

人生百味,世事洞明。佛經(jīng)云:“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鄙硖幏比A俗世,太多色彩紛呈的誘惑讓人難以抗拒。多少人,可以舍棄絲綢錦緞,而著粗布素衣;可以舍棄玉粒金莼,而食粗茶淡飯。同在世間行走,有些人要嘗遍市井煙火才肯罷休,有些人的心早已回歸山林,愿與山水共清歡。

古人云:“人到無求品自高。”無求即是無欲,人若能無欲,品格自然高尚,而苦惱也會消散。但能夠做到無欲無求的人,又豈是等閑之輩!在風塵彌漫的人世間修煉,有人癡迷驚艷華麗的風景,有人獨戀似曾相識的舊物。遼闊似海的人心啊,該用什么來填滿,平凡的物質(zhì)或是精神,足夠嗎?

佛說,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每個人都有一塊屬于自己的三生石,在那里,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那些曾經(jīng)奔走于陌上紅塵的人因此而開悟,決意聽信因果,不再爭名奪利。他們愿意化作一株植物,在歲月山河里寂靜地存在,從此無聲無息。

從現(xiàn)在開始,與萬物生靈一同修煉。無論過程會有多久長,無論時光是否清淡無味,都要堅定修持,淡看悲歡,善待生命,感恩眾生。佛法沒有深淺,深淺的是人心。佛陀沒有愛恨,愛恨的是凡人。端然出世,飄逸離塵。任何的輕浮與貪念,都是自身修為不夠。

過程是什么?過程是飲盡千江之水,賞遍萬古明月??匆痪矸撼钡臅貜蛶锥卫吓f的故事,演繹幾場注定的離合。素履之往,行走人間,看白鳥驚枝,落花滿身,唯靈山是歸途。一個人開悟不是因為有富足的家產(chǎn),不是有深邃的思想,也不是有出眾的才能,而是有玄妙的機緣,有樸素的禪心。一個感知自然、尊重生命的人,必先得到證悟。

行吟山水,一夢千年??催^姹紫嫣紅,鶯飛燕舞,又見竹風穿庭,碧荷生香;看過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又見素雪紛飛、寒梅傲枝。其間有不少清涼冷落的場景,也不乏親善溫暖的片段。時光就這么老去了,老去了。那時候洗盡鉛華的你我,只守著一扇小窗,看舊時庭院,飛雨落花。遠處,鐘聲縹緲,隔世經(jīng)年。

佛說:“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即佛土凈。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調(diào)心不調(diào)身,愚者調(diào)身不調(diào)心?!笨梢娭灰獡碛幸活w平和寧靜的禪心,便能阻擋世間一切浩蕩風云、起落浮沉。就能看清一切靈透事物,哪怕置身茫?;囊?,也不會誤入歧途,陷入迷惑。一無所有的時候,只守著自己的心,自可安然無恙。

禪是甘露,滋養(yǎng)眾生;是妙藥,普度萬物。人間萬事皆為尋常,也皆是無常,唯有走過,才能從容自在,才能體味夢幻泡影的空無玄機。光陰如露,日影如飛,見遠山石徑,螢蟲明滅閃爍。再相逢,已是葉落空山,歸鴻望斷,人生近遲暮。

一盅清茶,喝到?jīng)鰠s。一出戲,看到落幕。一生要修的功課,也會在某個掩卷的時刻,寫上結局。佛言:不可說。云水無涯,浮世清歡,這珍貴的世間,你來,在這里,你去,還是在這里。那便簡單地存在,萬物化塵,隨喜贊嘆。

就這一世了,無論前方是黃塵飛揚,或是靜水無波,就這么走下去。來生,蓮花臺上重會。你溢彩鎦金,慈悲祥和;我潔白一身,端靜安素。

也許我們都是信前因的人,所以處身于繁華中,仍忘不了尋覓那些老舊的光陰。煙云事散,流年暗中偷換,方才還風塵滾滾,此刻已找不到絲毫痕跡。歲月不知更換了多少次容顏,只有古鎮(zhèn)一如既往地守著曾經(jīng)的誓約,不敢輕易改變當初模樣。青濕的墻院、悠長的巷陌、古舊的木樓、筑夢的廊橋、斑駁的戲臺,雖然落滿了往事的塵埃,卻依舊還是夢里情懷。推開韶光虛掩的重門,那些封存在古鎮(zhèn)的人情舊物,是那么地安然無恙……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