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詩歌中的南明秘史(3)

無聲無光集 作者:張暉


這首詩竟然是直接斥罵。錢澄之從未供職于魯王,所以詩中的立場自然傾向于隆武。他對魯王不奉隆武的天子詔而在浙江自立監(jiān)國,表示不滿。“閩中恃越為藩籬,如今越破閩亦危。往時紛爭不足論,與國同失應(yīng)同悲”幾句甚有見識,點出浙江為福建的藩籬,但如今浙江被攻陷,福建亦產(chǎn)生危機。這時應(yīng)摒棄往日的“紛爭”,同表傷悲。但隆武在“越破”之時,不顧唇亡齒寒,為皇子出生而慶祝,極為不智。詩歌末句“唇亡齒寒古所忌,君不聞元子之誕唇先亡”,極盡譏笑之能事,詩中自注“蓋元子生而唇缺也”更直接點名皇子的生理缺陷。以皇子的唇缺,來比喻浙江與福建相輔相依的關(guān)系,可謂大膽之至。作為臣子,錢澄之竟然在詩中嘲笑天家子嗣,我甚至懷疑此詩是錢澄之在南明政權(quán)徹底覆滅后補寫而成的。那么,隆武帝為何因為有了皇子,就欣喜若狂而失去理智呢?要知道,隆武帝是南明諸帝中最具氣象的“中興之主”,各種野史均記載他富有理想、堅持光復(fù)河山,而且生活刻苦、體魄強健、精力旺盛、果斷、喜讀書、清廉樸素。后世讀者面對當(dāng)時幾乎眾口一詞的贊賞,也不難想像隆武帝在時人心中的印象。與弘光、永歷二帝相比,他更顯得出類拔萃。然而,這樣一位優(yōu)秀的統(tǒng)治者,卻一直沒有子嗣,這是他內(nèi)心無法言說的巨大痛苦。沒有子嗣,就意味著隆武帝的江山后繼無人,這在帝制社會,無疑嚴(yán)重影響了隆武政權(quán)的穩(wěn)定。而隆武帝也曾因為沒有子嗣的原因,被迫與魯王建立“城下之盟”,于1646 年二月手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詔書給魯王,希望與魯王戮力同心,共圖恢復(fù)。其中最為精彩的,莫過于以皇位相許:

朕無子,王為皇太侄,同心戮力,共拜孝陵。朕有天下,終致于王。

話雖如此,此事一定如鯁在咽,令隆武帝的內(nèi)心極為不快。——眼下自己有了兒子,江山有繼,隆武帝又怎肯履行前諾!正因如此,才會大肆慶祝,“舉朝如夢如醉”。狂喜之下,只希望魯王在浙江兵敗,而不能將眼光放遠大,布置兵力,給浙江以援助。

該年十月,也就是在大肆慶祝皇子誕生的兩個月后,隆武帝和皇后在福建汀州被清軍捕殺。這位兔唇的皇子,盡管歷史沒有記載,但相信一定也死在了這場屠殺中。有沒有皇子,都成了一個歷史的諷刺。錢澄之在《所知錄》中寫了四首悼念隆武帝的《無題》詩,對隆武帝的歷史地位和功績加以蓋棺定論,其中一詩云:

去日追班入紫宸,花間鹓鷺片時親。綸扉白發(fā)南陽舊,侯印黃金恩澤新。羽檄遙知邊奏至,龍顏時向內(nèi)家顰。自聞東越唇亡后,早使憂天泣小臣。

末句“自聞東越唇亡后,早使憂天泣小臣”仍以“唇亡齒寒”來說明隆武帝的短視,導(dǎo)致浙江的失陷。不知道在錢澄之寫作悼詩的時候,腦子里有沒有閃過那位短命的兔唇皇子?

福建、浙江政權(quán)的互相不信任和傾軋,幾乎是南明歷史上最為痛心的事情,而其間肯定發(fā)生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皇子兔唇這類的事情在當(dāng)時就是不能告人的皇家秘事,我們也從未在其他歷史記載中見到。錢澄之卻在詩歌中給予了記載,并寫入《所知錄》這部體例特殊的史書,使得我們這些有歷史癖的后人有機會親近當(dāng)時的歷史。類似這樣記載一個時代重大而又隱微的歷史事件的詩歌,自然無愧于“詩史”的榮譽稱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