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額交易的高手(2)

對沖基金與新精英的崛起:富可敵國 作者:(美) 塞巴斯蒂安·馬拉比


接下來的一年,牛市結束了,那些成長型基金風光不再。 1968年最成功的共同基金經(jīng)理弗萊德 ·梅茨( Fred Mates)發(fā)現(xiàn)自己的工作和酒吧招待員差不多。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斯坦哈特、范恩和博考維奇是少數(shù)幾個意識到持續(xù)了長時間的戰(zhàn)后繁榮已經(jīng)結束、一個充滿變數(shù)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的人。 15年以前,著名的價值型投資家本杰明 ·格雷厄姆( Benjamin Graham)做出生死攸關的決定:不買哈羅伊德( Haloid)——第一家生產(chǎn)復印機的公司的股票。他說僅因為未來的增值而買入是不合理的。哈羅伊德公司在接下來的兩年翻了六倍,追捧成長型股票自此變得毫無爭議。但是在 1969年,斯坦哈特、范恩和博考維奇卻斷定這種追捧有些過頭:投資有著光明前景的公司是一回事,過度投資以至于將持續(xù)的、快速的增長推及到不可預見的將來是另一回事。

1969年初,斯坦哈特和他的朋友們持有足以匹配多頭頭寸的空頭頭寸。和大多數(shù)的對沖基金不同,他們實際上是在套期保值。

那年標準普爾 500指數(shù)下跌了 9%,但他們公司基本保存了本金;接下來的一年,標準普爾 500指數(shù)又下降了 9%,他們公司甚至有些收益。熬過了 1969年和 1970年,公司開始反守為攻,抓住熊市的反彈機會,在 1971年開始上揚。那年《財富》雜志公布最佳的 28只對沖基金的時候,斯坦哈特 -范 -博考維奇公司是唯一一家在蕭條時期有所增長的。從 1967年 7月開創(chuàng)以來,公司獲得了 361%的收益,這個業(yè)績比同時期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好 36倍。 1972年,這三個年輕人重新變得悲觀起來,這次他們的懷疑遠不止對成長型投資的追捧。戰(zhàn)后的自信似乎在土崩瓦解:尼克松政府隱瞞了在越南戰(zhàn)爭中失敗的真相,并且以不切實際的工資與物價控制法來掩蓋通貨膨脹;同時,美國最好的公司都在以會計欺詐來掩蓋財務危機。負責公司分析方面工作的范恩和博考維奇發(fā)現(xiàn)了公司年度報告腳注所反映的種種問題,這與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的名譽主席、當年最受尊敬的、有影響力的會計師倫納德 ·斯帕切克(Leonard Spacek)所說的“財務報表成了賭盤”如出一轍?;羧A德 ·博考維奇回憶說: “20世紀 70年代早期出具的研究報告過于簡單,看上去空洞無物。 ”

而杰羅德 ·范恩對那段時期的報告做了這樣的評價:“有的遞延了,有的用了不同的稅率,有的資本所得被算成了運營收益?!焙喍灾敃r的股市處于政治和經(jīng)濟都判斷失誤的背景之下。盡管這三個年輕人在 1969年已經(jīng)持有了足以應對經(jīng)濟低迷的空頭頭寸,但 1972年的時候他們仍然增加了空頭頭寸,使他們的投資組合里的空頭頭寸超出多頭,然后等待著崩盤的來臨。

起初并沒有出現(xiàn)崩盤。市場安然度過了 1972年,到那年 9月,基金下降了 1%,而標準普爾 500指數(shù)上漲了 9%。不過事情馬上有了轉機:截至 1973年 9月,標準普爾指數(shù)下降了 2%,1974年又下挫了 41%;而他們的基金收益率在同時期扣除費用后分別為 12%和 28%,這在熊市是非常不錯的業(yè)績。這三個年輕人賺了個盤滿缽滿,而其他的投資組合經(jīng)理卻難以望其項背。

不過,盡管他們的業(yè)績非常不錯,但并未得到廣泛認同。當股市繼續(xù)走低時,絕望的賣家才注意到這三個年輕人的公司已在之前借入股票做空,于是力勸他們現(xiàn)在買入股票軋平頭寸。但公司掌管交易的邁克爾 ·斯坦哈特對這些賣家根本置之不理。在市場的持續(xù)崩盤中,這三個年輕人憑著空頭頭寸賺取了更多的利潤。在這種環(huán)境下,那些舊的反對做空的偏見卷土重來,指責他們傲慢、貪婪,并認為那些與美國公司作對的投資(做空)與叛國罪相差無幾?;叵肫鹉嵌螘r間,斯坦哈特說:“對我來說,那些指責和誹謗使我有著空前的職業(yè)成就感?!?/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