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拜訪托翁(2)

行走的家園 作者:王菁野


也許,包圍著索菲亞的重重困惑正是來自于托翁,而托翁的困惑卻是來自于他對生命的深透洞悉和哲性參悟。有近20年的時間,托翁一直在享受著生活的溫馨和安逸。他有一群可愛的孩子,有獻身于他和他的事業(yè)的妻子,他同時又是俄羅斯最偉大的作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這個莊園里,為的是看到他的每一個表情,聽到發(fā)自他的任何的聲音??墒?,有那么一天,他卻突然對人們說,他已經(jīng)走到了一個完全被弄糊涂了的時刻。他說:“我的生活就要停頓下來了,我不知道該怎樣生活或者應(yīng)該做什么?!倍@一切皆因為他“已經(jīng)沒有什么愿望了”……

說這話的時侯,托翁剛剛50多歲,當(dāng)時,他仍然保持著驚人的體力和精力,他和農(nóng)夫們一起在田間勞動,每天還要從事十來個小時的腦力勞動,從來都沒有被累出病來,但他卻被他所說的“生命的恐懼”給打倒了。

講解員指著掛在墻上的一條繩索對我說:有一天,托翁從早到晚都拿著這條繩子,一直到睡覺時手里都握著它,后來,他囑咐仆人把繩子藏起來。他承認,整整一天他都在想用這條繩子來懸梁自盡。而在此后的相當(dāng)長的時間里,托翁一直不能從這種迷惑和焦慮的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

許多年后,托翁在他的回憶錄里寫出了他沒有自殺的原因:他對生命的留戀并非出于怯懦,而是一種說不清楚的力量,使他的思想處于“無效”狀態(tài),他一時無法完全依靠他的“理性”來行動。但托爾斯泰畢竟是托爾斯泰,最終,他找到了一條解救自己的道路。其中,有許多啟示是那些具有“非理性知識”的農(nóng)民給他的。那些信仰多于理性的農(nóng)民們,承受著生活的艱辛困苦,但他們的生命健康活潑,他們干脆不去考慮生命是否有意義,他們只要坦然地活著。意識到這一點,托翁就越來越喜愛那些農(nóng)民了,越來越多地效仿他們對于生命的簡單態(tài)度。他重新進入了在他成長以后放棄了的“宗教情感”,在不斷調(diào)節(jié)理性與信仰的過程中,沖開了令他陷入困頓的迷嶂。

在托翁的書房里,有一個皮制的沙發(fā),托翁就出生在這個皮沙發(fā)上。托翁曾許多次對客人說:這個皮沙發(fā)原本在屋外那棵最高樹上,他就出生在那棵樹上。我特意去看了那棵樹,那棵碩大無比的橡樹

仍矗立在托翁屋前的花園內(nèi),她那溝壑虬結(jié)的樹干曾千百次地被托翁的掌心摩挲過,婆娑的樹冠似一位世紀老人,向游人娓娓地敘說著百年往事。事實上,托翁出生的那間房子早已不存在了,尋訪者所見到的,只是一塊小小的石碑靜立在那里,標志著一個偉大生命的最原始的開端。

托翁的許多著作中的人和物的原型都能在這座莊園里找到對應(yīng)。托翁太太的妹妹就是《戰(zhàn)爭與和平》中的娜塔莎的原型,托翁的外公是羅斯托夫公爵的原型。托翁案上的那個小銅狗,被寫進了《復(fù)活》中;樓下那間客人留宿的房間,被寫進了《安娜·卡列尼娜》中。托翁的書房里,陳列著39種語言文字的書,其中包括中國至賢、至圣的老子、孔子的書。托翁本人也會許多種語言。晚年的時候,托翁試圖學(xué)習(xí)中文,但他沒學(xué)會。他自我解嘲地說:不是中文太難學(xué)了,就是我太老了。

托翁一生酷愛騎馬,他騎馬姿勢很美。年輕的時候,他喜歡打獵。人到中年時,又突然覺得打獵是不道德的事。而到了晚年,他覺得這種奢侈的生活是一種罪惡。晚年時,他過著最簡樸的生活,并且,越來越多地眷顧農(nóng)民,經(jīng)常到他們家里去同他們談心,并開始為農(nóng)民們創(chuàng)作。他一生勞作不輟,更深地體味農(nóng)民生活的艱辛,他在莊園里開醫(yī)院,辦圖書館,一心想讓農(nóng)民生活得更幸福些,但他最終沒有做到。

在托翁離開莊園前最后停留的那個房間里,掛著一把割草的刀和農(nóng)民的衣服。在一個寒冷的冬夜里,他在完成了莊園里的最后一項工作后,帶著他的醫(yī)生從這個房間里匆匆出走。這一去,從此陰陽兩隔,再回來時,便成了一具冰冷的遺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