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土高坡我的歌

又是一年花開時 作者:萬俊華


黃土高坡我的歌

早就聽說甘肅省境內(nèi)歷史文化古跡和自然景觀很多,相約幾位朋友,我們便開始了西部之行。

一路之上,我們看到了那一片片黃土高坡和高坡之下數(shù)不清的窯洞,這不由讓我們觸景生情唱起了《黃土高坡》這首歌曲來——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

大風從坡上刮過。

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

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我們一行十多人先是來到莫高窟參觀。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于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在鳴沙山東麓五十多米高的崖壁上,洞窟層層排列。

據(jù)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一位法名樂尊的僧人云游到此,因看到三危山金光萬道,狀若千佛,感悟到這里是佛地,便在崖壁上鑿建了第一個佛窟。以后經(jīng)過歷代的修建,迄今保存有北涼至元代多種類型的洞窟700多個,壁畫50110平方米,彩塑2700余身。

據(jù)說,經(jīng)過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諸代相繼鑿建,這里遂成巨大的石窟群。南區(qū)近千米長的崖面上,洞窟鱗次櫛比,密若蜂房。中部尤為集中,上下多達5列,已編號洞窟492個,存壁畫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唐、宋木構窟檐5座,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shù)千塊。莫高窟規(guī)模宏大,內(nèi)容豐富,歷史悠久,位列全國石窟之冠,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導游講解說:敦煌藝術的內(nèi)容包括建筑、雕塑和壁畫,三者結合為統(tǒng)一的整體。窟的形制有禪窟與中心柱、方形佛殿式的覆斗式。塑像是敦煌石窟藝術的主體,除了幾尊高達數(shù)十米的石胎泥塑外,都是彩繪泥塑。壁畫大致可分為佛像、神怪、故事、肖像、經(jīng)變、佛教史跡、裝飾圖案畫等七大類型。

導游講的遠,我們聽的真:十六國晚期(北涼)的洞窟,繼承和發(fā)展了河西走廊漢晉文化的傳統(tǒng),同時由于敦煌與西域各國交流頻繁,顯現(xiàn)出明顯的西域藝術風格。西魏洞窟開始出現(xiàn)中原藝術新風,以中國神話為內(nèi)容,以秀骨清像為造型特征,注重神韻氣度表現(xiàn)。北魏時期壁畫多以土紅色為底色,用青、綠、赭、白等色敷彩,色調(diào)熱烈厚重。西魏以后則多用白色壁面為底色,色調(diào)趨于清新雅致。

據(jù)說,隋代是敦煌藝術發(fā)展史上體現(xiàn)變革精神的活躍時期,在敦煌藝術的發(fā)展上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唐代是敦煌藝術的黃金時代。我們清楚地看到,唐代彩塑千姿百態(tài),高達三十多米的特大塑像已經(jīng)出現(xiàn),壁畫題材繁多,場面宏偉,金碧輝煌,人物造型、敷彩暈染和線描技巧,都達到空前的水平。

當我們來到第156窟面前,導游說的特別仔細:第156窟的張議潮出行圖和宋國夫人出行圖,兩幅畫中表現(xiàn)晚唐時期歸議軍節(jié)度使張議潮和夫人出行的情景。在橫幅長卷式壁畫上,儀仗、音樂、舞蹈、隨從護衛(wèi)等人物分段布滿畫面,組成浩浩蕩蕩的出行行列,開創(chuàng)了莫高窟在佛窟內(nèi)為個人歌功頌德繪制壁畫的先例。

藝術匠師們在融合外來藝術精華和繼承、發(fā)展前代傳統(tǒng)技法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藝術。

導游介紹說:五代洞窟承襲了晚唐的遺風。宋代洞窟、形制、內(nèi)容及技法多沿襲五代舊式,有少數(shù)精美之作。西夏時期基本上沒有新開洞窟,只對前代洞窟進行了重修。元代的洞窟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展現(xiàn)出一種新的風貌,有些精湛的佳作出現(xiàn)。

這一時期的壁畫中,雖然新題材很少,但在構圖和敷彩上卻有特點,構圖銳意簡化,色彩多用大面積的綠色為底色,用土紅色勾線,整個畫面色調(diào)偏冷。壁畫中較多地使用瀝粉堆金手法,這是前代所少見的。

我們看到,在敦煌壁畫中所描繪的當時一些社會生活場景,反映了我國古代狩獵、耕作、紡織、交通、作戰(zhàn)以及音樂舞蹈等生產(chǎn)活動和社會活動各個方面的內(nèi)容。壁畫中各類人物形象,保留了大量的歷代各族人民的衣冠服飾資料。壁畫中所繪的大量的亭臺、樓閣、寺塔、宮殿、城池、橋梁和現(xiàn)存的五座唐宋木結構檐,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筑的形象圖樣和寶貴資料。

從這里我們較多地了解到,我國的雕塑和繪畫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美術史上記載的許多著名畫家的作品多已失傳,而敦煌藝術的大量壁畫和彩塑為研究我國美術史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如今,敦煌學已成為國內(nèi)外學者矚目的學科,敦煌遺書被學術界譽為近代古文獻的四大發(fā)現(xiàn)之一。1987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chǎn)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在參觀了敦煌莫高窟之后,我們又走進了聞名遐邇的鳴沙山中。

鳴沙山和月牙泉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據(jù)悉,敦煌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名城重鎮(zhèn)。在漫長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長河中,這里曾經(jīng)是中西文化名流薈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間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創(chuàng)造了世界矚目的“敦煌文化”,為人類留下了眾多的文化瑰寶。這里不僅有前面已參觀的舉世聞名的文物寶庫——莫高窟,還有“大漠孤煙、邊墻障、古道駝鈴、清泉綠洲”等多姿多彩的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其中鳴沙山、月牙泉,就是敦煌諸多自然景觀中的佼佼者,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于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一絕”。

導游介紹說:鳴沙山位距城南五公里,因沙動成響而得名。山為流沙積成,沙分紅、黃、綠、白、黑五色,漢代稱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晉代始稱鳴沙山。其山東西綿亙四十余公里,南北寬二十余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壟相銜,盤桓回環(huán)。沙隨足落,經(jīng)宿復初,此種景觀實屬世界所罕見。

最為讓人驚嘆的是,在群沙之中,竟然還存留著一汪水池——月牙泉。

月牙泉處于鳴沙山環(huán)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據(jù)說,古稱沙井,又名藥泉,一度訛傳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月牙泉面積13.2畝,平均水深4.2米。我們看到,月牙泉水質(zhì)甘洌,澄清如鏡。流沙與泉水之間僅數(shù)十米,但雖遇烈風而泉不被流沙所淹沒,地處戈壁而泉水不濁不涸。這種“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獨特地貌,確為“天下奇觀”。

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游人無論從山頂鳥瞰,還是泉邊暢游,都會騁懷神往,確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數(shù)千年來沙山環(huán)泉,泉映沙山,猶如一塊光潔晶瑩的翡翠鑲嵌在沙山深谷中,“風夾沙而飛響,泉映月而無塵”。古人有詩唱詠:“晴空萬里蔚藍天,美絕人寰月牙泉。銀山四面山環(huán)抱,一池清水綠漪漣!”

導游接著說:鳴沙山中奏出的鳴沙聲又叫響沙、哨沙或音樂沙,它是一種奇特的卻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現(xiàn)象。據(jù)說,美國的長島、馬薩諸塞灣、威爾斯兩岸;英國的諾森伯蘭海岸;丹麥的波恩賀爾姆島;波蘭的科爾堡,還有蒙古戈壁灘、智利阿塔卡瑪沙漠、沙特阿拉伯的一些沙灘和沙漠,都會發(fā)出奇特的聲響。

世界上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一百多種類似的沙灘和沙漠。鳴沙這種自然現(xiàn)象在世界上不僅分布廣,而且沙子發(fā)出來的聲音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說,在美國夏威夷群島的高阿夷島上的沙子,會發(fā)出一陣陣好像狗叫一樣的聲音,所以人們稱它是“犬吠沙”。蘇格蘭愛格島上的沙子,卻能發(fā)出一種尖銳響亮的聲音,就好像食指在拉緊的絲弦上彈了一下。而在我國的鳴沙山滾下來,那沙子就會像竺可楨描述的那樣,會“發(fā)出轟隆的巨響,像打雷一樣。”

聽導游小吳介紹,關于月牙泉、鳴沙山的形成還有一個故事:從前,這里沒有鳴沙山也沒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里舉行一年一度的浴佛節(jié),善男信女在寺里燒香敬佛,頂禮膜拜。當佛事活動進行到“灑圣水”時,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zhèn)魇ニ?,放在寺廟門前。忽聽一位外道術士挑戰(zhàn),要與住持方丈斗法比高低。術士揮劍作法,口中念念有詞,霎時間,天昏地暗,狂風大作,黃沙鋪天蓋地而來,把雷音寺埋在沙底。

奇怪的是,寺廟門前那碗圣水卻安然無恙,還放在原地。術士又使出渾身法術往碗內(nèi)填沙,但任憑妖術多大,碗內(nèi)始終不進一顆沙粒。直至碗周圍形成一座沙山,碗中圣水還是安然如故。術士無奈,只好離去。剛走幾步,忽聽轟隆一聲,那碗圣水半邊傾斜變成一灣清泉,術士變成一團黑色頑石。原來這碗圣水本是佛祖釋迦牟尼賜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傳,專為人們消病除災的,故稱“圣水”。由于道士作孽殘害生靈,便顯靈懲罰,使碗傾泉涌,形成了這汪月牙泉。

置身鳴沙山中,令人神清氣爽。這里有兩個奇特之處:人若從山頂下滑,腳下的沙子會嗚嗚作響;白天人們爬沙山留下的腳印,第二天竟會痕跡全無。鳴沙山,沙峰起伏,山“如虬龍蜿蜒”,金光燦燦,宛如一座金山。鳴沙山處于騰格里沙漠邊緣,與寧夏中衛(wèi)市的沙坡頭、內(nèi)蒙古達拉特旗的響沙灣和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境內(nèi)的巴里坤鎮(zhèn)同為我國四大鳴沙山之一。

我們問導游:“鳴沙山為何會發(fā)出聲響?”導游小吳介紹說:“第一種解釋為靜電發(fā)聲說。認為鳴沙山沙粒在人力或風力的推動下向下流瀉,含有石英晶體的沙?;ハ嗄Σ廉a(chǎn)生靜電。靜電放電即發(fā)出聲響,響聲匯集,聲大如雷。第二種解釋為摩擦發(fā)聲說。認為天氣炎熱時,沙粒特別干燥而且溫度增高,稍有摩擦,即可發(fā)出爆裂聲,眾聲匯合一起便轟隆而鳴。第三種解釋為共鳴放大說。沙山群峰之間形成了壑谷,是天然的共鳴箱。流沙下瀉時發(fā)出的摩擦聲或放電聲引起共振,經(jīng)過共鳴箱的共鳴作用,放大了音量,形成巨大的回響聲。”

導游又說:“1979年,我國學者馬玉明寫了一篇名叫《響沙》的文章。他認為,響沙的‘共鳴箱’不在地下,而是在地面上的空氣里邊。響沙發(fā)出聲響,應該有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沙丘高大陡峭;第二個條件是背風向陽,背風坡沙面還必須是月牙狀的;第三個條件是沙丘底下一定要有水滲出,形成泉和潭,或者有大的干河槽?!?/p>

我們在鳴沙山奇妙的世界里一時還未回過神來,導游已將我們帶到了火焰山中。

吐魯番火焰山位于吐魯番市東北10公里處,東西走向,長98公里,寬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每當盛夏,山體在烈日照射下,熾熱氣流滾滾上升,赭紅色的山體看似烈火在燃燒?;鹧嫔绞侨珖顭岬牡胤剑瑴囟雀哌_80多攝氏度。在這樣的高溫條件下,雖然它的表面寸草不生,但山腹中的許多溝谷綠蔭蔽日,溪澗潺潺,是火洲中的“花果塢”,著名的葡萄溝就在這里。

吐魯番火焰山有其獨特的自然面貌,加上明代晚期吳承恩將唐三藏取經(jīng)受阻火焰山,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寫進著名古代小說《西游記》,把火焰山與唐僧、孫悟空、鐵扇公主、牛魔王聯(lián)系在一起,使火焰山神奇色彩濃郁,遂成一大奇山,聞名天下。游人到火焰山,還能看到唐僧路過時的拴馬樁——一柱凌空的山石還屹立在勝金口內(nèi);遠處一片平頂?shù)纳狡拢瑒t是唐僧上馬的踏腳石;拴馬樁東,隔峽谷有一高峰頂著一塊活像長嘴的巨石,人稱八戒石。我們一邊看著奇景,一邊說起孫猴子借鐵扇公主芭蕉扇扇滅火焰山烈火的故事。

此行雖熱,但我們渾然不覺,這里的傳奇故事反倒令我們?nèi)珶o熱感,趣味盎然。

來到新疆,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就是讓我們親身感受到了“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真實寫照。在這個城市里,我們一天要換三次衣服,否則,一不小心,就會感冒。雖說出外我們是隨身帶了不少藥品,但一旦生起病來,那這趟旅行也就不是玩樂而是受罪來了。所以,天氣的稍許變化,我們都如臨大敵,不敢有半點懈怠。

說起飲譽中外的吐魯番地區(qū),導游便又滔滔不絕起來:“吐魯番地區(qū)自古就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絢麗明珠。人類的三大文明在這里融會,曾演出一幕幕扣人心弦,驚心動魄的歷史劇……”

參觀吐魯番坎兒井民俗園,我們所看到的,處處都是一幅幅如詩如歌的畫面。那綠蔭蔽日、風景秀麗、流水潺潺、瓜果飄香的棚架,彌漫著葡萄的清香,翠綠的果園,結滿了豐收的喜悅。

聽導游介紹后,我們才知道,坎兒井,這是古代新疆人們的一大創(chuàng)舉。由于這里天氣炎熱,天山上的雪水融化后往山下流,雪水流不到半山腰處,就全被太陽蒸發(fā)殆盡。沒有水源,這里就寸草不生。為了讓雪水能夠流到地面上來,古代新疆人們在天山上每隔一段山腰處就挖一口井,讓雪水從山中一直引流到地面上來。由于有了水流,從此人們才能有水種植葡萄等果樹和農(nóng)作物。通過這最生動、最直觀的坎兒井實體模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這里凝聚著勤勞與智慧的古代新疆人民所開創(chuàng)的人間奇跡。

離開新疆,我們直奔西安。我們一來到西安,就驅(qū)車前往華清池旅游勝地。華清池亦名華清宮,位于西安市東約三十公里的臨潼驪山北麓,也是中國著名的溫泉勝地。這里溫泉水與日月同流,不盈、不虛,每天都有很多游人在這里洗溫泉澡。

導游說:相傳西周的周幽王曾在這里建離宮。秦、漢、隋各代先后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數(shù)次增建,名曰湯泉宮,后改名溫泉宮。到了唐玄宗時又大興土木,治湯井為池,環(huán)山列宮殿,此時才稱華清宮。因?qū)m殿建在溫泉上面,所以也稱華清池。華清池又叫“海棠湯”,俗稱“貴妃池”,因平面呈一朵盛開的海棠花而得名?!吧徎笔切诨实坫逶〉牡胤剑且粋€可浴可泳的兩用湯池。此等湯池,充分顯示了至高無上、唯我獨尊的皇權威嚴。池底一對進水口曾裝有雙蓮花噴頭同時向外噴水,并蒂石蓮花象征著玄宗、貴妃的愛情。

華清池大門上方,有郭沫若書寫的“華清池”匾額。進了大門,就見兩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兩座宮殿式建筑的浴池左右對稱,往后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穿過龍墻便是九龍湖,湖面平如明鏡,亭臺倒影,垂柳拂岸。湖東岸是宜春殿,北岸是飛霜殿為主體建筑,沉香殿和宜春殿東西相對,西岸是九曲回廊。由北向南過龍石舫,再經(jīng)晨旭亭、九龍橋、晚霞亭,便到了仿唐“貴妃池”的建筑群。

我們看到,華清池溫泉共有四處泉源。在一石券洞內(nèi),現(xiàn)有的圓形水池,半徑約一米,水清見底,蒸汽徐升,腳下暗道潺潺有聲。溫泉出水量每小時達113噸,水無色透明,水溫常年穩(wěn)定在43℃左右。四處水源眼中的一處,發(fā)現(xiàn)于西周,即公元前11世紀至前771年時代,另外三處是1949年后開發(fā)的。水內(nèi)含有石灰、碳酸鈉、二氧化硅、氧化鋁、硫黃、硫酸鈉等多種礦物質(zhì)和有機物質(zhì)。

聽導游說,這里的溫泉水不僅適于洗澡淋浴,同時對關節(jié)炎、皮膚病等都有一定的療效。

今天的華清池,名山勝水更顯奇葩,自然景區(qū)一分為三,東部為沐浴場所,設有尚食湯、少陽湯、長湯、沖浪浴等高檔保健沐浴場所,西部為園林游覽區(qū),主體建筑飛霜殿殿宇軒昂,宜春殿左右相稱。園林南部為文物保護區(qū),被譽為“驪山溫泉,千古涌流”的驪山溫泉就在于此。

接著參觀的秦始皇兵馬俑,讓我們對祖先創(chuàng)造的奇跡嘆為觀止。秦始皇兵馬俑是在1974年發(fā)現(xiàn)的,隨后在這里建了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博物館。舉世罕見的秦兵馬俑博物館開放后,很快就轟動了中外,被認為是我國古代的奇跡,是當代最重要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

秦兵馬俑以其巨大的規(guī)模,威武的場面,和高超的科學、藝術水平,使觀眾們驚嘆不已。古城西安由于有了秦兵馬俑博物館,很快就成了我國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國內(nèi)外游人紛紛慕名而來。來我國訪問的外國元首和其他貴賓,多數(shù)都要把參觀兵馬俑列入日程之中。

導游介紹:兵馬俑坑在秦始皇陵東側約1.5公里處,先后發(fā)現(xiàn)一、二、三號三個坑。兵馬俑一號坑是當?shù)剞r(nóng)民打井時發(fā)現(xiàn)的,后經(jīng)鉆探先后發(fā)現(xiàn)二、三號坑。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寬612米,總面積達14260平方米。在這個坑內(nèi)埋有約六千個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一千多個。在地下發(fā)現(xiàn)形體這么大,數(shù)量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實在是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

走進博物館的大廳,只見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齊地排列著上千個像真人大小的武士。他們?nèi)沓使陪~色,高1.80—1.97米,一個個威武雄壯,氣象森嚴,令人望而生畏。還有如真馬大小的陶馬32匹,陶馬四匹一組,拖著木質(zhì)戰(zhàn)車。

兵馬俑的排列是三列面向東的橫隊,每列有武士俑70個,共210個,似為軍陣的前鋒。后面緊接著是步兵與戰(zhàn)車38路縱隊,每路長約180米,似為軍陣主體。左右兩側各有一列分為面南和面北的橫隊,每隊約有武士俑180個,似是軍陣的兩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為軍陣的后衛(wèi)。武士俑有的身穿戰(zhàn)袍,有的身披鎧甲,手里拿的青銅兵器,都是實物??吹贸?,戰(zhàn)士們組織嚴密,隊伍整肅。幾十匹戰(zhàn)馬昂首嘶鳴,攢蹄欲行。整個軍隊處于整裝待發(fā)之勢。

威武雄壯的軍陣,再現(xiàn)了秦始皇當年為完成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而展現(xiàn)出的軍功和軍威。

這批兵馬俑在藝術史上具有很高的價值。兵馬俑的塑造,是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而創(chuàng)作,藝術手法細膩、明快。陶俑裝束、神態(tài)都不一樣,光是發(fā)式就有許多種,手勢也各不相同,臉部的表情更是神態(tài)各異。從它們的裝束、表情和手勢就可以判斷出是官還是兵,是步兵還是騎兵。這里有長了胡子的久經(jīng)沙場的老兵,也有初上戰(zhàn)場的青年。身高達一點九六米的將軍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種堅毅威武的神情。那個武士俑,頭微微抬起,兩眼直視前方,顯得意氣昂揚而又帶有幾分稚氣。那個身披鎧甲,右手執(zhí)長矛、左手按車的武士,姿勢動作顯示出他是保衛(wèi)的車士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