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里子論印

東里子論印 作者:清·馮泌


《東里子論印》清 馮泌撰

  東里子曰:印,字學之一也。原夫書契之作,固皆圣人之心畫,以昭同文之制,又皆百王之治法,古用以昭信,蓋自三代時皆有之。如蘇子之所佩,虞卿之所解,其可據者也。而獨推秦、漢者,為其時猶近古,而遺文流傳,至今未磨,更可詳考訂耳。他若六朝之參以朱白,唐、宋之專尚朱文,以及元、明之更有朱疊官印,古法無復存矣!而私印之于古不墮者,殆惟一線,文、何、朱、頤出,而私印一道,疆疆乎返古之盛已。夫何,胡曰從輩毀觚為圓,力趨靡麗,一悅時目,古法于是復墮。吾師爨公力辟之,目為妖孽不為過,惜其書不傳于世。至今學者矯揉造作,敗壞成規(guī),猶皆曰從流毒,則豈非好異者之過,而不揆于正哉。揆正之法,雖在師古,然使規(guī)規(guī)于古,不能自為一印,則是文必六經、《左》、《史》,而唐、宋不必繼作;則是詩必《三百》、《楚騷》,而漢、唐不必更制;則是書必《石鼓》、斯、籀,而鐘、王不必復起,非通論已。夫古印俱在,官之朱疊,力不可返,而有心者欲于私印中存古遺意,潛心求通,取古法而神明之,無不可以名當時、傳后世,奈何恁杜撰,以至此極乎。今為學者計,不貴執(zhí)古人之成規(guī),而第當審時代為因革。夫古印樸,今印華;古印圓勁,今印方板;古印在有意無意,今印則著跡太甚。度今日盡返古初亦所不必,既有意求好,存樸茂于時華之中,運圓勁于方板之外,何不可?要在究心字法、章法,即以行文之說說印,其所謂正反開合、抑揚頓挫、淺深輕重、斷續(xù)穿插.文愈變而法愈嫻,無不一一如之,則不趨險怪,不務雕巧。猶夫字也,而一字之中,筆筆生動;猶夫章也,而一章之中,字字連貫,結撰完密。方且求工之不暇,而暇節(jié)外生枝,離經叛道,以取戾于先民,作俑于來茲也哉!
  《印藪》、《印正》、《印選》諸書,斯道之規(guī)矩準繩之。茍非淹貫始終,與古為化,而欲獨辟門徑,鮮有不蕩越范圍者。蓋不能放而求放,則真放焉而已,烏可與登作者之堂哉!爨公吾師留心篆學,垂五十年,凡古石刻銅鑄,以及鐘鼎雜文,其有關于文字者,靡不廣搜詳討,以折衷于《藪》、《正》諸書。然后恁所鐫摹,一惟雄放。而其實法律謹嚴,毫發(fā)不容以間。不規(guī)規(guī)于古而無非古,秦、漢以來,自為一家,猶夫書有鐘、王,文有《左》、《史》,詩有李、杜,不可無一,不可有二者也。而不善學者,不其知皆自苦心營煉中來,將欲舍古人之成法,以學先生之雄放,勢不致蕩越范圍不止,是豈先生階厲哉!夫印之為道,固有至理,歷代以來,作者如林,先生《印指》一書,月旦諸家,扶進后學,未嘗不折衷于古,得其中正。則其自為印也,非放亦可知矣。今之學者,不由規(guī)矩準繩中究心精煉,而遽以先生為法,是猶未立而驅之行也,豈可得乎?余初從先生游,竊自喜斯道得其途則甚易,及益深之而益知其難,近來究心《印藪》諸書,始嘆先生之學問有本,于古為化,空所依傍,自成一家,未可以一驟至,解人慎勿舍規(guī)矩準繩以學先生哉!
  倪郁洲,余文學受業(yè)師也,博古嗜奇,初所作印,多趨險怪,刀鋒尖利,渾樸未免有虧,后一變而宗《印正》,則純乎秦之嫡派矣。平滿圓樸之中,猶自英英露爽,能品也。紅文有修能遺意,生趣可人,第終不能改而不用尖刀,亦所不解。
  程穆倩名冠南國,以余所見不過數十印,不是概其生平。以所見淪之,白文清瘦可愛,刀法沉郁頓挫,無懈可擊,然未脫去摹古跡象也;朱文宗修能而又變其體,近日學者愛摹之。
  馬西樵,淮隱人也,專于學古人之拙處、陋處。力矯近世纖巧之弊,可謂挺然獨立者,然有意為之,未免著痕,要亦不失文人面目。
  吳幼石、孫白村、郭子謙、楊平子輩,皆出自爨公面授,然謂文人游戲則可,若語于斯道之精微,則概乎未之有得也。
  張容仲、秦贊元亦爨公薪傳,但文理不深,凡爨公已刻字摹之酷似,間以己意則鄙俚不堪觀矣!
  姚彥徵、鄭恪謹市頭射利,無深責,而恪謹私淑爨公,間有一二不失矩度。彥征則與爨公同時,以其所學,盡出稠輩,獨不免于逢迎世好,而晶玉諸章一入其手,則力量不猶人。未可以俗下忽之。
  米紫來冠裳中群推宗匠,然師心夸大,已階之厲,至胡臬司所刻譜,徒詡淹博,不辨世代,不正體格,雜然相就。且其為書,紙光墨色,事事精致,易悅俗目,不重斥之,惑亂將不知所底止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