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 我喜畫畫

紙夢緣如是 作者:劉仁慶 著


三 我喜畫畫

自小喜歡“涂鴉”

半個多世紀以前,我在武漢市第二中學(簡稱市二男中)讀初中一年級的時候,常跟幾個同學(記得的名字有姜伯勤、徐信、陳東華、張精華、楊洪鑄等)一齊玩耍,玩“打克朗球”、玩“彈玻璃珠(球)”、玩“官兵捉強盜”,后來玩膩了。不知是誰介紹一位高中的同學,名字叫黃光耀(筆名肖弟,他后來畢業(yè)于沈陽魯迅美術學院版畫系,曾任甘肅美協(xié)秘書長),當時有人說他會畫畫,而且畫得“頂好”。不久我們就跟著他拿起畫筆來(我們還在姜伯勤家里找了一間空房子,放了一張大桌子,湊錢買回了一些鉛筆、毛筆、顏料和紙張)。過了一些日子,大約是快到1951年,我很大膽地用毛筆(如今還有多少小朋友、青年人會用毛筆嗎?)畫了一張習作-姑且叫“幼稚畫”吧,題目是“慶祝元旦”(當時國家還沒有頒布簡化字,畫中出現(xiàn)的字有兩種,一種是繁體字,如萬歲;另一種有好幾個“簡筆字”-包括我的姓名,都是我們的“國文”老師教的。那時武漢解放不久,社會上開始流行這些被稱之為簡筆字的,它不叫簡化字或簡體字。因我對簡化的東西很敏感,畫的時候就用上它了)。這張畫送出去,居然被武漢出版的《大剛報》(日報)在元旦期間發(fā)表了(圖3-1)。好家伙!這一下子可真把我的興趣之火點燃了。后來,又畫了不少“畫”,包括一些漫畫。后來,亂丟一氣,全都沒有保留下來。再后來,“人去樓空”,就沒有心思畫畫了。

圖3-1 慶祝元旦(作者1950年的毛筆畫)

1955年夏天,我面臨高考填報志愿的難題,選項多得很。矛盾了好幾天,終于在“學會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指引下決定“學工”。大學錄取后,“被分配”學造紙專業(yè)。那時的理想是聽黨的話,當一名“棒棒的”造紙工程師,誰知天地間的事難以預料,陰差陽錯,最后我卻當了30多年的大學“教書匠”直到退休,萬幸的是沒有離開本行(專業(yè))。雖然我的業(yè)務跟畫畫沾不上邊,完全“掛筆”了,但是我對畫畫,尤其是漫畫仍舊一往情深。

畫畫是我從小的一個情結,印象很深。記得在小學低年級的某一天,上圖畫課的時候,我在一張大紙上亂涂了100個“動態(tài)”簡筆畫,居然被圖畫老師打了100分。試想這對一個小孩子有多么大的鼓舞作用。自從跟黃光耀學畫以后,看了許多畫刊畫書,如《時代漫畫》《上海漫畫》《潑克》《鱷魚畫報》《王先生與小陳》《三毛流浪記》《繪畫概說》《讀畫隨筆》等,同時也知道了一些漫畫家的名字,如黃文農(nóng)、豐子愷、魯少飛、張光宇、廖冰兄、丁聰、米谷等,還有“大鼻子”葉菲莫夫、庫克雷尼克塞(蘇聯(lián)漫畫家)等。至今我還保留了1951年庫克雷尼克塞發(fā)表的“國際漫畫”(圖3-2),你瞧畫中的(反派)人物面容酷似,線條清晰流暢,主題含義蘊藉,真是一幅難得的佳作?,F(xiàn)在的青年人,有幾人曾見過這樣好的漫畫?

圖3-2 國際漫畫(庫克雷尼克塞畫)

結識多位畫家

1978年5月,我到上海參加全國科普創(chuàng)作座談會。會上遇到了久已慕名的“三毛之父”張樂平先生,雙方握手后我們交談起來??上埾壬苈爡s不能講普通話,而我對上海話又是“石頭掉到井水里”。于是,便請旁邊熟人幫忙當“翻譯”。后來,我請張先生在我的拍紙簿上畫個三毛留著紀念,他說了句“儂等一等”,便掀開外衣角掏出一個小瓶兒,抑脖,摸嘴(這個動作,過后獲知他老先生嗜酒)。接著拿起筆,也不戴眼鏡,幾筆就勾出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三毛頭像,并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圖3-3)。以前曾聽說張樂平畫速寫,快、準、傳神。這次我親眼所見,真是筆法飛舞,一點不假,名不虛傳。

圖3-3 三毛頭像(張樂平)

現(xiàn)在,我雖然不畫畫了,但還是十分喜歡看畫。一方面在北京能夠參觀各種流派的“畫展”,讓人大開眼界;另一方面還能結識一些畫畫的朋友,彼此交流。退休之后,常去走動,放開“神侃”,其樂無窮。因為我是干造紙的,對紙張有一點了解和心得,大伙在聊天中不時地問這問那,不外乎是繪畫用紙有些什么特性,這些特性又是怎么產(chǎn)生的,等等。我盡我所能,仔細回答。有時還幫助畫家解決一點用紙問題,比如中國畫家林殿惠創(chuàng)作一幅長卷《漕河勝跡圖》,長26米、高0.7米,該畫表現(xiàn)了京杭大運河在清代“康乾盛世”時期漕運的盛況。在選用宣紙尺寸上,用4尺的小一點,用6尺的又大一點,十分棘手。我就通過中國宣紙協(xié)會想辦法幫助其購買到5尺宣。為此,林先生還撰文描述了此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在一家刊物上發(fā)表,文中向我表示了感謝。

圖3-4作者與畫家樓青藍先生(右)

畫家樓青藍(圖3-4)生于1927年,浙江寧波人。擅長中國畫、水彩畫、粉筆畫。1944年至1949年就讀于劉海粟創(chuàng)辦的上海美專,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51年起長期從事電影美術創(chuàng)作。早期師從劉海粟、張光宇、張正宇、張仃諸藝術大師。在藝術繪畫方面尤擅長動物題材的裝飾性繪畫,作品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民間韻味,給人以美的享受。被評論家譽為繪畫藝術上的多面手,對國畫、水彩畫、油畫、粉筆畫等創(chuàng)作都有自己獨特風格。現(xiàn)為國家一級美術師、鄧小平畫像的作者。

這位年近九十的老人、美術行家,精神矍鑠,十分健談。我們兩人于1978年在上海開全國科普創(chuàng)作座談會時就相識了。我經(jīng)常打電話向他請教一些繪畫藝術方面的問題,每次他都十分耐心地解答我在繪畫、裝飾等方面提出的十分“外行”的疑難。

圖3-5 作者與漫畫家繆印堂先生(右)

漫畫家繆印堂(圖3-5),完全是自學成才的典型。據(jù)介紹,他于1935年1月出生于南京。自小喜歡畫畫,畫完了向報社投稿,每投必中,興趣大增,埋頭畫畫,“忠貞不渝”。從1956年起,他先后在《漫畫》雜志、中國美術館、《文藝研究》《民間文學》等單位工作。1981年調(diào)中國科普創(chuàng)作研究所,為該所研究員,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美協(xié)漫畫藝委會委員。1996年退休?,F(xiàn)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漫畫藝委員會副主任、《漫畫月刊》高級顧問、《漫畫大王》顧問、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客座教授、河南大學客座教授、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是榮獲國家特殊津貼的有特殊貢獻的知識分子。他從事漫畫多年,創(chuàng)作領域寬廣,表現(xiàn)多樣,在國內(nèi)外多次獲獎。

最近,繆先生對當前的漫畫界提出了包括動漫在內(nèi)的一個“大漫畫”的新概念。他認為漫畫這個畫種應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和社會性。過去很多人認為漫畫只管諷刺,必須與政治相連,其實并非如此??梢詳U大到眾生相、兒童相、女性相等,豐子愷先生不是畫過許多了嗎。但是要注意,不可庸俗化。有一種所謂的“幽默畫”,僅僅為了博得讀者一笑,也不能不讓它存在,我們應該有寬大為懷之精神。20世紀30年代是我國漫畫發(fā)展的“黃金期”。那時候,漫畫人才輩出,作品百花斗艷,讓人目不暇接,呈現(xiàn)鼎盛之勢?,F(xiàn)在個別的80后、90后的青年朋友,并不知道我國的漫畫歷史有多么悠久,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對引進的日本“動漫”,如醉如癡,甚至照搬照抄,這種狀況要好好扭轉一下才好哩。

面對這些畫家,我這個不能畫畫的老漢,平時“在門外”去奢談一點對畫作的體會,總歸可以吧。這是一種藝術欣賞,一個業(yè)余愛好,可以提升品味,陶冶情操。我所關心的是繪畫與紙張之間的關系。每逢在開會或者看“美展”空隙之時,遇見了畫家總少不了嘮叨幾句,或提問、或評論、或探討,凡此等等。比如西洋畫中的油畫,多用亞麻布、尼龍布為材料,而現(xiàn)在使用油畫紙的人并不多,為什么呀?搞不清楚,請予賜教。

至于所謂的“拼貼畫”是否列入繪畫藝術范圍,它們的特點怎樣?據(jù)說,中國美術界對此持有不同的看法,因為它主要不是繪畫,而是拼貼,它不屬于某一個畫種,而是一種形式。最近,報上還有人宣傳用宣紙畫油畫,美其名曰中西合璧、“突破創(chuàng)新”。它既掩蓋了宣紙的特性,又破壞了油畫的手法,這件事遭到了美術界同仁一致的否定。

此外,我還喜歡收藏各種人物的漫畫像(圖3-6),如畫家張仃、周思聰、繆印堂、賀友直、葉春旸(yang,音陽)、何韋、丁午等,線條簡潔明快,形象生動逼真,十分好玩??臻e之余,拿出來觀賞一下,有催發(fā)“靈感”的作用,還會獲取會心一笑耳。

圖3-6 眾人漫畫像

繪畫用紙很多

著名雕塑家、評論家王朝聞說過:“美術上技法和材料應該結合起來,如果沒有相應的材料,技法也是空的”。這句話多么精辟、中肯啊。當然,如果畫畫把運用筆墨與了解紙張的性能結合起來,那么一定會有如虎添翼、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乎,調(diào)動我多年的知識積累,終于把畫畫與紙張“對接”起來。

繪畫用紙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中國畫用紙;另一類則是西洋畫用紙。這兩種畫是“兩碼事”,它們各自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毛筆、排筆、研墨、顏料等)和材料(宣紙、絲絹、畫布等),不能混為一談。它們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毛筆是軟的、排筆是硬的;宣紙是柔軟的,畫布是剛硬的;研墨是水性的,顏料是油性的。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題名為《繪畫用紙雜談》的文章(在《天津造紙》2008年第1期上發(fā)表),做了一些介紹和討論。時過五年了,現(xiàn)在再略為補充一點。

中國畫的用紙多為手工紙,也有部分機制紙。眾所周知,適于中國畫最好的是宣紙,宣紙分為三類:特凈皮宣紙、凈皮宣紙和棉料宣紙。從耐久性和潤墨性來講,依次遞減。所以,像國畫大師李可染晚期作畫,都是用安徽涇縣專門定購的特凈皮宣紙。中國畫用紙不單只有宣紙,還有多種其他手工紙(一般是皮紙,竹紙不宜),如徐悲鴻用的高麗紙,傅抱石用的溫州皮紙、潘天壽用的加礬紙等。

中國畫用的皮紙原料主要有:青檀皮、桑皮、構皮、三椏皮等,采取手工制造,成紙一般為堿性,適合軟筆(毛筆)來創(chuàng)作。西洋畫的用紙多為機制紙,成紙一般為酸性,適合硬筆來創(chuàng)作。這類紙主要包括有以下幾種。

油畫紙,它的質量要求是很高的,其強度、韌性幾乎可與畫布相媲美。油畫紙通常采用棉花或絮棉、亞麻等長纖維來制造,再經(jīng)過超級壓光機處理,能夠經(jīng)受油彩、刮刀的“進攻”,還要加入多量的施膠劑,使紙面具有抗水、抗油的性能。

還有水彩畫紙、水粉畫紙,由此聯(lián)想到許多年前,我去北京畫家盧開祥(徐悲鴻先生的弟子之一)家里拜訪,他拿出幾張保存了多年、從英國進口的水彩畫紙-盧先生叫它華特曼紙(Whatman’s Paper),我用眼看了看,用手摸了摸,感覺到紙質十分堅挺厚實。雖經(jīng)桑田,但紙色依然清麗美觀,這可是不易多得的好紙呀。令我這個搞造紙的科技工作者,既大開眼界,也頗為羨慕。

但是,就水彩畫紙、水粉畫紙而言,其質量要求也是比較高的。不僅紙面潔白,而且要經(jīng)久不變色、不“泛黃”、不起斑點。這是因為制造該紙所用的漿料(100%的精制棉漿或麻漿)中,含有的纖維素的純度高,同時紙內(nèi)幾乎沒有鐵(Fe)元素等雜質的緣故。但要注意的是,畫水彩畫只能用水彩畫紙,不宜用別的紙。目前市面上的水彩畫紙品種不太多,而可以用于水粉畫的素描紙、白卡紙等的供應卻很充足。購紙時留心水彩畫紙與水粉畫紙只差一個字,不要搞錯。

素描紙是用漂白化學木漿等為原料,在加工過程中還要利用毛毯壓榨增加紙面上的毯痕(即紋理,使紙面變得比較粗糙),這樣便能夠吸附更多的炭粒,有利于調(diào)整炭精條或鉛筆畫出的“調(diào)子”。素描紙的規(guī)格一般有全開,對開,四開,八開;還有不同的克重如220克(克/米2之簡稱,下同)、200克、180克、160克、100克等。如果畫形體素描的話180克或160克是較常用的,紙張顏色分本色與精白,隨各人興趣而選定。

速寫紙卻比較簡單,沒啥特別的要求,只要是白紙(如書寫紙、新聞紙、膠版紙、復印紙等)、能夠承受硬筆(鉛筆、圓珠筆、鋼筆)的壓力,什么樣的紙都行,裁成一定的大?。ㄒ苑奖銛y帶為準),隨行隨畫。這里就不用多說了。

畫外效果很大

我從開始喜歡畫畫,直到以后去欣賞繪畫,又結合自已所學的造紙專業(yè),慢慢地把繪畫與紙張串起來,進而研究起紙文化的主題來。鄙人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走過來的。因為紙作為一種文化藝術的平面載體,不論古今中外,都與繪畫密切相關。所以搞紙的人要向藝術傾斜;搞藝術的人要向紙傾斜。再提高一個層次,誠如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在《科學與藝術》一書(2000年上??茖W技術出版社出版,珍藏本)中所說的,“科學和藝術本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它們共同的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書中以“復雜與簡單”這兩個概念來舉例:1917年,湯普森(D.A Thompson)發(fā)現(xiàn)所有海螺的螺旋結構,可以用簡單的數(shù)學公式來表示,即半徑的對數(shù)線性地依賴于角度,它們的變化是直線關系,數(shù)學上稱為標度定律。(圖3-7)過了半個多世紀,1996年畫家吳冠中以一幅海螺畫圖來描繪兩者之間的對接與神韻。

這個小小的例子,就可以讓我們豁然開朗,搞清楚科學與藝術之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原來所有的復雜性都是從簡單性產(chǎn)生的,如兩千年前中國的哲學家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可以歸納成抽象的“點線面”,又能夠開展為具體的“實物體”??茖W的發(fā)現(xiàn)和藝術的表達是一致的,兩者都在尋求真理的普遍性,而普遍性一定根植于自然,對它的探索則是人類創(chuàng)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現(xiàn)。

圖3-7 標度定律和海螺結構

所以,雖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平凡工作中參與的都是一般或很一般的活動,似乎既沒有什么科學內(nèi)涵,也沒有什么藝術形式,不會“被眼球”吸引。不過,如果在我們的腦海里,略有一些具體的畫面和抽象的理念,兩者彼此交流、融合。換言之,就是會畫畫也好、不會畫畫也好,只要對畫畫感興趣,就會調(diào)動我們的形象思維,甚至能觸動一點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方式。那么對于我們或多或少是會有幫助的。例如,在我提筆撰寫某篇稿件時,常常不經(jīng)意先用鉛筆在草稿紙上勾出一兩幅“簡筆畫”,以補充文字表達之欠缺。草稿寫完后,再上電腦加以調(diào)整、潤飾(這種“寫法”與年輕人直接在電腦上著文不同)。因此,表面上看畫畫是很普通的事,不愿畫或者不會畫、繪得好或者畫得差、或者當不成畫家,等等,這些都是無所謂的事。只要有稍許些“畫畫細胞”,能喜歡、會欣賞,必然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和效果。因為我喜歡畫畫,以至日后帶來了很多意外的收獲,那是不能夠用幾句話說清楚、道明白的。

在這里順便向朋友們推薦一下,如有機會要盡可能地去多多觀賞中國畫——以精巧毛筆加上細微宣紙所創(chuàng)作而成的國畫,在大師的手下能夠表達十分神奇的效果:你觀山景,耳邊仿佛傳來徐徐的風聲;你看奔馬,耳旁似乎聽到嗒嗒的響音。它宛若帶著你“穿越”時空,進入“忘我”的夢幻境界。不過,這一定是畫的原作,才能產(chǎn)生如此淳厚、真切的印象。因為這時候的墨色呈3D態(tài),而變?yōu)橛∷⑵坊蛘掌瑫r卻呈2D態(tài),感覺完全不一樣了(新3D印刷品,另當別論)?,F(xiàn)在,按國家規(guī)定,各地的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基本上是免費參觀的。我想呼吁一下,大凡收藏有國畫原作(特別是大師級的)的單位,每年選擇一定的時間拿出精品向公眾展出,這一方面有利于該畫的長久保存;另一方面對培育觀眾的哲學意識和美學思想也有莫大的幫助,何樂而不為呢?話扯遠了,到此打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