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終極目標—消除盲點、隱性偏見與歧視行為(2)

盲點:好人的潛意識偏見 作者:(美)馬扎林·貝納基


接下來的20年出現(xiàn)了有趣的證據(jù)。自從采用了盲聽的招募方式,主要的交響樂團的女性成員比例增加了一倍—從不足20%增加到40%?;仡欉^去,很容易看出“音樂演奏家等同于男性”的刻板印象是一個無效又有效的認知錯誤,它破壞了交響樂團選拔最優(yōu)異音樂家的能力。將盲聽引入交響樂團招募程序凸顯了兩個關鍵點:第一,他們進行了實驗。很少有專家能夠如此不自信以至于對自己進行測試。第二,處理方法簡單且成本低廉—只需要一塊布料。為了避免這個特定的認知錯誤,需要意識、加以完善的欲望以及方式,而不需要復雜、高昂代價的方式。

毫無疑問,盲聽是一個啟發(fā)人心且卓有成效的解決方法—擺脫了交響樂團招募過程中“音樂演奏家等同于男性”的刻板印象。讓我們來考慮一下在其他情況下同樣有效的類似策略。例如,高中或大學老師在給學生的論文評分的時候,經(jīng)常不知道學生的確切名字。任何文字形式的測試評分者都可以在不知道被測評者名字的情況下打分。

不巧的是,這種盲式測試策略在大多數(shù)涉及雇用決定和成績評估的工作情況下都不大可能。求職者提供的簡歷能把名字去掉,但是還存在其他可能揭示性別的必要信息。例如,求職者是女子足球隊隊長的信息就會泄露她的性別,即使將姓名模糊化,人稱代詞也會在推薦信中反復出現(xiàn)。

并且,在大多數(shù)的雇用情形下,必定很難免去面試求職者的環(huán)節(jié)。當需要評估雇員的工作績效時,沒有什么辦法能對主管隱瞞被評估者的身份。同理,盲式測試策略也不能在大多數(shù)認知錯誤可能導致偏見的情形下使用,例如醫(yī)療、司法、房屋買賣,這些無一不涉及面對面的交流。醫(yī)生不能在見不到病人的情況下進行診斷,法官和陪審員也不能對匿名及不可見的被告做出判決。即使在數(shù)字世界,不親自造訪,人們也很難對現(xiàn)成的公寓及住房有所了解。如果房屋賣主及租房者不了解買主及租客的身份,交易行為最終也很難完成。技術使獲取任何人口的統(tǒng)計信息比任何時候都容易。只要掌握姓名,電腦查找使獲取個人信息變得易如反掌。

認知錯誤能被消除嗎?

嘗試超越認知錯誤,還不如采用解決計算機程序錯誤的方法—只需在識別它們之后將其消除。不幸的是,消除造成隱性偏見的認知錯誤還沒有令人信服的有效方式。

了解消除認知錯誤的難易程度的過程,就像坐云霄飛車。20世紀90年代,當內隱聯(lián)想測試剛剛興起的時候,馬扎林和安東尼進行了大量測試。當測試結果揭示出我們并不希望擁有的聯(lián)系時,我們感到沮喪;當反復進行相同的實驗后發(fā)現(xiàn)測試結果基本保持不變時,我們感到更加沮喪。意識到隱性偏見的存在,并不能幫助我們消除它們。至少,在不斷進行測試的過程中,沒有看到任何轉變。早期內隱聯(lián)想測試的經(jīng)歷使我們不得不考慮,那些能被內隱聯(lián)想測試測量出的認知錯誤是否無法改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