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戲劇的故事》第5章 早期戲?。簛喼蓿?)

戲劇的故事 作者:(美)埃德溫·威爾森


由世阿彌發(fā)展完善的能劇,無論在過去還是現(xiàn)在,都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表演藝術。它由多種戲劇形式綜合而成,樣式單純完備。能劇的演員(在世阿彌的劇團里沒有女演員)從小就接受唱歌、表演和啞劇的訓練直到他們成人。他們表演的劇目從語言到內(nèi)容都非常高雅,并且并圍繞著一系列明確的組織原則建構。這些組織原則基于音樂、心靈和對人類活動的模仿,從慢節(jié)奏到快節(jié)奏逐步發(fā)生改變。最偉大的能劇作品都是由世阿彌寫就的。

適用于能劇表演的故事通常來自文學或歷史。能劇故事的一個重要來源是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它描繪了平安時代的宮廷生活,成書于約公元1000 年。另一個重要來源是《平家物語》,一部描述內(nèi)戰(zhàn)的編年體史詩。這場結束于1185 年的內(nèi)戰(zhàn)破壞了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貴族政治。能劇的人物通常取材于觀眾熟悉的文學和歷史人物。一部能劇通過某個人物揭示某種激情,這個人物通常作為鬼魂或靈魂出現(xiàn)。

能劇中的主要角色是主役(shite),經(jīng)常戴面具;次要角色稱為脅能(waki);配角稱之為役(tsure)。演出還可能有各種小的部分,包括狂言(ky gen)或者喜劇人物。

能劇的演出 能劇的典雅、神秘和美麗自世阿彌時代就使人入迷。能劇的傳統(tǒng)通過師徒相傳的方式承襲至今。人們能在日本的多數(shù)大城市觀看劇團的精湛表演,并回到14 世紀的傳統(tǒng)--這是一筆了不起的遺產(chǎn)。

甚至連今天能劇的舞臺,大體上仍舊同世阿彌時代的相同。舞臺附帶一個橋,稱為懸橋(hashigakari)。它連接臺下演員的房間和舞臺。懸橋通常6.10米長。懸橋連接的主要表演區(qū)大約5.49 米見方,有屋頂,還有一個繪制在舞臺后墻的禮儀式松樹。表演空間后部是一個供四個樂師伴奏的狹窄區(qū)域。樂師用能笛、小鼓、大鼓和太鼓伴奏。能劇原本在戶外,觀眾坐在舞臺的三面?,F(xiàn)代能劇劇場在室內(nèi),有巨大的外罩,觀眾坐在舞臺兩面。

舞臺上的神廟屋頂由四根柱子支撐,每一個柱子都有一個明確的目的。除演員和樂師外,能劇還有一個10 人歌隊,歌隊的作用和古希臘悲劇歌隊相同。能劇的演員以高度風格化的方式移動,這種方式包含舞蹈和啞劇的重要元素。表演一個能劇文本時,演員以一種增高的音調(diào)輪流唱誦一些章節(jié),這種唱誦可能與西方歌劇里背誦或唱出的詩句相似。能劇的服裝通常十分雅致。對任何一部戲劇而言,主角戴的面具都是最美麗、最精巧和最引人注目的。能劇里偶爾有喜劇元素,這些元素后來發(fā)展成一種稱之為狂言的獨立形式。狂言有大量的民間幽默和鬧劇元素,至今仍在演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