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朱子語類卷第五十七 孟子七

朱子語類 作者:宋·朱熹



  離婁 下

  舜生於諸馮章

  「若合符節(jié)?!埂敢杂駷?之,篆刻文字而中分之,彼此各藏其半。有故,則左右相合以為 信?!瓜壬唬骸腹湃朔?jié),多以玉為 之,如『牙璋以起軍旅』。周禮中有以玉為 竹節(jié)。又有竹符,又有英蕩符。蕩,小節(jié)竹,今使者謂之『蕩節(jié)』也,刻之為 符。漢有銅虎符、竹使符。銅虎以起兵,竹使郡守用之。凡符節(jié),右留君所,左以與其人。有故,則君以其右合其左以為 信也。曲禮曰:『獻(xiàn)田地者,執(zhí) 右契?!挥艺撸∥镏?。如發(fā)兵取物徵召,皆以右取之也?!棺俊g同。

  子產(chǎn)聽鄭國 之政章

  鄭之虎牢,即漢之成皋也?;⒗沃?,即溱洧之水,後又名為 汜水關(guān),子產(chǎn)以乘輿濟 人之所也。聞人務(wù) 德以為 孟子之言非是。其說以為 ,溱洧之水,其深不可以施梁柱,其淺不可以涉,豈可以濟 乘輿!蓋溱洧之水底皆是沙,故不可以施梁柱,但可用舟渡而已。李先生以為 疑,或是偶然橋 梁壞 ,故子產(chǎn)用其車以渡人。然此類亦何必深考。孟子之意,但言為 政者當(dāng)務(wù) 民之宜,而不徒以小惠耳。僩。卓錄云:「或問:『車輿豈可以涉水?』曰:『想有可涉處?!弧孤勅耍阒萑?。

  問:「子產(chǎn)之事,以左傳 考之,類非不知為 政者。孟子之言,姑以其乘輿濟 人一事而議之耳。而夫子亦止以『惠人』目之,又謂其『猶眾人之母,知食而不知教』,豈非子產(chǎn)所為 終以惠勝 歟?」曰:「致堂於『惠人也』,論此一段甚詳。東坡云『有及人之近利,無經(jīng)世之遠(yuǎn)圖』,亦說得盡。『都鄙有章』,只是行惠人底規(guī)模。若後世所謂政者,便只是惠。」必大。

  中也養(yǎng)不中章

  「中也養(yǎng)不中,才也養(yǎng)不才?!桂B(yǎng)者,非速使之中、使之才,「漸民以仁,摩民以義」之謂也。下「以善養(yǎng)人」同。節(jié)。

  言人之不善章

  「言人之不善,當(dāng)如後患何?」恐是孟子因事而言之。人傑 。

  仲尼不為 已甚章

  「仲尼不為 已甚」,言聖人所為 ,本分之外不加毫末。如人合喫 八棒,只打八棒;不可說這人可惡 ,更添一棒。稱人之善,不可有心於溢美;稱人之惡 ,不可溢惡 ,皆不為 已甚之事也?;蛏淆斏綍?云:「徐行後長,得堯 舜之道;不為 已甚,知仲尼之心?!过斏阶x之甚喜,蓋龜山平日喜說此兩 句也。僩?! 枺骸浮褐倌岵粸?已甚』,此言本分之外無所增加爾?!乖弧敢延?xùn)太?!褂謫枺骸浮悍瞧渚皇?,非其民不使』;『治亦進(jìn),亂亦進(jìn),不羞污君,不辭小官』,氣 象可謂已甚矣,而目之曰聖人之清、和,似頗難會。 」頃之,乃曰:「雖是聖,終有過當(dāng)處。」又問:「伯夷『不念舊惡 ,求仁得仁』,似是清中之和;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似亦是和中之清?!乖唬骸溉弧7菜^聖者,以其渾然天理,無一毫私意。若所謂『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朝諸侯,有天下;行一不義,殺 一不辜,而得天下者,皆不為 也』,這便是聖人同處,便是無私意處。但只是氣 質(zhì)有偏比之失,故終有不中節(jié)處。所以易說『中正』,伊川謂:『中重於正,正不必中也?!谎灾?,則正已在其中。蓋無正,則做中不出來 ;而單 言正,則未必能中也。夷惠諸子,其正與夫子同,而夫子之中,則非諸子所及也?!褂謫枺骸敢幕萁匝浴猴L(fēng)』,而不以言伊尹,何哉?」曰:「或者以伊尹為 得行其道,而夷惠不得施其志,故有此論。似不必然,亦偶然爾?!沟婪蛟唬骸敢砸獯е?,竊恐伊尹勝 似夷惠得些。」曰:「也是伊尹體用較全?!鬼曋?。復(fù) 曰:「夷惠高似伊尹,伊尹大似夷惠。」道夫。

  大人者章  問「大人不失赤子之心」。「大人事事理會 得,只是無許多巧偽 曲折,便是赤子之心?!箷r舉加或錄云:「只恁地白直做將 去,無許曲折?!褂衷疲骸柑谷幻靼?,事事理會 得,都無許多奸巧?!?br />
  敬之問「大人不失赤子之心」。曰:「這須著兩頭看,大人無不知,無不能;赤子無所知,無所能。大人者,是不失其無所知、無所能之心。若失了此心,使些子機關(guān),計些子利害,便成箇小底人,不成箇大底人了。大人心下沒許多事?!箷r舉。

  大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赤子無所知,無所能。此兩 句相拗,如何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卻是不失其無所知、無所能做出?蓋赤子之心,純一無偽 ,而大人之心,亦純一無偽 。但赤子是無知覺底純一無偽 ,大人是有知覺底純一無偽 。賀孫。夔孫錄云:「大人之所以為 大人者,卻緣是它存得那赤子之心。而今不可將 大人之心只作通達(dá)萬變,赤子只作純一無偽說。蓋大人之心,通達(dá)萬變而純一無偽 ;赤子之心,未有所知而純一無偽 。」

  厚之問「赤子之心」。曰:「止取純一無偽 ,未發(fā)時雖與聖人同,然亦無知。但眾人既發(fā)時多邪僻,而赤子尚未然耳?!箍蓪W(xué)。

  問:「赤子之心,指已發(fā)而言,然亦有未發(fā)時?!乖唬骸敢嘤斜景l(fā)時,但孟子所論,乃指其已發(fā)者耳?!沽季茫υ唬骸附裰笕?,也無那赤子時心?!沽x剛。

  問:「赤子之心,莫是發(fā)而未遠(yuǎn)乎中,不可作未發(fā)時看否?」曰:「赤子之心,也有未發(fā)時,也有已發(fā)時。今欲將 赤子之心專 作已發(fā)看,也不得。赤子之心,方其未發(fā)時,亦與老稚賢愚一同,但其已發(fā)未有私欲,故未遠(yuǎn)乎中耳。」銖。

  施問「赤子之心」。曰:「程子道是『已發(fā)而未遠(yuǎn)』。如赤子饑則啼,渴則飲,便是已發(fā)?!褂睢?br />
  養(yǎng)生者章

  王德修云:「親聞和靖說『惟送死可以當(dāng)大事』,曰:『親之生也,好惡 取舍得以言焉。及其死也,好惡取 舍無得而言。當(dāng)是時,親之心即子之心,子之心即親之心,故曰「惟送死可以當(dāng)大事」。』」先生曰:「亦說得好。」閎祖。

  君子深造之以道章

  「君子深造之以道」,語勢 稍倒,「道」字合在「深造」之前。趙岐云「道者,進(jìn)為 之方」,亦不甚親切。道只是進(jìn)學(xué)之具,深造者,從 此挨向前去。如「之以」二字,尋 常這般去處,多將 作助語打過了。要之,卻緊切。如「夜氣 不足以存」,與「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以」字皆不虛設(shè)?!讣茸硪跃?,既飽以德」,皆是也。謨。

  問:「『道者,進(jìn)為 之方』,如何?」曰:「此句未甚安,卻只是循道以進(jìn)耳?!旱馈蛔衷谏?。」可學(xué)。

  敬之問「道者,進(jìn)為 之方」。曰:「是事事皆要得合道理?!喝≈笥曳昶湓唬降檬炝?,自然日用之間只見許多道理在眼前。東邊去也是道理,西邊去也是道理,都自湊合得著,故曰『逢其原』。如水之源。流出來 ,這邊也撞著水,那邊也撞著水?!官R孫。

  「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乖唬骸钢簧钤煲缘溃闶且缘弥?,此政與淺迫相對 。所謂『深造』者,當(dāng)知非淺迫所可致。若欲淺迫求之,便是強探力取。只是既下功夫,又下工夫,直是深造,便有自得處在其中?!褂衷唬骸竷?yōu)游饜飫,都只是深造後自如此,非是深造之外又別欲自得也。與下章『博學(xué)而詳說之,將 以反說約』之意同?!?。

  「君子深造之以道?!沟溃皇堑览眄サ刈?,恁地做。深造,是日日恁地做。而今人造之不以其道,無緣得自得?!干钤熘缘馈?,方始欲其自得??茨恰赣棺?,不是深造以道,便解自得。而今說得多,又剩了;說得少,又說不出,皆是不自得。夔孫?!  浮壕由钤熘缘?,欲其自得之也』,如何?」曰:「『深造』云者,非是急迫遽至,要舒徐涵養(yǎng),期於自得而已?!鹤缘弥?,則自信不疑,而『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於道也深;『資之深』,則凡動 靜語默,一事一物,無非是理,所謂『取之左右逢其原』也?!褂謫枺骸浮嘿Y』字如何說?」曰:「取也。資,有資藉之意?!嘿Y之深』,謂其所資藉者深,言深得其力也?!怪儭H?略。

  或問「君子深造之以道」一章。曰:「『深造之以道』,語似倒了?!阂缘馈蛔衷凇荷钤臁蛔稚希绞?。蓋道是造道之方法,循此進(jìn)進(jìn)不已,便是深造之,猶言以這方法去深造之也。今曰『深造之以道』,是深造之以其方法也?!阂缘馈皇枪し?,『深造』是做工夫。如『博學(xué)、審問、慎思、明辨、力行』之次序,即是造道之方法。若人為 學(xué)依次序,便是以道;不依次序,便是不以道。如為 仁而『克己復(fù) 禮』,便是以道;若不『克己復(fù) 禮』,別做一般樣 ,便是不以道。能以道而為 之不已,造之愈深,則自然而得之。既自得之而為 我有,『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嘿Y之深』這一句,又要人看。蓋是自家既自得之,則所以資藉之者深,取之無窮,用之不竭,只管取,只管有,滾滾地出來 無窮。自家資他,他又資給自家。如掘地在下,藉上面源頭水來 注滿。若源頭深,則源源來 不竭;若淺時,則易竭矣。又如富人大寶藏,裏面只管取,只管有。『取之左右逢其原』,蓋這件事也撞著這本來 底道理,那件事也撞著這本來 底道理,事事物物,頭頭件件,皆撞著這道理。如『資之深』,那源頭水只是一路來 ,到得左右逢原,四方八面都來 。然這箇只在自得上,才自得,則下面節(jié)次自是如此?!褂衷疲骸浮嘿Y』字如『萬物之資始』,『資於事父以事君』之『資』,皆訓(xùn)『取』字。」?fàn)c?! ∽由茊枴妇由钤熘缘溃渥缘弥病挂还?jié)。曰:「大要在『深造之以道』,此是做工夫處。資,是他資助我,資給我,不是我資他。他那箇都是資助我底物事,頭頭撞著,左邊也是,右邊也是,都湊著他道理源頭處。源頭便是那天之明命,滔滔汨汨底,似那一池有源底水。他那源頭只管來 得不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來 供自家用。似那魚湊活水相似,卻似都湊著他源頭。且如為 人君,便有那仁從 那邊來 ;為 人臣,便有那箇敬從 那邊來 ;子之孝,有那孝從 那邊來 ;父之慈,有那慈從 那邊來 ,只是那道理源頭處。莊子說『將 原而往』,便是說這箇。自家靠著他原頭底這箇道理,左右前後都見是這道理。莊子說『在谷滿谷,在坑滿坑』,他那資給我底物事深遠(yuǎn),自家這裏頭頭湊著他原頭。」植。賀孫錄疑同,見下。

  子善問:「『君子深造之以道』,造是造道,欲造道,又著『以道』,語意似『以道深造』?!乖唬骸复酥皇沁M(jìn)為 不已,亦無可疑。公將 兩 箇『道』字來 說,卻不分曉 ?!官R孫問:「『深造』之『造』字,不可便做已到說。但言進(jìn)進(jìn)做將 去,又必以其方。」曰:「然?!褂謫枺骸浮喝≈笥曳昶湓?,是既資之深,則道理充足,取之至近之處,莫非道理。」曰:「『資』字恰似資給、資助一般。資助既深,看是甚事來 ,無不湊著這道理。不待自家將 道理去應(yīng) 他,只取之左右,便撞著這道理。如有源之水滾滾流出,只管撞著他。若是所資者淺,略用出便枯竭了。莊子說『庖丁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 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正是此意。為 人君,便是撞著箇仁道理;為 人臣,便自撞著箇敬道理;為 人子,便自撞著箇孝道理;為 人父,便自撞著箇慈道理;與國 人交,便自撞著箇信道理,無適而不然。」賀孫。

  「居之安」,只是如人之居住得那裏安穩(wěn)。只是從 初本原如此,到熟處,左右皆逢之。謙。

  或問:「『自得』章,文義莫有節(jié)次否?」曰:「此章重處只在自得後,其勢 自然順下來 ,才恁地,便恁地,但其間自不無節(jié)次。若是全無節(jié)次,孟子何不說『自得之,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曰:「尹先生卻正如此說。」曰:「看他說意思自別。孟子之意,是欲見其曲折而詳言之;尹先生之言,是姑舉其首尾而略言之。自孟子後,更無人會 下這般言語。」  或問:「程子之說如何?」曰:「必須以道,方可『潛心積慮,優(yōu)游厭飫』。若不以道,則『潛心積慮,優(yōu)游厭飫』做甚底!」?fàn)c?! 〔W(xué)而詳說之章

  「博學(xué)而詳說之,將 以反說約也。」惟先難而後易,凡事皆然。道夫。

  問:「『博學(xué)而詳說之,將 以反說約也』,如何?」曰:「約自博中來 。既博學(xué),又詳說,講貫得直是精確,將 來 臨事自有箇頭緒。才有頭緒,便見簡約。若是平日講貫得不詳悉,及至臨事只覺得千頭萬緒,更理會 不下,如此則豈得為 約?」去偽 。

  問「博學(xué)詳說,將 以反說約也」。曰:「貫通處便是約,不是貫通了,又去裏面尋 討箇約。公說約處,卻是通貫了,又別去尋 討箇約,豈有此理!伊川說格物處云:『但積累多後,自然脫然有貫通處?!弧悍e累多後』,便是學(xué)之博;『脫然有貫通處』,便是約。」楊楫 通老問:「世間博學(xué)之人非不博,卻又不知箇約處者,何故?」曰:「他合下博得來 便不是了,如何會 約。他便不窮究這道理是如何,都見不透徹 ,只是搜求隱僻之事,鉤摘奇異之說,以為 博,如此豈能得約!今世博學(xué)之士大率類此。不讀正當(dāng)?shù)讜?,不看正當(dāng)注疏,偏揀人 所不讀底去讀,欲乘人之所不知以誇人。不問義理如何,只認(rèn)前人所未說,今人所未道者,則取之以為 博。如此,如何望到約處!」又曰:「某嘗不喜揚子雲(yún)『多聞則守之以約,多見則守之以卓』。多聞,欲其約也;多見,欲其卓也。說多聞了,又更要一箇約去守他,正如公說。這箇是所守者約,不是守之以約也?!箖g?! ⌒熳釉徽?br />
  所謂「聲聞過情」,這箇大段務(wù) 外郎當(dāng)。且更就此中間言之,如為 善無真實懇 惻 之意,為 學(xué)而勉強茍且徇人,皆是不實。須就此反躬思量,方得。僩。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章  敬之問「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 ?!埂T唬骸溉伺c萬物都一般者,理也;所以不同者,心也。人心虛靈,包得許多道理過,無有不通。雖間有氣 稟昏底,亦可克治使之明。萬物之心,便包許多道理不過,雖其間有稟得氣 稍正者,亦止有一兩 路明。如禽獸中有父子相愛 ,雌雄有別之類,只有一兩 路明,其他道理便都不通,便推不去。人之心便虛明,便推得去。就大本論之,其理則一;纔稟於氣 ,便有不同?!官R孫問:「『幾 ?!欢?,不是說善惡 之間,乃是指這些好底說,故下云『庶民去之,君不存之』。」曰:「人之所以異於物者,只爭這些子?!官R孫。時舉錄云:「人物之所同者,理也;所不同者,心也。人心虛靈,無所不明;禽獸便昏了,只有一兩 路子明。人之虛靈皆推得去,禽獸便推不去。人若以私慾蔽了這箇虛靈,便是禽獸。人與禽獸只爭這些子,所以謂之『幾 希』?!?br />
  徐元昭問:「『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如何是存之?」曰:「存,是存所以異於禽獸者。何故至『存之』方問?」因問元昭:「存何物?」元昭云:「有所見?!乖唬骸覆浑x日用之間?!乖唬骸负沃^日用之間?」曰:「凡周旋運用?!乖唬骸复四饲莴F所以與人同,須求其所以與人異者。僧問佛:『如何是性?』曰:『耳能聞,目能見?!凰惆堰@箇作性,不知這箇禽獸皆知。人所以異者,以其有仁義禮智,若為 子而孝,為 弟而悌,禽獸豈能之哉!」元昭又云:「『萬物皆備 於我』,此言人能備 禽獸之不備 ?!乖唬骸赣^賢此言,元未嘗究竟?!箍蓪W(xué)。璘錄別出。

  元昭問「君子存之」。曰:「存是存其所以異於禽獸之道理,今自謂能存,只是存其與禽獸同者耳。饑食渴飲之類,皆其與禽獸同者也。釋氏云:『作用是性?!换騿枺骸喝绾问亲饔??』云:『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口談?wù)摚谑謭?zhí) 捉,在足運奔,遍現(xiàn)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淮耸钦f其與禽獸同者耳。人之異於禽獸,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釋氏元不曾存得?!弓U?! ≈淮嬲哂幸?,未有不知而能存者也?!妇哟嬷?。」僩。

  「明於庶物」,如物格。閎祖。

  或問:「『明於庶物,察於人倫』,明、察之義有淺深否?」曰:「察深於明。明只是大概明得這箇道理爾。」又問:「與孝經(jīng)『事天明,事地察』之義如何?」曰:「這箇『明、察』又別。此『察』字,卻訓(xùn)『著』字;『明』字訓(xùn)『昭』字。事父孝,則事天之道昭明;事母孝,則事地之道察著。孟子所謂『明、察』,與易繫『明於天之道,察於人之故』同。」去偽 。

  子善問:「舜『明庶物,察人倫』。文勢 自上看來 ,此『物』字,恐合作禽獸說?!乖唬骸覆蝗??!好黛妒铩?,豈止是說禽獸?禽獸乃一物。凡天地之間眼前所接之事,皆是物。然有多少不甚要緊底事,舜看來, 惟是於人倫最緊要?!官R孫。

  「明於庶物,察於人倫?!姑?、察是見得事事物物之理,無一毫之未盡。所謂仁義者,皆不待求之於外,此身此心,渾然都是仁義。賀孫。

  守約問:「孟子何以只說『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曰:「堯 自是渾然。舜卻是就事物上經(jīng)歷,一一理會 過?!官R孫。

  問:「『舜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蝗魧W(xué)者,須是行仁義方得?!乖唬骸高@便如適來 說『三月不違』意。他是平日身常在仁義內(nèi) ,即恁地行出。學(xué)者身在外了,且須去求仁義就上行;然又須以『由仁義行』為 準(zhǔn)的 ,方得?!官R孫。

  符舜功言:「只是『由仁義行』,好行仁義,便有善利之分?!乖唬骸复耸墙髦畬W(xué)。豈不見上面分明有箇『舜』字?惟舜便由仁義行,他人須窮理,知其為仁 為 義,從 而行之。且如『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既未能安仁,亦須是利仁。利仁豈是不好底!知仁之為 利而行之。不然,則以人欲為 利矣!」德明。

  禹惡 旨酒章

  問:「『禹惡 旨酒,好善言;湯 執(zhí) 中;文王望道未之見;武王不泄邇,不忘遠(yuǎn);周公坐以待旦。』此等氣象 ,在聖人則謂之『兢兢業(yè)業(yè),純亦不已』;在學(xué)者則是『任重道遠(yuǎn),死而後已』之意否?」曰:「他本是說聖人?!褂衷唬骸缸x此一篇,使人心惕然而常存也!」道夫。

  問:「『湯 執(zhí) 中,立賢無方』,莫是執(zhí) 中道以立賢否?」曰「不然。執(zhí) 中自是執(zhí) 中,立賢自是立賢。只這『執(zhí) 中』,卻與子莫之『執(zhí) 中』不同。故集注下謂:『執(zhí) ,謂守而不失?!粶?只是要事事恰好,無過不及而已?!箷r舉。

  問:「『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簧衔募仁歉髋e一事言,四聖人之事亦多,周公如何施之?」曰:「此必是周公曾如此說。大抵所舉四事極好,此一處自舜推之至於孔子?!箍蓪W(xué)。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此不可考,恐是周公自有此語。如「文王我?guī)熞?,周公豈欺我哉」?此直是周公曾如此語,公明儀但舉之耳。四事極說得好?!感埂棺钟嗅虻滓馑肌V?。

  因論「泄邇、忘遠(yuǎn)」,老蘇說乖,曰:「聖人心如潮水上來 ,灣 坳浦漵,一時皆得,無有遠(yuǎn)邇?!狗健?br />
  王者之跡熄章

  問「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曰:「這道理緊要在『王者之跡熄』一句上。蓋王者之政存,則『禮樂 征伐自天子出』,故雅之詩自作於上,以教天下。王跡滅 熄,則禮樂 征伐不自天子出,故雅之詩不復(fù) 作於上,而詩降而為 國 風(fēng)。是以孔子作春秋,定天下之邪正,為 百王之大法也?!?fàn)c。

  莊仲問:「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先儒謂自東遷之後,黍離降為 國 風(fēng)而雅亡矣??质强鬃觿h詩之時降之。」曰:「亦是他當(dāng)時自如此。要識此詩,便如周南召南當(dāng)初在鎬豐之時,其詩為 二南;後來在 洛邑之時,其詩為 黍離。只是自二南進(jìn)而為 二雅,自二雅退而為 王風(fēng)。二南之於二雅,便如登山;到得黍離時節(jié),便是下坡了?!刮奈怠?br />
  可以取章

  「可以取,可以無取」,是先見得可以取,後來 卻見得可以無取,如此而取之,則傷 廉矣。蓋後來 見者較是故也。「與、死」,亦然。閎祖?! ≌鋯枺骸浮嚎梢匀。梢詿o取,取傷 廉』,亦是二聯(lián)之義?」曰:「看來 『可以取』,是其初略見得如此;『可以無取』,是子細(xì)審察見得如此,如夫子言『再思』一般。下二聯(lián)放此,庶幾 不礙。不然,則不取卻是過厚,而不與、不死,卻是過薄也?!箟炎?。

  「可以取,可以無取」,此段正與孔子曰「再斯可矣」相似。凡事初看尚未定,再察則已審矣,便用決斷 始得。若更加之思焉,則私意起,而非義理之本然。僩。

  「可以取,可以無取」云云。夫取為 傷 廉,固也。若與者本惠,死者本勇,而乃云「傷 惠、傷 勇」者,謂其過予與無益之死耳。且學(xué)者知所當(dāng)予而不至於吝嗇, 知所當(dāng)死而不至於偷生,則幾 矣。人傑 。

  孟子言:「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 廉??梢耘c,可以無與,與傷 惠?!顾饕庵辉凇溉?廉」上,且將 那「與傷 惠」來 相對 說。其實與之過厚些子,不害其為 厚;若纔過取,便傷 廉,便是不好。過與,畢竟當(dāng)時是好意思;與了再看之。方見得傷 惠,與傷 廉不同。所以子華使於齊,「冉子與之粟五秉」,聖人雖說他不是,然亦不大故責(zé)他。只是纔過取,便深惡 之,如冉求為之 聚歛而欲攻之,是也。僩。

  天下之言性也章

  問:「『則故而已矣』,故是如何?」曰:「故,是箇已發(fā)見了底物事,便分明易見。如公都子問性,孟子卻云:『乃若其情,則可以為 善矣?!簧w性自是箇難言底物事,惟惻 隱、羞惡 之類卻是已發(fā)見者,乃可得而言。只看這箇,便見得性。集注謂『故』者是已然之跡也。是無箇字得下,故下箇『跡』字?!箷r舉?! 枴竸t故而已矣」。曰:「性是箇糊塗不分明底物事,且只就那故上說,故卻是實有痕跡底。故有兩 件,如水之有順利者,又有逆行者。畢竟順利底是善,逆行底是惡 ,所以說『行其所無事』,又說『惡 於鑿』,鑿則是那逆行底。又說『乃若其情,則可以為 善』。性是糊塗底物事,情卻便似實也。如惻 隱、羞惡 、辭遜、是非,這便是情?!瓜唷?br />
  敬之問:「故,是已然之跡,如水之潤下,火之炎上?!阂岳麨?本』,是順而不拂之意。」曰:「利是不假人為 而自然者。如水之就下,是其性本就下,只得順?biāo)H艏ぶ谏?,是不順其性,而以人?之也。如『無惻 隱之心非人,無羞惡 之心非人』,皆是自然而然。惟智者知得此理,不假人為 ,順之而行?!鼓仙?。時舉錄別出。

  敬之問:「『故者,以利為 本?!蝗缁鹬咨希疂櫹?,此是故;人不拂他潤下炎上之性,是利?!乖唬骸腹适潜救坏?,利是他自然底。如水之潤下,火之炎上,固是他本然之性如此。然水自然潤下,火自然炎上,便是利。到智者行其所無事,方是人之得自然底,從 而順?biāo)!箷r舉。倪同。

  「故,是已然之跡,如水之下,火之上,父子之必有親,孟子說『四端』,皆是。然雖有惻 隱,亦有殘忍,故當(dāng)以順為 本。如星辰亦有逆行,大要循躔度者是順?!箚枺骸改宪幷f故作『本然』?!乖唬骸溉绱藙t善外別有本然。孟子說性,乃是於發(fā)處見其善,荀揚亦於發(fā)處說,只是道不著?!箚枺骸讣仍啤红栋l(fā)處見』,伊川云『孟子說性,乃極本窮原之理』,莫因發(fā)以見其原?」曰:「然?!箍蓪W(xué)。

  器之說:「『故者以利為 本』,如流水相似,有向下,無向上,是順?biāo)??!乖唬骸腹适潜緛?底,以順為 本。許多惻 隱、羞惡 ,自是順出來 ,其理自是如此。孟子怕人將 不好底做出去,故說此。若將 惡 者為 利之本,如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這便是將 不利者為本 。如伊川說,楚子越椒之生,必滅 若敖氏,自是出來便 惡 了。荀子因此便道人性本惡 。據(jù) 他說,『塗之人皆可為 禹』,便是性善了。他只說得氣 質(zhì)之性,自是不覺?!褂?。

  故,只是已然之跡,如水之潤下,火之炎上。潤下炎上便是故也。父子之所以親,君臣之所以義,夫婦之別,長幼之序,然皆有箇已然之跡。但只順利處,便是故之本。如水之性固下也,然搏之過顙,激之在山,亦豈不是水哉!但非其性爾。仁義禮智,是為 性也。仁之惻 隱,義之羞惡 ,禮之辭遜,智之是非,此即性之故也。若四端,則無不順利。然四端皆有相反者,如殘忍饒錄作「忮害」。之非仁,不恥之非義,不遜之非禮,昏惑之非智,即故之不利者也。伊川發(fā)明此意最親切,謂此一章專 主「智」言。鑿於智者,非所謂以利為 本也。其初只是性上泛說起,不是專說性。但謂天下之說性者,只說得故而已。後世如荀卿言「性惡 」,揚雄言「善惡 混」,但皆說得下面一截,皆不知其所以謂之故者如何,遂不能「以利為 本」而然也。荀卿之言,只是橫說如此,到底滅 這道理不得。只就性惡 篇謂「塗之人皆可如禹」,只此自可見?!腹省棺?,若不將 已然之跡言之,則下文「茍求其故」之言,如何可推?曆 家自今日推算而上,極於太古開闢之時,更無差錯,只為 有此已然之跡可以推測耳。天與星辰間,或躔度有少差錯,久之自復(fù) 其常。「以利為 本」,亦猶天與星辰循常度而行。茍不如此,皆鑿之謂也。謨。

  「『天下之言性,則故而已矣。』故,猶云所為也 。言凡人說性,只說到性之故,蓋故卻『以利為 本』。利順者,從 道理上順發(fā)出來 是也,是所謂善也。若不利順,則是鑿,故下面以禹行水言之?!浩埱笃涔省唬恕汗省慌c『則故』卻同,故,猶所以然之意。」直卿云:「先生言,劉 公度說此段意云,孟子專 為 智而言,甚好?!苟嗣伞?br />
  問「天下之言性,則故而已」。先生引程子之言曰:「此章意在『知』字。此章言性,只是從 頭說下。性者,渾然不可言也,惟順之則是,逆之則非。天下之事,逆理者如何行得!便是鑿也。鑿則非其本然之理。禹之行水,亦只端的見得須是如此,順而行之而已。鯀績之不成,正為 不順耳?!沽π?。

  問:「伊川謂:『則,語助也;故者,本如是者也。今言天下萬物之性必求其故者,只是欲順而不害之也?!灰链ㄖf如何?」曰:「『則』字不可做助語看了,則有不足之意。性最難名狀 。天下之言性者,止說得故而已矣?!汗省蛔滞?,難為 別下字。如故,有所以然之意。利,順也;順其所以然,則不失其本性矣。水性就下,順而導(dǎo) 之,水之性也?!翰S之』,固可使之在山矣,然非水之本性?!够騿枺骸柑煜轮孕裕链ㄒ詾?言天下萬物之性,是否?」曰:「此倒了。他文勢 只是云『天下之言性者,止可說故而已矣』。如此,則天下萬物之性在其間矣?!褂謫枺骸羔崦妗浩埱笃涔省?,此『故』字與前面『故』字一般否?」曰:「然?!谷?。

  君子所以異於人者章

  問:「『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是我本有此仁此禮,只要常存而不忘否?」曰:「非也。便這箇在存心上說下來 ,言君子所以異於小人者,以其存心不同耳。君子則以仁以禮而存之於心,小人則以不仁不禮而存之於心。須看他上下文主甚麼說,始得?!箖g。

  問:「先生注下文,言『存仁、存禮』,何也?」曰:「這箇『存心』,與『存其心,養(yǎng)其性』底『存心』不同,只是處心。」又問:「如此,則是君子之所以異於人者,以其處心也?!乖唬骸敢云涮幮呐c人不同?!褂謫枺骸负沃^處心?」曰:「以仁處於心,以禮處於心?!辜⒎嵌ū尽9?jié)。

  蔡問:「『以仁存心』,如何下『以』字?」曰:「不下『以』字也不得。呂 氏云『以此心應(yīng) 萬事之變』,亦下一『以』字。不是以此心,是如何?」問:「程子謂『以敬直內(nèi) ,則不直矣』,何也?」曰:「此處又是解『直方』二字。從 上說下來 ,『敬以直內(nèi) 』,方順;以敬,則不順矣?!勾?。

  「我必不忠」,恐所以愛 敬人者,或有不出於誠實也。人傑 。

  問「自反而忠」之「忠」。曰:「忠者,盡己也。盡己者,仁禮無一毫不盡。」節(jié)。

  「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 法於天下,可傳 於後世,我猶未免為 鄉(xiāng)人也,是則可憂也。」此便是知恥。知恥,則進(jìn)學(xué)安得不勇!閎祖。

  禹稷當(dāng)平世章

  問:「『禹稷當(dāng)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似天下之事重乎私家也。若家有父母,豈可不入?」曰:「固是。然事亦須量緩急?!箚枺骸负沃^緩急?」曰:「若洪水之患不甚為 害,只是那九年泛泛底水,未便會 傾國覆 都,過家見父母,亦不妨。若洪水之患,其急有傾國溺 都、君父危亡之梨,也只得且奔君父之急。雖不過見父母,亦不妨也?!褂謫枺骸浮亨l(xiāng)鄰有鬥者,雖閉戶 可也』,此便是用權(quán) 。若鄉(xiāng)鄰之鬥有親戚兄弟在其中,豈可一例不救?」曰:「有兄弟固當(dāng)救,然事也須量大小。若只是小小鬥毆 ,救之亦無妨。若是有兵戈殺 人之事,也只得閉門不管而已。」僩?! 」甲訂柨镎抡隆  该献又犊镎?,蓋憐之耳,非取其孝也。故楊 氏以為 匡章不孝,『孟子非取之也,特哀其志而不與之絕耳』。據(jù) 章之所為 ,因責(zé)善於父母而不相遇,雖是父不是,己是,然便至如此蕩業(yè),『出妻屏子,終身不養(yǎng)』,則豈得為 孝!故孟子言『父子責(zé)善,賊恩之大者』,此便是責(zé)之以不孝也。但其不孝之罪,未至於可絕之地爾。然當(dāng)時人則遂以為 不孝而絕之,故孟子舉世之不孝者五以曉 人。若如此五者,則誠在所絕爾。後世因孟子不絕之,則又欲盡雪匡子之不孝而以為 孝,此皆不公不正,倚於一偏也。必若孟子之所處,然後可以見聖賢至公至仁之心矣?!够蛟疲骸缚吹每镎孪胧枪w拗強底人,觀其意屬 於陳仲子,則可見其為 人耳?!瓜壬跞恢唬骸竷?箇都是此樣 人,故說得合?!刮兜涝疲骸浮核床桓娑ⅰ唬w不欲『廢人之大倫,以懟 父母』耳,如匡章,則其懟 也甚矣!」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