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蔣維喬游記 作者:蔣維喬 著,薛冰 編


前言

薛冰

蔣維喬(1873—1958),字竹莊,號因是子、因是先生,室名因是齋,江蘇武進(今常州)人,早年中秀才,入南菁書院深造,清末隨蔡元培參加中國教育會和愛國學(xué)社,曾在商務(wù)印書館編輯小學(xué)教科書十年。入民國歷任教育部秘書長、參事,江蘇教育廳長,東南大學(xué)校長等職。一九四九年后任江蘇省人民政府委員,寓居上海。著作有《中國佛教史》、《中國近三百年哲學(xué)史》、《因是子靜坐法》、《因是子游記》、《中國的呼吸習(xí)靜養(yǎng)生法》等。

蔣維喬早年因患肺病,身體不好,休養(yǎng)期間自創(chuàng)靜坐養(yǎng)生法,康復(fù)后又熱愛運動,動靜得宜,竟得享高壽。他最喜愛的運動方式就是旅行,并且寫下許多別開生面的游記,所以當(dāng)年與《因是子靜坐法》同樣膾炙人口的,還有一本《因是子游記》。

蔣維喬的旅游經(jīng)歷,在文前他的《自序》和書后附錄趙君豪《蔣竹莊先生訪問記》中,已經(jīng)說得很清楚,無須我再贅言。這里只想從游記的角度稍作討論。

中國的記游文字,歷史悠遠?!读凶印分忻枥L端木叔的“達人”形象,就有“及其游也,雖山川阻險,途徑修遠,無不必之”一條。枚乘在《七發(fā)》中,也將游覽、田獵和觀濤作為療救精神心理疾患的良方。莊子的“逍遙游”,更是心靈在時空之間不受任何拘束的漫步,那是一種只有在達到了超越的境界后才能進入的自由。而游記的寫法,大體可分為兩類,一偏重于記事,一偏重于抒情。至于所謂“情景交融”,不過是中學(xué)課堂上的套話,因為純記事而不及于情,或純抒情而不及于景的文字,已不可稱為游記。

蔣維喬就是這樣一位“達人”。他的游記,明顯屬于記事類,正如他自己所說:“無意求文章之工。惟描寫實景,為后游者作指導(dǎo)耳?!笔杖氡緯挠斡?,大多是按日計程,從走出家門到返程歸家,完整而準確地記錄了當(dāng)年的旅行線路、食宿狀況與景觀風(fēng)貌。從某種意義上說,“行”的成分竟不亞于“旅”的成分。正是那些看似瑣屑的細節(jié),令后世讀者產(chǎn)生清晰的現(xiàn)場感,仿佛與作者一起登程,一起投宿,一起翻山涉水,一起流連佳境,共同體味旅途的艱辛和游觀的欣悅。而行程與景觀的今昔對比,亦如看老照片一樣,也是一種有趣味的事情。

火車、汽車、輪船等新交通工具的出現(xiàn),大大擴展了人們的活動半徑,也拓寬了人們的視野。但是在蔣維喬所處的時代,新型交通工具往往并不能直接抵達名勝景觀,必須以毛驢、肩輿、軟兜、木船等傳統(tǒng)交通工具為補充。道路的原始、工具的落后,致使舉足艱難,甚至須“手腳并用”地攀爬。然而,當(dāng)目的不是趕路而是旅行時,旅游景點的原生態(tài),交通工具的多樣化,遂不被游人視為缺陷。與今人旅游利用各種先進交通工具直達目的地不同,蔣維喬那一代人,往往更注重抵達的過程,必得經(jīng)歷種種艱難險阻,才會有登臨之際豁然開朗、塵襟盡滌的愉悅。與此相反,今日過于便捷的交通條件,使游人的行動方式越來越趨同與單一,失去了艱難探索的鋪墊,以致對許多景觀,便都有不過爾爾之感。

固然,這些游記中所提供的交通與食宿狀況,已經(jīng)成為歷史,甚至許多名勝景觀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再具有“指導(dǎo)”意義。但是,蔣維喬的游蹤之廣,在同時代人中是少有的。他先后游覽十幾個省的五六十處自然與人文景觀,有些地方且不止游過一次。更難得的是,他旅游所經(jīng)歷的時間跨度很大,從光緒十九年(1893)到南京、游金山,迄民國廿四年(1935)游諸暨,長達四十馀年。即以本書所收游記看,從宣統(tǒng)元年(1909)首游西湖起算,也有近三十年。所以他的游記文章,從空間和時間兩個范疇,廣泛地反映出社會風(fēng)貌與時代變遷。尤其是生活細節(jié)的記述,對后人了解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國,不失為一種豐富、切實而生動的資料。至于研究旅游學(xué)、名勝志或交通史的人,就更是難得的實證材料。著者行文樸實,寫景敘游,簡潔明快,偶涉舊典,也都是點到即止,決不賣弄。然而畢竟文化素養(yǎng)深厚,佳句時出,不乏引人入勝、發(fā)人遐思之妙。

蔣維喬的游記,多發(fā)表于趙君豪任編輯主任的《旅行雜志》上。也是在趙君豪的促成下,編為《因是子游記》,一九三五年十二月由商務(wù)印書館出版。其時蔣維喬已年過花甲,此后未見再有遠游的記錄。所以此書可說是他一生游記的匯集。迄今八十馀年,《因是子游記》未見再版,令今天的讀者不免望洋興嘆。現(xiàn)選編“現(xiàn)代游記叢編”,此書亦在選目中,易名為《蔣維喬游記》,委我編校。因此書僅此一版,所以校核工作,只限于如下幾方面:一是繁體字與異體字,均改為當(dāng)今通用的簡化字。一是明顯的錯別字,如地名、景名、人名有誤,如文中前后不能統(tǒng)一之處等,均直接予以改正,不出校記。對前人與今人用語不同之處,則不改。再就是標點符號的用法,原書與今日規(guī)范差距較大,為便于閱讀,均依新規(guī)范重標。

原書的編排順序,是依行政區(qū)劃分列,其目的,或是承續(xù)既往輿地類書籍的傳統(tǒng),或是為便于當(dāng)時讀者選擇旅游景點與線路。然而,今天的交通便捷,使旅游者的活動范圍大大拓展,一次出行游覽多省景區(qū)已屬常事。同時,景區(qū)內(nèi)的變化也相當(dāng)大,使得此書不可能再有按圖索驥的導(dǎo)游功用。所以此次重編,改變?yōu)橐乐呗眯械臅r間為序。其好處,首先是蔣維喬的旅途人生,行走、游觀、思想的發(fā)展過程,以及所映現(xiàn)的社會面貌和人文精神的變化,可以較為明晰地呈現(xiàn)。其次是著者在游記中,常會引述既往游覽的景觀與情感作為比較,依時序而讀,引文便不再突兀。最后是著者游記寫作的風(fēng)格變化,行文特點,脈絡(luò)也更為清楚。

古往今來,人們希望通過旅行,打破現(xiàn)時的生活局限,進入更為廣闊的生命范疇。讀一點前人的游記,更會有時空穿越的妙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