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駱賓王,前途未卜,英雄上路

情到深處即為詩 作者:納蘭秋 著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駱賓王·《易水送人》

  駱賓王是初唐四杰之一。

  他在詩歌史上擁有不可置疑的重要地位,但人們對于他的了解恐怕還停留在小學課本里的那首《詠鵝詩》上。

  其實,他的一生就像是滾滾奔流的大江上的一朵浪花,它生在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有一個喑嗚叱咤的人生。

  他怎么會叫駱賓王這么一個怪名字呢?

  駱賓王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飽讀詩書的博學之人,他們?yōu)榱诵●槍砟苡写蟪鱿?,能夠做出一番光宗耀祖的大事業(yè),他們爺倆不知苦熬了多少個日夜,翻爛幾百本經(jīng)史子集,終于在《周易·觀》中發(fā)現(xiàn)一個好句子:"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他們覺得這句話說得不錯,詞句俱佳,因此高度濃縮這句話,給小駱起了這個名字--駱賓王,字觀光。

  短短的三個字包含了祖父兩代人對小駱的殷殷希望,希望他將來能夠體察民情,成為一個輔佐君王的棟梁。

  小駱天生聰明毓秀,對眼前的事物,哪怕是最細微的變化都能感同身受。從小對世界的細微而敏感的觀察造就了小駱多愁善感的性格,他眼中所看到的景色再也不是常人所見的那樣,而是賦予了強烈的自我的色彩。

  時間如逝波。

  轉(zhuǎn)眼小駱已經(jīng)七歲了。有一天,爺爺?shù)囊晃缓糜堰h道來訪。有朋自遠方來,爺爺忙得不亦樂乎,親自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宴席。

  爺爺向老友介紹了自己的愛孫小駱,說小駱詩文寫得棒,人雖小可心思細膩,做出來的詩常常是別人想不見道不得的新感覺。

  老友似乎太相信,怎么大點兒的小孩子能寫出什么好詩?做爺爺?shù)奈疵馓伦髁耍孀约旱膶O子吹牛皮。

  宴席散了,爺爺帶著小駱陪老友在田莊上閑逛。老友從城里來,哪見過如此幽靜恬淡的田園風光,走一處便嘖嘖稱贊個不停。

  他們一行來到一個池塘的邊上,看見一群大白鵝在池里優(yōu)游嬉戲,有的引吭高歌,有的逐水嬉鬧,有的一動不動,靜靜地注視著水里的自己的倒影。好可愛的一群白鵝啊!再襯上這碧水悠悠的池塘,斑駁扶疏的樹影,當真是一副渾然天成的水彩畫。

  老友心曠神怡,忽然突發(fā)奇想,老駱不是吹噓自己的孫子能做詩嗎,何不借眼前的美景難為一下他?老友把小駱拉到自己身邊,用手一指池塘里的白鵝,孩子,你能把眼前這一幕白鵝戲水的美景做成一首詩嗎?

  小駱凝視著眼前的白鵝,心頭略作沉思,隨口便吟出一首詩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聲音瑯瑯尚未脫稚嫩之氣。

  老友一聽,剛才懷疑的心態(tài)立即打消了。這詩做得妙??!短短十幾個字,把眼前的景致惟妙惟肖的刻畫出來,對仗之工整,用詞之準確,要不是親見,誰敢相信這是一個七歲頑童做得?老友心底折服,將小駱呼為神童。

  曲項向天歌,這種昂揚挺拔的姿態(tài)正是駱賓王一生的寫照。

  駱賓王的一生可謂坎坷不順,壯志不酬,但他沒有被蹇促的命運所打倒,他勇敢地做出了抗爭,而且毫不畏懼的迎接失敗的降臨和悲劇的發(fā)生。

  他就是那只白鵝,污泥難染其白,惡波難阻其浮,始終高昂著脖頸向著天空發(fā)出嘹亮而振奮的高歌。

  駱賓王的遭際都清晰的打上了時代的烙印。他的高歌和悲歌也是時代變奏中的一部分。我們分析他的悲劇的時候一定不能忘記他所處的時代,因為他和時代唱了對臺戲。

  駱賓王是初唐時代的人。發(fā)生在唐朝初年的一系列事件,有兩件事情的影響最為深遠,一是李世民發(fā)動的玄武門兵變,二是武則天操持權(quán)柄數(shù)十年最終建周代唐。

  前者為中國歷史貢獻了一個偉大的帝王--唐太宗,也貢獻了一個偉大的治世--貞觀之治,創(chuàng)造了一個令后世無比憧憬和向往的時代。但對于后者,人們的感情就變得復雜得多了。

  比起那個孱弱無能的高宗李治,武則天的統(tǒng)治給歷史帶來了進步,她能夠嫻熟的料理帝國事務,使帝國的前進方向更加精準,為繼之而來的開元盛世鋪好了堅實的路。從這種宏觀的意義上來講,武則天同樣是個偉大的帝王。

  但在微觀方面,卻有許多人的命運因她而改變,尤其是那些和政治息息相關(guān)的文人的命運。由于武則天的政權(quán)不是好來的,因此私底下嚼舌頭的人比比皆是,她為了鞏固既成事實,不惜大開殺戒,實行血腥的恐怖政策,不計其數(shù)的人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

  駱賓王最終選擇了做武則天的敵人。

  駱賓王求仕的過程艱辛而痛苦。他沒有如理想中所想的那樣高中狀元,也沒有如祖父所期待的那樣觀察民情,輔佐君王。

  由于他的正直的性格和孤傲的才情,不肯折節(jié)巴結(jié)權(quán)貴,還遭到同僚的妒嫉,日子很不好過。最后只能混到道王府內(nèi)做一個小小的幕僚。

  道王叫李元慶,是李世民同父異母的弟弟,他非常賞識小駱的才識,想委以重用。但是小駱初來道王府,破格提拔不合乎規(guī)矩,于是李元慶就讓他寫一篇自薦信,這樣的話就可以避免旁人嚼舌頭。

  這本是道王的一片好心,可是小駱的心里卻犯嘀咕。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事我駱某人決不會做,我寧肯不受到重用,也不吹自己的牛皮,更不能讓無恥的小人趁機而入。

  李元慶一看小駱是個榆木腦袋,辜負了自己對他的一片殷切之情,心里十分不痛快。

  你小駱怎么如此的不領情啊,我特意給你大開方便之門,你卻裝孫子不買賬,你不是想當正直坦誠的人嗎?好,本王成全你,你哪也不要去,就呆在道王府,我一不升你的職,二不炒你的魷魚,咱倆就這么耗著,看誰耗過誰!

  此一耗就是七八年,耗的頭發(fā)也白了,胡須也變灰了,滄海都已成桑田,小駱也似乎該叫大駱了,可是他依舊是幾年前的那個小跟班的。

  駱賓王心灰意懶,不想過這種窩囊的寄人籬下的生活了,于是決定掛冠而去,回山東兗州過隱居生活。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大官做不成可以做大詩人啊,而對于歷史來說,往往后者更能垂名于青史。駱賓王閑居兗州,前后一共12年。這是他一生中第一個創(chuàng)作高峰,為列名"四杰"奠定了基礎。

  隱居生活雖好,但沒有錢的日子也著實難熬。

  駱賓王為了解決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不得不告別隱居生活,再次出來求仕。這次他不得不向現(xiàn)實低頭,道王府里那個倔強正直的小伙子再不見了,現(xiàn)在有的只是一個年逾半百的老頭,為了討生計不惜踐踏自己的原則,做以前打死也不肯做的事。

  他四處散發(fā)他的自薦信,暗自祈禱自己的命中率高一點。可是他的運氣實在不好,命運的天平不肯向他傾斜。不過,他雖然過著飄零無依的生活,但總算能糊口下去,不至于流落街頭。

  他曾經(jīng)跟隨薛仁貴的大軍遠征吐蕃,但由于薛仁貴后勤工作做得不夠好,而且孤軍深入,導致戰(zhàn)場失利,駱賓王未獲戰(zhàn)功。

  不過,駱賓王的胸次得以開闊,朔風獵獵的疆場生涯激發(fā)了他的愛國激情,使他的創(chuàng)作境界有又有升華。他在一首詩中高喊:不求生入塞,惟當死報君!他做了一回真正的軍人,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曹植筆下那種"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從戰(zhàn)場回來以后,駱賓王萬沒想到自己會蹲監(jiān)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國家怎么能這么對我?入獄之前,駱賓王當上自己有生以來最高的官職--御史臺御史,這本是一個快樂的結(jié)局,可沒想到卻是一個悲劇的開始。

  剛上任沒多久,由于駱賓王孤傲正直的性子,人際關(guān)系搞的很是糟糕,最后竟被人誣告他收受賄賂,他百口莫辯,身陷囹圄。

  在獄中,駱賓王受盡磨難。

  誣陷他的人竟然買通獄卒,對駱賓王進行嚴刑拷打。他一陣苦笑,沒想到自己從戰(zhàn)場上死里逃生,竟然落一個慘死獄中的下場,這個世界天理何在啊,這個世界小人的數(shù)量怎么就那么多呢?他搞不明白。他受苦受難之際,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佳作: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時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他說自己就像是蟬兒,居高飲潔,品行高蹈超邁,可是卻敵不過肅殺的秋風秋露的摧殘,使它欲飛不能,欲響無聲。"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誰能相信我的清白呢?誰能為我表達心聲!他發(fā)出了震耳欲聾的吶喊,控訴這個不公平的世界。

  從監(jiān)獄出來的時候,駱賓王的頭發(fā)已經(jīng)花白了。度日如年的煎熬和無休止的精神折磨使他老的速度加快了。駱賓王出獄后,繼續(xù)直面慘淡的人生,似乎他的悲慘之路沒有止境。

  駱賓王重獲自由后,唐朝發(fā)生了一件大事。

  唐高宗李治一命嗚呼。中宗李顯即位,但武則天已柄政多時,不愿意釋去攥在手里的權(quán)柄,因此大開殺戒,任用武氏族人充當爪牙打手,誰反對武則天,誰就得死。

  武則天從一個美女變成了青面獠牙的惡魔,她一方面大肆誅殺李唐宗室和元老勛臣,另一方面重用武氏宗族和自己的心腹,同時大開告密之風。因此天下人心惶惶,到處都籠罩著一派恐怖氣氛。

  駱賓王目睹了武則天的殘忍,滿懷著一腔憤慨和拯救天下的責任感南下?lián)P州去也。

  在揚州,開國功勛徐茂功的孫子徐敬業(yè)已經(jīng)扛起了反抗武則天的義旗,老駱決定加入討伐武則天的行列中。他恥于同武則天合作,他從心底瞧不起這個女人。

  駱賓王,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站到了這個世界上最有權(quán)勢、而且心狠手辣殺人如麻的女人的對立面。

  他憑什么?只憑一股子蠻力嗎?非也,駱賓王雖文弱但有智慧,更令人戰(zhàn)栗的是他的筆桿子。他發(fā)誓要用自己的筆,殺死那個女魔頭。

  未去揚州之前,駱賓王在易水之濱送別友人。

  天下形勢不容樂觀。各地反抗武則天的戰(zhàn)火洶涌澎湃。駱賓王義不容辭。在送別友人之際,忽想起史書上荊軻刺秦王的一段故事。

  戰(zhàn)國末年,燕太子丹為了挽救國家免于喪亡,派刺客荊軻入秦刺殺秦王嬴政。臨行時,"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駱賓王悲情涌起,豪氣盈胸。遂吟出此詩: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寥寥十六個字,千載之下猶聞悲聲。

  英雄荊軻雖然已化作歷史的煙塵,但英風壯采的事跡卻凜凜如生。那份豪氣,那份悲慨,那份壯烈,那份無畏,那份士為知己者死的氣度,讓人心潮澎湃。英雄膽略,誕生胸際,自己也要向英雄荊軻一樣,壯士發(fā)憤,義無反顧。

  一見易水寒聲,至今日猶聞嗚咽。懷古蒼涼,勁氣直達,高格也。俞陛云在《詩境淺說》中如此形容。

  駱賓王以荊軻故事抒懷詠志,一種誓死不與武則天共存的態(tài)度,一種推翻武則天統(tǒng)治,匡復"李唐"的決心,一種舍身報國,萬死不辭的豪邁,一種赴湯蹈火,為自己的信念執(zhí)著以赴的熱情,洋溢而出。

  詩人面對易水湯湯的水流,悲淚零落。前途未卜,英雄上路。生死殊難預料,然而這信念,這壯志,這豪情,這悲憤,卻不可以不以死相酬。

  到了揚州,駱賓王豪情萬丈,面對眼前一起戮力勤王的軍士,他感覺自己不再只為自己而活了,他還肩負著拯救蒼生道義的重任。

  他的筆不光是用來寫一些無關(guān)痛癢的詩詞的,而是一桿用來戰(zhàn)斗的槍,它有銳利的鋒芒,他要用盡渾身的力量進行投擲,一舉必將荼毒生靈的武后擊斃。

  他的頭腦里浮現(xiàn)出一幅戰(zhàn)爭的圖景,他正拿著如椽巨筆,惡狠狠的向武則天刺去。一篇令人胸膽酣張的戰(zhàn)斗檄文一蹴而就:

  ……

  鳴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龍漦帝后,識夏庭之遽衰。

  ……

  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喑嗚則山岳崩頹,叱吒則風云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轉(zhuǎn)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勛,無廢大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后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好一篇令人豪氣陡增的雄文!

  這則雖短但大氣磅礴的檄文,有如長虹貫日,懾人心魄。字字句句直刺武則天的要害。而且效果非常好,不到旬日間,前來歸附的士兵有十萬多人,聽這個數(shù)字也覺得夠嚇人。

  很快,這篇檄文就傳遍天下,也傳到了被駱賓王形容為"女魔頭"和"老妖精"的武則天耳中。

  據(jù)說,武則天并不發(fā)怒而是帶著欣賞的興致來讀這篇文章。讀到"一壞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時,她怫然作色說:"如此人才不用,真是宰相的過失。"讀完之后又反復贊嘆,說:"駱賓王的文章固然了不起,但徐敬業(yè)的武功卻未必匹配得上。"看來,武則天對于徐敬業(yè)的起兵是不以為然的,小泥鰍能在大海里揚波嗎?

  果然不出武則天所料,徐敬業(yè)很快就不行了。徐敬業(yè)雖然奮力迎戰(zhàn),也取得了幾次勝利,但最后終因力量懸殊而失敗,前后歷時僅三個月。

  至于兵敗后駱賓王的下落,至今仍然是個謎。

  大概有三種說法:被殺說,逃亡說和投江說,每個說法似乎都證據(jù)不足。但駱賓王逃亡的說法流傳最廣。

  根據(jù)《唐才子傳》中的說法,駱賓王最終看透塵世,成了一個游方的僧人。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應該是個可喜的結(jié)局。

  駱賓王完成了從老駱向老僧的轉(zhuǎn)變,這不僅僅是身份的轉(zhuǎn)換,更是心境的轉(zhuǎn)換。相信駱賓王在新的境界里,一定能夠安享一段平和的時光,而那是他最缺乏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