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事(2)

我的事 作者:沙克


我在閱覽地方文史掌故時,讀到有關《御書堂丁氏族譜》的文字,提到排輩在丁世美族系下的第十三代孫丁亮和十四代孫丁迎真,才豁然明白兩位丁老板近年來所做的一些事情。他們似乎要在祖先丁士美身上軟硬兼施一番,軟的是成立狀元文化研究會,硬的是開發(fā)狀元府第生態(tài)小區(qū)。硬的我懂,就是在丁士美亦即自己的鄉(xiāng)土上開發(fā)房地產。軟的我可以猜測,張揚丁狀元功德以及傳統(tǒng)文化。軟硬結合,狀元府第依偎“七星湖”的風水,弄成明清風格,牌樓做門,屋呈翹頂,路名邦彥,公共設施是狀元文化研究會的樓房,其中有狀元祠堂,處處弄出古典氛圍,樣樣崇尚狀元質素。

光有狀元文化的理念不行,還要有眼光、思路和行動。丁氏叔侄與北京大學的有關機構合作,要在狀元府第生態(tài)小區(qū)建一所北大名下的中學,讓狀元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落地生根,成長當代狀元郎。他們的所作所為,真是想在鄉(xiāng)土上光宗耀祖了,做成了就真光宗耀祖了。

在五百四十年前的隆慶六年,明代漕運總督王宗沐、淮安知府陳文燭負責續(xù)修清河縣的高家堰,請京官丁士美撰文記事。丁士美在《高家堰記》一文中稱高家堰之修,與范仲淹筑海堤,白居易、蘇軾修西湖二堤一樣,功德無量,永存青史。如今看來,高家堰確實永存青史,它在古代是為防范淮水、南犯的黃水;洪澤湖形成后由于泥沙沉積,湖床抬高、水位上漲成為高于周圍城池的懸湖,高家堰大堤就成為防范湖水的屏障。有謠詞形容高家堰的險要:“倒了高家堰,淮揚不見面”,或者“倒了高家堰,兩淮不見面”。就是說,假如高家堰潰堤,古時的淮水就會淹了淮安、揚州兩府,后來的洪澤湖水就會淹了淮安、淮陰兩縣,兩地人那就見不著面了。

我少年時的八十年代初,多次去過高家堰的未來岳母家玩,她家的房子就在堰堤上,門口左前側七八步遠,有一臥姿的鎮(zhèn)水鐵牛,角已禿,身有殘,腹有窟,但雄健威武,頭脊股處被手掌或外物摩挲,黑光幽然。我摸過它,騎過它,還用家里的120海鷗相機給它拍了照,還把銘文記在紙上:“維金克木蛟龍藏維土制水龜蛇降鑄犀作鎮(zhèn)奠淮揚永除昏墊報吾皇康熙辛巳午日鑄”。鐵牛銘文體現(xiàn)的愚猛和愚忠,沒能提供什么動人情節(jié),倒是丁士美的《高家堰記》人事可感,教人浮想不已。

岳母姓名丁承玉,娘家夫家均是洪澤湖畔雙河鎮(zhèn)一帶的地主,三年困難時期,早已出嫁成為家庭主婦的岳母,無法承受一家人無商品糧可吃、連霉米都吃不到的困境,全家從雙河鎮(zhèn)民變?yōu)楦哐叽迕瘢N地求生。據(jù)丁氏叔侄丁亮、丁迎真的一番論祖排輩,丁承玉及其兄弟姐妹是丁士美族系第十二代子孫。忽與丁狀元攀緣上外親,聞之近乎荒誕穿越,又一個沒想到。

遠在京城的小女阿憶,見到此文不要訕笑,此事當真,卻不可把這古人古事當回事,既然沾不到五百多年前的丁狀元榮光,做好自己的人、自己的事,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很偉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