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定邊將軍兆惠(3)

大美唐布拉 作者:鵬鳴


清軍做好了打硬仗、打大仗、打長期攻堅仗的準備。想不到,號稱驍勇多智桀驁難馴的小和卓竟于清軍到達之前,不戰(zhàn)而走,丟棄他們的老窩,退往巴達克山(今屬阿富汗),企圖待清軍糧盡退兵,再重返舊地。原來,乾隆二十三年六月的庫車之戰(zhàn)和十月開始的黑水營之戰(zhàn),更使小和卓感到清軍的可畏。清軍以少擊眾,大敗小和卓支援庫車的8000“最精巴拉烏槍”兵,打得他落花流水,率殘兵800逃入城內(nèi)。尤其是黑水營之戰(zhàn),兆惠僅帶400余騎沖過木橋,就敢于與小和卓1萬余士卒拼死廝殺,后又以3000疲兵傷卒牢守大營,堅拒2萬余叛軍于營外,“掘井得水,掘窖得粟,三月不困”,使圍營的叛軍大驚,“駭為神”。既然區(qū)區(qū)3000之軍都無法應付,又怎能抵擋號稱數(shù)萬的雄師?

閏六月十四、十八日,清軍分別進入喀什噶爾、葉爾羌。富德率部追擊叛首。明瑞部千人于霍斯庫嶺同叛軍6000人交戰(zhàn)3小時,殲叛軍500人。七月初七日,富德于阿爾楚山追及小和卓,殲叛軍千余人,陣斬其驍將阿布都。七月初十日,大小和卓于巴達克山邊境和什珠克嶺阻擊清軍,被清軍大敗,僅率300余人逃進巴達克山境。巴達克山汗索勒坦沙在阿爾渾楚嶺戰(zhàn)斗中擒大小和卓。至此,大小和卓動亂被平息,從而結束了天山南北地區(qū)的分裂局面。

其實,兆惠很早就參與了保衛(wèi)祖國邊疆的戰(zhàn)斗。

乾隆十九年,乾隆帝同臣下積極籌劃西征事宜,他命兆惠協(xié)理北路軍務,并總理糧餉。這樣,兆惠肩負著重大使命,開始為出征準部的軍隊準備軍需物資。

乾隆二十年,清軍分西、北兩路大舉進攻達瓦齊,兆惠很想隨軍出征,但未被獲準。這時,乾隆帝遂命兆惠為領隊大臣,駐軍于烏里雅蘇臺。乾隆二十年八月,阿睦爾撒納興兵進犯伊犁。當時留守該地的僅有500名士兵。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伊犁再次失守,清政府聞變,于同年十月命兆惠總理北路臺站,維護天山北路與內(nèi)地的通訊聯(lián)絡。十一月,又調(diào)兆惠赴西路巴里坤辦事,兼理額林哈畢爾噶臺站,為進剿阿睦爾撒納籌備糧餉。

二十一年正月,乾隆帝命兆惠任參贊大臣。同年三月,清軍再次收復伊犁,乾隆令兆惠自巴里坤移駐伊犁,隨時準備增援。又于同年五月,授兆惠為定邊右副將軍。這樣,兆惠就由過去主要負責軍隊的后勤供應事宜,而成為直接指揮軍隊作戰(zhàn)的將軍了。后來,準噶爾部的騷亂再度發(fā)生,伊犁處于叛軍的包圍之中,情況十分危急。兆惠奉將軍達爾黨阿之命,率1500騎兵自伊犁東還請援。十一月啟行,叛軍前來截擊,雙方首戰(zhàn)于鄂壘,次戰(zhàn)于庫圖齊,再戰(zhàn)于達勒奇。兆惠率清軍奮勇沖殺,前后消滅叛軍數(shù)千名。

乾隆二十二年正月,兆惠率兵至烏魯木齊,又遭到大隊敵軍的圍攻。清兵無不以一當百,苦戰(zhàn)十余日,猶不得出重圍。軍中無食則殺弱馬,弱馬殺盡只好殺良馬。最后軍中無馬可騎,將士只得步行于冰雪淖中,且戰(zhàn)且走,二十二日至特納格爾。此時將士們又疲又饑,不再能戰(zhàn),只好結營自守待援,而天又降大雪,得不到驛站傳遞信息,與外界完全失去了聯(lián)系,兆惠軍已處于全軍覆沒的危險境地。幸虧巴里坤辦事大臣派遣侍衛(wèi)率兵2000人前來增援,于三十日和兆惠會合,叛軍始退。

乾隆帝聞訊,特頒發(fā)諭旨,對兆惠大為嘉獎:“兆惠系駐扎伊犁等處辦事大臣,適遇厄魯特等背叛,奮勇剿賊,甚屬可嘉。”“封兆惠為一等伯,世襲罔替,并將御用荷包、玉牒、鼻煙壺加恩賞賜。”不久,又授兆惠為戶部尚書、鑲白旗漢軍都統(tǒng)和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兆惠在這次突圍戰(zhàn)中的突出表現(xiàn)使他聲名大震,乾隆帝也以此而知兆惠可擔當討敵重任,于是兆惠成為馳騁兩北邊疆的主要統(tǒng)帥之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