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三國時代的誕生 1

書到用時 作者:葉輝


英國《每日電訊報》2008年4月中旬發(fā)表了馬爾科姆·摩爾(Malcolm Moore)的署名文章,題為“中國——世界的新統(tǒng)治者”(China:the New Rulers of the World),說鄧小平這位現(xiàn)代中國工程師曾警告繼任者要保持頭腦冷靜,保持低調(diào)。但“隨著奧運將至,中國在世界舞臺上前所未有的高調(diào),有關(guān)中國如何改變世界的信息突然狂熱起來,出版商無法自控”——他這篇文章是帶有政治評論性質(zhì)的書評,討論兩本跟中國崛興相關(guān)的專著。

第一本是《經(jīng)濟學人》(The Economist)前主編埃莫特的新書《對手:中印日三國角力如何塑造我們的未來十年》(Rivals:How the Power Struggle between China,India and Japan Will Shape Our Next Decade),第二本則是印度裔美國外交學者簡納(Parag Khanna)的《第二世界:世界新秩序下的帝國和影響力》(The Second World:Empires and Influence in the New Global Order)。

亞洲三國與世界三國

馬爾科姆·摩爾指出:埃莫特這位日本國情專家特別關(guān)注日本與中國、印度的關(guān)系,并提出一種令人向往的可能性——“生機勃勃的商品、服務(wù)和資本單一市場延伸,從東京到德黑蘭,無處不在”,然而,《對手》一書指出亞洲“微笑外交”背后的“三國演義”,這種經(jīng)濟和政治上的角力可能破壞三國之間的共同成就。這是亞洲范圍內(nèi)的“新三國志”。

馬爾科姆·摩爾又指出,簡納在周游列國的過程中得出一個論點:世界正分裂成三個帝國——美國、歐盟和中國;歐盟擴張必須面對自我更新的問題,因為新成員擔心會變成歐盟的遙遠邊界。亞洲國家倒是不怎么視中國為威脅,因為中國崛起正好給友好國家創(chuàng)造了空前的經(jīng)濟機遇。

研究員簡納是智囊機構(gòu)“新美國基金會”的研究員,他2008年1月在《紐約時報》發(fā)表一篇題為“告別霸權(quán)”(Waving Goodbye to Hegemony)的文章,直指美國霸權(quán)的沒落已成既定事實。他指出,無論誰成為美國下任總統(tǒng),都無法阻止美國霸權(quán)的衰退,歐盟與中國相繼崛起,將與美國鼎足而立,這就形成了世界范圍內(nèi)的“新三國時代”(The New Big Three)。這篇文章很明顯是為《第二世界》這本新書做好熱身準備。

簡納在文中毫不含糊地指出:以美國為中心的單一世界秩序可能在十年后便正式落幕,踏入21世紀,世界出現(xiàn)新格局——中國和歐洲崛起,導致美國霸權(quán)的“單極世界”瓦解,正逐漸演變成“三極世界”。美國、歐盟與中國這“新三國”勢必相互牽制,吸納“第二世界”國家——中國的影響力在拉丁美洲國家如巴西、委內(nèi)瑞拉迅速擴大,而印度、泰國、越南、俄羅斯、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則向歐盟靠攏。據(jù)簡納分析,歐盟魅力在于它是世界最大規(guī)模的單一市場和貨幣系統(tǒng)。

埃莫特的《對手》大概以歐美讀者為對象,他把“中國威脅論”改寫為“亞洲是一個危險的地區(qū)”,但他非常聰明地指出:與其說這種威脅在于亞洲將要挑戰(zhàn)西方,不如說亞洲三強——日本、中國和印度將會相互對抗。這論調(diào)當然有其道理,那么,我們也得要問:在歐洲,何嘗不是存在英、德、法、俄的競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