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曙光集(十年增訂版) 作者:楊振寧 著


前言

1918年錢玄同寫信請魯迅(1881—1936)為《新青年》雜志寫稿,魯迅回答說: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里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xiàn)在你大嚷起來,驚醒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shù)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

可是后來魯迅還是寫了,寫了有名的《狂人日記》,署名“魯迅”。

那是五四年代,是提倡“賽先生”和“德先生”的年代。我正是出生于那個年代。

1927年6月2日上午王國維(1877—1927)離開清華園內(nèi)西院18號住宅,坐人力車到頤和園,在魚藻軒投水而死。遺囑說: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jīng)此世變,義無再辱。

后來陳寅?。?890—1969)在《王觀堂先生挽詞》中說:

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xiàn)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達極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殺無以求一己之心安而義盡也。

1929年10月我隨父母親搬入清華園西院19號居住,那時我七歲。后來聽到王國維自殺的傳聞,記得曾和同班同學(xué)熊秉明、鄭士京在18號門前徘徊;曾到頤和園看水邊的石碑:“海寧王靜安先生殉國處”;也曾誦讀清華園工字廳東南小土坡下的王靜安先生紀(jì)念碑。

1938年夏清華、北大及南開三校遷到昆明,成立抗戰(zhàn)時期的西南聯(lián)大。由于校舍未造好,文法學(xué)院暫遷蒙自。陳寅恪到蒙自后作了一首詩:

南湖即景

景物居然似舊京,荷花海子憶升平。
橋邊鬢影還明滅,樓外歌聲雜醉醒。
南渡自應(yīng)思往事,北歸端恐待來生。
黃河難塞黃金盡,日暮人間幾萬程。

那時我是聯(lián)大一年級學(xué)生。

魯迅、王國維和陳寅恪的時代是中華民族史上一個長夜。我和聯(lián)大同學(xué)們就成長于此似無止盡的長夜中。

幸運地,中華民族終于走完了這個長夜,看見了曙光。我今年八十五歲,看不到天大亮了。翁帆答應(yīng)替我看到,會驗證馮友蘭在《西南聯(lián)大紀(jì)念碑碑文》中的一段話:

我國家以世界之古國,居?xùn)|亞之天府,本應(yīng)紹漢唐之遺烈,作并世之先進。將來建國完成,必于世界歷史,居獨特之地位。蓋并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家,亙古亙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

楊振寧

2007年12月于香港中文大學(xu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