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孔子重治國哲學

孔子哲學大智慧 作者:楊力


第一章 導(dǎo)論——孔子哲學的特點

一、孔子重治國哲學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春秋魯國尼山誕生了一位偉人,一位影響了中國兩千五百年的偉大人物——孔子,猶泰山日出,中國從此長夜無暗??

老子的哲學重自然哲學,而孔子的哲學則是重社會哲學,孔子的社會哲學核心是治國哲學。

孔子的治國哲學無論是以仁為核心,還是以禮為核心,其哲學要害皆在于重社會。

孔子重社會的目的是想變革社會,而不僅僅是參與。因為孔子身處春秋末期的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轉(zhuǎn)化時期,社會動蕩不安,社會秩序紊亂,孔子認為“禮崩樂壞”,所以提出“克己復(fù)禮”。

孔子崇尚周文王、周公開創(chuàng)的周文化,崇尚他們提倡的仁義禮樂,所以孔子常夢周公,還說:“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孔子一生追求理想的社會,這個理想社會便是“天下歸仁”。天下歸仁是孔子“克己復(fù)禮”的目的,而天下歸仁的“仁”正是孔子一生最崇尚的周國、周朝所崇尚的仁。這個仁便是指社會充滿仁愛、關(guān)愛和德治。

孔子的治國哲學十分前沿,他強調(diào)仁政德治,提出“為政以德”,主張德治天下,他在途徑泰山時遇到一個老婦人因苛稅喪夫而痛苦,提出“苛政猛于虎”的警言。

孔子雖然只是一介布衣,卻一生憂國憂民,實屬難能可貴。他處處關(guān)心國家大事,事事以國家為第一胸懷,像孔子這樣一位天才政治哲學家,當時如果能重用,那么不知會給后世留下多少治國智慧。

孔子提出“過猶不及”的著名哲學命題,對后世治國哲學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如《中庸》的誕生,就是以孔子“過猶不及”為哲學基礎(chǔ)的,對中國治國原則的確立影響極大。中國歷史上,能以中行治國的,往往都是盛世,如西周盛世、大唐盛世、康乾盛世,而違背這一原則的,不是戰(zhàn)爭分裂就是短命衰世,如秦朝、隋朝、元朝、晚清??足見孔子治國哲學的高超。

二、孔子重入世哲學

老子主張出世,而孔子則追求入世,甚至為此屢屢碰壁如喪家之犬。孔子的入世是想人朝治理國家,并推行新政,魯國不重用他,這才開始了為時十六年游說列國的歷程,仍然受到列國的排擠,甚至冷落,在陳楚之地被圍,差點喪命,他只好回國著書立說。

孔子提出“舉賢才”“學而優(yōu)則仕”的觀點,是向貴族世襲官制的挑戰(zhàn)!孔子入世是為了救世,他因為身處亂世,而立志救國。所以孔子入世不是為了仕途名利,孔子最后雖然政治失意了,但也未曾有減他一絲一毫關(guān)心魯國命運的心,以至臨終前還發(fā)出切痛的哀嘆:“泰山其頹乎!”

泰山其頹乎!(巍峨的泰山啊,將要崩塌了?。?/p>

梁木其壞乎?。▓詫嵉牧褐。瑢⒁蹟嘌剑。?/p>

哲人其萎乎!(一代圣哲啊,生命就要終結(jié)了?。?/p>

孔子的入世精神影響了中華文化幾千年,中國歷代的晉升考榜無不是為了榜上有名,為了仕途有成。

孔子的入世哲學,對后世憂國優(yōu)民的報國熱忱的建樹有很大影響,《大學》這部書“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就是在孔子的家國思想“國家大于小家”的影響下提出的,就是人人都要報效國家,熱愛國家,不要只關(guān)心小家,這是國與家的辯證關(guān)系,孔子的這一哲理對中國影響甚大。

三、孔子重現(xiàn)實哲學

如果說佛家、道家修行重在修來世的話,那么孔子的人生哲學則重在今生,重在當下。

孔子為何重現(xiàn)實?現(xiàn)實就是實際存在的,當下的,而不是虛幻的,來生的。孔子重現(xiàn)實有哲學證據(jù),《論語》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就是說,時光如流水,一去不復(fù)返??鬃诱湎r光,感嘆生命的短暫。老子見小溪,感嘆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倍鴮μ咸辖?,孔子則認為不但要爭,而且要趕快爭,否則想爭也爭不動了。佛家修煉重來生,孔子修煉重今世。

孔子珍惜現(xiàn)實還表現(xiàn)在他的奮發(fā)精神,即使到老也不停歇,正是他所說的:“發(fā)憤忘食,樂以忘優(yōu),不知老之將至?!保ā墩撜Z·述而》)

四、孔子重人生哲學

孔子重人生哲學,尤其重視人倫??鬃恿⒆阌谌耍绕涫侨说膫惱淼赖?。孔子一生十分重視人的品德情操,他為中華民族情操的鑄造做出了不朽的貢獻??鬃拥膫惱淼赖滤枷氤錆M了辯證哲理。孔子認為仁愛不但愛自己,還要愛他人,多積德行善,這是為人的最起碼的底線,也是他最大的人生哲學。在此基礎(chǔ)上孔子強調(diào)為人要克己復(fù)禮,孔子主張的禮是為國以禮,孔子要學周禮,最悲痛禮崩樂壞,所以要入“不逾矩”,強調(diào)仁禮治國,仁禮鑄人??鬃又鲝埿?,提出:“人則孝,出則悌。”孔子不但強調(diào)仁愛禮樂,還強調(diào)忠義,警示義大于利,并忠告“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要“文質(zhì)彬彬”,就是要有素質(zhì)、有教養(yǎng)。

孔子鑄造的倫理品德既超前又完美,誰說人無完人,孔子就是一位完人,一位道德品質(zhì)完美的人,所以才為中華民族品德情操的塑造做出了這么大的貢獻。

孔子鑄就的人生哲理為何這樣被中國人接受而且?guī)浊炅鱾鞑凰ィ烤褪且驗樗臑槿颂幨乐莱錆M了辯證法思想,充滿了哲理。

所以孔子的人生哲學的主要根源是務(wù)實,孔子的世界觀是唯物主義的,他雖然也講“天命”,但他更重人道,總之,孔子是輕天命而重人道的。其實,重天命還是重人道恰恰就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分水嶺。

五、結(jié)語:孔子的三大辯證觀

第一,過猶不及——孔子最杰出的哲學思想觀。

孔子的哲學是重社會哲學,因為孔子高度重視社會,重視現(xiàn)實,所以強調(diào)入世。社會是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所以孔子提出著名的哲學理念“和為貴”。然而要能“和”,就必須執(zhí)中,所以孔子又提出中庸之道,代表哲句是著名的“過猶不及”。就是說要融入社會,要處理好國事和人事,就必須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過不及,所以“過猶不及”四字就是孔子根本的哲學觀。

第二,仁者愛人——孔子最杰出的哲學人生觀。

《論語·顏淵》中說:“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薄献邮芷溆绊?,明確提出“仁者愛人”(《孟子·離婁下》)。仁愛首出孔子??鬃訌娬{(diào)為人要多關(guān)愛他人,這是孔子倡舉的仁愛。佛家重視慈愛、慈悲,老子強調(diào)善愛、善舉,孔子則主張仁愛、仁慈。

孔子的仁愛包括忠孝禮儀,所以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衛(wèi)靈公》)等思想,廣義的仁是大愛無疆??鬃舆€強調(diào):“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

孔子的“仁者愛人”觀對中國人影響巨大,后世孫中山“天下為公”的思想就是在孔子仁愛思想的影響下提出的,毛澤東提出的“為人民服務(wù)”的思想就是仁愛發(fā)展的最高境界。

第三,憂國憂民——孔子最偉大的哲學社會觀。

憂國憂民憂天下是孔子一生最偉大的社會觀。最可貴的是,孔子雖然是一介平民,但他卻為平民憂天下樹立了榜樣,孔子活得很艱辛,家事國事天下事,他事事憂心。對當官的,他提出“政者正也”,就是指無論執(zhí)政者、為官者都應(yīng)正。他強調(diào)“為政以德”,就是指從政者必須有道德,這個道德就是要行仁政,要清廉,要正直,要正派,這就是官德,他還強調(diào)當官要能升能降能引退。

孔子幼年喪父,少年喪母,老年喪子,一生仕途受挫,從政始終不得志,但他依然憂國憂民愛心不止,孔子確實是中國古代道德情操最完美的人。

結(jié)語:

孔子對中國思想文化的貢獻無愧為司馬遷所評價的: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