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編者的話

奈保爾家書 作者:[英] V.S.,奈保爾 著,馮舒奕,吳晟 譯


編者的話

第一版《奈保爾家書》讓V. S. 奈保爾的讀者得以近距離窺探他的家庭背景、他早熟的天賦和野心,以及他早年在英國的奮斗,那時他正努力尋找自己的風格和主題,想要出版第一本書。一些讀者為奈保爾杰出的作品《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自傳性素材的細節(jié)而著迷。另一些讀者在這些信中看到了他以后作品中所有重要主題的線索。十年后(奈保爾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有了更多讀者?,F(xiàn)在看來是推出新一版奈保爾早年家書的好時機。這一版糾正了錯誤,重新做了注釋,還增加了幾十封新的信件。

原來的版本收錄了一百七十封信,多數(shù)為維迪亞和他的父親西帕薩德所寫,也包括一些他的姐姐卡姆拉寫的信。新版保留了舊版的所有信件,此外新增了七十九封,全部來自塔爾薩大學的奈保爾檔案。其中維迪亞所寫的有三十一封,父親西帕薩德二十三封,卡姆拉十七封,母親德拉帕蒂七封,妹妹薩蒂一封。這里面有三封十分重要的信:第156號信,由西帕薩德起頭,因為他心臟病發(fā)作而中斷,由薩蒂寫完;第198號信和第199號信,分別是卡姆拉和薩蒂寫的,(通過維迪亞在牛津的導師)告訴他西帕薩德去世了。此外,還有幾封信是維迪亞在離開特立尼達赴牛津之前寫給卡姆拉的。在第一版中,這些信被放在全書開頭。它們代表了保留下來的奈保爾最早的文字,僅憑這點就很有趣。此外,如果說本書講了一個故事,那么這些信使其開篇更加有血有肉。

第一版主要涉及一九五〇年奈保爾離開特立尼達到一九五三年西帕薩德去世這個時段。但第一版的編輯還以“附錄”的形式收錄了之后奈保爾的七封信,這些信大體勾勒了他完成他最早的三本書并且出版第一本小說的那三年半時光。我將這一部分大幅擴充,增加了三十多封維迪亞與母親以及姐姐之間的通信。在此期間,維迪亞在BBC出了名,在他對特立尼達的記憶中找到了第一本書的主題——他后來在《自傳之前言》中描述了這一過程。這些信清楚地表明,奈保爾寫作的動力不僅來自他自己的文學野心,也來自西班牙港家中的期盼和經(jīng)濟需要。這本父子通信集所講述的故事的真正高潮是一九五七年《通靈的按摩師》的出版,維迪亞和西帕薩德如愿以償。此處提到的這些新增的信件被放在本書最后一部分。

增加這些信件并不影響對西帕薩德和維迪亞之間關(guān)系的聚焦。這本書實質(zhì)上講的仍是一對由愛和尊重以及文學野心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父子的故事,收錄了所有留存下來的維迪亞和父親之間的通信。西帕薩德去世后,維迪亞發(fā)電報回家(第201號信),發(fā)自內(nèi)心地說:“我的一切都是他給的?!边@句話在這本書信集中一次次回響。他那些寫給“所有家人”的信,很明顯主要是在和父親交流。但很重要的是,奈保爾的其他家人,特別是卡姆拉和德拉帕蒂,也不應被忽視。在某種意義上,卡姆拉是維迪亞最親密的知己。如果將維迪亞同母親和兄弟姐妹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七年間的所有通信全都收入,這本書會有現(xiàn)在兩倍厚。

雖然這些信里有奈保爾日后作品中的主題的雛形,例如后帝國和后殖民的更迭以及寫作提供救贖的可能性,但其主要關(guān)注點毫無意外很實際:鈔票、學業(yè)以及作家的必需品(時間、空間和一臺好用的打字機)。維迪亞獲得的牛津大學獎學金對奈保爾家來說——就像對那個年代許多有追求的西印度群島家庭一樣——是獲得穩(wěn)定的生活和社會尊重的好機會。當時這項獎學金被稱作島國獎學金,旨在幫助青年男女成為專業(yè)人士,通常指律師或醫(yī)生。維迪亞選擇了研究英語文學和寫作,選擇了作家這項危險的職業(yè),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大膽的決定,對他在特立尼達的家人來說也是如此——家人還在為貸款、年幼孩子的學費、修車費和電費擔憂。最后一封信中德拉帕蒂于一九五七年六月三十日(《通靈的按摩師》出版后不久)列出的家庭開支清單告訴我們,這本書賭上的不止年輕作家的名譽,還有別的。


本書第一版的編輯吉倫·艾特肯“所持的原則是不介入,讓故事自己說話”。我也一樣。只有一次,我在第238號信和第239號信之間加了一小段連接性的敘述,以填補因為一九五六年維迪亞回特立尼達所造成的通信中斷。

這些信件均由塔爾薩大學保存的原始信件轉(zhuǎn)錄而來。我的主要目標是在常規(guī)排版允許的范圍內(nèi)提供給讀者最接近手寫或機打信件閱讀體驗的文本。因此,我在不影響閱讀的前提下保留了許多第一版中被修改的作者的習慣拼寫、句法和標點。例如,在機打信件中,維迪亞經(jīng)常省略don't和can't這樣的詞中的撇號,但在手寫信件中則不省略;類似的還有,在手寫信件中,他經(jīng)常用&來代替and。只有對引號的處理例外,所有信件在雙引號和單引號之間隨意轉(zhuǎn)換,因為不會影響句子的意思和節(jié)奏,我把它們統(tǒng)一為單引號。

許多信件用的是藍色的航空信紙,兩次對折后封口。維迪亞和西帕薩德有時候手寫,有時候用打字機。維迪亞的打字機的各種故障成了整個故事的陪襯情節(jié)??防偷吕恋購牟皇褂么蜃謾C。這四個人筆跡的可辨認度差別很大。偶爾,信件被損毀,或者有的詞句因為寫得太急而無法辨認,我也束手無策,只能做出刪減。除此之外,我呈現(xiàn)了每一封信件的全文,包括信末附言和信紙邊緣的注解。

所有編者補充信息都被放在方括號里面。在我添加文字使句意更明晰或推測受損信件原來文字的地方,顯示為“〔這樣〕”。當我插入解釋性的字句,比如,標示無法辨認的文字或?qū)懺谛偶堖吘壍脑?,則顯示為“〔這樣〕”。所有省略號都是原始信件中就有的(西帕薩德尤其愛用省略號)??防膬煞庑虐瑤仔《斡〉卣Z,是用梵文字母書寫的,腳注里有英文翻譯。

書中的日期和地址與信頭中標注的完全一致。只有七封信沒有標明日期,但都可以推測出比較準確的日期。有五六次,寫信的一方把日期標錯了。對于這樣的情況,我保留了原來的日期,在注釋中給出正確的年月日——通過郵戳或信件內(nèi)容很容易判斷出來——然后將這些信件按正確的日期排序。

我給所有信件都編了號,為了方便參考,新增信件的編號上加了星號。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特立尼達,對于如何將印地語的名字和詞語轉(zhuǎn)換成羅馬字母沒有定規(guī)。在這些信件中,同一個印地語詞會有好幾種拼寫方式。涉及姓名,尤其容易造成誤解。一個人的名字可能有兩三種不同的拼寫方式,有的是按讀音,有的是按其他;有時候還會用到昵稱;有時候父親的名字被放在姓氏的位置上;奈保爾家還會用印地語來表述不同程度的關(guān)系。例如,一個重要的配角,維迪亞的舅舅辛伯胡納特·卡皮迪歐的稱呼包括辛伯胡、瑪穆(印地語中對舅舅的稱呼)、瑪木、巴卡瑪穆、卡珀S。我將所有稱呼按原樣錄入,并加以注釋。

本書第一版有六頁半尾注,大半是關(guān)于本書中提及的奈保爾家的親戚的解釋。我擴充了這些注釋,并把它們放在每頁底部,每章獨立排序。加注釋永遠要注意平衡。加得太多,讀者會被細枝末節(jié)淹沒,加得太少,讀者會覺得故事的某個也許很關(guān)鍵的部分不得而知。我努力揣測讀者需要注釋的地方。

這些信件寫于五十多年前,跨越三個國家——特立尼達、英國和印度。信中提及的人、地方、風俗和詞語可能只對恰好來自這三個國家的讀者或者老一輩的讀者來說是熟悉的。我努力為其中一些做了注釋。在每個主要人物第一次出場的時候,都會有簡短的介紹。維迪亞和西帕薩德提到的許多書和作家,有一些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很有名,在今天則不為人知。對于本書的許多讀者,我不用介紹彌爾頓是誰,但對于相對知名度較低的薩默塞特·毛姆和曾經(jīng)流行的沃里克·迪平的作品,我提供了完整的書名、出版日期,有時還有簡短注解,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


是帕特里克·弗倫奇建議我編輯這一版本,在每個階段,他都一如既往地幫助我。他總是樂意和我分享他在寫《世事如斯:奈保爾傳》時研究、收集的材料。吉倫·艾特肯,奈保爾的代理人和本書第一版的編者,慷慨地允許我自由地重新編輯文本。保管奈保爾檔案的塔爾薩大學麥克法林圖書館特別收藏處的工作人員熱情、高效,耐心地對待我的要求。特別感謝塔爾薩大學的馬克·卡爾森、米麗莎·布爾卡特、布倫達·布朗、喬治·吉爾平和埃爾米奧娜·德阿爾梅達,他們花費了大量時間,給予本書建議和幫助。

莉拉·卡皮迪歐為編寫這些信件的注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幫助。拉爾夫、維爾馬和阿努·拉翰提供了有關(guān)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的圣詹姆斯的信息。阿米特·古普塔錄入了第159號信和第160號信中的印地語段落;安妮·保爾提供了英文翻譯。喬納森·阿里、喬治婭·波普爾韋爾和比娜·沙哈幫助解釋了信中提到的許多信息。在本書的編輯過程中,還有其他朋友、同事給予了建議和幫助,有時是熱情的接待——我得到的幫助如此之多,我很可能遺漏了某些人,沒把他們列入感謝名單。

尼古拉斯·勞克林
二〇〇八年一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