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坦然真切、發(fā)自肺腑的人生獨白(譯本序)

四季隨筆 作者:(英)喬治·吉辛 著; 劉榮躍 譯


坦然真切、發(fā)自肺腑的人生獨白(譯本序)

劉榮躍

人生是需要思考的。每個人無不對人生作這樣那樣的的思考。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會變得更加成熟,生活才有可能日趨完美。而社會也是在人們不斷的思考與探索中進步著,完善著。沒有思考的生活一定是蒼白無趣的。人是富有理智、充滿靈性的高級動物,怎么會沒有思考呢?所不同的,只是各自的思考方式、程度與結果等有別而已。我們每個人對于人生必然都有自己的認知與解讀。不過,看看別人是如何思考的,尤其看看那些在這方面給世人留下優(yōu)秀之作的人是如何思考的,的確不無益處。

《四季隨筆》正是一部思考人生的書。我們從中不難讀到許多頗有價值的東西,發(fā)現(xiàn)很多亮點——這也是我在翻譯過程中所切身感受到的。自己翻譯過的書也算不少了,能把這部作品譯介給讀者是我的莫大榮幸。這既由于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價值,又因為筆者相信拙譯存在的價值(后面對此將有所提及)。我的翻譯是有選擇性的,不是只要能出版的書都翻譯。人生短暫,應該把寶貴的精力和時間用到刀刃上,用到自己喜愛的作品上。而本書,便是我所喜愛的作品之一,也是我的翻譯體系和計劃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吧。

如前所說,這是一部思考人生的書。但作者的思考很特別,與很多人的都不同。而這也形成了本書的一個重要特色。像我們許多人一樣,作者在他的人生途中艱難地工作過,拼搏過,掙扎過。他吃過無數(shù)的苦頭,遇到過太多的挫折,經歷過許多的世面。到了中年以后,他的經濟條件忽然得到改善,使他得以過上悠然自在的日子,不用再為生計奔波、發(fā)愁。在這個時候他脫身于社會之外,獨居一處,于一年的春、夏、秋、冬里,對人生作方方面面的思考。他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園,用旁觀者的眼光來觀察社會,觀察自己所走過的一生。所以他觀察、思考的角度是頗為特別的,不受生計、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他因此非常超脫,非常灑脫。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寫出了這本“只為了滿足自我”的書。由于只為了滿足自我,讓自己高興,而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趣味——比如像作者以前寫的小說那樣――所以他便能無所顧忌地說出真心之話,發(fā)出肺腑之言了。此書的可貴正是在于它講出了作者心中的真話,而不在于講出了多少合理合情的事,盡管其中包含不少真知灼見。

我們都知道說真話不易,生活在社會中,由于各種原因,人們在說話表達意見時往往會顧忌這顧忌那。所以真話就顯示出了它的珍貴。本作品正是一部講真話的書。書中的某些觀點看法不一定正確——其實世上任何人的觀點看法都不可能完全正確——但全都是作者的肺腑之言,坦然而真切。作者寫下這些話時,毫無顧忌,因為他只是為了滿足自我。本書原名為《亨利·賴克羅夫特日記》,既然是日記,就很帶有私人性?!凹冋妗笨峙率谴藭淖畲筇攸c,我們從中可以更加深入、真切、全面地看到作者的內心世界,從而更多地了解到他所處的那個社會,以及社會中的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

作者在回憶往事時,基調是灰暗的,悲愁的。這是因為作者不僅親眼看到,自己也深深體驗到,人們?yōu)榱私鉀Q生存問題必須付出多么巨大的艱辛!此種情況這位十九世紀的作家寫得極為深刻,他再一次道出了一個確定無疑的真理。既然是真理,必然就具有永恒性——在讀著這本書的同時,用我們今天的眼光看看今天的社會,不同樣如此嗎?為了生存,每個人都必須有很大的付出,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吧铍y?。 比藗兘洺l(fā)出這樣的感嘆。這真是一個可悲的、殘酷的現(xiàn)實。人生一輩子,應該過得輕松快樂才是,但如果你的物質條件沒有達到一定水準,你永遠也輕松快樂不起來。要想真正過上幸福美滿、瀟灑自由的生活,確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作者在他年輕時沒有做到,整天不得不為生計奔波,吃盡了苦頭。他對此充滿感慨,在終于跳出了那個為生存而操勞的大漩渦后,還對那樣的生活心有余悸,耿耿于懷。生存,生存,人為什么僅僅為了生存都如此艱難呢?這是本書留給我們的思考,或者說是筆者從中不斷得到的思考。其實這個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或面臨過的生存問題,絕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在我面前,因為這個問題實在太普遍、太重大了,誰也逃避不了它,誰都要面對它,誰都要過這一關。只有在你覺得不為生存發(fā)愁的時候,沒有生存壓力的時候,你才會真正過得輕松自在,從而也才會真正享受到這“美好的人生”!我們不無遺憾和同情地看到,世上有不少人一輩子都“不得不”為生存辛苦地操勞,否則生活就會出現(xiàn)問題。我們多么希望天底下的人都能過得輕松快樂?。∮谑俏依斫饬俗髡叩谋^情緒,理解了他的愁悶與哀傷。無論如何,他的種種情緒與憂愁都是非常真實的,它們毫無掩飾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使我們從中更多地看到一些積極的、有益的東西。作者不是要讓我們看到生活令人可悲的一面,他只是在毫無掩飾地袒露自己的心扉,真切地表露自己的心跡,痛痛快快地把想說的真話向自己傾訴。他主觀上并沒有想到要告訴人們什么,只是我們可以從他這本內心的獨白中,更多地看到人生,了解人生——這必然是有好處的。其實無論什么事,別人怎么說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態(tài)度。自己有怎樣的態(tài)度決定著自己有怎樣的人生,不是嗎?

閱讀本書,我們還可以對英國的文化有更多的認識。作者經過多年的拼搏和掙扎后,冷靜地對它作了各個方面的思考,涉及到生計,書籍,藝術,戰(zhàn)爭,英國人,英國的政體,貴族,人與宇宙萬物,科技,農耕,關于生與死,食物,等等,真可謂包羅萬象,堪稱英國社會的小百科。作者的思考是自由的,無邊無際的。我們仿佛隨著他的思緒,深入到他所處的社會。我們仿佛從那樣的社會中,又看到與自己這個社會的一些相似之處。于是我們對社會和人生有了更多的解讀。作者對有些問題看得深刻,比如科技的負面影響問題。他在書中指出:“我憎恨和害怕‘科學’,因為我深信在未來很久(如果不是永遠),它將成為人類冷酷無情的敵人。我看見它將生活中的一切質樸與優(yōu)雅和世上的一切美麗破壞。我看見它在文明的面具下恢復著野蠻。我看見它使人的頭腦變得黑暗,內心變得冷酷。我看見它給一個時代帶來了廣泛巨大的沖突……?!闭б豢催@似乎很可怕,聳人聽聞,但仔細想想,難道情況不是如此?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視,結果必定會相當嚴重。我們完全可以把作者的話看成是他向人們敲響的警鐘。科學本來應該造福于人類,但無可否認在這個過程中它也帶來了災難。比如核武器的問題,已經日趨嚴重,甚至到了白熱化的程度。還有克隆人的問題,也嚴峻地擺在世界的面前。正好前不久筆者在國家圖書館聽了一場演講,談的就是科學給現(xiàn)代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使我對此有了更多的思考。如果我們不尊重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過多地、超前地進行科技開發(fā),必將造成不幸的后果,這是誰也不愿看到的。

作者一方面在悲愁中回憶過去,另一方面又熱情地抒發(fā)著對自己眼下的生活的滿足,使我們看到人生光彩的一面。人生本來就是多面性的,絕不是單調的。這時作者便從對大自然的抒發(fā)中,流露出他的喜悅之情來。他的文筆是很美的,讓讀者從中分享到他內心的快樂。這樣的地方比比皆是。既然把本書分成四季來寫,必然少不了對大自然的描寫,對美麗景色的贊頌。這里我們不妨先對此“領略”一下吧,為隨后的盡情欣賞作一鋪墊:“在這個炎熱的天氣里,我有時喜歡于強烈的陽光中漫步。我們這個島國的太陽從來就不熱得無法忍受,它在盛夏的狂歡中有一種壯美,令人喜悅。但在街道上卻是難受的;即便在那兒,凡是看見了陽光的人,天空的光彩也無不給各種普通的或丑陋的東西增添美麗。我記得曾在八月里有一個公假日,出于什么原因我全程步行穿過倫敦,意外地享受著一條條大街上荒無人跡的奇特景象,并隨即為感受到某種美而驚訝——只見在街上那普通的狹長景色中,在暗淡的建筑中,有一種我從不曾知道的嫵媚。那些深長清晰的影子,夏日里只有幾天才能見到,它們本身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當落到沒有人的大路上時更是如此……”那情景,不是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嗎?

作者喬治·吉辛(1857-1903)是英國小說家、散文家。他曾在德國學習哲學。他的主要小說有《民眾》、《新窮士街》和《在流放中誕生》。貧窮對于人的腐蝕作用常是吉辛小說的主題。他的散文名作即是這本《四季隨筆》,敘述其醉心于書籍、自然景色與回憶往事的生活,通篇流露出對幽然恬靜生活的贊美。吉辛窮困的一生,他對文學名著的愛好和追求,對大自然和恬靜生活的向往,在書中均有充分反映。此書文筆優(yōu)美,行文流暢,是英國文學中小品文珍品。

吉辛很看重他的這本書,認為這是自己最好的一部作品。他為此醞釀了近十年,寫了兩年多,并預料“在我其他無益的作品隨著我無益的生命逝去時,這部作品多半還會留存?!痹u論家們也如此認為,說他的小說無法使他進入第一流作家的行列,但《四季隨筆》卻可以使他躋身于最好的作家當中。本書必將同《蒙田隨筆》、《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和《見聞札記》等一樣,長久地流傳下去,原因已如上所說。不過,據(jù)筆者查到的不完全材料看,本書在國內的譯介還不算多,不像有的名著已有很多譯本。因此四川文藝出版社決定出版此書,是很有意義的,雖不能說填補了空白,至少也可以說在對吉辛的譯介上彌補了不足。而筆者能成為該書的譯者,自然也感到榮幸。

在翻譯上,為了更加準確可靠,筆者在一些詞句的理解上參考了李雯野前輩的譯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作為后譯本,自然具有受惠于前譯本的優(yōu)勢,這也是嚴肅認真的后譯本有存在價值的一個重要原因。除了對個別詞句的理解從前譯本中得到核實、確認或糾正外,書中涉及到的少數(shù)拉丁文和德文的翻譯也采用了李譯本的譯文,這在注釋中已說明。不過,除此之外,譯文的行文方式與風格卻完全是自己的,并且通過對比,筆者也看到拙譯有自己的個性。個人覺得李譯本總體譯得比較直一些,難免有時理解起來比較吃力。舉兩個例子。原文一:“I have always wished to spend some part of the Sunday quiet with books.”李譯:“我總愿將星期日的安靜用一部分在有些書上?!弊咀g:“我總希望在星期天的部分寧靜時光里與書相伴。”原文二:“Such powerful agencies of change have been at work during the last thirty years.”李譯:“在過去三十年中,有力的變遷的媒介在活動著?!弊咀g:“近三十年來變革的力量一直起著強大的作用?!庇绕涫堑诙€例句,由于譯得太直而造成理解困難。“agencies”除了指“媒介”外,還指“力量,作用”等。不難看出,這句話李譯基本上是按照原文硬譯過來的,而此種情況在李譯本中帶有普遍性。一方面拙譯在某些地方的理解上和拉丁文、德文的翻譯上受惠于李譯,筆者為此表示感謝;另一方面我又看到李譯較直的問題,為了加以探討,在此略為提及。這不會是對前輩的不敬吧?實事求是地探討學問,追求真理,這樣的精神是應該提倡的。

盡管如此,拙譯本中也必然存在某些錯誤和不足。人的知識水平畢竟有限。在本書中,有的涉及思想意識問題的詞句本身在理解上就不那么容易,因而翻譯起來自然難度要大一些。筆者雖盡了努力,但并非對所有地方都滿意了。誠懇希望廣大讀者、專家同仁提出寶貴意見,以便今后不斷完善。

2009年7月

于北京東燕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