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學照亮海泉的音樂之路(一)

逆流而上:羽泉15年再生 作者:李響


從來沒有任何人教過海泉如何伴奏、如何寫歌、如何編曲,可偏偏源于最真實的虛榮和興趣,克萊德曼成了胡海泉的第二任鋼琴老師。那盤《理查德?克萊德曼鋼琴曲》成了他為數(shù)不多的磁帶里最心愛的一盤。

饑荒年代,文學換不來一餐飽飯

1962年的遼寧省營口市,還是個小漁村樣的地方,讓新中國動蕩了十余年的那場運動還沒有發(fā)生,因為三年自然災害人們還處在饑餓與貧窮的境地,死亡雖然感覺上離鮮活的生命還有些距離,但誰都不知道吃完一餐之后,下一餐飽飯會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

年輕人要想吃得飽,只有兩條路:進工廠當工人,參軍。剛剛師范畢業(yè)、酷愛寫作的胡世宗這一年19歲,已經(jīng)在各類刊物上發(fā)表自己的作品有幾年了,可他知道文學沒法讓他糊口無憂,已是19歲的男人了,不能再繼續(xù)增加家里的口糧負擔了,于是他報名參了軍。

就是這一年,19歲的胡世宗光榮地成為了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解放軍戰(zhàn)士。新兵入伍的這一天,沒有現(xiàn)在電視里經(jīng)常看到的彩旗開道,更沒有鄉(xiāng)親們的夾道歡送,家里人一早把他送到了汽車站新兵接待點,就離開了。雖然從一個普通戰(zhàn)士開始,但因為胡世宗的文字功底很強,又念過師范,他很快被當作骨干戰(zhàn)士培養(yǎng),早早地確定了以后向著文職干部的方向發(fā)展。

部隊的生活和工作一切看起來都那么平常,但胡世宗沒有想到的是——參軍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更不可能想到的是——參軍讓他為日后的中國音樂做了一個濃重的注解。

動蕩年代,文學換來一家命運的轉(zhuǎn)機

10年之后,胡世宗已經(jīng)是沈陽軍區(qū)一位頗有名氣的軍旅詩人,也已經(jīng)成家并有了一個女兒,因為他出色的部隊新聞報道,他被人民日報社借調(diào)到北京任記者。事業(yè)又上了一個臺階,可一家三口卻分居京沈。只有過年的時候,一家人才能有機會相聚,更多的時候都是愛人帶著女兒來北京看他,因為報社的工作實在是太忙碌了。

1975年的初夏,王慧娟又一次帶著女兒來北京,這個家庭的賢內(nèi)助要給胡世宗送來夏天的衣物和寢具用品,還要把冬天的衣物用品拿回去拆洗收好,這時她已經(jīng)懷上了第二個孩子,有了六七個月的身孕,這是“一家四口”第一次歡聚,也是這個還未謀面的小家伙第一次聽到爸爸的聲音,第一次走進首都。

這一年的8月13日,擠在王慧娟工廠集體宿舍只有幾平方米小屋里的胡家,正式迎來了第四位家庭成員,是個男孩兒,胡世宗為兒子起名胡海泉。

小海泉能吃能睡,身體一直很壯實,這一點好像是他從小到大的一大特點。這個孩子還特別好動,雖然家里只有幾平方米,小到下了床走一步就是門口,但就這點空間都夠他披著床單上演“美猴王大鬧天宮”這類的戲碼,這時的胡海泉完全看不出半點兒父親身上的文質(zhì)彬彬。

男孩子本來就好動,一個母親在沈陽要獨自帶兩個孩子很不容易,父親這時還在北京工作,依舊是一年全家只能長時間團聚一次。胡世宗覺得,家里的擔子不能全扔給愛人,而且男孩子不能總跟媽媽和姐姐生活在一起,沒了父親的管教總是會不利于男人的成長,于是向上級申請調(diào)回沈陽軍區(qū)。

到了胡海泉5歲這一年,組織終于批準了胡世宗的調(diào)令,一家人終于在沈陽團聚,部隊還按胡世宗的級別給他分了房子,雖然和現(xiàn)在的兩居三居沒法比,但全家人畢竟是從幾平方米的鴿子間搬進了沈陽軍區(qū)大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