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創(chuàng)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資本大時代 作者:上海證券報社


張偉弟 何軍 郭成林 葉勇

20年前,當“老八股”在上交所掛牌時,誰都沒有料到,今天,全世界市值前十大的公司中,中國資本市場占據三席;而A股市場無論首次公開募股(IPO)家數、再融資規(guī)模,還是并購重組金額,均實現幾何級增長,被公認為全球新興市場代表。

20年,櫛風沐雨,風雷激蕩。裂變的背后是資本市場執(zhí)著、大膽、布滿荊棘的探索。資本,這個曾被曲解和爭議的詞匯,伴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程,一步步地走向前臺,成為決定性力量。20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在放大財富效應的同時,使其他生產要素不斷集聚,催生出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上市公司。它從無到有,由弱變強,成長性和影響力與日俱增。

目前,滬深兩市上市企業(yè)達2 026家,總市值為27.5萬億。以容量計,中國資本市場已進入全球前三甲,僅次于美國和日本。而在國際投資機構的眼里,中國概念是首選。

資本市場使生產要素流動生金

十六大報告有一段富含激情的表述: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fā),讓一切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這一表述被有識之士解讀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必將促進生產力的進一步解放。

資本市場的核心功能是資源配置,它通過對資金流向的引導而對資源配置發(fā)揮導向作用,從而使資本、勞動力、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充分流動,有效配置給高效益部門。可以說,中國資本市場20年的發(fā)展史,也是不斷優(yōu)化資源配置功能,激發(fā)企業(yè)生產要素活力迸發(fā),使社會創(chuàng)富源泉充分涌流的過程。

曾幾何時,中國的眾多企業(yè)缺乏競爭優(yōu)勢,它們要么手握優(yōu)質項目苦于沒有資金,要么背靠政府這棵大樹,一味地“等、靠、要”,生產要素在計劃體制下無法流動。資本市場的創(chuàng)建改變了這種狀況,即便如此,在市場發(fā)展初期,也很少有企業(yè)敢于想象通過資本市場躋身世界同行前列。

這一點,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體會很深。他認為,工商銀行原先是國有獨資的商業(yè)銀行,在改制上市前,國外機構并不看好中國的銀行業(yè)和金融業(yè),認為它們在技術上已經破產,不論你說不良資產率是多少,他們都會往上加10%~15%?!暗乾F在已經不一樣了,我們在上市的過程中切身地有了感受?!?/p>

回憶起上市路演時的情景,楊凱生依然感慨萬千:我們境外路演跑了美洲、歐洲、亞洲將近20個城市,不提大型的投資者見面會,就是一對一的會談,就安排了192場,并且在10天的時間內完成,很多人幾天沒有看到過床,所以路演團隊的同事們說,現在看到床感到特別親切。

2006年10月27日,工商銀行A、H股同時掛牌,共募集資金220億美元,成為當時全球最大IPO,充足的發(fā)展資金使工行各項經營指標發(fā)生了質的變化。不僅如此,楊凱生還提到,改制上市使工行實現了股權結構多元化,完善了公司治理,這也使國有股權獲得了極大增值,上市一年后增值了7倍。

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暴發(fā),全球眾多老牌銀行深陷困境,但中國的銀行業(yè)并未受到明顯影響,工商銀行也在此時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商業(yè)銀行。楊凱生將之歸功于資本市場,他認為改制上市使工商銀行資產質量明顯改善,資本充足率明顯提高,有效地抵御了市場風險。

應該說,中國資本市場的核心功能并非一開始就得到人們的充分認識,其真正發(fā)揮作用也經歷了曲折的過程。 IPO是實現生產要素流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搭建有效的平臺,才能引導資金高效流動。但是,早期的IPO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有時甚至成為調控市場預期和指數的手段,隨意性較大,導致IPO暫停、恢復,周而復始。最初的上市企業(yè)采用額度制,重點解決部分國有企業(yè)生存和發(fā)展問題,定價也是行政式的,因此,那時候的資本流動是低效的,并沒有把資金配置給最需要和最合適的企業(yè),所以沒有產生明顯的“生金”效應。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成熟和監(jiān)管水平的不斷提高,IPO的改革不斷推進。2005年之前,基于特殊的時代背景,我國資本市場先后采用固定市盈率法、累計投標定價、控制市盈率的累計投標定價這三種IPO發(fā)行體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資源配置的力度和有效性。

直到2005年詢價制度的采用,使市場化成為改革的核心,有效提高了發(fā)行定價的合理性,促進了資本流動的效率,并奠定了2009年6月啟動新一輪改革的制度基礎。在市場發(fā)展中,人們不難發(fā)現,IPO在向企業(yè)配置大量資金的同時,還吸引了其他生產要素的流動,其中最為明顯的當屬勞動力。不少上市公司老總坦言,上市企業(yè)對于優(yōu)秀人才的吸引力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

企業(yè)因其優(yōu)秀,可通過IPO進入資本市場,而后者再促進資本、勞動力等優(yōu)勢生產要素加速向前者流動,使“優(yōu)者更優(yōu)”,最終實現量級上的躍遷。這種運作模式,又給同業(yè)以示范效應,既加速了行業(yè)內的資源整合,同時也培育著成熟、強勢的市場經濟商業(yè)文明。

現在,資本市場促進生產要素的流動,有效進行資源配置的功能已經成為社會共識。中國證監(jiān)會主席尚福林說,剛上任時覺得1年50家IPO已經很快了,但沒想到股改等基礎制度完善以后,后備資源洶涌而出。如今,每周上會的企業(yè)少則6家,多則10余家。設立剛滿一周年的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數量就已超過140家。

資本市場使生產要素流動,“生金”效應也明顯地反映在上市公司經營指標中。今年前三季度,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共完成營業(yè)收入總額12.27萬億元,相當于同期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總量的45.7%;同比增速達37%,遠高于同期10.6%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