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詩話湖泊 作者:郭婭,薛濱


傍晚時分,入住溧陽天目湖畔,推開窗戶,一湖清水躍然眼中。冬天的天目湖,依然是那么美,山是綠的、水是清的、天是藍的、空氣是清新的,“綠水青山、美麗中國”,所有這些美好的詞匯都頓時浮現(xiàn)在腦海里。

湖泊的美,在于山的映襯、水的純潔、林的恬靜、田的坦蕩、草的依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構(gòu)成了美麗中國的一幅幅畫卷。湖泊的美,還在于她的匯聚、她的包容、她對人類的默默奉獻,她對歷史文明的傳承記載,極大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行吟湖畔,留下了難以計數(shù)的詩文辭賦,千百年來它們與亭臺樓榭、楹聯(lián)碑刻、逸事傳說一起流傳至今,積淀成我國獨特的湖泊文化,成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國民文化自信的歷史寶庫。詩中有湖、湖中有詩,當我們回味這些詩詞時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美早已深隱于我們的文化基因之中。

詩中有湖。歷代名人以湖為背景,詠物寓情,留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作品。詩中有湖泊的描寫:“鏡湖三百里,菡萏發(fā)荷花”(唐·李白《子夜吳歌·夏歌》);“江湖后搖落,亦恐歲蹉跎”(唐·杜甫《蒹葭》);“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唐·劉禹錫《望洞庭》);“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二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宋·林升《題臨安邸》);“湖上西風急暮蟬”(宋·晏殊《浣溪沙·湖上西風急暮蟬》)。很多湖泊也擁有屬于自己的絕世名句:“秋水共長天一色”——鄱陽湖;“白銀盤里一青螺”——洞庭湖;“具區(qū)浩蕩波無極”——太湖;“天與人間作畫圖”——巢湖;“西域春水一時平”——喀納斯湖;“百里鏡空含萬象”——賽里木湖;“蘆花深處喚拿舟”——白洋淀;“澄江色似碧醍醐”——撫仙湖;“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瘦西湖;“金陵莫美于后湖”——玄武湖;“東湖煙水浩漫漫”——蠡湖;“一城山色半城湖”——大明湖,等等,不一而足。

湖中有詩。誠如本書作者在鄱陽湖一節(jié)中描述,這里有最多姿的“水”:豐水季節(jié),鄱陽湖水天一色,煙波浩渺;枯水之際,水束如帶,曠如平野。這里有最詩意的“草”:每到春、秋、冬三季,黃茅白葦,芳草萋萋,讓人流連忘返。這里有最高貴的“鳥”:鄱陽湖冬季是天鵝和白鶴的天堂,夏季是白鷺和灰鷺的王國,是世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濕地。到了冬季,全球98%的白鶴與數(shù)十萬只的天鵝選擇到鄱陽湖越冬,其景堪為“天下奇觀”。在太湖一節(jié)中描述,這里有最美的“景”:“澄潭日出漁帆集,遙浦潮平賈棹通”,體現(xiàn)了當時太湖漁船往來,商賈云集的盛況。“千斛漁舟,風帆六道,遠若浮鷗,近如山涌?!?;這里有最美的“文化”:那首吳儂軟語幽然淺唱的《太湖美》“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紅菱,水邊蘆葦青,水底魚蝦肥……”道不盡太湖好風光。詩情畫意,不言而喻。

湖美,詩美。在分享湖泊之美,感受詩詞之趣的同時,本書還將有關(guān)湖泊的詩詞與其記載的湖泊的變化、湖區(qū)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洪水災(zāi)害、漁業(yè)生產(chǎn)、人文歷史,甚至湖泊的科學問題等聯(lián)系起來進行解讀,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yǎng),提升大眾湖泊保護意識,傳承和弘揚湖泊文化。

編著者是從事湖泊研究的科技人員,利用閑暇時間,在湖泊相關(guān)科普領(lǐng)域從事創(chuàng)作。雖眷詩文,卻知之甚淺,文中所引詩詞主要來自《全唐詩》、《四庫全書》、古詩文網(wǎng)等,另外對一些比較生僻的詩進行了單獨引注,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歡迎批評指正。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湖泊專業(yè)、非專業(yè)的同行一起推動湖泊科學普及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謹以這本《詩話湖泊》獻給熱愛湖泊、喜愛詩詞的讀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