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旱煙袋

春天住在我的村莊 作者:高明


旱煙袋

我對山村老人的印象是從旱煙袋開始的。在許多反映農(nóng)村生活的電影、電視劇及一些攝影圖片中,往往都有手握旱煙袋、胡須花白的老人。旱煙袋成了農(nóng)村老人的象征,也是一段歷史的道具與見證。

飛揚的煙灰,盤旋的煙圈,彈指間的瀟灑。有時只是點著,看裊裊青煙悠然搖擺,解除無聊和煩惱。常言道:煙酒不分家。曾幾何時不管什么地方、什么場合,敬人抽煙成了基本禮節(jié),而且不能落下在場的每一個人,否則會得罪人。在某些場合,勸“煙”和勸“酒”同等重要,甚至大有不達目的勢不罷休的勁頭。

在我記憶中,在農(nóng)村上了年紀的老人,無論是下地還是串門,都習慣把一支長長的旱煙袋用手握著或別在腰上。累了或休息的間隙,便坐在田間地頭的葦笠蓑衣上,也可選擇一處干凈石頭或草地,甚至也可干脆把鋤頭、镢頭、犁耙等農(nóng)具放倒,坐在它們光亮的木柄上。然后從腰間拿起煙袋,在身邊石頭上或者鞋底敲掉煙袋鍋里殘留的煙渣,再把煙袋鍋插到煙包里麻利地按上一小撮旱煙絲,用布滿歲月老繭的手指勻稱地撫平,仔細端詳一陣,慢悠悠地劃著火柴把煙點燃。然后狠狠吸兩口,一是把煙袋里的煙燒旺,二是能夠真實而迅速地過把煙癮。接下來,便可在吞云吐霧的過程中盡情地品嘗煙的滋味。如果在家里,老人不會輕易用火柴點煙,而是直接把煙袋桿伸到灶底或者爐上將煙袋點燃,其他在座的同齡人便把煙袋擠到一起,相互借火。

我爺爺一生秉性耿直、重情重義,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都很敬重他。無論是搞合作社還是整修水庫,爺爺一直認真細致、公道實在,后來擔任了十多年的大隊保管。大隊的倉庫就在村前,倉庫里來人少,爺爺忙碌完就用嘴銜著那根旱煙袋,狠勁兒地抽幾口,因而抽煙也自然成了習慣。無論趕路還是做農(nóng)活,那旱煙袋總不離身,大都別在腰后面。有時煙袋里沒有煙絲了,還依然十分專注地吸上幾口。碰到煩心事,也吸著煙,緊鎖眉頭,緩慢地吐著煙圈。有時,很長時間也不吸一口,只讓煙袋熄后又燃,燃后又熄,以這種沉默無奈的姿勢驅(qū)逐心里的憂愁?!鞍舌?、吧嗒”的聲響與騰起的煙霧配合得很默契,撲閃撲閃的煙袋在眼前極有規(guī)律地跳躍。我參加工作后,曾給爺爺買了個玉石的煙袋嘴,爺爺一邊夸著,一邊擰到了煙袋上,擦試一番,又美滋滋地抽了一袋煙。有時我遞上煙卷,爺爺總是說:“這煙又貴,又沒味。”有時,還會把煙紙撕開,把煙絲再裝入光亮的煙袋鍋里。有一次,爺爺把旱煙袋給我,讓我吸一口。我把煙嘴放在嘴里猛吸一口,烈烈的煙味嗆得我直咳嗽,心里直呼上當了。爺爺見狀,嘿嘿地笑了,又接過煙袋吧嗒吧嗒地抽開了。

煙袋對于村里的老人來講,那是形影不離、相伴四季的伙伴。長長的旱煙袋既是身份、年齡和資歷的象征,又承載著老人一生的滄桑和許多老掉牙的故事。煙袋升騰的濃濃煙霧里,有春耕秋收的辛勞與愜意,有談天說地的沉思與感悟,有家庭和睦、子孫繞膝的幸福與滿足,也有瑣事擾心的愁怨,更有對于生活、生命和風燭殘年等字眼的真切感慨。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吸煙有害健康”已成為大家的共識。當下不抽煙的人越來越多,抽煙的人越來越少,戒煙成為一種新時尚。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吞云吐霧,而是主動鍛煉身體,享受健康快樂的人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