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悲慘的人生,溫暖的寫作(8)

坐公交車的人 作者:魏微


總而言之,1940年赴港后的蕭紅,借得短暫安寧——日本人還未打進來——她開始了《呼蘭河傳》的創(chuàng)作。我能夠想象,寫這部作品時,她一定是淚流滿面,泣不成聲;在她抬眼看向窗外的時候,不知她是否意識到,她是來到幾千里外的香港,才想起自己也有故鄉(xiāng);身患重?。ㄋ昧朔谓Y(jié)核,也許常擔(dān)心自己就要死了),才跟童年有了親近;回望自己這一生,她所受到的傷害,才知道祖父是這世上唯一對她好的人……她這個時候,整個就又回到了故鄉(xiāng),回到了童年——某種意義上,她終生都活在童年里,從來就不曾離開過。

我揣摩蕭紅的寫作速度,應(yīng)該是相當(dāng)快的,她差不多是一氣呵成式的寫作,真正做到了“我手寫我心”,就是心中有的,她就寫出來,心中沒有,她就不寫了。她的語言雖好,卻很少講究,一看便知是噴薄而出的——噴薄而出的作品,大多氣血充足,氣脈貫通,語言上卻粗鄙簡陋,不忍卒讀。蕭紅卻是其中少有的例外,她的文字,細觀沒一字是出彩的,她不肯在字句上做任何的推敲停留,但幾段讀下來,那個意思便有了,她想表達的便呼之欲出了,甚至超過了她能表達的……這個人對語言的運用是天生的,她的文字是有魔力的。

她寫文章就像說話,很口語化的,非常自由,有她自己的調(diào)門,顛來倒去,嘰嘰呱呱,卻是怎么說都成文章;她大概有些古典文學(xué)的素養(yǎng),但未必太多,而且看不出師承,卻創(chuàng)造了今天“口語化”寫作的先例——不知可否這樣說?

而張愛玲正好相反,她自己也承認,她寫文章慢而吃力;她熟讀詩書,有深厚的中外文學(xué)的基底,她是在做足了童子功的情況下開始寫作的,有太多的約束,一落筆就想到了前人的影子,然而她卻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風(fēng)格。因為講究,就整體的作品而論,她的成品率大于蕭紅,少數(shù)篇目甚至是字字珠璣,有些字詞的應(yīng)用簡直是神來之筆;她也是自由的,只是在百般約束之下獲得了自由;她的寫作有點像跳芭蕾,捆著,綁著,腳尖踮起來,一圈,二圈,十圈,二十圈……就這么一直跳下去,達到了她這一行的極限。她和蕭紅的區(qū)別就在于,一個是跳芭蕾的,一個是跳自由舞的。

很多年前,我對她們作過比較,我曾經(jīng)以為,蕭紅的文字是可能的,張愛玲的文字是不可能的——因為張更具有天才性。然而我現(xiàn)在推翻了這說法,這兩人的文字都是不可能的,是我們這些平凡的寫作者窮一生之力也難以企及的,因為她們不是在用力,她們是在耗自己的氣血和生命!

1941年10月,蕭紅入住瑪麗醫(yī)院,確診是肺結(jié)核,一個月以后,因經(jīng)濟拮據(jù)返家養(yǎng)病。

1942年1月,香港淪陷。

1942年1月22日,蕭紅病逝于香港。臨死前,在紙上寫了一句話:“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得那半部紅樓與別人寫了?!?/p>

這個別人她是看不見了:她死后不久,張愛玲即返回上?!捈t生活了兩年的、發(fā)表成名作的地方;一年以后的1943年春天,張愛玲正式登上文壇,發(fā)表了以香港——蕭紅寫出了代表作的葬身之地——為背景的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從此光芒耀眼。

巧合乎?天意乎?中國文學(xué)的這一對雙璧,這兩個城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