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聲務鏗鏘

彩圖全解閑情偶寄(超值全彩白金版) 作者:李漁 著


聲務鏗鏘

【原文】

賓白之學,首務鏗鏘。一句聱牙,俾聽者耳中生棘;數言清亮,使觀者倦處生神。世人但以音韻二字用之曲中,不知賓白之文,更宜調聲協(xié)律。世人但知四六之句平間仄,仄間平,非可混施迭用,不知散體之文亦復如是?!捌截曝破狡截曝?,仄平平仄仄平平”二語,乃千古作文之通訣,無一語一字可廢聲音者也。如上句末一字用平,則下句末一字定宜用仄,連用二平,則聲帶喑啞,不能聳聽。下句末一字用仄,則接此一句之上句,其末一字定宜用平,連用二仄,則音類咆哮,不能悅耳。此言通篇之大較,非逐句逐字皆然也。能以作四六平仄之法,用于賓白之中,則字字鏗鏘,人人樂聽,有“金聲擲地”之評矣。

【注釋】

①金聲擲地:謂擲地作金石之聲。形容語言文詞鏗鏘有力。

【譯文】

賓白的學問,首先務必要鏗鏘有力。一句拗口,聽眾聽起來就會像耳中長刺那樣難受;幾句清晰響亮,能使觀眾在疲倦時精神一振。世人只會將音韻用在曲詞中,卻不知賓白的文字更應該聲律協(xié)調;世人只知道四六的駢文要平仄相間,不可以混用重疊,卻不知散體的文章也是如此?!捌截曝破狡截曝疲破狡截曝破狡健眱删湓捠亲怨乓詠碜魑恼峦ㄓ玫囊E,沒有一句話和一個字可以不用聲律的。如果上句最后一個字用的是平聲,下句最后一個字就必須要用仄聲,兩個平聲字連用,就會使聲音喑啞,不能聽清楚。如果下句最后一個字用的是仄聲,與此句相接的上句最后一個字就必定要用平聲,兩個仄聲字連用,聲音就會像咆哮一般,不能悅耳動聽。這說的是通篇的大體要求,并非每句每字都是如此。如果能將寫四六駢文的平仄法則,用在賓白當中,就會字字鏗鏘有力,人人愛聽,得到“金聲擲地”的好評。

【原文】

聲務鏗鏘之法,不出平仄、仄平二語是也。然有時連用數平,或連用數仄,明知聲欠鏗鏘,而限于情事,欲改平為仄,改仄為平,而決無平聲仄聲之字可代者。此則千古詞人未窮其秘,予以探驪覓珠之苦,入萬丈深潭者,既久而后得之,以告同心。雖示無私,然未免可惜。字有四聲,平上去入是也。平居其一,仄居其三,是上去入三聲皆麗于仄。而不知上之為聲,雖與去入無異,而實可介于平仄之間,以其別有一種聲音,較之于平則略高,比之去入則又略低。古人造字審音,使居平仄之介,明明是一過文,由平至仄,從此始也。譬如四方聲音,到處各別,吳有吳音,越有越語,相去不啻天淵,而一至接壤之處,則吳越之音相伴,吳人聽之覺其同,越人聽之亦不覺其異。晉、楚、燕、秦以至黔、蜀,在在皆然,此即聲音之過文,猶上聲介于平去入之間也。作賓白者,欲求聲韻鏗鏘,而限于情事,求一可代之字而不得者,即當用此法以濟其窮。如兩句三句皆平,或兩句三句皆仄,求一可代之字而不得,即用一上聲之字介乎其間,以之代平可,以之代去入亦可。如兩句三句皆平,間一上聲之字,則其聲是仄,不必言矣。即兩句三句皆去聲入聲,而間一上聲之字,則其字明明是仄而卻似平,令人聽之不知其為連用數仄者。此理可解而不可解,此法可傳而實不當傳,一傳之后,則遍地金聲,求一瓦缶之鳴而不可得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