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柱腳下遇三祖 1

鴻蹤照影 作者:杜國玲


近山口先見兩峽相抱,中出一山,山上有寺,規(guī)?;趾搿M良t色建筑將一座小山從上到下都蓋滿了,山頂一座寶塔矗立。廟山之前是一片寬闊平坦的谷地,有大片稻田驕陽下呈現(xiàn)一派秋收后冬藏的安詳景象。兩道綿延的山脈長長伸展,蔥綠陰郁如墨綠畫框把小山、寺廟、稻田鑲嵌在中間,左山劈崖為路,右山合谷為澗,長灣繞麓,清溪縈谷,水潺潺流向谷口匯入潛河。這幅圖畫讓人著迷,也吸引人一步步走進去。待到山前廟門,便見門楣上高懸“三祖寺”匾額。

這里是天柱山的南大門。谷地為野人寨,谷底有小山,名為鳳形山,山后又有山巒環(huán)抱如振翼飛翔。三祖寺就建在宛若鳳頂?shù)淖垮a峰之下。此為山丘之南麓,山谷回環(huán),林木清幽,群山之中,突起一峰,蒼然獨秀者,三祖山也。其地舊為南朝宋齊間何氏三高隱居讀書處。梁天監(jiān)四年(公元505年),梁都建康(南京市)道村寺高僧寶志大士來到此地,因愛其勝,與江南著名方士白鶴道人斗法,卓錫于此,開山建寺,初名菩提庵,梁武帝蕭衍賜額“山谷寺”。二百多年香火不斷。后為禪宗三祖僧璨道場,故名三祖寺。僧璨從二祖慧可受法,不久北周武帝滅佛,僧璨謹遵慧可“汝受吾教,宜處深山,未可行化,當(dāng)有國難(即佛教劫難),善自護持,勿令斷絕”的囑咐,遂往來于天柱山周圍過著隱居的生活,從公元566年到578年,十年無人知曉。全國禁佛運動結(jié)束,佛教又開始興盛,僧璨方于590年公開駐錫天柱山的山谷寺,開壇說法,并精心著述《信心銘》。并在此山傳衣缽予四祖道信,附偈云:“華種雖固地,從地種華生;若無人下種,華地盡無生?!?06年10月15日,僧璨開壇說法后,謂道信等人說:“余人皆貴坐終,嘆為奇異;余今立化,生死自由?!毖杂櫵煲允峙蕵渲?,奄然氣盡,被安葬于寺后。從此,山與寺均以三祖命名。

我踏進寺門,拾級而上,直至至山頂覺寂塔下,唐玄宗天寶乙酉(745),舒州別駕李常取僧璨真儀火化,得舍利300粒,以百粒出俸建三祖塔,并在塔之一層南竇塑僧璨像。舊志載,塔上莓苔不生,鳥雀不棲,每年都有龍來洗塔,屆時雷電晦暝,風(fēng)雨交加,腥風(fēng)撲鼻,令人生怖。而我看到的覺寂塔雄峙山巔,飛檐翹角,在陽光下如云浮空,安詳平靜,波瀾不驚。

上山途中有寶公洞,由幾塊天然巨石交錯相疊而成,低矮晦暗,僅容一人屈身而棲。相傳寶志當(dāng)年在此石窟習(xí)靜禪修。直至潛邑隱士何氏兄弟舍宅奉獻,寶志才結(jié)束了他的穴居生活。

山中有座全長八十余米,最高處二十余米的達摩崖,為通體殷紅的丹霞地貌,系僧璨靜修始祖菩提達摩的壁觀之處。崖下有“解縛石”,坦蕩如砥,長約10米,寬約3米,相傳是僧璨為四祖道信“解縛”處。禪宗四祖道信為沙彌時,晉謁三祖說:“希望和尚慈悲,教弟子解脫法門?!鄙卜磫枺骸笆钦l束縛了你?”道信說:“無人束縛我”,僧璨便答:“那你為何還要求解脫呢?”,道信聽了大悟,又在三祖身邊服勞九年后得傳衣缽。就在“解縛石”旁,有一穴天然淺洞,內(nèi)設(shè)三祖僧璨浮雕石像與千年壇,名三祖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