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編 漢文文言修辭學(xué)

楊樹達(dá)講文言修辭 作者:楊樹達(dá) 著


第一編 漢文文言修辭學(xué)

第一章 釋名

一、修辭

《易·乾·文言》云:子曰:“君子進(jìn)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jìn)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p>

二、修

《說文解字》九篇上《彡部》云:修,飾也。從彡,攸聲。段玉裁注云:修之從彡者,灑刷之也,藻繪之也。

《論語》十四《憲問篇》云:子曰:“為命,裨諶草創(chuàng)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chǎn)潤色之。”

《左傳》成公十四年云:君子曰:“《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修之?”

《公羊傳》莊公七年云: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復(fù)。”君子修之,曰:“星如雨?!?/p>

三、辭

《說文解字》十四篇下《辛部》云:辭,訟也,從、辛。、辛猶理辜也。

《易·系辭》云:其旨遠(yuǎn),其辭文,其言曲而中。

《禮記》三十二《表記篇》云:情欲信,辭欲巧。

《論語》八《泰伯篇》云:曾子曰:“出辭氣,斯遠(yuǎn)鄙倍矣?!?/p>

樹達(dá)按:文,巧,遠(yuǎn)鄙倍,言辭當(dāng)求美也。

《禮記》一《曲禮篇》云:不辭費(fèi)。

樹達(dá)按:不辭費(fèi),言當(dāng)求簡也。

《儀禮》八《聘禮篇》云:辭多則史,少則不達(dá)。辭茍足以達(dá),義之至也。

《論語》十五《衛(wèi)靈公篇》云:子曰:“辭達(dá)而已矣。”

樹達(dá)按:達(dá)謂明白曉暢,辭能達(dá)意也。

第二章 修辭之重要

一、修辭之益

(一)

《左傳》莊公十一年云: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對曰:“孤實(shí)不敬,天降之災(zāi),又以為君憂,拜命之辱?!标拔闹僭唬骸八纹渑d乎!禹湯罪己,其興也悖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國有兇稱孤,禮也。言懼而名禮,其庶乎!”既而聞之曰:“公子御說之辭也?!标皩O達(dá)曰:“是宜為君!有恤民之心?!?/p>

(二)

又襄公二十三年云:孟氏閉門,告于季孫曰:“臧氏將為亂,不使我葬?!奔緦O不信。臧孫聞之,戒。冬十月,孟氏將辟,藉除于臧氏,臧孫使正夫助之,除于東門甲,從己而視之。孟氏又告季孫,季孫怒,命攻臧氏。乙亥,臧紇斬鹿門之關(guān),以出奔邾?!凹v致防而奔齊。其人曰:“其盟我乎?”臧孫曰:“無辭。”將盟臧氏,季孫召外史掌惡臣而問盟首焉。對曰:“盟東門氏也,曰:‘毋或如東門遂,不聽公命,殺嫡立庶!’盟叔孫氏也,曰:‘毋或如叔孫僑如,欲廢國常,蕩覆公室!’”季孫曰:“臧孫之罪皆不及此?!泵辖吩唬骸邦烈云浞搁T斬關(guān)?”季孫用之。乃盟臧氏,曰:“無或如臧孫紇,干國之紀(jì),犯門斬關(guān)!”臧孫聞之,曰:“國有人焉!誰居?其孟椒乎!”

(三)

又襄公二十五年云:鄭子產(chǎn)獻(xiàn)捷于晉,戎服將事。晉人問陳之罪。對曰:“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與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諸陳,以備三恪,則我周之自出,至于今是賴。桓公之亂,蔡人欲立其出,我先君莊公奉五父而立之,蔡人殺之。我又與蔡人奉戴厲公,至于莊宣皆我之自立。夏氏之亂,成公播蕩,又我之自入:君所知也。今陳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棄我姻親,介恃楚眾,以馮陵我敝邑,不可億逞,我是以有往年之告。未獲成命,則有我東門之役,當(dāng)陳隧者,井堙木刊。敝邑大懼不競而恥大姬,天誘其衷,啟敝邑之心,陳知其罪,授手于我,用敢獻(xiàn)功。”晉人曰:“何故侵?。俊睂υ唬骸跋韧踔?,唯罪所在,各致其辟。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國一同,自是以衰。今大國多數(shù)圻矣,若無侵小,何以至焉?”晉人曰:“何故戎服?”對曰:“我先君武莊為平桓卿士,城濮之役,文公布命曰:‘各復(fù)舊職!’命我文公戎服輔王以授楚捷,不敢廢王命故也?!笔壳f伯不能詰,復(fù)于趙文子。文子曰:“其辭順,犯順,不祥?!蹦耸苤6?,子展相鄭伯如晉,拜陳之功。子西復(fù)伐陳,陳及鄭平。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yuǎn)。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慎辭哉!”

(四)

又襄公二十六年云:初,楚伍參與蔡太師子朝友,其子伍舉與聲子相善也。伍舉娶于王子牟,王子牟為申公而亡。楚人曰:“伍舉實(shí)送之?!蔽榕e奔鄭,將遂奔晉。聲子將如晉,遇之于鄭郊,班荊相與食而言復(fù)故。聲子曰:“子行也!吾必復(fù)子?!奔八危蛐鐚⑵綍x楚,聲子通使于晉,還,如楚。令尹子木與之語,問晉故焉。且曰:“晉大夫與楚孰賢?”對曰:“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材,晉實(shí)用之?!弊幽驹唬骸胺颡?dú)無族姻乎?”對曰:“雖有而用,楚材實(shí)多。歸生聞之:‘善為國者賞不僭而刑不濫?!p僭則懼及淫人,刑濫則懼及善人。若不幸而過,寧僭無濫;與其失善,寧其利淫。無善人則國從之。《詩》曰:‘人之云亡,邦國殄瘁?!療o善人之謂也。故《夏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jīng)?!瘧质埔?。《商頌》有之曰:‘不僭不濫,不敢怠皇,命于下國,封建厥福。’此湯所以獲天福也。古之治民者,勸賞而畏刑,恤民不倦,賞以春夏,刑以秋冬,是以將賞,為之加膳,加膳則飫賜,此以知其勸賞也。將刑,為之不舉,不舉則徹樂,此以知其畏刑也。夙興夜寐,朝夕臨政,此以知其恤民也。三者,禮之大節(jié)也。有禮無敗。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為之謀主以害楚國,不可救療,所謂不能也。子儀之亂,析公奔晉,晉人置諸戎車之殿以為謀主。繞角之役,晉將遁矣,析公曰:‘楚師輕窕,易震蕩也,若多鼓鈞聲以夜軍之,楚師必遁?!瘯x人從之,楚師宵潰,晉遂侵蔡,襲沈,獲其君,敗申息之師于桑隧,獲申麗而還,鄭于是不敢南面。楚失華夏,則析公之為也。雍子之父兄譖雍子,君與大夫不善是也,雍子奔晉,晉人與之鄐以為謀主。彭城之役,晉楚遇于靡角之谷,晉將遁矣。雍子發(fā)命于軍曰:‘歸老幼,反孤疾,二人役,歸一人,簡兵搜乘,秣馬蓐食,師陳焚次。’明日將戰(zhàn),行歸者而逸楚囚,楚師宵潰,晉降彭城而歸諸宋,以魚石歸。楚失東夷,子辛死之,則雍子之為也。子反與子靈爭夏姬而雍害其事,子靈奔晉,晉人與之邢,以為謀主,捍御北狄,通吳于晉,教吳叛楚,教之乘車射御驅(qū)侵,使其子狐庸為吳行人焉。吳于是伐巢,取駕,克棘,入州來,楚罷于奔命,至今為患,則子靈之為也。若敖之亂,伯賁之子賁皇奔晉,晉人與之苗,以為謀主。鄢陵之役,楚晨壓晉軍而陳,晉將遁矣,苗賁皇曰:‘楚師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若塞井夷灶,成陳以當(dāng)之,欒范易行以誘之,中行二卻必克二穆,吾乃四萃于其王族,必大敗之?!瘯x人從之,楚師大敗,王夷師熸,子反死之,鄭叛吳興,楚失諸侯,則苗賁皇之為也?!弊幽驹唬骸笆墙匀灰??!甭曌釉唬骸敖裼钟猩跤诖?。椒舉娶于申公子牟,子牟得戾而亡,君大夫謂椒舉:‘女實(shí)遣之?!瘧侄监?。引領(lǐng)南望曰:‘庶幾赦余!’亦弗圖也。今在晉矣,晉人將與之縣,以比叔向,彼若謀害楚國,豈不為患!”子木懼,言諸王,益其祿爵而復(fù)之,聲子使椒鳴逆之。

樹達(dá)按:杜注云:“《傳》言:‘聲子有辭,伍舉所以得反,子孫復(fù)仕于楚?!?/p>

(五)

又襄公三十一年云:公薨之月,子產(chǎn)相鄭伯以如晉,晉侯以我喪故,未之見也。子產(chǎn)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士文伯讓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盜充斥,無若諸侯之屬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高其闬閎,厚其墻垣,以無憂客使。今吾子壞之,雖從者能戒,其若異客何?以敝邑之為盟主,繕完葺墻以待賓客。若皆毀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請命。”對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國,誅求無時(shí),是以不敢寧居,悉索敝賦以來會(huì)時(shí)事。逢執(zhí)事之不閑而未得見,又不獲聞命,未知見時(shí),不敢輸幣,亦不敢暴露。其輸之,則君之府實(shí)也;非薦陳之,不敢輸也。其暴露之,則恐燥濕之不時(shí)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僑聞:文公之為盟主也,宮室卑庳,無觀臺(tái)榭,以崇大諸侯之館,館如公寢,庫廄繕修,司空以時(shí)平易道路,圬人以時(shí)塓館宮室。諸侯賓至,甸設(shè)庭燎,仆人巡宮,車馬有所,賓從有代,巾車脂轄,隸人牧圉,各贍其事,百官之屬,各展其物,公不留賓,而亦無廢事。憂樂同之,事則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賓至如歸,無寧菑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今銅鞮之宮數(shù)里,而諸侯舍于隸人,門不容車而不可逾越,盜賊公行而天厲不戒,賓見無時(shí),命不可知。若又勿壞,是無所藏幣以重罪也。敢請執(zhí)事將何以命之?雖君之有魯喪,亦敝邑之憂也。若獲薦幣,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憚勤勞!”文伯復(fù)命。趙文子曰:“信。我實(shí)不德,而以隸人之垣以贏諸侯,是吾罪也?!笔故课牟x不敏焉。晉侯見鄭伯,有加禮,厚其宴好而歸之。乃筑諸侯之館。叔向曰:“辭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產(chǎn)有辭,諸侯賴之,若之何其釋辭也!《詩》曰:‘辭之輯矣,民之協(xié)矣;辭之繹矣,民之莫矣?!渲??!?/p>

(六)

又昭公九年云:周甘人與晉閻嘉爭閻田,晉梁丙、張趯率陰戎伐潁。王使詹桓伯辭于晉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吾何邇封之有!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亦其廢隊(duì)是為,豈如弁髦而因以敝之!先王居梼杌于四裔以御螭魅,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伯父惠公歸自秦而誘以來,使偪我諸姬,入我郊甸,則戎焉取之。戎有中國,誰之咎也?后稷封殖天下,今戎制之,不亦難乎!伯父圖之!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叔向謂宣子曰:“文之伯也,豈能改物!翼戴天子而加之以共,自文以來,世有衰德,而暴滅宗周以宣示其侈,諸侯之貳,不亦宜乎!且王辭直,子其圖之!”宣子說。王有姻喪,使趙成如周吊,且致閻田與禭,反潁俘。王亦使賓滑執(zhí)甘大夫襄以說于晉,晉人禮而歸之。

(七)

又昭公十年云:戊子,晉平公卒,鄭伯如晉,及河,晉人辭之,游吉遂如晉。九月,叔孫婼、齊國弱、宋華定、衛(wèi)北宮喜、鄭罕虎、許人、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如晉,葬平公也。鄭子皮將以幣行,子產(chǎn)曰:“喪焉用幣!用幣,必百兩,百兩必千人,千人至,將不行,不行,必盡用之,幾千人而國不亡?”子皮固請以行。既葬,諸侯之大夫欲因見新君。叔孫昭子曰:“非禮也?!备ヂ?。叔向辭之曰:“大夫之事畢矣,而又命孤。孤斬焉在衰绖之中,其以嘉服見,則喪禮未畢;其以喪服見,是重受吊也。大夫?qū)⑷糁??”皆無辭以見。

(八)

《說苑》卷十一《善說篇》云:子貢曰:“出言陳辭,身之得失,國之安危也?!对姟吩疲骸o之繹矣,民之莫矣,’夫辭者,人之所以自通也?!敝鞲纲仍唬骸叭硕鵁o辭,安所用之?”昔子產(chǎn)修其辭而趙武致其敬,王孫滿明其言而楚莊以慚,蘇秦行其說而六國以安,蒯通陳說而身得以全。夫辭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國、全性者也。故辭不可不修,而說不可不善。

樹達(dá)按:王孫滿答楚王問鼎輕重,事見《左傳》宣公三年。

(九)

《新序》卷三《雜事篇》云:昔者,秦魏為與國,齊楚約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蓋相望,秦救不出。魏人有唐且者,年九十余,謂魏王曰:“老臣請西說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諾?!彼旒s車而遣之。且見秦王,秦王曰:“丈人罔然乃遂至此,甚苦矣!魏來求救數(shù)矣!寡人知魏之急矣?!碧魄掖鹪唬骸按笸跻阎褐保炔恢?,是大王籌策之臣失之也。且夫魏,一萬乘之國也,稱東藩,受冠帶,祠春秋者,為秦之強(qiáng)足以為與也。今齊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則且割地而約齊楚。王雖欲救之,豈有及哉!是亡一萬乘之魏,而強(qiáng)二敵之齊楚也。竊以為大王籌策之臣失之矣?!鼻赝鯌秩欢颍岚l(fā)兵救之,馳騖而往。齊楚聞之,引兵而去,魏氏復(fù)故。唐且一說,定強(qiáng)秦之策,解魏國之患,散齊楚之兵,一舉而折沖消難,辭之功也?!魄矣修o,魏國賴之,故不可以已。

二、不修辭之害

甲 事不明

(―)

《漢書》卷六十八《霍光傳》云:光與左將軍桀結(jié)婚相親,光長女為桀子安妻,有女,年與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蓋主內(nèi)安女后宮,為倢伃。數(shù)月,立為皇后。父安為驃騎將軍,封桑樂侯。光時(shí)休沐出,桀輒入代光決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長公主。公主內(nèi)行不修,近幸河間丁外人,桀安欲為外人求封,幸依國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許。又為外人求光祿大夫,欲令得召見,又不許。長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數(shù)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慚。自先帝時(shí),桀已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并為將軍,有椒房中宮之重,皇后親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顧專制朝事,由是與光爭權(quán)。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懷怨望,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鹽鐵,為國興利,伐其功,欲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蓋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與燕王旦通謀,詐令人為燕王上書,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稱蹕,太官先置。又引蘇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而大將軍長史敞亡功,為搜粟都尉,又擅調(diào)益莫府校尉。光專權(quán)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歸符璽入宿衛(wèi),察奸臣變?!焙蛩竟獬鲢迦兆嘀?,桀欲從中下其事,桑弘羊當(dāng)與諸大臣共執(zhí)退光。書奏,帝不肯下。明旦,光聞之,止畫室中,不入。上問:“大將軍安在?”左將軍桀對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庇性t召大將軍。光入,免冠頓首謝。上曰:“將軍冠!朕知是書詐也!將軍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將軍之廣明都郎,屬耳。調(diào)校尉以來,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將軍為非,不須校尉。”是時(shí)帝年十四,尚書左右皆驚。而上書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懼,白上:“小事不足遂。”上不聽。后桀黨與有譖光者,上輒怒曰:“大將軍,忠臣,先帝所屬以輔朕身,敢有毀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復(fù)言。

《后漢書》卷二十三《竇憲傳》云:竇氏父子兄弟并居列位,充滿朝廷。叔父霸為城門校尉;霸弟褎,將作大匠;褎弟嘉,少府。其為侍中將大夫郎吏十余人。憲既負(fù)重勞,陵肆滋甚。四年,封鄧疊為穰侯,疊與其弟步兵校尉磊及母元,又憲女婿射聲校尉郭舉,舉父長樂少府璜,皆相交結(jié)。元、舉并出入禁中,舉得幸太后,遂共圖為殺害。帝陰知其謀,乃與近幸中常侍鄭眾定議誅之。以憲在外,慮其懼禍為亂,忍而未發(fā)。會(huì)憲及鄧疊班師還京師,詔使大鴻臚持節(jié)郊迎,賜軍吏各有差。憲等既至,帝乃幸北宮,詔執(zhí)金吾五校尉勒兵屯衛(wèi)南北宮,閉城門,收捕疊、磊、璜、舉,皆下獄誅,家屬徙合浦。遣謁者仆射收憲大將軍印綬,更封為冠軍侯,憲及篤、景、瑰皆遣就國。帝以太后故,不欲名誅憲,為選嚴(yán)能相督察之。憲、篤、景到國,皆迫令自殺;宗族賓客以憲為官者,皆免歸本郡,瑰以素自修,不被逼迫。明年,徙封羅侯,不得臣吏人。

樹達(dá)按:宋洪邁《容齋隨筆》卷三云:漢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詐,誅桑弘羊、上官桀,后世稱其明。然和帝時(shí),竇憲兄弟專權(quán),太后臨朝,共圖殺害。帝陰知其謀,而與內(nèi)外臣僚莫由親接,獨(dú)知中常侍鄭眾不事豪黨,遂與定議誅憲。時(shí)亦年十四,其剛決不下昭帝,但范史發(fā)明不出,故后世無稱焉。

樹達(dá)又按:《后漢書·劉隆傳》有記漢明帝事一條,附錄于此,以供參證。

《后漢書》卷二十二《劉隆傳》云:是時(shí),天下墾田多不以實(shí),又戶口年紀(jì)互有增減。十五年,詔下州郡檢核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優(yōu)饒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號呼。時(shí)諸郡各遣使奏事,帝見陳留吏牘上有書,視之,云:“潁川弘農(nóng)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钡墼懤粲扇?,吏不肯服,抵言于長壽街上得之,帝怒。時(shí)顯宗為東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當(dāng)欲以墾田相方耳?!钡墼唬骸凹慈绱耍喂恃院幽?、南陽不可問?”對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xiāng),多近親。田宅逾制,不可為準(zhǔn)?!钡哿罨①S將詰問吏,吏乃實(shí)首服,如顯宗對。

(二)

《漢書》卷七十四《丙吉傳》云:武帝末,巫蠱事起,吉以故廷尉監(jiān)征,詔治巫蠱郡邸獄。時(shí)宣帝生數(shù)月,以皇曾孫坐衛(wèi)太子事系,吉見而憐之,又心知太子無事實(shí),重哀曾孫無辜,吉擇謹(jǐn)厚女徒令保養(yǎng)曾孫,置閑燥處。吉治巫蠱事連歲不決。后元二年,武帝疾,往來長楊、五柞宮。望氣者言:“長安獄中有天子氣?!庇谑巧锨彩拐叻謼l中都官詔獄系者,亡輕重,一切皆殺之。內(nèi)謁者令郭穰夜到郡邸獄,吉閉門,拒使者不納,曰:“皇曾孫在。他人無辜死者猶不可,況親曾孫乎!”相守至天明,不得入。穰還,以聞,因劾奏吉,武帝亦寤。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郡邸獄系者。曾孫病,幾不全者數(shù)焉。吉數(shù)敕保養(yǎng)乳母加致醫(yī)藥,視遇甚有恩惠,以私財(cái)物給其衣食。昭帝崩,亡嗣,大將軍光遣吉迎昌邑王賀。賀即位,以行淫亂廢,光與車騎將軍張安世諸大臣議所立,未定。吉奏記光,光覽其議,遂尊立皇曾孫,遣宗正劉德與吉迎曾孫于掖庭。吉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孫遭遇,吉絕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菚r(shí)掖庭宮婢則令民夫上書自陳,嘗有阿保之功。章下掖庭令考問,則辭引使者丙吉知狀,掖庭令將則詣?dòng)犯?,以視吉,吉識(shí),謂則曰:“汝嘗坐養(yǎng)皇曾孫不謹(jǐn)督笞,汝安得有功?獨(dú)渭城胡組、淮陽郭征卿有恩耳!”分別奏組等共養(yǎng)勞苦狀,詔吉求組、征卿,已死,有子孫,皆受厚賞,詔免則為庶人,賜錢十萬,上親見問,然后知吉有舊恩而終不言,上大賢之。

《三國志·魏志》卷十一《管寧傳》注引《高士傳》云:初,晉宣帝為布衣時(shí),與昭有舊。同郡周生等謀害帝,昭聞而步陟險(xiǎn),邀生于崤澠之間,止生,生不肯。昭泣與結(jié)誠,生感其義,乃止。昭因與斫棗樹共盟而別。昭雖有陰德于帝,口終不言,人莫知之。

《晉書》卷百廿八《載記·慕容超傳》云:慕容超,字祖明,德兄北海王納之子。苻堅(jiān)破鄴,以納為廣武太守,數(shù)歲去官,家于張掖。德之南征,留金刀而去。及垂起兵山東,苻昌收納及德諸子,皆誅之,納母公孫氏以耄獲免。納妻段氏方娠未決,囚之于郡獄。獄掾呼延平,德之故吏也,嘗有死罪,德免之,至是將公孫及段氏逃于羌中而生超焉?!接謱⒊缸颖加趨喂?。及呂隆降于姚興,超又隨涼州人徙于長安。超母謂超曰:“吾母子全濟(jì),呼延氏之力。平今雖死,吾欲為汝納其女以答厚恩?!庇谑侨⒅?。

樹達(dá)按:宋孔平仲《珩璜新論》云:“吾觀《魏志·管寧傳》注,記明胡昭脫晉宣帝于死而口終不言,以為賢于丙吉也。又觀《晉·載記·慕容超傳》呼延平之活超也,與丙吉事正相類,而史氏文不足以起之,故奄奄如此,可為長太息也?!?/p>

乙 物不顯

(―)

《南史》卷四十三《齊高帝諸子傳》云:廣漢什邡人段祖以于獻(xiàn)始興王鑒,其器高三尺六寸六分,圍三尺四寸,圓如筒,銅色黑如漆,甚薄,上有銅馬。以繩縣馬,令去地尺余,灌之以水,又以器盛水于下,以芒莖當(dāng)心,跪注于,以手振芒,則聲如雷,清響良久乃絕。

樹達(dá)按:宋洪邁《容齋續(xù)筆》卷十一云:“《東坡志林》記始興王鑒一節(jié)云:‘記者能道其尺寸之詳如此,而拙于遣詞,使古器形制不可復(fù)得其仿佛,甚可恨也?!睒溥_(dá)按:今涵芬樓印《東坡志林》無此條。

丙 犯人忌

(一)

宋張耒《明道雜志》云:文潞公(彥博)以太尉鎮(zhèn)洛,遇生日,僚吏皆獻(xiàn)詩,多云五福全者,潞公不悅,曰:“遽使我考終命耶?”

樹達(dá)按:五福見《尚書·洪范篇》,考終命為五福之一,謂善終也。時(shí)代愈后,忌諱愈多,古人以為福者,后人不免以為忌,此可知修辭之不易矣。

第三章 修辭舉例

一、改易

甲 改字

(一)

《論語》十三《子路篇》云: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弊釉唬骸捌涫乱病H缬姓?,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樹達(dá)按:《集解》引馬融云:“政者,有所改更匡正;事者,凡常行事?!?/p>

(二)

漢王充《論衡·問孔篇》云: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贝搜匀水?dāng)由道義得,不當(dāng)茍取也;當(dāng)守節(jié)安貧,不當(dāng)妄去也。夫言不以其道得富貴不居,可也;不以其道得貧賤,如何?富貴顧可去,去貧賤何之?去貧賤,得富貴也。不得富貴,不去貧賤。如謂得富貴不以其道則不去貧賤耶?則所得富貴,不得貧賤也。貧賤何故當(dāng)言得之?

顧當(dāng)言: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去之,則不去也。當(dāng)言去,不當(dāng)言得。得者,施于得之也;今去之,安得言得乎!獨(dú)富貴當(dāng)言得耳。何者?得富貴乃去貧賤也。

(三)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云: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城門,迎劉季,欲以為沛令。劉季曰:“天下方擾,諸侯并起,今置將不善,一敗涂地,愿更相推,擇可者。”蕭、曹等盡讓劉季。諸父老皆曰:“平生所聞劉季諸珍怪,當(dāng)貴;且卜筮之,莫如劉季最吉。”乃立季為沛公。

樹達(dá)按:元王若虛《滹南遺老集·史記辨惑》云:“珍字不安,《漢書》改為奇,是矣?!睒溥_(dá)按:珍寶字屬器物言,如劉季斬蛇老嫗夜哭等事,乃奇怪,非器物之事也。王說是矣。

(四)

《后漢書》卷四十《班彪傳》贊云:“二班懷文,裁成帝墳。”注引沈約《宋書》曰:初,謝儼作此贊,云:“裁成典墳,”以示范曄,曄改為“帝墳”。

(五)

《梁書》卷三十三《劉孝綽傳》云:孝綽與到洽友善,同游東宮。孝綽自以才優(yōu)于洽,每于宴坐嗤鄙其文,洽銜之。及孝綽為廷尉正,攜妾入官府,其母猶停私宅。洽尋為御史中丞,遣令史案其事,遂劾奏之云:“攜少姝于華省,棄老母于下宅?!备咦鏋殡[其惡,改姝為妹。

樹達(dá)按:《梁書》原文姝、妹二字互誤,茲依《南史》校改。

(六)

唐劉知幾《史通》十四《惑經(jīng)篇》云:凡在人倫不得其死者,邦君以上皆謂之弒,卿士以上通謂之殺,此《春秋》之例也。案桓二年書曰:“宋督弒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僖十年又曰:“晉里克弒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夫臣當(dāng)為殺而稱及,與君弒同科。茍弒殺不分,則君臣靡別者矣。原注云:及宜改為殺。

樹達(dá)按:《谷梁傳》莊公十二年傳云:“及其大夫仇牧,以尊及卑也,”此二及字非與字之義,乃連及之義,因弒君而連及其臣耳。劉說似未然。

(七)

《佩文韻府》卷十八引《隋唐嘉話》云:賈島初赴舉京師,一日于馬上得句云:“鳥宿池中樹,僧敲月下門?!背跤鳌巴啤弊?,練之未定,不覺沖尹。時(shí)韓吏部權(quán)京尹,左右擁至前,島具告所以。韓立馬良久,曰:“作‘敲’字佳矣?!?/p>

樹達(dá)按:敲字響,推字啞,故敲字優(yōu)也。又按:《文房小說》本《隋唐嘉話》無此條。

(八)

宋陶岳《五代史補(bǔ)》卷三云:齊己,長沙人……時(shí)鄭谷在袁州,齊己因攜所為詩往謁焉。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谷笑謂曰:“數(shù)枝非早,不若一枝則佳?!饼R己矍然,不覺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為齊己一字師。

(九)

宋戴埴《鼠蹼》云:《南唐野史》載張迥寄遠(yuǎn)詩:“蟬鬢雕將盡,虬髭白也無?”齊己改為“虬髭黑在無”。迥拜為一字師。

樹達(dá)按:“白也無”有欲人須白之意,非事理也,故改之耳。

(十)

宋強(qiáng)行父《唐子西文錄》云:皎然以詩名于唐,有僧袖詩謁之,然指其《御溝詩》云:“此波涵圣澤,波字未穩(wěn),當(dāng)改。”僧怫然作色而去。僧亦能詩者也,皎然度其去必復(fù)來,乃取筆作“中”字,掌中握之以待。僧果復(fù)來,云:“欲更為‘中’字,如何?”然展手示之,遂定交。

(十一)

宋陳京《葆光錄》卷一云:李建州頻與方處士漢為吟友。頻有《題四皓廟詩》,自言奇絕,云:“東西南北人,高跡此相親。天下已歸漢,山中猶避秦。龍樓曾作客,鶴氅不為臣。獨(dú)有千年后,青青廟木春。”示于漢。笑而言:“善則善矣,然內(nèi)有二字未穩(wěn)。‘作’字太粗而難換?!疄椤稚醪划?dāng)。漢聞:‘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請改作‘稱’字。”頻降伏,而且慚悔前言之失,遂拜為一字之師。

(十二)

宋洪邁《容齋五筆》卷五云:范文正公守桐廬,始于釣臺(tái)建嚴(yán)先生祠堂,自為記,歌詞云:“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奔瘸桑灸县S李泰伯。泰伯讀之,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將名世,某妄意輒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語,于義甚大,于詞甚溥;而‘德’字承之,乃似趢趚。擬換作‘風(fēng)’字,如何?”公凝坐頷首,殆欲下拜。

樹達(dá)按:《孟子》云:“聞伯夷之風(fēng)者,貪夫廉,懦夫有立

志。”《莊子》亦云:“聞其風(fēng)而悅之?!崩钣谩帮L(fēng)”字本此。

(十三)

宋洪邁《容齋續(xù)筆》卷八云:王荊公絕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shí)照我還?”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fù)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

樹達(dá)按:綠字具體,使人印象深刻,故佳。

(十四)

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一云:荊公素輕沈文通,以為寡學(xué),故贈(zèng)之詩曰:“翛然一榻枕書臥,直到日斜騎馬歸?!奔白魑耐怪?,遂云:“公雖不常讀書?!被蛞?guī)之曰:“渠乃狀元,此語得無過乎!”乃改“讀書”作“視書”。

(十五)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九云:嘉祐中,士人劉幾,累為國學(xué)第一人,驟為怪險(xiǎn)之語,學(xué)者翕然效之,遂成風(fēng)俗。歐陽公深惡之,會(huì)公主文,決意痛懲,凡為新文者,一切棄黜,時(shí)體為之一變。有一舉人論曰:“天地軋,萬物茁,圣人發(fā)?!惫唬骸按吮貏滓??!睉蚶m(xù)之,曰:“秀才刺,試官刷?!蹦艘源笾旃P橫抹之,自首至尾,謂之紅勒帛,判“大紕繆”字榜之,既而果幾也。復(fù)數(shù)年,公為御試考官,而幾在庭,公曰:“除惡務(wù)力,今必痛斥輕薄子以除文章之害?!庇幸皇咳苏撛唬骸爸魃鲜站孛饔诿犰贾?。”公曰:“吾已得劉幾矣!”既黜,乃吳人蕭稷也。是時(shí)試《堯舜性之賦》,有曰:“故得靜而延年,獨(dú)高五帝之壽;動(dòng)而有勇,形為四罪之誅?!惫蠓Q賞,擢為第一人。及唱名,乃劉輝。人有識(shí)之者,曰:“此劉幾也!易名矣!”公愕然久之。因欲成就其名,小賦有“內(nèi)積安行之德,蓋稟于天”,公以“積”近于學(xué),改為“蘊(yùn)”,人莫不以公為知言。

(十六)

宋費(fèi)袞《梁溪漫志》卷六云:蜀中石刻東坡文字稿《乞校正陸贄奏議上進(jìn)剳子》云:“德宗以苛察為明”,改作“以苛刻為能”?!东@鬼章告裕陵文》:“號稱右臂”,改作“古稱”;“非愛尺寸之疆”,改作“非貪”;“爰敕諸將”,改作“申命諸將”;“蓋酬未報(bào)之恩”,改作“爭酬”;“生擒鬼章”,改作“生獲”。

(十七)

宋徐度《卻掃篇》卷下云:東坡初為《富韓公神道碑》,以示張文潛,文潛曰:“有一字未甚安,請?jiān)囇灾?。蓋碑之末曰:‘公之勛在史官,德在生民,天子虛己聽公,西戎北狄視公進(jìn)退以為輕重,然一趙濟(jì)能搖之。’竊謂‘能’不若‘敢’也。”東坡大以為然,即更定焉。

樹達(dá)按:富弼時(shí)以趙濟(jì)之劾被黜,“能”字則涉及朝廷,“敢”字第關(guān)趙濟(jì),此其所以異也。

(十八)

《后漢書》卷四十六《郭躬傳》云:順帝時(shí),廷尉河南吳雄季高以明法律、斷獄平,起自孤宦,致位司徒。雄少時(shí),家貧喪母,營人所不封土者擇葬其中,喪事趣辦,不問時(shí)日。醫(yī)巫皆言當(dāng)族滅,而雄不顧。及子·孫恭三世廷尉,為法名家。宋孔平仲《珩璜新論》云:吳雄之葬,醫(yī)巫皆言滅族,此亦文之病也。彼巫醫(yī)何預(yù)葬事!亦謂墓師可也。

(十九)

宋惠洪《冷齋夜話》卷五云:舒王在鐘山,有客自黃州來。公曰:“東坡近日有何妙語?”客曰:“東坡宿于臨皋亭,醉夢而起,作《成都圣像藏記》千有余言,點(diǎn)定才一兩字。有寫本,適留舟中?!惫踩巳《?,時(shí)月出東南,林影在地,公展讀于風(fēng)檐,喜見眉須,曰:“子瞻,人中龍也。然有一字未穩(wěn)?!笨驮唬骸霸嘎勚??!惫唬骸啊談偃肇??!蝗粼唬骸缛松撇談偃肇?fù)’耳?!睎|坡聞之,拊掌大笑,亦以公為知言。

(二十)

宋史繩祖《學(xué)齋占畢》卷一云:東坡作《韓文公廟碑》,可謂發(fā)揚(yáng)蹈厲。然“作書詆佛譏君王”,大有節(jié)病,《詩》三百篇只有刺而無譏。如“刺”者,與“譏”字義不同?!对姟纷⒃疲骸帮L(fēng)刺,謂譬喻,不斥言也?!比舾摹白I”字作“規(guī)君王”,取《沔水》“規(guī)宣王”之義,豈不善哉!

(二十一)

宋洪邁《容齋續(xù)筆》卷八云:黃魯直詩,“歸燕略無三月事,高蟬正用一枝鳴。”“用”字初曰“抱”,又改曰“占”,曰“在”,曰“帶”,曰“要”,至“用”字始定。予聞?dòng)阱X伸仲大夫如此。

(二十二)

宋莊季?!峨u肋篇》卷上云:黃魯直《送張謨河?xùn)|漕使詩》云:“紫參可撅宜包貢,青鐵無多莫鑄錢?!睍r(shí)范忠宣帥太原,方論冶多鑄廣,故物重為弊。其子子夷亦能詩,嘗云:“當(dāng)易‘無’字作‘雖’,乃可?!?/p>

(二十三)

宋戴埴《鼠璞》卷上云:陳輔之《詩話》云:“蕭楚才知溧陽,乖崖作牧,有一絕云:‘獨(dú)恨太平無一事,江南閑殺老尚書?!捀摹蕖鳌摇!?/p>

(二十四)

宋莊季?!峨u肋篇》卷中云:許□□作哲宗哀冊云:“攀靈輿而增痛,”上皇改“攀”為“撫”,“痛”為“愴”。

樹達(dá)按:“攀”“痛”意重,“撫”“愴”意輕,徽宗避重就輕,蓋以哲宗為己兄故歟?

(二十五)

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上云:周益公與韓無咎同賦詞科,試《交趾國進(jìn)象表》,有“備法駕之前陳”,此無咎句也。益公止改“陳”字作“驅(qū)”字,遂中大科?!瓣悺弊植磺?,“驅(qū)”字象上有用。

(二十六)

宋陳世崇《隨隱漫錄》卷四云:“白玉堂中曾草詔,水晶宮里近題詩。”韓子蒼易為“堂深”“宮冷”。古詞云:“春歸也,只消戴一朵荼蘼?!庇钗脑|(zhì)易“戴”為“更”,皆一字師也。

樹達(dá)按:“白玉堂中”“水晶宮里”,詞太熟爛滑脫,改為“堂深”“宮冷”,典重多矣?!按鳌弊职鍦?,更字則輕松矣。

(二十七)又卷三云:先臣(陳藏一)承旨令述《太乙宮明禋祈晴設(shè)醮青詞》云:“我將我享,爰有事于明堂;載禱載祈,肅致忱于楚帝?!鄙?宋理宗)自改為“上帝”。楚,張邦昌逆號也。凡代王言,不可不謹(jǐn)。

(二十八)

《朱子語類》卷百四十云:舉南軒詩云:“臥聽急雨打芭蕉?!毕壬唬骸按司洳豁??!痹唬骸安蝗糇鳌P聞急雨到芭蕉’?!?/p>

(二十九)

宋洪邁《容齋隨筆》云:婦人呼夫之兄為伯,于書無所載。予頃使金國時(shí),辟景孫弟輔行,弟婦在家許齋醮。及還家賽愿,予為作青詞云:“頃因兄伯出使,夫婿從行?!彪m借《陳平傳》“兄伯”之語,而自不以為然。偶憶《爾雅·釋親篇》曰:“婦稱夫之兄為兄公。”于是改“兄伯”為“兄公”。

(三十)

《后漢書》卷七十七《酷吏傳》云:張儉剖曹節(jié)之墓。

樹達(dá)按:何焯《義門讀書記》曰:“以《黨錮》《宦者》二傳參考,乃侯覽,非曹節(jié)也。且未葬,但可言壞,不得言剖?!?/p>

(三十一)

宋王應(yīng)麟《困學(xué)紀(jì)聞》卷十七引劉夢得《嘆牛詩》云:晉宣尸居魏臣怠。注引閻若璩云:《晉宣帝紀(jì)》:“李勝來候疾,退告曹爽曰:‘司馬公尸居余氣,形神已離,不足慮也!’故爽等不復(fù)設(shè)備。”

樹達(dá)按:何焯云:“晉宣于時(shí)亦魏臣也,韓柳必?zé)o此。”全祖望云:“當(dāng)改云:‘馬懿尸居曹爽怠?!?/p>

(三十二)

清王士禛《古夫于亭雜錄》卷三云:虞伯生《送袁伯長扈駕上都詩》中聯(lián)云:“山連閣道晨留輦,野散周廬夜屬櫜。”以示趙承旨。子昂曰:“美則美矣,若改山為天,野為星,則尤美?!庇萆罘?。蓋煉字煉句之法與篇法并重,學(xué)者不可不知,于此可悟三昧。

(三十三)

清顧嗣立《寒廳詩話》云:張橘軒詩:“半篙流水夜來雨,一樹早梅何處春?”元遺山曰:佳則佳矣,而有未安。既曰一樹,烏得為何處,不如改一樹為幾點(diǎn),便覺飛動(dòng)。

(三十四)

又云:薩天錫詩:“地濕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鐘?!钡缊@見之,曰:詩信佳矣,但有一字不穩(wěn)。聞與聽字義同,盍改聞作看,唐人“林下老僧來看雨”,又有所出矣。

(三十五)

清焦循《易余籥錄》卷十六云:丹徒蔣春農(nóng)舍人(按蔣名宗海)為人作家傳,稱嫡母視庶子如己子,當(dāng)時(shí)頗譏誚之,以為宜云“如己出”,舍人無以辨也。

樹達(dá)按:焦氏云:“《唐書·藩鎮(zhèn)傳·田季安傳》云:‘母微賤,公主命為己子?!髌涞漳敢?,則舍人固不誤?!睒溥_(dá)按:焦說非也。視庶子如己子,作者謂如己所生也。命為己子,但名義上視為己所有之子,非謂命為己所生也。如謂視庶子如己名義上之子,不亦滑稽可笑乎!又《左傳》隱公三年云:“其娣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不必引《唐書》。

(三十六)

清孫星衍《儀鄭堂遺文序》引孔廣森《與朱滄湄書》云:駢體文第一取音節(jié)近古。庾子山文:“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旂一色?!比魟h去“與”“共”字,便成俗響。陳檢討其年句云:“四圍皆王母靈禽,一片悉嫦娥寶樹?!贝苏{(diào)殊惡。在古人寧以兩“之”易“靈”“寶”二字也。

(三十七)

清阮葵生《茶余客話》卷一云:吾鄉(xiāng)程嗣立風(fēng)衣好結(jié)納名流,視黃金如土,晚作詩云:“滿頭白發(fā)來偏早,到手黃金去已多?!敝馨酌裾癫筛摹暗健弊肿鳌靶拧弊?,徐笠山庭槐以為一字師。

(三十八)

《雙竹居雜話》云:沈文肅公葆楨,年少時(shí)頗跌宕不得所,相傳其早年有《詠新月》詩云:“一鉤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輝滿十分。”其蘊(yùn)負(fù)約略見之矣。后林文忠為易“何必”之“必”字為“況”,僅此一字,便有霄壤之別。老成碩望,吐屬固自不同。

乙 改句

(一)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云:丁丑,崔杼立而相之,慶封為左相,盟國人于太宮,曰:“所不與崔、慶者……”晏子仰天嘆曰:“嬰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與,有如上帝?!蹦遂?。杜注云:盟書云:“所不與崔、慶者,有如上帝?!弊x書未終,晏子抄答易其辭,因自歃。

(二)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云:楚子、秦人侵吳,遂侵鄭。五月,至于城麇。鄭皇頡戍之,出與楚師戰(zhàn),敗,穿封戍囚皇頡,楚人以皇頡歸。印堇父與皇頡戍城麇,楚人囚之以獻(xiàn)于秦。鄭人取貨于印氏以請之。子大叔為令正,(杜注云:主作辭令之正。按:正,長也。)以為請,子產(chǎn)曰:“不獲。(謂大叔辭以貨請印堇父,必不得。)受楚之功而取貨于鄭,不可謂國,秦不其然。若曰:‘拜君之勤,鄭國微君之惠,楚師其猶在敝邑之城下’,其可?!备模煨?,秦人不予。更幣,從子產(chǎn),而后獲之。(杜注云:更遣使,執(zhí)幣,用子產(chǎn)辭,乃得堇父。)

(三)

《公羊傳》莊公七年云: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見;夜中,星如雨?!缬暾吆??如雨者,非雨也。非雨則曷為謂之如雨?不脩《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復(fù)?!本有拗?,曰:“星如雨。”

樹達(dá)按:《論衡·藝增篇》云:“如雨者,如雨?duì)钜病I綒鉃樵?,上不及天,下而為云,雨星星隕,不及地上復(fù)在天,故曰如雨,孔子正言也。夫星隕或時(shí)至地,或時(shí)不能,尺丈之?dāng)?shù)難審也。《史記》言尺,亦以太甚矣。夫地有樓臺(tái)山陵,安得言尺,孔子言如雨,得其實(shí)矣?!?/p>

(四)

《左傳》昭公元年云:冬,楚公子圍將聘于鄭,伍舉為介,未出竟,聞王有疾而還。伍舉遂聘。十一月己酉,公子圍至,入問王疾,縊而弒之。使赴于鄭,伍舉問應(yīng)為后之辭焉,對曰:“寡大夫圍。”伍舉更之曰:“共王之子圍為長?!?/p>

樹達(dá)按:“共王之子圍為長,”此明圍之嗣立為合理也。但云“寡大夫圍”,則無此意矣。

(五)

唐劉知幾《史通》卷六《敘事篇》云:《公羊傳》稱:“郄克眇,季孫行父禿,孫良夫跛。齊使跛者逆跛者,禿者逆禿者,眇者逆眇者?!鄙w宜除“跛者”以下句,但云:“各以其類逆”,必事加再述,則于文殊費(fèi),此為煩句也。

樹達(dá)按:劉氏此議非也。夫齊人類逆,事本滑稽,故傳文特作煩言,以增興趣,若如劉氏所改,文詞雖省,韻味索然矣。魏伯子《論文》云:“如劉說,簡則簡矣,于神情特不生動(dòng)?!笔且病?/p>

(六)

《史通》卷十六《雜說篇》云:漢書載子長《與任少卿書》,歷說自古述作皆因患而起,末云:“不韋遷蜀,世傳《呂覽》。”案呂氏之修撰也,廣招俊客,比跡舂陵,共集異聞,擬書荀孟,思刊一字,購以千金,則當(dāng)時(shí)宣布,為日久矣,豈以遷蜀之后方始傳乎!且必以身既流移,書方見重,則又非關(guān)作者本因發(fā)憤著書之義也;而輒引以自喻,豈其倫乎!若要多舉故事,成其博學(xué),何不云:“虞卿窮愁,著書八篇”,而曰:“不韋遷蜀,世傳《呂覽》?!彼股w識(shí)有不該,思之未審耳。

(七)

《晉書》卷九十六《列女·王凝之妻謝氏傳》云:謝氏字道韞,安西將軍奕之女也。嘗內(nèi)集,俄而雪驟下。(叔父)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鹽空中差可擬?!钡理y曰:“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卑泊髳?。

(八)

宋張耒《明道雜志》云:元祐中袷享,詔南京張安道陪祠,安道因蘇子由托某撰《辭免及謝得請表》,余撰去。后見張公表到,悉用余文,獨(dú)表內(nèi)有一句云:“邪正昭明?!备闹疲骸懊裎锔钒??!币獠挥馊藶樾耙病?/p>

(九)

《朱子語類》卷百三十九云:歐公文多是修改到妙處。頃有人買得他《醉翁亭記》原稿,初說“滁州四面有山”,凡數(shù)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環(huán)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十)

宋何薳《春渚紀(jì)聞》卷七云:薳嘗于歐陽文忠公諸孫望之處得東坡先生數(shù)詩稿,其和歐叔弼詩云:“淵明為小邑,”繼圈去“為”字,改作“求”字;又連涂“小邑”二字,作“縣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至“胡椒銖兩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貯八百斛?”若如初語,未免后人疵議。又知,雖大手筆,不以一時(shí)筆快為定而憚屢改也。

(十一)

宋費(fèi)袞《梁溪漫志》卷六云:蜀中石刻東坡文字稿,《乞校正陸贄奏議上進(jìn)剳子》云:“但其不幸,所事暗君?!备摹八掳稻弊鳌笆瞬挥鰰r(shí)”?!东@鬼章告裕陵文》,初云:“報(bào)谷吉之冤,遠(yuǎn)同強(qiáng)漢;雪渭水之恥,尚陋有唐?!苯酝咳?,乃用此二事別作一聯(lián)云:“頡利成擒,初無渭水之恥;郅支授首,聊報(bào)谷吉之冤?!?/p>

(十二)

宋費(fèi)袞《梁溪漫志》卷五云:陳去非(與義)草義陽朱丞相(勝非)《起復(fù)制》云:“眷予次輔,方宅大憂?!庇幸浴罢瑧n”為言者,令綦處厚貼麻,去非待罪。綦改云:“方服私艱?!?/p>

樹達(dá)按:《尚書·說命篇》云:“王宅憂。”言者意謂原文用于天子,人臣不當(dāng)用也。

(十三)

清章學(xué)誠《乙卯剳記》云:《漢書·昌邑王傳》:“即位后,夢青蠅之矢積西階東,可五六石,以屋版瓦覆,發(fā)視之,青蠅矢也?!卑次姆睆?fù)而無當(dāng)。宜改上句云:“夢有物積西階東?!苯悠湎略圃疲瑒t文省而事理益明矣。

(十四)

清章學(xué)誠《文史通義》卷五《古文公式篇》云:汪鈍翁(按汪名琬)撰《睢州湯烈婦旌門頌序》云:“睢州諸生湯某妻趙氏,值明末李自成之亂”云云,是未善。當(dāng)云:“故明睢州諸生湯某妻趙氏,值李自成之亂,”于辭為順。蓋突起似現(xiàn)在之人,下句補(bǔ)出值明末李自成,文氣亦近滯也。

(十五)

清洪亮吉《曉讀書齋初錄》卷下云:吾鄉(xiāng)有孟瀆河通大江,唐元和中常州刺史孟簡所浚。州人德之,因名孟瀆。《新唐書》簡本傳云:州有孟瀆。久淤,簡治導(dǎo),溉田凡四千頃。書法非是。當(dāng)云:州北有瀆久淤,簡治導(dǎo),溉田凡四千頃,州人遂名為孟瀆。方得其實(shí)。蓋漢《溝洫志》稱鄭渠白渠,事后稱之,即其例也。

(十六)

清朱孔彰《題江南曾文正祠百詠》云:公使幕客擬薦武員一疏,狀其赳桓,數(shù)行未了,公援筆易“帕首鞸刀,楚衣短制”二語,意便足。

二、增益

甲 增字

(一)

《朱子語類》云:歐陽永叔作《晝錦堂記》云:“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xiāng),此人情之所榮,今昔之所同也。”后增二字作“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xiāng)。”

樹達(dá)按:增二而字,則“仕宦”“富貴”語意加重,全文

意思加多矣。

(二)

宋王铚《默記》卷下云:熙寧初,歐公作史照《峴山亭記》,以示章子厚。子厚讀至“元?jiǎng)P銘功于二石,一置茲山,一投漢水,”曰:“一置茲山,一投漢水,”亦可。然終是突兀。惇欲改曰:“一置茲山之上,一投漢水之淵,”為中節(jié)。文忠公喜而用之。

(三)

宋費(fèi)袞《梁溪漫志》卷六云:蜀中石刻東坡文字稿《乞校正陸贄奏議上進(jìn)剳子》云:“以猜忌為術(shù),而贄勸之以推誠;好用兵,而贄以消兵為先;好聚財(cái),而贄以散財(cái)為急?!焙笥谥鹁涫捉蕴碜ⅰ暗伦凇倍?。

乙 增句

(一)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袁宏傳》云:宏從桓溫北征,作《北征賦》。嘗與王珣伏滔同在溫坐,溫令滔讀其《北征賦》,至“聞所聞?dòng)谙鄠?,云獲麟于此野;誕靈物以瑞德,奚授體于虞者?疚尼父之恫泣,似實(shí)慟而非假;豈一性之足傷,乃致傷于天下?!逼浔局链吮愀捻崱+懺疲骸按速x方傳千載,無容率爾。今于‘天下’之后移韻徙事,然于寫送之致,似為未盡?!碧显疲骸暗靡妗畬憽嵰痪?,或?yàn)樾??!睖卦唬骸扒渌家嬷?”宏應(yīng)聲答曰:“感不絕于余心,愬流風(fēng)而獨(dú)寫?!鲍懻b味久之,謂滔曰:“當(dāng)今文章之美,故當(dāng)共推此生!”

樹達(dá)按:此事又見《世說新語·文學(xué)篇》注?!侗闭髻x》今不存,斷句見嚴(yán)可均輯《全晉文》卷五十七。

(二)

晉王珣《孝武帝哀冊》略云:“自罹旻兇,秋冬代變,帷幕空張,肴俎虛薦。極聽無聞,詳視罔見?!痹圃??!赌鲜贰肪矶锻跽Q傳》云:晉孝武帝崩,從叔尚書令珣為哀策,出本示誕,曰:“猶恨少序節(jié)物。”誕攬筆,便益之,接其“秋冬代變”后云:“霜繁廣除,風(fēng)回高殿?!鲍憞@美,因而用之。

樹達(dá)按:哀冊全文見《全晉文》卷二十。

(三)

《南史》卷三十二《張融傳》云:融作《海賦》,文辭詭激,獨(dú)與眾異。后以示顧愷之,愷之曰:“卿此賦實(shí)超玄虛,但恨不道鹽耳?!比诩辞蠊P注曰:“漉沙構(gòu)白,熬波出素。積雪中春,飛霜暑路。”此四句后所足也。

樹達(dá)按:《海賦》全文見《全齊文》卷十五。清張?jiān)啤端拇鐚W(xué)》卷六云:“漉沙構(gòu)白”,似是今淮北之曬鹽。

(四)

唐劉知幾《史通》十六《雜說上篇》云:司馬遷之?dāng)饕?,始自初生,及乎行歷,事無巨細(xì),莫不備陳,可謂審矣,而竟不書其字。班固仍其本傳,了無損益,此又韓子所以致守株之說也。如固之為遷傳也,其初宜云:“遷字子長,馮翊陽夏人,其序曰”云云。至于事終,則言其自敘如此,著述之體不當(dāng)如是耶!

(五)

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一云:晏尚書景初作一士大夫墓志,以示朱希真,希真曰:“甚妙,但似欠四字耳,然不敢以告?!本俺蹩鄦栔?,希真指“有文集十卷”字下曰:“此處欠?!庇謫枺骸扒泛巫郑俊痹唬骸爱?dāng)增‘不行于世’四字?!本俺跛煸觥安赜诩摇比?,實(shí)用希真意也。

(六)

《后漢書》卷九十七《范滂傳》云:建寧二年,遂大誅黨人,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導(dǎo)至縣,抱詔書閉傳舍,伏床而泣。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奔醋栽劒z。縣令大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為在此?”滂曰:“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其母就與之訣,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養(yǎng),滂從龍舒君歸黃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李膺、杜密)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復(fù)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顧謂其子曰:“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毙新仿勚?,莫不流涕。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云:《后漢書·范滂傳》敘至“滂就逮辭母母訓(xùn)滂”之下,宜補(bǔ)一句,云:“滂竟被害。”然后繼以“行路聞之,莫不流涕”云云。

三、刪削

甲 刪字

(一)

《呂氏春秋》卷一《貴公篇》云: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p>

樹達(dá)按:《說苑·至公篇》云: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聞之,曰:“惜乎!其不大也!亦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事又見《公孫龍子·跡府篇》及《孔子家語·好生篇》。

(二)

唐劉知幾《史通》卷六《敘事篇》云:《漢書·張蒼傳》云:“年老,口中無齒?!鄙w于此一句之內(nèi),去“年”及“口中”可矣。夫此六文成句,而三字妄加,此為煩字也。

乙 刪句

(一)

嚴(yán)可均《全晉文》一百二引陸士龍與兄平原書云:《二祖頌》甚為高偉,然意故復(fù)謂之微多“民不輟嘆”一句,謂可省。

樹達(dá)按:《二祖頌》,《全晉文》未見。

(二)

唐劉知幾《史通》卷十五《點(diǎn)煩篇》云:《孔子家語》曰:“魯公索氏將祭而忘其牲??鬃勇勚唬骸魇喜患岸暌印!荒甓觥iT人問曰:‘昔公索氏亡其祭牲,而夫子曰:不及二年,必亡。今果如期而亡。夫子何以知然?’”宜除二十四字。

樹達(dá)按:謂當(dāng)刪“昔公索氏亡其祭牲”至“今果如期而亡”三句二十四字也。

(三)

《史通》十六《雜說上篇》云:《史記·鄧通傳》云:“文帝崩,景帝立?!毕蛉舻啤熬暗哿ⅰ?,不言“文帝崩”,斯亦可知矣,何用兼書其事乎!

(四)

宋陳善《捫蝨新話》卷六云:蔡君謨(襄)作《泉州萬安渡石橋記》,文字極簡古。然予謂剩卻八言。蓋既言“其長二千六百尺,翼以扶欄”矣,不當(dāng)又言“如其長之?dāng)?shù)而兩之?!贝税俗譃橘槨?/p>

樹達(dá)按:蔡文見《宋文鑒》卷七十九。

(五)

《史記》卷九十九《叔孫通傳》云:孝惠帝為東朝長樂宮及間往,數(shù)蹕,煩人,乃作復(fù)道,方筑武庫南。叔孫生奏事,因請間,曰:“陛下何自筑復(fù)道?高寢衣冠月出游高廟。高廟,漢太祖,奈何令后世子孫乘宗廟道上行哉?”孝惠帝大懼,曰:“急壞之!”叔孫生曰:“人主無過舉。今已作,百姓皆知之。今壞此,則示有過舉。愿陛下為原廟渭北,衣冠月出游之。益廣多宗廟,大孝之本也?!鄙夏嗽t有司立原廟。原廟起以復(fù)道故。

樹達(dá)按:元王若虛《史記辨惑》卷七云:叔孫通以惠帝作復(fù)道,勸之立原廟,上乃詔有司立之,則立廟之由已自見矣,而復(fù)云:“原廟起以復(fù)道故,”此句安用哉!《前漢》削之,當(dāng)矣。又按:復(fù)道行空,故云乘宗廟道上行也。

四、顛倒

(―)

宋陳善《捫蝨新話》卷八云:王荊公嘗讀杜荀鶴雪詩云:“江湖不見飛禽影,巖谷惟聞?wù)壑衤?。”改云:“宜作‘禽飛影,竹折聲’?!庇滞踔僦痢对囸^職詩》云:“日斜奏罷《長楊賦》,閑拂塵??串媺??!惫珵楦脑疲骸白噘x《長楊》罷,”云:“如此語健?!?/p>

(二)

元王若虛《滹南遺老集》卷三十三(《謬誤雜辨》)云:《史記》言四皓定太子事云:“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當(dāng)作“本留侯。”《通鑒》稱苻堅(jiān)喜王猛誅諸豪強(qiáng)云:“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當(dāng)作“今始”。郭從謹(jǐn)言于唐明皇云:“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當(dāng)作“知必?!睓?quán)德輿論光武封子密事云:“反乃爵以通侯”,當(dāng)作“乃反”。

(三)

清姚范《援鶉堂筆記》卷四十四方東樹按語云:潘岳《西征賦》:“匪禍降之自天。”何義門編修移為“降禍”。遂覺意與句法增重。

(四)

聞諸先輩云:平江李次青元度本書生,不知兵。曾國藩令其將兵作戰(zhàn),屢戰(zhàn)屢敗。國藩大怒,擬奏文劾之,有“屢戰(zhàn)屢敗”語。曾幕中有為李緩頰者,倒為“屢敗屢戰(zhàn)”,意便大異。

(五)

傅熊湘《鈍安脞錄》卷一云:吳晦悔(恭亨)庚子年嘗撰一墓銘,寫質(zhì)王葵園,明日發(fā)還,于銘辭“深谷高陵,此阡不磨”句,乙為“陵深谷高”,忽若蒼勁無倫。前輩之爐錘不茍,至可想見。

第四章 變化

古人綴文,最忌復(fù)沓。劉勰之論練字也,戒同字相犯,是其事也。欲逃斯病,恒務(wù)變文?!蹲笫蟼鳌酚谕黄蟹Q舉同一人者,名字號謚,錯(cuò)雜不恒,幾于令人迷惑,斯為極變化之能事者矣。

一、能動(dòng)的變化

甲 名詞

子 私名

天 人名

(一)《左傳》僖公元年云:冬,莒人來求賂,公子友敗諸酈,獲莒子之弟挐。非卿也,嘉獲之也。公賜季友汶陽之田及費(fèi)。

樹達(dá)按:季友即公子友也。

(二)

又僖公十年云:丕鄭之如秦也,言于秦伯曰:“呂甥、郤稱、冀芮實(shí)為不從。若重問以召之,臣出晉君,君納重耳,蔑不濟(jì)矣?!倍?,秦伯使泠至報(bào)問,且召三子。郤芮曰:“幣重而言甘,誘我也?!?/p>

樹達(dá)按:郤芮即上文之冀芮也。

(三)

又僖公十五年云:晉侯使郤乞告瑕呂飴甥,且召之。子金教之言曰:“朝國人,而以君命賞?!鼻腋嬷唬骸肮码m歸,辱社稷矣。其卜貳圉也!”眾皆哭。晉于是乎作爰田。呂甥曰:“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惠之至也。將若君何?”

樹達(dá)按:子金即瑕呂飴甥,其字也。又稱呂甥。

(四)

又僖公十七年云:齊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無子。齊侯好內(nèi),多內(nèi)寵,內(nèi)嬖如夫人者六人:長衛(wèi)姬,生武孟;少衛(wèi)姬,生惠公;鄭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華子,生公子雍。公與管仲屬孝公于宋襄公,以為太子。雍巫有寵于衛(wèi)共姬,因寺人貂以薦羞于公,亦有寵,公許之立武孟。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冬十月乙亥,齊桓公卒。易牙入,與寺人貂因內(nèi)寵以殺群吏,而立公子無虧,孝公奔宋。

樹達(dá)按:衛(wèi)共姬即長衛(wèi)姬,公子無虧即武孟,易牙即雍巫,

皆一人二稱。

(五)

又僖公二十四年云:狄人歸季隗于晉而請其二子。文公妻趙衰,生原同、屏括、樓嬰。趙姬請逆盾與其母,子余辭。

樹達(dá)按:子余,趙衰字也。

(六)

又宣公四年云:初,楚司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殺之!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矣。諺曰:‘狼子野心?!悄死且?,其可畜乎!”子良不可,子文以為大慼。及將死,聚其族曰:“椒也知政,乃速行矣!無及于難!”且泣曰:“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及令尹子文卒,斗般為令尹,子越為司馬,賈為工正,譖子揚(yáng)而殺之。子越為令尹,己為司馬。子越又惡之,乃以若敖氏之族圄伯嬴于陽而殺之,遂處烝野。將攻王,王以三王之子為質(zhì)焉,弗受,師于漳澨。秋七月戊戌,楚子與若敖氏戰(zhàn)于皋滸,伯棼射王汰辀,鼓跗,著于丁寧;又射汰辀,以貫笠轂。師懼,退。王使巡師曰:“吾先君文王克息,獲三矢焉,伯棼竊其二,盡于是矣?!惫亩M(jìn)之,遂滅若敖氏。

樹達(dá)按:越椒,椒,子越,伯,同一人也,四稱。斗般,子揚(yáng),同一人也,二稱。賈,伯嬴,同一人也,亦二稱。

(七)

又襄公六年云:宋華弱與樂轡少相狎,長相優(yōu),又相謗也。子蕩怒,以弓梏華弱于朝。

樹達(dá)按:子蕩即樂轡也,變稱。

(八)

又襄公九年云:冬十月,諸侯伐鄭。庚午,季武子、齊崔杼、宋皇鄖,從荀罃、士匄,門于門,衛(wèi)北宮括、曹人、邾人,從荀偃、韓起,門于師之梁,滕人、薛人,從欒黡、士魴,門于北門,杞人、郳人,從趙武魏絳斬行栗。甲戌,師于氾。令于諸侯曰:“修器備,盛糇糧,歸老幼,居疾于虎牢,肆眚!”圍鄭,鄭人恐,乃行成。中行獻(xiàn)子曰:“遂圍之,以待楚人之救也,而與之戰(zhàn)。不然無成?!敝渥釉唬骸霸S之盟而還師以敝楚人。吾三分四軍與諸侯之銳以逆來者,于我未病,楚不能矣,猶愈于戰(zhàn)。暴骨以逞,不可以爭。大勞未艾,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制也?!敝T侯皆不欲戰(zhàn),乃許鄭成。

樹達(dá)按:中行獻(xiàn)子即上文之荀偃,知武子即上文之荀罃也。

又按:章學(xué)誠《文史通義》卷四《繁稱篇》云:“嘗讀《左氏春秋》而苦其書人名字不為成法也。夫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謚,周道也,此則稱于禮文之言,非史文述事之例也。《左氏》則隨意雜舉而無義例,且名字謚行以外,更及官爵封邑焉。一篇之中,錯(cuò)出互見,茍非注釋相傳有受授,至今不識(shí)為何如人。是以后世史文莫不鉆仰《左氏》,而獨(dú)于此事不復(fù)相師也。”按以實(shí)用言之,章說誠是矣。然作《左氏傳》者意在求美,后人之誤解與否,非所計(jì)及,其求美之意之切,亦可推見矣。

(九)

金文《公貿(mào)鼎》云:叔氏吏(使)安·白(伯),賓馬轡乘,公貿(mào)用□休鮮,用乍(作)寶彝。

樹達(dá)按:與公貿(mào)為一人,名字公貿(mào)也。

地 國名

《孟子·梁惠王下篇》云: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句踐事吳。

樹達(dá)按:王國維《觀堂集林》卷十三《鬼方昆夷狁考》云:“據(jù)《大雅·綿詩》本文,則太王所事正是混夷。此《詩》自一章至七章皆言太王遷都筑室之事,八章云:“柞拔矣,行道兌矣,混夷矣,維其喙矣。’亦當(dāng)言太王定都之后伐木開道,混夷畏其強(qiáng)而驚走也。太王所喙者既為混夷,則前此所事者亦當(dāng)為混夷。孟子易以獯鬻者,以上文云‘文王事昆夷,’故以異名同實(shí)之獯鬻代之,臨文之道,不得不爾也。”

人 氏名

《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云:子我盟諸田于陳宗。

樹達(dá)按:下文云:“所不殺子者,有如田宗,”彼言田宗,則陳宗為變文明矣。

物 地名

《史記》卷九十五《樊噲傳》云:攻趙賁,下郿,槐里,柳中,咸陽,灌廢丘,最。

樹達(dá)按:《索隱》云:“廢丘即槐里也。初言槐里,稱其新

名,后言功最,是重舉,不欲再見其文,故因舊稱廢丘也?!?/p>

丑 公名

(一)

《易·蠱卦》云: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

樹達(dá)按:考即父也。

(二)

《詩·小雅·六月》云: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樹達(dá)按:言王又言天子,天子即王也。

(三)

《左傳》襄公三年云:祁奚請老,晉侯問嗣焉,稱解狐,其讎也,將立之而卒。又問焉,對曰:“午也可。”(午,祁奚子。)于是羊舌職死矣,晉侯曰:“孰可以代之?”對曰:“赤也可?!庇谑瞧钗鐬橹熊娢?,羊舌赤佐之。(赤,職之子伯華。)君子謂祁奚于是能舉善矣。稱其讎,不為諂;立其子,不為比;舉其偏,不為黨?!渡虝吩唬骸盁o偏無黨,王道蕩蕩”,其祁奚之謂矣。解狐得舉,祁午得位,伯華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舉善也。

樹達(dá)按:《正義》云:官位一也,變文相避耳。

(四)

《左傳》昭公三年云:晉韓起如齊逆女,公孫蠆為少姜之有寵也,以其子更公女而嫁公子。

樹達(dá)按:公女即公子也,變文耳。

(五)

《左傳》昭公十六年云:宣子有環(huán),其一在鄭商,宣子謁諸鄭伯,子產(chǎn)弗與。韓子買諸賈人,既成賈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表n子請諸子產(chǎn)曰:“日起請夫環(huán),執(zhí)政弗義,弗敢復(fù)也。今買諸商人,商人曰:‘必以聞?!乙詾檎垺!?/p>

樹達(dá)按:孔疏云:“賈人即商人也。行曰商,坐曰賈,對文雖別,散則不殊:故商賈并言之。”樹達(dá)按:此變文以辟復(fù)也。

(六)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云:簡子曰:“敢問:何謂禮?”對曰:“吉也聞諸先大夫子產(chǎn)曰:‘夫禮,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斓刂?jīng)而民實(shí)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性。”

樹達(dá)按:杜注云:“經(jīng)者,道之常。”孔疏云:“此傳文于天言常,則地亦常也;于地言義,則天亦義也。復(fù)言天地之經(jīng),明天地皆有常也。”天有常明之義,地有常利之義也。既言天之經(jīng),不可復(fù)言地之經(jīng),故變文稱義。既言則天之明,不可復(fù)言則地之性,故變文言因;因之與則,互相通也,正是變文使相避耳。

(七)

《禮記》二十一《雜記下篇》云:升正柩,諸侯,執(zhí)紼五百人。大夫之喪,其升正柩也,執(zhí)引者三百人。

樹達(dá)按:鄭注云:“升正柩者,謂將葬朝于祖,正棺于廟也。紼引同耳,廟中曰紼,在涂曰引,互言之?!庇职创斯?jié)文僅二十五字,其變化至多。紼引變文,一也。大夫云“大夫之喪”,而諸侯不云“之喪”,二也。諸侯先云“升正柩”,后言“諸侯”;大夫則先云“大夫之喪”,后云“升正柩”,三也。因敘述先后不同,故大夫云“其升正柩也”而諸侯但云升正柩,四也?!皥?zhí)

引”下有“者”字,“執(zhí)紼”下無之,五也。

(八)

《禮記》二十五《祭統(tǒng)篇》云:天子親耕于南郊以共齊盛,王后蠶于北郊以共純服;諸侯耕于東郊,亦以共齊盛,夫人蠶于北郊以共冕服。

樹達(dá)按:鄭注云:“純服亦冕服也,互言之爾。純以見繪色,冕以著祭服?!?/p>

(九)

《周禮·地官·大司徒》云: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鳥獸,以毓草木,以任土事。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種,以教稼穡樹藝。

樹達(dá)按:鄭注云:壤亦土也,變言耳。

(十)

《穀梁傳》隱公元年云: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志也。焉成也?言君之不取為公也。君之不取為公,何也?將以讓桓也。

樹達(dá)按:范注云:“公,君也。上言君,下言公,互辭?!?/p>

(十一)

《國語·楚語》云:觀射父曰:“天子禘郊之事,王后必自舂其粢;諸侯宗廟之事,夫人必自舂其盛?!?/p>

樹達(dá)按:韋昭注云:“器實(shí)曰粢,在器曰盛?!鄙涎贼?,下言盛,互其文也。

(十二)

《國策》卷二十六《韓策》云: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陽成皋,今茲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

樹達(dá)按:今茲謂今年也。

(十三)

《國策·趙策》云:趙以七敗之余,收破軍之弊。

(十四)

《管子·小匡篇》云:戎車待游車之弊,戎士待臣妾之余。

樹達(dá)按:王念孫云:“弊亦余也。”詳見《經(jīng)義述聞·周禮》。

(十五)

《淮南子·主術(shù)篇》云:兵莫憯于志,而莫邪為下;寇莫大于陰陽,而桴鼓為小。

樹達(dá)按:高注云:寇亦兵也。

(十六)

又云:夫寸生于,生于日,日生于形,形生于景,此度之本也;樂生于音,音生于律,律生于風(fēng),此聲之宗也。

樹達(dá)按:高注云:宗亦本也。

(十七)又《說林篇》云:絳可以為,不必以。

樹達(dá)按:高注云:亦。

(十八)《漢書》卷三十四《黥布傳》云:前年殺彭越,往年殺韓信。

樹達(dá)按:張晏云:往年與前年同耳,文相避也。

(十九)

《漢書》卷九十七《外戚·史皇孫王夫人傳》云:嫗(王嫗)言:

“名妄人,家本涿郡蠡吾平鄉(xiāng),年十四,嫁為同鄉(xiāng)王更得妻;更得死,嫁為廣望王乃始婦?!?/p>

樹達(dá)按:上言妻,下言婦。

乙 代名詞

子 自稱

(一)

《書·大誥》云:我有大事休,朕卜并吉。

樹達(dá)按:我朕并用。

(二)

又云:予惟往求朕攸濟(jì)。

樹達(dá)按:予朕并用。

(三)

又云:越予沖人,不卬自恤。

(四)

又云:肆予曷敢不越卬敉寧王大命!

樹達(dá)按:上二例予并用。

(五)

又《仲虺之誥》云:予恐來世以臺(tái)為口實(shí)。

樹達(dá)按:予臺(tái)并用。

(六)

又《盤庚中篇》云:予念我先神后之勞爾先。

樹達(dá)按:予我并用。

(七)

《詩·邶風(fēng)·匏有苦葉篇》云: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樹達(dá)按:我皆吾也。

(八)

《論語》五《公冶長篇》云: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九)

又六《雍也篇》云:季氏使閔子騫為費(fèi)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fù)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p>

(十)

又七《述而篇》云: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p>

(十一)

又九《子罕篇》云:太宰問于子貢曰:“夫子圣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圣,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十二)

又云: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十三)

又十七《陽貨篇》云: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十四)

《左傳》莊公十年云: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

(十五)

《莊子·齊物論》云:今者吾喪我。

(十六)

《漢書》卷四十九《爰盎傳》云:吾與汝兄善,今兒乃毀我。

(十七)

《左傳》桓公六年云: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

(十八)

《孟子·公孫丑篇》云: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十九)

又云: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

(二十)

《漢書》卷三十九《蕭何傳》云:相國為民請吾苑,不許,我不過為桀紂主,而相國為賢相。吾故系相國,欲令百姓聞吾過。

樹達(dá)按:以上諸例皆吾我并用。

(二十一)

《莊子·秋水篇》云:今予動(dòng)吾天機(jī)而不知其所以然。

樹達(dá)按:此例予吾并用。

丑 對稱

(一)

《書·盤庚上篇》云:汝猷黜乃心,無傲從康!

樹達(dá)按:汝乃并用。

(二)

《詩·小雅·巷伯篇》云:豈不爾受,既其女遷。

樹達(dá)按:爾女并用。

(三)

《左傳》宣公十五年云: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bào)。

樹達(dá)按:爾而并用。

(四)

又昭公六年云:女喪而宗室,于人何有?

樹達(dá)按:女而并用。

(五)

《禮記》三《檀弓上篇》云: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曾子吊之,曰:“吾聞之也,朋友喪明,則哭之?!痹涌?,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無罪也!”曾子怒曰:“商!汝何無罪也!吾與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間,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汝于夫子,爾罪一也;喪爾親,使民未有聞焉,爾罪二也;喪爾子,喪爾明,爾罪三也。而曰汝何無罪歟!”

樹達(dá)按:爾汝二字并用。

(六)

《禮記》二十五《祭統(tǒng)篇》云:若纂乃考服。

樹達(dá)按:注云:“若乃猶女也?!卑慈裟肆x同變用。

(七)

《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傳》云:汝知而心左右手背乎?

樹達(dá)按:汝而變用。

(八)

又卷七十《張儀傳》云:始吾從若飲,我不盜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國,我顧且盜而城!

樹達(dá)按:若而汝并用。

(九)

又卷四十一《越世家》云: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吳國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讒誅我?!?/p>

樹達(dá)按:而若并用。

寅 他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