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二十一·文部

初學(xué)記 作者:(唐)徐堅


 
●卷二十一 文部
  ○經(jīng)典第一
  §敘事

  《釋名》曰:經(jīng)者,徑也;典,常也。言如徑路無所不通,可常用也?!栋谆⑼ā吩唬何褰?jīng):《易》、《尚書》、《詩》、《禮》、《樂》也。(古者以《易》、《書》、《詩》、《禮》、《樂》、《春秋》為六經(jīng)。至秦焚書,《樂經(jīng)》亡。今以《易》、《詩》、《書》、《禮》、《春秋》為五經(jīng)。又,《禮》有《周禮》、《儀禮》、《禮記》,曰三禮。《春秋》有《左氏》、《公羊》、《穣梁》三傳,與《易》、《書》、《詩》通數(shù),亦謂之九經(jīng)。)《易》者,按《釋名》言,變易也?!兜弁跏兰o》曰:庖犧氏作八卦,神農(nóng)重之為六十四卦。黃帝堯舜引而伸之,分為二易。至夏人因炎帝曰《連山》,殷人因黃帝曰《歸藏》,文王廣六十四卦著九六之爻,謂之《周易》。又《漢書》曰:文王重易六爻,作上下篇??鬃訛椤跺琛?、《象》、《系辭》、《文言》、《序卦》之屬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代厲三古。(《周易正義》曰:伏犧重卦,周公作爻辭,此說與《帝王世紀》不同。又孔子作《十篇》,亦曰《十翼》。初,卜商為《易傳》,至西漢傳之。有能名家者,有施仇、孟喜、梁丘賀、京房、費直、高相,又東漢鄭重、魏王弼并注《易》。施孟諸家,自漢及魏并得立,而傳者甚眾。至西晉,梁丘、施、高三氏亡,孟、京二氏有書無師,而鄭玄、王弼所傳則費氏之學(xué)。)書者,按《釋名》言,書其時事也。上世帝王之遺書,有《三墳》、《五典》、《訓(xùn)誥》、《誓命》孔子刪而序之,斷自唐虞,以下訖于周,凡百篇,以其上古之書,故曰《尚書》,遭秦滅學(xué)并亡。漢興,濟南人伏勝能口誦二十九篇。至漢文帝時,欲立《尚書》學(xué)。以勝年且九十余,老不能行,乃詔太常掌故晁錯就其家傳受之。(伏生為《尚書》傳四十一篇。歐陽、大小夏侯傳其學(xué),各有能名,是曰今文《尚書》。劉向《五行轉(zhuǎn)》、蔡邕《勒石經(jīng)》皆其本。)其后魯恭王壞孔子故宅,于壁中得古文《尚書》、《論語》,悉以書還孔氏。武帝乃詔孔安國定其書,作《傳義》為五十八篇。(見《尚書序》及《正義》。安國書成,后遭漢巫蠱事不行。至魏晉之際,滎陽鄭沖私于人間得而傳之,獨未施行。東晉汝南梅賾奏上,始列于學(xué)官,此則古文《尚書》矣。)《詩》者,按《卜商序》曰:志之所之也。昔孔子刪《詩》,上取商,下取魯,凡三百一十一篇。至秦滅學(xué),亡六篇,今在者三百五篇。初,孔子以《詩》授卜商商為之序,以授魯人曾申,曾申授魏人李克,李克授魯人孟仲子,孟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趙人荀卿,荀卿授漢人魯國毛亨。作《詁訓(xùn)傳》,以授趙國毛萇。時人謂亨為大毛公,萇為小毛公。以二公所傳,故名其詩曰《毛詩》。(見《毛詩正義》。東漢鄭玄,取毛氏詁訓(xùn)所不盡及異國者,續(xù)之為注解,謂之曰箋。箋,薦也,言薦成毛意。)禮者,按《釋名》云體也,言得事之體也?!吨芏Y》、《儀禮》,并周公所作記,所謂禮經(jīng)三百,威儀三千。禮經(jīng)則《周禮》也,威儀則《儀禮》也。(見《三禮正義》。《周禮》遭秦滅學(xué),藏于山巖屋壁,以故不亡,漢武帝時有季氏獲之,以上河間獻王。獨缺冬官一篇,購之千金不得,乃以《孝工記》補之,遂奏入于秘府。時儒以為非是,不行。至劉歆,獨識其書,知周公致太平之跡,始奏立學(xué)官。后鄭玄為之注。《儀禮》,《周衰》,當(dāng)戰(zhàn)國之世,其書并亡。至漢高堂生所傳十七篇,惟《士禮》存焉。后世推《士禮》以致天子之禮而行之。至馬融、鄭玄、王肅并為之注解。)《禮記》者,本孔子門徒共撰所聞也,后通儒各有損益。子思乃作《中庸》,公孫尼子作《緇衣》。漢文時,博士作《王制》,其余眾篇,皆如此例。至漢宣帝世,東海后蒼善說禮,于曲臺殿撰禮一百八十篇,號曰《后氏曲臺記》。后蒼傳于梁國戴德及德從子圣,乃刪《后氏記》為八十五篇,名《大戴禮》。圣又刪《大戴禮》為四十六篇,名《小戴禮》。其后諸儒又加《月令》、《明堂位》、《樂記》三篇,凡四十九篇,則今之《禮記》也。(見《禮記正義》。《禮記》有馬融、鄭玄二家注。馬注今亡,唯鄭注行于世。)《春秋》者,按杜預(yù)序曰:魯史記之名也?!夺屆酚衷疲貉源呵锒?,終以成歲。舉春秋則冬夏可知也。昔孔子約魯史以修《春秋》。書有褒貶,不可以書見,口授弟子左丘明??值茏痈靼财湟?,以失其真,故論夫子所言而作傳。今《左氏傳》是也。初,孔子授《春秋》于《卜商》,又授之弟子公羊高、穣梁赤,又各為之傳,則今《公羊》、《穣梁》二傳是也。(見《春秋正義》。《左氏傳》有賈逵《訓(xùn)詁》、《服虔》。杜預(yù)注:《公羊傳》有何休解詁,《穣梁傳》有范甯集解。)又孔子為曾參說《孝經(jīng)》??鬃託{后,諸弟子記其善言,謂之《論語》,并行于世。(《孝經(jīng)》、《論語》有鄭玄、何晏等注。)
  §事對
  【八卦
六虛】
《周易》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又曰:《易》之為書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注曰:六虛,六位也。
  【言樞
道龠】
《易》曰: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亂也。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yīng)之,言行君子樞機?!兑浊彾取吩唬阂渍?,易也,變易也,不易也。管三成德,為道苞龠。鄭玄注曰:管猶兼也,一言而兼此三事,以成其德道之苞龠。齊魯之間,名門戶及藏器之管為龠。
  【擬議 范圍】《周易》曰: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又曰: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王弼注:范圍者,擬范天地而周備其理。
  【幽贊 發(fā)揮】《易·說卦》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又曰:發(fā)揮于剛?cè)岫场?br />   【九師
五子】
《劉向別錄》曰:所?!冻鹬幸讉鳌?,淮南九師《道訓(xùn)》,除復(fù)重定著十二篇。淮南王聘善為《易》者九人,從之采獲,署曰《淮南九師書》。又曰:所校《仇中易傳》、《古五子書》,除復(fù)重定著十八篇,分六十四卦,著之日辰,自甲子至于壬子,凡五子,故號曰五子。已上《易》。
  【帝書
王制】
《春秋·說題辭》曰:《尚書》凡百二篇,第次委曲。尚者,上也,上世帝王遺書也??装矅渡袝颉吩唬合染鬃樱懻搲灥?,斷自唐虞,以下訖于周。舉其宏綱,撮其樞要,凡百篇,示人主以軌范,帝王之制,坦然明白。
  【三家
百篇】
劉歆《七略》曰:《尚書》,直言也,始歐陽氏先君名之。大夏侯、小夏侯復(fù)立于學(xué)官,三家之學(xué),于今尤為詳??装矅渡袝颉吩唬合染鬃佣檬芳疅謶钟[之者不一,斷唐虞以下,訖于周。舉其宏綱,撮其樞要,典謨、訓(xùn)誥、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宏至道。
  【授河
出洛】
《孝經(jīng)·援神契》曰:《易》長于變,《書》考命符授河。宋均注曰:授河者,授河洛以考命符也?!渡袝吩唬禾炷隋a禹《洪范·九疇》??装矅⒃唬禾炫d禹,洛出書。
  【直言 證義】劉歆《七略》曰:《尚書》,直言也,于今傳之。又曰:《詩》以言情,情者信之符;《書》以決斷,斷者義之證。已上《書》。
  【五際
六情】
《詩推度災(zāi)》曰:建四始五際而節(jié)通,卯酉之際為革政,午亥之際為革命。神在天門,出入侯聽?!洞呵锟籽輬D》曰:《詩含》五際六情。宋均注曰:六情即六義:曰風(fēng),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
  【溫淳 敦厚】《淮南子》曰:溫惠淳良,《詩》教也。《禮記》曰:溫柔敦厚,《詩》教也。
  【集微揆著
連類含章】
《詩含·神霧》曰:集微揆著,上統(tǒng)元皇,下序四始,羅列五際。宋均注曰:集微揆著者,綿綿瓜瓞。人之初生,揆其始是必將至著,王有天下也。顏延之《庭誥》曰:詠歌之書,取其連類含章,比物集句,《詩》之為祖也。已上《詩》。
  【修外 制中】《漢書》曰:樂以治內(nèi)而為同,禮以修外而為異。同則和親,異則畏敬也?!抖Y記》曰:夫禮所以制中。
  【承天 事地】《史記》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治人之情?!抖Y記》曰:禮上事天,下事也,尊先祖而崇君師。
  【不法
無體】
《晏子春秋》曰:晏子使魯,退見仲尼曰:“夫禮,堂上不趨,授立不跪,夫子反此,禮乎?”晏子曰:“君行一,臣行二,君之所來速,吾是以趨以反位也。君授卑,故跪以下之?!标套映?,仲尼送之,反命門人曰:“不法之禮,唯晏子能為之?!薄抖Y記》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
  【粉澤 橘柚】太公《六韜》:對文王曰:“禮者,天理之粉澤?!薄肚f子》曰:三王五帝之禮義法度,共猶楂梨橘柚,雖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也。
  【酌秦法
言夏禮】
《后漢書·曹褒論》曰:漢初,朝制無文。叔孫通頗采禮經(jīng),參酌秦法,雖適物觀時,有救崩弊,然先王之宏典,蓋多缺矣。《論語》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已上《禮》。
  【考符
稽象】
《春秋握成圖》曰:孔子作《春秋》,陳天人之際,記異考符?!洞呵镅菘讏D》曰:作法五經(jīng),運之天地,稽之圖象,質(zhì)于三王,施之四海。
  【周法
孔經(jīng)】
杜預(yù)《春秋序》曰:其發(fā)凡以言例,皆經(jīng)國之常制,周公之垂法?!洞呵镅菘讏D》曰:公羊全孔經(jīng)。宋均注曰:公羊,公羊高也。經(jīng)指謂《春秋》。
  【四傳
兩家】
《漢書》曰:春秋所貶損當(dāng)時有威權(quán)者,是以隱其書而不宣。及末世口說行,故有公羊、穣梁、鄒、郟之傳。四家之中,公羊、穣梁立于學(xué)官。劉歆《七略》曰:《春秋》兩家文,或具四時,或不于古文無事,不必具四時。
  【隱書
晦義】
《漢書》曰:《春秋》所貶損當(dāng)世有威權(quán)者,其事實皆形于傳,是以隱其書而不宣,所以免時難也。顏延之《庭誥》曰:褒貶之書,取其正言晦義,輔制衰王,《春秋》為上。
  【備三圣
掌四方】
《春秋說題辭》曰:經(jīng)文備三圣之度?!吨芏Y》曰:掌四方之志。鄭玄注曰:志,記也,謂若魯之春秋,晉之乘,楚之梼杌。已上春秋。
  §詩

  【唐太宗文武圣皇帝《尚書詩》】崇文時駐步,東觀還停輦;輟膳玩三墳,留燈披五典。寒心睹肉林,飛魄看沉湎;縱情昏主多??艘衙骶r。滅身資累惡,成名猶積善;既承百王末,戰(zhàn)兢隨歲轉(zhuǎn)。

  【晉傅咸《孝經(jīng)詩》】立身行道,始于事親;上下無怨,不惡于人。孝無終始,不離其身;三者備矣,以臨于民。以孝事君,不離令名;進思盡忠,義則不爭??锞绕鋹?,災(zāi)害不生;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又《論語詩》】守死善道,磨而不磷;直哉史魚,可謂大臣。見危授命,能致其身??艘褟?fù)禮,學(xué)優(yōu)則仕;富貴在天,為仁由已。以道事君,死而后已。

  【又《毛詩詩》】無將大車,維塵冥冥;濟濟多士,文王以寧。明允君子,大猷是經(jīng);聿修厥德,令終有俶。勉爾遁思,我言惟服;盜言孔甘,其何能淑。讒人罔極,有靦面目。
  【又《周易詩》】卑以自牧,謙尊而光;進德修業(yè),既有典常。暉光日新,照于四方;小人勿用,君子道長。

  【又《周官詩》】惟王建國,設(shè)官分職;進賢興功,取諸易直。除其不蠲,無敢反側(cè);以德詔爵,允臻其極。辯其可任,以告于正;掌其戒禁,治其政令。各修乃職,以聽王命。

  【又《左傳詩》】事君之禮,敢不盡情;敬奉德義,樹之風(fēng)聲。昭德塞違,不殞其名;死而利國,以為已榮。茲心不爽,忠而能力;不為利詔,古之遺直。威黜不端,勿使能植。
  【李百藥《禮記詩》】玉帛資王會,郊丘葉圣情;重廣開環(huán)堵,至道軼金粂。盤薄依厚地,遙裔騰太清;方悅升中禮,足以慰余生。
  §啟

  【齊謝杋《謝隨王賜〈左傳〉啟》】昭晢殺青,近發(fā)中汗,恩勸挾冊,茲勖不帷。杋未睹山笥,早懵河籍,業(yè)謝專門,說非章句。庶得既困而學(xué),括羽瑩其蒙心。家藏賜書?;y金遺其貽厥;披覽神勝,吟諷知厚。

  【劉孝綽《謝為東宮奉經(jīng)啟》】皇太子四術(shù)夙知,三善非學(xué),猶復(fù)帝求儒雅,應(yīng)物稽疑,業(yè)光夏校,德茂周庠。諸侯宋魯,于焉觀則,參陪盛禮,莫匪國華。臣雖職典經(jīng)圖,而同官不一,推擇而舉,尚多髦俊,龍光曲被,獨在選中。他日朝聞,猶甘夕死;況茲恩重,彌見生輕。
  ○史傳第二
  §敘事

  按《世本》注曰:黃帝之世,始立史官。蒼頡,沮誦居其職。至于夏商,乃分置左右,(言則左史書之,動則右史書之。)故曰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言經(jīng)《尚書》,事經(jīng)《春秋》者也?!吨芄佟酚刑?、小史、內(nèi)史、外史、御史,凡五官。太史掌建邦之六典,八法,八則,以逆邦國之治;小史掌邦國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則詔王之忌諱;內(nèi)史掌王八柄之法,書王命而貳之;外史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書,掌達書名于四方;御史掌邦國都鄙萬民之治令,以贊冢宰,掌贊書?!肚Y》曰:史載筆,士載言。夏有太史終,殷有太史摯,周有太史佚、太史儋、太史叔服、史籀、史蘇、史趙??鬃釉唬褐苋?,古之良史也。老子為周守藏室史,又為柱下史,則其職也?!洞呵飩鳌吩唬簳x趙穿弒靈公,太史董狐書曰:“趙盾弒其君”。盾曰:“不然?!睂υ唬骸白訛檎?,亡不越境,反不討賊,非子而誰?”齊崔杼弒莊公,太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又殺之。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聞太史盡死,執(zhí)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楚王與右尹子革語,左史倚相趨而過。王曰:“良史也!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史記》曰:秦趙澠池之會,其君相為鼓瑟扣缶,皆命御史書之。是則周之列國,亦各有史官,書事記言,以裁討典。不虛美,不隱惡;善以勸世,惡以示后,所以暴露成敗,昭彰是非者也。遭秦滅學(xué),官失其守。至漢武帝,始置太史令。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副上丞相。故司馬談父子世居此職,得撰《史記》。故《史記·太史公自序傳》云:述陶唐以來至麟止,自黃帝始,原始察終,考之行事,著十二本紀,三十世家,十表,八書,七十列傳,凡一百三十篇,成一家言,是也?!逗鬂h書》云:班彪續(xù)司馬遷后傳數(shù)十篇,未成而卒;明帝命其子固續(xù)之。固以史遷所記,乃以漢氏繼百王之末,非其義也。大漢當(dāng)可獨立一史,故上自高祖,下終王莽,為紀表傳九十九篇,逮上之。十志未畢,扶風(fēng)馬續(xù)及其妹曹大家所成,今《漢書》是也。其后又有《東觀漢記》?!逗鬂h書》云:詔劉珍、陶、伏無忌等述于東觀,謂之《東觀漢記》。列傳載記凡百二十篇是也。世以《史記》、班固《漢書》及《東觀漢記》為三史矣。后三國分方,魏吳各有史官,蜀無其職。晉初,陳壽采集其事,謂之《三國志》,凡六十五篇。自茲厥后,世有史書,雖不及遷固所修,亦其次也。
  §事對
  【方志
直文】
《周禮》曰:外史掌四方之志。鄭玄注曰:志,記也,謂若魯之春秋,晉之乘,楚之梼杌。《漢書》曰:劉向、揚雄皆稱遷有良史之才。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
  【不虛美 謂實錄】《魏志》曰:王肅對明帝曰:“司馬遷記事,不虛美,不隱惡。劉向、揚雄服其敘事有良史之才,謂之實錄?!?br />   【司籍 掌書】《左傳》曰:荀躒如周,籍談為介。王謂籍談曰:昔而高祖孫伯黡司晉之典籍,以為大政,故曰籍氏《周禮》。內(nèi)史掌書王命而貳之。
  【記善
書過】
《禮記》曰:五帝憲養(yǎng)氣體而不乞言,有善則記之為惇史?!俄n詩外傳》曰:周舍對趙簡子曰:“臣操牘秉筆,從君之后,伺君過而書之?!?br />   【帝書
王籍】
《周禮》: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陸士衡《晉書·限斷議》曰:三祖實終為臣,故書為臣之事,不可如傳,此實錄之謂也。而名同帝王,故自帝王之籍,不可以不稱紀,則追王之義。
  【新載
舊章】
張衡《表求合正三史》曰:臣伏見陛下思光先緒,以典籍為本;而史書枝別條異,不同一貫。建武以來,新載未就。杜預(yù)《春秋序》曰:其發(fā)凡以言例,皆經(jīng)國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書之舊章。
  【嗣書
續(xù)記】
《左傳》曰:齊崔杼弒莊公,太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又殺之。而死者二人?!稏|觀漢記》曰:班固征詣校書,除蘭臺令史,遷為郎,典校密書令史。卒前所續(xù)《史記》也。
  【微文
隱切】
班固《典引》曰:永平十七年詔曰:司馬遷著書成一家言,揚名后世。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諷刺,貶損當(dāng)代,非誼士也?!段褐尽吩唬好鞯蹎柾趺C司馬遷以受刑之故,內(nèi)懷隱切。著《史記》,非貶孝武,則令人切齒。
  【述漢
遵周】
《東觀漢記》曰:時人有上言班固私改作《史記》,詔下京兆收系。固弟超詣闕上書,具陳固不敢妄作,但續(xù)父所記述漢事。杜預(yù)《春秋序》:仲尼因魯策書成文,考其真?zhèn)味酒涞涠Y,上以遵周公之遺制,下以明將來之禮法。
  【書名
循理】
《左傳》曰:鄭為游楚亂、罕虎、公孫僑、公孫段、印段、游吉、駟帶私盟于閨門之外,公孫黑強與于盟,使太史書其名,且曰《七子》?!稌x中興書》曰:仲尼遂因魯史而書陽秋,皆循理而動,著為實錄。
  【方冊
直書】
《家語》曰:葉公問政于孔子,孔子曰:“文武之道,布在方冊?!倍蓬A(yù)《春秋序》曰:四曰盡而不污,直書其事,具文見意,丹楹刻桷。天王求車,齊侯獻捷之類,是也。
  【八書 十志】《史記》曰:遷為太史,著十二本紀十表八書?!稏|觀漢記》曰:蔡邕徙逆方,上書求還,續(xù)成《十志》。
  【書言
掌命】
《禮記》曰:天子玉璪十有二斿。朝日東門之外,聽朔南門之外,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吨芄佟罚簝?nèi)史掌書王命,外史掌四方之志。
  【掌邦國
建侯王】
杜預(yù)《春秋序》曰:《周禮》有史官,掌邦國四方之事。《漢書》曰:《漢書》敘帝皇,列官司,建侯王。張晏注曰:十二紀百官表及諸侯王表也。
  【別異同
明得失】
杜預(yù)《春秋序》曰:記事者以日系月,以月系時,以時系年,所以紀遠近,別同異也。子夏《詩序》曰: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
  §詩

  【唐太宗文武圣皇帝《詠司馬彪〈續(xù)漢志〉詩》】二儀初構(gòu)象,三才乃分位;非惟樹司牧,固亦垂文字。綿代更膺期,芳圖無輟記;炎漢承君道,英謨纂神器。潛龍既可躍,術(shù)免奚難致;前史殫妙詞,后昆沉雅思。書言揚盛跡,補闕興洪志;川谷猶舊途,郡國開新意。梅山未覺朽,谷水誰云異;車服隨名表,文物因時置。鳳戟翼康衢,鑾衡總?cè)徂\;清濁必能澄,洪纖幸無棄。觀儀不失序,遵禮方由事;政宣竹律知,時平玉條備。文囿雕奇彩,藝門蘊深致;云飛星且流,風(fēng)揚月兼至。禋類遵令典,壇壝資良地;五勝竟無違,百司誠有庇。我皇承暇景,談叢引泉秘;討論窮義府,看核披經(jīng)笥。大辨良難仰,小學(xué)終先匱;聞道諒知榮,含毫孰忘愧。

  【晉潘岳《于賈謐坐講〈漢書〉詩》】理道在儒,弘儒由人;光矣魯侯,文質(zhì)彬彬。筆下?lián)ぴ?,席上敷珍;前疑惟辨,舊史惟新。將分爾史,既辨爾疑;延我僚友,講此微辭。
  §表

  【梁沈約《上宋書表》】若不觀風(fēng)唐代,無以見帝媯之美;自非睹亂秦余,何由知漢祖之業(yè)?是以常言未記,爰動天情,曲詔史官,追述大典。若夫英主啟圖,名臣建績,拯世夷難之功,配天光宅之運,亦足以勒銘鐘鼎,昭被方冊。臣遠愧南董,近謝遷固,以閭閻小才,述一代盛典。
  §銘

  【宋顏延之《家傳銘》】曠彼瑯邪,實惟海宇;誰其來遷,時聞遠祖。青州隱秀,爰始奠居;內(nèi)亂鼎府,外康邦閭。建節(jié)中平,分竹黃初;刑清齊右,政偃營區(qū)。葛嶧明懿,平陽總理;或薦公庭,或登宰士??腊猿p鳳千里;華著之茂,于昭不已。
  ○文字第三
  §敘事

  《易》曰:上古結(jié)繩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蓋取諸夬。又《帝王世紀》曰:黃帝垂衣裳,蒼頡造文字,然后書契始作,則其始也。按《說文》:蓋依類象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著于竹帛謂之書。書有六義焉: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諧聲,四曰會意,五曰轉(zhuǎn)注,六曰假借。古者子生六歲,而教數(shù)與方名;十歲入小學(xué),學(xué)六甲書計之事,則文字之謂也。自黃帝至三代,其文不改。秦焚燒先典,乃廢古文,更用八體:一曰大篆,周宣王史籀所作也;二曰小篆,始皇時李斯、趙高、胡母敬所作也,大小篆并簡冊所用也;三曰刻符,施于符傳也;四曰摹印,(亦曰繆篆)。施于印璽也;五曰蟲書,為蟲鳥之形,施于幡信也;六曰署書,門題所用也;七曰殳書,銘于戈戟也;八曰隸書,始皇時程邈所定,以行公府也。漢氏因之。至王莽居攝,使甄豐刊定六體:一曰古文,二曰奇字,三曰篆書,四曰隸書,五曰錄書,六曰蟲書。當(dāng)代以教學(xué)童焉。又衛(wèi)恒四體書勢,曰漢興。又有草書,不知作者,蓋兩漢銘勒,雜以古文篆籀及八分為之。魏晉以還,隸文遂盛。蕭子良古今篆隸文體,有藁書、楷書、蓬書、懸針書、垂露書、飛白書、填書、奠書、鳥書、虎爪書、偃波書、鶴頭書、象形篆、尚方大篆、鳳鳥書、科斗蟲書、龍虎書、仙人書、芝英書、十二時書、倒薤書、龜書、麒麟書、金錯書、蚊腳書、凡數(shù)十種,皆出于六義八體之書,而因事生變者也。
  §事對
  【效奎
取夬】
《孝經(jīng)·援神契》曰:奎主文章,蒼頡效象;洛龜曜書丹青,垂萌畫字。宋均注曰:奎星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周易》曰:上古結(jié)繩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蓋取諸夬。
  【六書
八體】
《周禮》曰:保章氏掌教國子六書。許慎《說文》曰:六書: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諧聲,四曰會意,五曰轉(zhuǎn)注,六曰假借。自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懸針
倒薤】
王愔《文字志》曰:懸針,小篆體也。字必垂畫細末,細末纖直如懸針,故謂之懸針。又曰:倒薤書者,小篆體也。垂支濃直,若薤葉也。八體書亦圖此法?;蛟瞥龇鲲L(fēng)曹喜,蕭子良以為仙人務(wù)光所作。
  【銅隱
金錯】
酈善長《小經(jīng)注》曰:臨淄人發(fā)古冢,得銅棺,前秘外隱起為隸字,云齊太公六代孫胡公之棺也。唯三字是古,余同今書。證知隸字出古,非始于秦。王愔《文字志》曰:金錯書,八體書法不圖其形,或云以銘金石,故謂之金錯。
  【垂露
偃波】
王愔《文字志》曰:垂露書,如懸針而勢不遒勁,阿那若濃露之垂,故謂之垂露。摯虞《決疑要注》曰:尚書臺召人用虎爪書,告下用偃波書,皆不可卒學(xué),以防矯詐。
  【星離
云布】
衛(wèi)恒《四體書勢》曰:黃帝之史沮誦。蒼頡,眂彼鳥跡,始作書勢,紀綱萬事,垂法立制。因聲會意,類物有方。日處君而盈度,月象臣而虧傍;云逶迤而上布,星離離以舒光。鐘氏《隸書勢》曰:煥若星陳,郁若云布。
  【六義 八法】衛(wèi)桓《四體書勢》曰:字有六義,其義見六書注中。鮑昭《飛白書勢》曰:秋毫精勁,霜素凝鮮;超工八法,盡奇六文。
  【視龜 變鳥】宋均注《孝經(jīng)·援神契》曰:蒼頡視龜而作書,則河洛之應(yīng),與人意所惟通矣。鐘氏《隸書勢》曰:鳥勢之變,乃惟左隸。
  【秦篆
周籀】
《漢書》曰:蒼頡《六章》,曰李斯所作。爰厲《六章》,趙高所作。博學(xué)《七章》,胡母敬所作。文學(xué)多取史籀篇,而箓復(fù)頗異,所謂秦篆者也。許慎《說文》曰: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
  【刪舊
蠲煩】
崔瑗《草書勢》曰:書契之興,始自頡皇;寫彼鳥跡,以定文章。爰暨末葉,典籍彌繁;官事荒蕪,剿其墨翰。惟作佐隸,舊字是刪。鐘氏《隸書勢》曰:蠲彼煩文,崇此簡易。
  【秦隸
漢草】
衛(wèi)恒《四體書勢》曰:秦既用篆。秦事繁多,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漢因行之。許慎《說文》曰:漢興有草書。又衛(wèi)恒曰:漢興而有草書,不知作者姓名。
  §詩

  【隋江總《借劉太?!凑f文〉詩》】劉棻慕子云,許慎詢景伯。碩學(xué)該蟲篆,奇文秀鳥跡;曰余徒下帷,待問垂重席。不詣王充市,聊投班玩籍;三寫遍鉆研,六書多補益。幽居服藥餌,山宇生虛白;留連嗣芳杜,曠蕩依泉石。夫君愛滿堂,愿言馳下澤。
  【岑文本《奉述飛白書勢詩》】六文開玉篆,八體曜銀書;飛毫列錦繡,拂素起龍魚。鳳舉崩云絕,鸞驚游霧疏;別有臨池草,恩沾垂露余。
  §雜文

  【漢崔瑗《草書體》】書體之興,始自頡皇;寫彼鳥跡,以定文章。爰暨未葉,典籍彌繁;人之多僻,政之多權(quán)。官事荒蕪,剿其墨翰;惟作佐隸,舊字是刪。草書之法,蓋先簡略;應(yīng)時諭旨,周于卒迫。兼功并用,愛日省力;純儉之變,豈必古式。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圓不副規(guī)。抑左揚右,望之若欹;竦企鳥踤,志在飛移。狡獸暴駭,將奔未馳?;螯c點染,狀似連珠,絕而不離,蓄怒拂郁,放逸生奇;或凌遽而惴栗,若據(jù)高而臨危。傍點邪附,似螳螂而抱枝;絕筆放體,余綖糾結(jié),若山蜂施毒??聪毒墡d,騰蛇赴穴,頭沒尾垂。是故遠而望之,漼焉若注岸崩涯;就而察之,即一畫不可移。纖微要妙,臨事從宜,略舉大較,仿佛若斯。

  【后漢蔡邕《篆書體》】因鳥遺跡,皇頡循,圣作則,制斯文。體有六,篆焉真,形要妙,巧入神。域龜文斜列,櫛比龍鱗;紆體放尾,長短副身。頹若黍稷之垂穎,蘊若蟲蛇之棼缊。揚波振體,龍躍鳥震;延頸脅翼,體似凌云?;蜉p舉內(nèi)投,微本濃末,若絕若連。似露緣絲,垂凝下端;從者如懸,衡者如編。杪者邪趣,不方不圓;若行若飛,蛅々聁聁,遠而望之,象鴻鵠群游,駱驛遷延;迫而察之,端澄不可得見,指偽不可勝原,研桑不能數(shù)其詰屈,離婁不能睹其隙間。般倕揖讓而辭巧,籀誦拱手而韜翰;處篇籍之首目,粲粲斌斌其可觀。摛華艷于紈素,為學(xué)藝之范閑;嘉文德之弘蘊,懿作者之莫刊。思字指之頫仰,舉大體而論旃。

  【晉成公綏《隸書體》】皇頡作文,因物構(gòu)思;觀彼鳥跡,遂以成意。閱之后嗣,存載道義。綱紀萬事,俗所傳述,實由書記。時變巧易,古今各異。蟲篆既繁,草藁近偽,適之中庸,莫尚于隸。規(guī)矩有則,用之簡易,隨便適宜,亦有弛張。操筆假墨,抵押毫芒;彪煥磥落,形體抑揚。芬葩連屬,溢分羅行。爛若天文之布曜,蔚若錦繡之有章?;蜉p拂徐振,緩案急挑,挽橫引從,左牽右繞,長波郁拂,微勢縹緲。工巧難傳,善之者少;應(yīng)心隱手,必由意曉。爾乃動纖指,舉弱腕,握素紈,染玄翰。彤管電流,雨下雹散;點點星垂,制挫安案。繽紛駱驛,華藻粲爛;缊絪卓犖,一何壯觀。繁縟成文,又何可玩;章周道之郁郁,表唐虞之輝煥。若乃八分璽法,殊好異制;分白賦黑,棋布星列。翹首舉尾,直刺邪扌制;繾綣結(jié)體,剩彩奮節(jié)?;蛉趄褒埍P游,蜿蟬軒翥;鸞鳳翱翔,矯翼欲去?;蛉酊v鳥將擊,并體抑怒;良馬騰驤,奔放向路。仰而望之,郁若宵霧朝升,游煙連云;俯而察之,凜若清風(fēng)屬水,漪瀾成文。垂象表式,有模有楷;形功難詳,聊舉大體。
  ○講論第四
  §敘事

  《廣雅》曰:講,讀也;論,道也。《說文》曰:講,和解也;論,議也。又鄭玄云:論,倫也。(見《詩箋》)。賈逵曰:論,釋也,(見《國語注》)。皆解說談議訓(xùn)詁之謂也。(見顧野王《玉篇》)?!墩撜Z》曰: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漢書》曰:夏侯勝每講,常謂諸生曰:“學(xué)經(jīng)不明,不如歸耕?!庇衷唬嚎坠饩庸o位,前后十七年。時會門下諸生,講問疑難,舉大義,其弟子多成就為博士。班伯為中常侍,上方向?qū)W;鄭寬中與張禹朝夕入,說《尚書》《論語》于金華殿中。詔伯受焉,既通大義,又講異同于許商?!稏|觀漢記》曰:建初四年,詔諸王諸儒會白虎觀,講五經(jīng)同異,則其事也。
  §事對
  【撞鐘
鳴鼓】
《禮記》曰:善待問者,如撞鐘;扣之以小者則小鳴,扣之以大者則大鳴。謝承《后漢書》曰:董春,字紀陽,少好學(xué),究極圣指。后還歸,立精舍,遠方門徒從者,常數(shù)百人。諸生每升講堂,鳴鼓三通,橫經(jīng)捧手請問者百人;追隨上堂難問者,百余人。
  【下帷
施帳】
《史記》曰:董仲舒以明《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轉(zhuǎn)相授業(yè),或莫見其面。范曄《后漢書》曰:馬融常在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后列女樂。弟子以相次傳授,鮮有入其室者。
  【禮師
奠圣】
《禮記》曰:太學(xué)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鄭玄注曰:祭菜,禮先圣先師也。沈約《宋書》曰:魏齊王每講肄經(jīng)通,輒使太常釋奠先圣先師于辟雍。
  【肅成門
金華殿】
《魏書》曰:文帝初在東宮,癘氣數(shù)起,士人凋傷。帝深感嘆,與大理王朗書云:“疫癘數(shù)起,士人凋落,余獨何人,能全其壽?”故集諸儒于肅成門內(nèi),講論大義,偘偘無倦?!稘h書》曰:班伯為中常侍,上方向?qū)W;鄭寬中與張禹朝夕入,說《尚書》《論語》于金華殿中,詔伯授焉。
  【西唐
北?!?/em>范曄《后漢書》曰:高鳳,南陽人也。專精誦讀,為名儒,教授西唐山中。又曰:鄭玄,北海人也,游學(xué)十余年乃歸。及黨事起,杜門不出,弟子自遠方至者數(shù)千人。
  【敷經(jīng)
說義】
《東觀漢記》曰:恒榮拜議郎,入侍太子。每朝會,輒令榮于公卿前敷奏經(jīng)書,帝稱善。謝承《后漢書》曰:戴憑,字次仲。正旦朝賀,帝令群臣說經(jīng)義。有不通者,輒奪其席,以益通者。憑重五十席。
  【六教
四學(xué)】
《孫卿子》曰:達師之教,使弟子安焉樂焉,往焉游焉,肅焉藏焉。嚴此六者,得其學(xué)則邪僻之道塞矣。沈約《宋書》曰:元嘉十五年,征雷次宗至京師,開館聚徒授教,使丹陽尹何約之立玄學(xué)。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學(xué),司徒參軍謝元立文學(xué),凡四學(xué),并建之。
  【訓(xùn)帝
授侯】
王隱《晉書》曰:魏高貴鄉(xiāng)公之人學(xué)也,王祥為三老。帝北面乞言,祥乃言曰:“仰惟明主圣帝之軌?!备┮杂?xùn)帝?!稏|觀漢記》曰:永平元年,詔為四姓小侯開置學(xué)五經(jīng)師,張輔以明經(jīng)授于南宮。
  【紹軻
繼孔】
陸士衡《七征》曰:演八代之洪旨,統(tǒng)先圣之遺訓(xùn);聳一心以紹軻,敦四教以承丘。蘇順、賈逵誄曰:“惟天生君,繼孔之跡,光明克哲,果論至賾?!?br />   【居家
避地】
《史記》曰:申公,魯人也。呂太后時,游學(xué)長安,與劉郢同師。郢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戌。戌不好學(xué),疾申公。及戌立為王,胥靡申公,恥之,退居家教授,終身不出門。范曄《后漢書》曰:李育沉思專精,博覽書傳。州郡請召,育輒云病。常避地,教授門徒數(shù)百人。
  【四教
三德】
《論語》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周禮》曰:師氏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
  【疑圣
對賢】
束晰《答汲冢竹書難釋書》曰:其后子夏仲尼之徒,傳業(yè)西河,人疑其圣。魚豢《典略》曰:端木賜,衛(wèi)人,字子貢。齊景公問子貢曰:“子師誰?”對曰:“師仲尼?!惫唬骸百t乎?”對曰:“賢也?!?br />   【西河
東海】
《史記》曰:孔子既沒,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謝承《后漢書》曰:包咸,字子良,明《魯詩》、《論語》。駐東海,立精舍講授。
  【講授澤中
執(zhí)經(jīng)壟畔】
范曄《后漢書》曰:楊倫通古文《尚書》,不應(yīng)州郡之命,講授于大澤中,弟子至千余人。又曰:孫期少為諸生,通《京氏易》、古文《尚書》。家甚貧,牧豕于澤中,學(xué)者皆執(zhí)經(jīng)壟畔以追之。
  §詩

  【梁任昿《厲吏人講學(xué)詩》】暮燭迫西榆,將落戒南畝。曰余本疏惰,頹暮積榆柳;踐境渴師臣,臨政欽益友。旰食愿橫經(jīng),終朝思擁帚;雖欣辨蘭艾,何用辟蒿莠。

  【陳周弘正《學(xué)中早起聽講詩》】詰朝參下座,閑步出重闈;北堂月稍隱,南枝鵲已飛。早霜垂靄靄,初霧上霏霏;嚴唱雖罷柝,高門尚掩扉。既傷年緒促,復(fù)嗟心事違;平生愛山海,宿昔特精微。未解輕身去,唯應(yīng)不第歸。

  【隋庚信《和何儀同講竟述懷詩》】無名即講道,有動定論幾;安經(jīng)讓禮席,正業(yè)理儒衣。似得游焉趣,能同舍講歸;石渠人少歇,華陰市暫稀。秋云低晚氣,短景側(cè)余暉;螢排亂草出,雁舍斷蘆飛。別有平陵逕,蕭條客鬢衰;實欣懷謏問,逢君理入微。
  §碑

  【梁元帝《皇太子講學(xué)碑》】皇太子洊雷種德,重離作兩,業(yè)冠孟侯,道高上嗣。宮墻累仞,高山仰止。承華之闈,更似通德之門;博望之圜,反類華陰之市。家丞庶子。并入四科,洗馬后車,俱通六學(xué)。轉(zhuǎn)金輅而下辟雍,晬玉容而經(jīng)槐市。詳其縣鏡高堂,衢樽待酌,瞻后忽前,博文約禮。將使東極長男之宮,不獨銘于銀榜。南皮太子之序,豈徒擅于金碑。

  【陳江總《皇太子太學(xué)講碑》】我大陳之御天下也,若水渙其長瀾,瑤星躔其永厲。重華誕睿,興于大麓之野;敬仲繼業(yè),盛矣鳴鳳之占。兼以洪才海富,逸思泉瀉,含毫落紙。動八闋之歌謠,只句片言,諧五聲之節(jié)奏。云飛風(fēng)起,追壓漢帝之辭;高觀華池,遠跨魏皇之什。爰復(fù)建藏書之冊,開獻納之路。帷帳業(yè)殘,家壁遺逸,紫臺秘典,綠帙奇文,羽陵蠹書,嵩山落簡。外史所掌,廣內(nèi)所司,靡不飾以鉛槧,雕以緗素。此文教之修也。
  ○文章第五
  §敘事

  文章者,孔子曰:煥乎其有文章。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見《論語》)。蓋詩言志,歌永言。(見《尚書》)不歌而誦謂之賦。古者登高能賦,山川能祭,師旅能誓,喪紀能誄,作器能銘,則可以為大夫矣。三代之后,篇什稍多,又訓(xùn)誥宣于邦國,移檄陳于師旅,箋奏以申情理,箴誡用弼違邪,贊頌美于形容,碑銘彰勛德,謚冊褒其言行,哀吊悼其淪亡,章表通于下情,箋疏陳于宗敬,論議平其理,駮難考其差,此其略也。
  §事對
  【主氣 本形】魏文帝《典論》曰: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摯虞《文章流別論》曰:今賦以事形為本,以義正為助也。
  【粲匹
華文】
魏文帝《典論》曰:王粲長于辭賦,徐干時有逸氣,然粲匹也。王隱《晉書》曰:阮籍見張華《鷦鷯賦》,以為王佐之才。成公綏亦推華文義勝也。
  【潤色
詆訶】
《論語》曰:為命,裨諶草創(chuàng)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chǎn)潤色之。曹植《與楊修書》曰:劉季緒才不能逮于作者,而詆訶文章,掎摭利病。
  【辭條
言葉】
陸士衡《文賦》曰:普詞條與文律,良予膺之所服。王充《論衡》曰:學(xué)問習(xí)熟,則能推類興文。文由外而滋,未必實才與文相副也。且淺意于華葉之言,無根莇之深,不見大體也。
  【笙簧 鼓吹】《抱樸子》曰:五典為笙簧,三墳為金玉,劉義慶《世說》曰:孫興公“三都”、“二京”,五經(jīng)之鼓吹。
  【雕龍
畫虎】
《史記》曰:雕龍奭,談天衍,鄒衍之文,飾之若龍文,故號雕龍。曹植《與楊修書》曰:孔璋之才,不閑詞賦,而多自謂能與司馬長卿同風(fēng),譬畫虎不成反為狗也。
  【游魚出淵
飛兔越山】
陸士衡《文賦》曰:于是沉詞怫悅,若游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陳琳《答東阿王箋》曰:清詞妙句,炎絕煥景,譬猶飛兔流星,超山越海,龍驥所不追,況駑馬可得齊足哉。
  【比四科
若五色】
魏文帝《典論》曰: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陸士衡《文賦》曰:其為物也多姿,其為體也屢遷,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研;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宜。
  【體弱
辭壯】
魏文帝《與吳質(zhì)書》曰:仲宜獨自善于詞賦,惜其體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無以遠過。傅玄《敘連珠》曰:班固喻美詞壯,文章弘麗,最得其體也。
  【雕玉
鏤冰】
《揚子法言》曰:或曰良玉不雕,美言不文,何謂也?曰:玉不雕,璠玙不作器;言不文,典謨不作經(jīng)?;笇挕尔}鐵論》曰:內(nèi)無其質(zhì)而外學(xué)其文,若畫脂鏤冰,費日損功。
  【丹青
綃谷】
《揚子法言》曰:或問屈原智乎?曰:如玉如瑩,爰變丹青。李軌注曰:夫智者達天命,如玉如瑩,磨而不磷。今屈原放逐,感激爰變,雖有文采,丹青之論耳。李充《翰林論》曰:潘安仁之為文也,猶翔禽之羽毛,衣被之綃谷。
  【彰漢
述殷】
揚雄《劇秦美新論》曰:昔司馬相如作《封禪》一篇,以彰漢氏之休。程曉《與傅玄書》曰:文公詠周,孔父述殷,聲揚千載,業(yè)傳后嗣。
  【握蛇珠
騁驥足】
曹植《與楊修書》曰:當(dāng)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魏文帝《典論》曰:斯七子者,于學(xué)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自騁騤驥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
  【長卿溫麗
公干妙絕】
《西京雜記》曰:枚皋文章敏疾,長卿制作淹遲,皆盡一時之美譽;而長卿首尾溫麗。魏文帝《與吳質(zhì)書》曰:公干有逸氣,但未遒耳。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
  【王賦阮章
孔書陸議】
魏文帝《典論》曰:王粲長于辭賦,陳琳、阮瑀之章、表、書、記,今之俊也。李充《翰林論》曰:或問曰:“如何斯可謂之文?”答曰:“孔文舉之書,陸士衡之議,斯可謂成文矣?!?br />   §賦

  【晉陸士衡《文賦》】余每觀才士之作,竊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言遣詞,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利害所由;佇中區(qū)以玄覽,頤情志于典墳。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心凜凜以懷霜,志眇眇而臨云;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筆,聊宜之乎斯文。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鶩八極,心游萬刃。其致也,情噇嚨而彌鮮,物昭晢而互進;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收百世之缺文,采千載之遺韻;謝朝華于已披,啟夕秀于未振。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然后選義按部,考辭就班;抱景者咸仰,懷響者必彈?;蛞蚣家哉袢~,或沿波以討源;或本隱以之顯,或求易而得難,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或妥帖而易施,或?qū)}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籠天地于形內(nèi),挫萬物于筆端。伊茲事之可樂,固圣賢之所欽。課虛無以責(zé)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綿邈于尺素,吐滂沛于寸心。言恢之而彌廣,思案之而愈深;播芳蕤之馥馥,發(fā)青條之森森。粲風(fēng)飛而飆豎,郁云起乎翰林。故夫夸目者上奢,愜心者貴當(dāng),言窮者無隘,論達者唯曠。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zhì),誄纏綿而凄愴。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yōu)游以彬郁,論精微而朗暢。奏平澈以閑雅,說煒曄而譎誑;雖區(qū)分之在茲,亦禁邪而制放。要詞達而理舉,故無取乎冗長。
  §詩

  【陳江總《賦得一日成三賦應(yīng)令詩》】副君睿賞遒,清夜北園游;下筆成三賦,傳觴對九秋。飛文綺谷采,落紙波濤流;樹密寒蟬響,檐暗雀聲愁。綠溆明曾殿,青山照近樓;此時盛禮物,顧省良若抽。
  §書

  【梁簡文帝《答張纘謝示集書》】卿少好文章,于今廿五年矣,竊嘗論文。日月三辰,火龍黼黻,尚且著于玄象,彰乎人事,而況文辭可止,謳歌可輟乎?不為壯夫?揚雄實小言破道,非謂君子;曹植亦小辯破言,論之科刑,罪在不赦。至如春庭落景,轉(zhuǎn)蕙承風(fēng),秋雨朝晴,檐梧初下,浮云生野,明月入樓。時命親賓,乍動嚴駕,<王車>璼屢酌,鸚鵡驟傾。伊昔三邊,久留四載,胡霧連天,征旗拂日。時聞塢笛,遙聽塞笳,或鄉(xiāng)思凄然,或雄心憤薄。是以沉吟短翰,補綴庸音,寓目寫心,因事而作。
  【梁沈約《與范述曾論竟陵王賦書》】夫渺泛滄流,則不識涯涘;雜陳鐘石,則莫辨宮商。雖復(fù)吟誦回環(huán),編離字滅,終無以仰酬睿旨,微表寸長。
  §詩序

  【梁江淹《雜體詩序》】夫楚謠漢風(fēng),既非一骨;魏制晉造,固亦二體。譬藍朱成采,雜錯之變無端;宮角為音,靡曼之態(tài)匪極。故蛾眉詎貌,而俱動于魂;芳草寧共氣,而皆悅于魄,不其然與。至于世之諸賢,各滯所迷,莫不論甘則忌辛,好丹則非素,豈所謂通方廣照,恕遠兼愛者哉。然五言之興,諒非變古,但關(guān)西鄴下,既以罕同;河外江南,頗為異法。故玄黃經(jīng)緯之辨,金璧浮沉之殊,仆以為亦各具美兼善而已。
  §集序

  【周庚信《趙國公集序》】竊聞平陽擊石,山谷因這調(diào);大夏吹筠,風(fēng)云為之動。與夫含吐性靈,抑揚詞氣,曲變陽春,光回白日,豈得同年而語哉。柱國趙國公,發(fā)言為論,下筆成章,逸態(tài)橫生,新情掞起,風(fēng)雨爭飛,魚龍各變。方之珪璧,涂山之會萬重;譬以云霞,赤城之巖千丈;文參厲象,即入天官之書;韻涉絲桐,咸歸總章之觀。論其壯也,則鵬起半天;語其細也,則鷦巢蟻睫。豈直熊羆朝上,層城抱日月之輝;光焰宵飛,南斗觸蛟龍之氣。昔者屈平宋玉,始于哀怨之深;蘇武李陵,生于別離之代。自魏建安之末,晉太康以來,雕蟲篆刻,其體三變,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抱荊山之玉矣。公斟酌雅頌,諧和律呂,若使言乖節(jié)目,則曲臺下顧;聲止操縵,則成均無取。遂得棟梁文囿,冠冕詞林,大雅扶輪,小山承蓋。
  ○筆第六
  §敘事

  《釋名》曰:筆,述也,謂述事而言之也。按《博物志》:蒙恬造筆。又按《尚書·中侯》:玄龜負圖出,周公援筆以時文寫之?!肚Y》云:史載筆,士載言,此則秦之前已有筆矣。蓋諸國或未之名,而秦獨得其名,恬更為之損益耳。故《說文》曰: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拂,秦謂之筆,是也。《西京雜記》云:漢制,天子筆,以錯寶為跗,毛皆以秋兔之毫。官師路扈為之,又以雜寶為匣,廁以玉璧翠羽,皆直百金?!稘h書》云:尚書令仆丞相郎,月給大管筆一雙。傅玄云:漢末一筆之柙,雕以黃金,飾以和璧,綴以隋珠,文以翡翠。其筆非文犀之楨,必象齒之管,豐狐之柱,秋兔之翰矣,則其事矣。
  §事對
  【文犀 翠羽】《傅子》曰:漢末筆,非文犀之楨,必象齒之管?!段骶╇s記》曰:漢制,天子筆,以雜寶為匣,廁以玉璧翠羽,皆直百金。
  【吳律
趙毫】
許慎《說文》曰:筆所以書也,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拂,秦謂之筆。王羲之《筆經(jīng)》曰:漢時諸郡獻兔毫,出鴻都,惟有趙國毫中用。時人咸言,兔毫無優(yōu)劣,管手有巧拙。
  【寫圖
書牘】
《尚書·中侯》曰:玄龜負圖出,周公援筆以時文寫之。謝承《后漢書》曰:第五永為督軍御史督使幽州,蔡邕等天下名才士人皆會。祖餞于平樂館,高彪送永在坐,因援筆書牘。
  【當(dāng)面 銘心】蔡邕書曰:侍中執(zhí)事,相見無期;惟是筆疏,可以當(dāng)面。傅玄《筆銘》曰:韡韡彤管,冉冉輕翰;正色玄墨,銘心寫言。
  【寶跗 金匣】《西京雜記》曰:漢制,天子筆,以錯寶為跗,毛皆以秋兔之毫?!陡底印吩疲簼h末一筆之匣,雕以黃金,飾以和璧。
  【加點
益字】
吳祚《國統(tǒng)》曰:吳主孫權(quán),嘗夢北面頓首于天帝,忽見一人以筆點其額。舉以問征士熊循,循曰:“吉祥矣!大王必為主。王者人之首,額者王之上。王上加點,主字之象也。”《吳志》曰:諸葛恪父瑾,長面似驢。孫權(quán)大會,使人牽一驢入,長于其面,題曰諸葛子瑜。恪跪曰:“乞請筆益兩字。”因聽與筆。恪續(xù)其下曰“之驢”,舉坐歡笑。
  【纏枲
鏤管】
傅玄《筆賦》曰:于是班匠竭巧,名工逞術(shù),纏以素枲,納以玄漆。王羲之《筆經(jīng)》曰:有人以綠沉漆竹管及鏤管見遺,錄之多年,斯亦可愛玩。詎必金寶雕琢,然后為寶也。
  【象管
寶匣】
王羲之《筆經(jīng)》曰:昔人或以琉璃象牙為筆管,麗飾則有之。然筆須輕便,重則躓矣?!段骶╇s記》曰:漢制,天子筆,以錯寶為跗,毛皆以秋兔之毫。官師路扈為之,以雜寶為匣,廁以玉璧。
  【班投
顏炙】
《東觀漢記》曰:班超家貧,投筆嘆曰:“大丈夫當(dāng)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封侯,安能久事筆硯乎?”魚豢《魏略》曰:顏斐為河?xùn)|太守,課人輸租車,便致薪兩束,為寒冰,炙筆硯。
  【制彤管
綴翠匣】
傅玄《鷹兔賦》曰:兔謂鷹曰:“汝害于物,有益于世。華髦被札,彤管以制?!薄陡底印吩唬簼h末一筆之匣。綴以隋珠,文以翡翠。
  【立憲成功
雕金飾璧】
蔡邕《筆賦》曰:昔蒼頡創(chuàng)業(yè),翰墨作用,書契興焉。夫制作上圣,立憲者莫先乎筆。詳原其所由,究察其成功,鑠乎煥乎,弗可尚矣。《傅子》曰:漢末一筆之匣,雕以黃金,飾以和璧。
  §賦

  【后漢蔡邕《筆賦》】惟其翰之所生,于季冬之狡兔,性精亟以慻悍,體遄迅以騁步。削文竹以為管,加漆絲之纏束,形調(diào)摶以直端,染玄墨以定色。畫乾坤之陰陽,贊宓皇之洪勛;盡五帝之體德,揚蕩蕩之典文。紀三王之功伐兮,表八百之肆覲;傳六經(jīng)而綴百氏兮,建皇極而序彝倫;綜人事于晻昧兮,贊幽冥于明神。象類多喻,靡施不協(xié)。上剛下柔,乾坤位也;新故代謝,四時次也;圓和正直。規(guī)矩極也;玄首黃管,天地色也。

  【晉傅玄《筆賦》】簡修毫之奇兔,撰珍皮之上翰;濯之以清水,芬之以幽蘭。嘉竹翠色,彤管含丹。于是班匠竭巧,良工逞術(shù);纏以素枲,納以玄漆;豐約得中,不文不質(zhì)。爾乃染芳松之淳煙兮,寫文象于紈素;動應(yīng)手而從心,煥光流而星布。
  §詩
  【梁簡文帝《詠筆格詩》】英華表玉笈,佳麗稱珠網(wǎng);無如茲制奇,雕飾雜眾象。仰出寫含花,橫抽學(xué)仙掌;幸因提拾用,遂廁璇臺賞。
  【梁徐摛《詠筆詩》】本自靈山出,名因瑞草傳;纖端奉積潤,弱質(zhì)散芳煙。直寫飛蓬牒,橫承落絮篇;一逢掌握重,寧憶仲升捐。
  §贊
  【晉郭璞《筆贊》】上古結(jié)繩,易以書契;經(jīng)緯天地,錯綜群藝,日用不知,功蓋萬世。
  §銘
  【后漢李尤《筆銘》】筆之強志,庶事分別。七術(shù)雖眾,猶可解說;口無擇言,駟不及舌;筆之過誤,愆尤不滅。
  【晉王隱《筆銘》】豈其作筆,必兔之毫;調(diào)利難禿,亦有鹿毛。
  §啟

  【梁庚肩吾《謝赍銅硯筆格啟》】煙磨青石,已踐孔氏之壇;管插銅龍,還笑王生之璧。西域胡人,臥織成之金??;游仙童子,隱芙蓉之行障。莫不并出梁園,來頒狹室。
  ○紙第七
  §敘事

  《釋名》曰:紙,砥也,謂平滑如砥石也。古者以縑帛,依書長短,隨事截之,名曰幡紙,故其字從絲。貧者無之,或用蒲寫書,則路溫舒截蒲是也。至后漢和帝元興中,常侍蔡倫,剉故布搗抄作紙,又其字從巾?!稏|觀漢記》云:黃門蔡倫典作尚方作紙,所謂蔡侯紙是也。又魏人河間張揖《上古今字詁》,其《巾部》云:紙今紙,則其字從巾之謂也。(見《漢記》及王隱《晉書》)。一云,倫搗故魚網(wǎng)作紙,名網(wǎng)紙;后人以生布作紙,絲綖如麻,名麻紙;以樹皮作紙,名谷紙。(見《董巴記》及《博物志》)
  §事對
  【如石 方絮】《釋名》曰:紙,砥也,平滑如砥石也。服虔《通俗文》曰:方絮白紙。
  【裹柱
補総】
王羲之《筆經(jīng)》曰:探竟以麻紙裹柱根,次取上毫薄薄布,令柱不見,然后安之。謝承《后漢書》曰:羊續(xù),字叔祖,為南陽太守。以清率下,唯臥一副布総。敗,胡紙補之。
  【當(dāng)策
代簡】
傅咸《紙賦》曰:既作契以代繩兮,又造紙以當(dāng)策;猶純儉之從宜,亦唯變而是適。攬之則舒,舍之則卷?;感秱问隆吩唬汗艧o紙,故用簡,非主于敬也。今諸用簡者,皆以黃紙代之。
  【黃書
白疏】
王隱《晉書》曰:劉卞為四品吏,訪問推一鹿車黃紙,令卞寫書。卞語訪問:“劉卞非為人寫黃紙也?!痹L問案卞罪下品二等,補尚書令史。崔鴻《前燕錄》曰:慕容雋三年,廣義將軍岷山公黃紙上表。雋曰:“吾名號未異于前,何宜便爾?自今但可白紙稱疏?!?br />   【搗網(wǎng)
持花】
張華《博物志》曰:漢桓帝時,桂楊人蔡倫,始搗故魚網(wǎng)造紙。孫放《西寺銘》曰:長沙西寺,層構(gòu)傾頹,謀欲建立。其日有帝子持紙花插地,故寺東西相去十余丈。于是建剎,正當(dāng)花處。
  【殘行
分句】
干寶表曰:臣前聊欲撰記古今怪異非常之事,會聚散逸,使同一貫。博訪知之者,片紙殘行,事事各異。張翰《詩序》曰:永康之末,疾苦痿瘵,故人頗侯之。常以閑靜為著詩一首,分句改紙,各有別讀。
  【尚方 秘府】《東觀漢記》曰:《蔡倫傳》云:倫典作尚方作紙。虞預(yù)表曰:秘府有布紙三萬余枚。
  【縹紅 青赤】《東宮舊事》曰:皇太子初拜,給縹紅紙各一百枚。桓玄《偽事》曰:詔命平準作青赤縹綠桃花紙,使極精,令速作之。
  【藤角 桃花】范甯教曰:土紙不可以作文書,皆令用藤角紙?;感秱问隆吩唬涸t命平準作青赤縹綠桃花紙,使極精,令速作之。
  【別駕函
右軍庫】
魏武令曰:自今諸掾?qū)偈讨袆e駕,常以月朔各進得失,紙書函封。主者朝常給紙函各一。裴啟《論林》曰:王右軍為會稽令,謝公就乞箋紙。庫中唯有九萬枚,悉與之?;感湓疲阂萆俨还?jié)。
  【蔡倫遺業(yè)
唐季殘箋】
盛弘之《荊州記》曰:棗陽縣百許步蔡倫宅,其中具存,其傍有池,即名“蔡子池”。倫,漢順帝時人,始以魚網(wǎng)造紙??h人今猶多能作紙,蓋倫之遺業(yè)也?!断荣t行狀》曰:延篤從唐溪季受《左傳》,欲寫本無紙。季以殘箋紙與之。篤以箋記紙不可寫,乃借本誦之。
  §賦

  【晉傅咸《紙賦》】蓋世有質(zhì)文,則理有損益,故禮隨時變,而器與事易。既作契以代結(jié)繩兮,又造紙以當(dāng)策。夫其為物,缺美可珍;廉方有則,體潔性真。含章蘊藻,實好斯文,取彼之淑,以為已新。攬之則舒,舍之則卷;可屈可伸,能幽能顯。
  §詩
  【梁江洪《為傅建康詠紅箋詩》】雜彩何足奇,唯紅偏可作;灼爍類蕖開,輕明似霞破。鏤質(zhì)卷芳脂,裁花承百和;不遇精華人,豈入風(fēng)流座。
  【后梁宣帝《詠紙詩》】皎白猶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記事,寧同魚網(wǎng)時。
  【隋薛道衡《詠苔紙詩》】昔時應(yīng)春色,引淥泛清流;今來承玉管,布字改銀鉤。
  §表
  【晉虞預(yù)《請秘府紙表》】秘府中有布紙三萬余枚,不任寫御書,而無所給。愚欲請四百枚,付著作吏,書寫《起居注》。
  §啟

  【梁劉孝威《謝赍官紙啟》】臣與謝嘏,俱慚基圣;臣之沖梯,實愧魯般之巧。嘏之城壘,時無禽子之守;攻弱侮亡,其勞甚薄。策勛行賞,為渥過深,雖復(fù)鄴殿鳳銜。漢朝魚網(wǎng),平準桃花,中宮谷樹,固以慚茲靡滑,謝此鮮光。
  ○硯第八
  §敘事

  《釋名》曰:硯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從征記》曰:魯國孔子廟中,有石硯一枚,蓋夫子平生時物?!稘h書》云:宣帝微時,少與張彭祖同硯席書?!逗鬂h書》云:王充于室內(nèi)門戶墻柱,各置筆硯,著《論衡》八十五篇。魏武《上雜物疏》云:御物有純銀參帶圓硯,大小各一枚。《晉書》云:武帝與劉弘同年,少同硯書?!稏|宮故事》云:晉皇太子初拜,有漆硯一枚,牙子百副,紀有漆書硯一,則其事也。
  §事對
  【晉銀
孔石】
蕭方等《三十國春秋》曰:永嘉六年,劉聰引上入宴。上謂曰:“卿為豫章王時,朕與王武子相造,卿贈朕以柘弓銀硯,卿憶否?”聰曰:“安敢忘之?且恨爾日不得早識龍顏?!蔽榫冎稄恼饔洝吩唬悍蜃哟睬坝惺幰幻?。作甚古樸,蓋夫子平生時物。
  【溪源 石穴】《永嘉郡記》曰:硯溪一源,中多石硯。劉澄之《宋永初山川今古記》曰:興平石穴,深二百許丈,石青色,堪為硯。
  【銀帶
金池】
魏武《上雜物疏》曰:御物三十種,有純銀參帶硯一枚,純銀參帶圓硯,大小各一枚。傅玄《硯賦》曰:即方圓以定形,鍛金鐵以為池;木貴其能軟,石美其潤堅;加采漆之膠固,舍沖之德清玄。
  【御筵
置柱】
繁欽《硯頌》曰:鉤三趾于夏鼎,象辰宿之相扶;供無窮之秘用,御幾筵之優(yōu)游。謝承《后漢書》曰:王充于室內(nèi)門戶墻柱,各置筆硯而作《論衡》。
  【方員 班散】繁欽《硯贊》曰:或薄或厚,乃員乃方;班采散色,漚染毫芒;點黛文字,耀明典章。
  【生翰墨
含清玄】
繁欽《硯贊》曰:顧尋斯硯,乃生翰墨。自昔頡皇,傳之罔極。傅玄《硯賦》曰:木貴其能軟,石美其潤堅;加采漆之膠固,含沖德之清玄。
  【奪刺史
借府君】
謝承《后漢書》曰:楊班為荊州刺史,趙凱橫奏檻車征,奪其筆硯?!秳⒌朗總鳌吩唬簞⒏?,字君安,能召鬼。張府君語曰:“聞君能使人見鬼,可使形見,不者加戮?!备唬骸敖韪肮P硯?!币驎嘁钥蹘?。須臾,五百鬼縛府君死父母至。
  【篇籍永垂 讒邪無污】李尤《硯銘》曰:書契既造,硯墨乃陳;篇籍永垂,紀志功勛。太公《金匱硯之書》曰: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讒言,元得污白。
  【魏后數(shù)用
晉帝少同】
王沉《魏書》曰:甄后九歲喜書,數(shù)用諸兄弟筆硯,謂曰:“汝當(dāng)習(xí)女工而學(xué)書,當(dāng)作女博士耶!”后曰:“古賢女皆覽前代成敗,以為已戒。不知書,何因見之?”梁元帝《忠臣傳》曰:劉弘,沛國人也。弘寓居洛陽,與晉武帝同年,少同硯書。
  §賦

  【晉傅玄《硯賦》】采陰山之潛樸,簡眾材之攸宜;即方圓以定形,鍛金鐵而為池;設(shè)上下之剖判,配法象乎二儀。木貴其能欽,石美其潤堅;加采漆之膠固,含沖德之清玄。
  §詩
  【楊師道《詠硯詩》】圓池類璧水,輕翰染煙華;將軍欲定遠,見棄不應(yīng)賒。
  §頌

  【魏繁欽《硯頌》】有般倕之妙匠兮,睨詭異于遐都;稽山川之神瑞兮,識玕璇之內(nèi)敷。遂縈繩于規(guī)矩兮,假卞氏之遺模;擬渾靈之肇制兮,效羲和之毀隅。鉤三趾于夏鼎兮,象辰宿之相扶;供無窮之秘用兮,御幾筵而優(yōu)游。
  §贊
  【魏繁欽《硯贊》】方如地象,圓似天常;班彩散色,漚染毫芒。點黛文字,曜明典章;施而不德,吐惠無疆;浸漬甘液,吸受流光。
  §銘

  【魏王粲《硯銘》】爰初書契,以代結(jié)繩;人察官理,庶績誕興。在代季末,華藻流淫;文不為行,書不盡心。淳樸澆散,俗以崩沉;墨運翰染,榮辱是若。念茲在茲,惟正是宅。
  ○墨第九
  §敘事

  《釋名》曰:墨,晦也,言似物晦黑也?!独m(xù)漢書》云:守宮令主御筆墨?!稘h書》云:尚書令仆丞郎,月賜渝糜大墨一枚,小墨一枚?!段汗賰x》云:尚書郎総,試諸郎故孝廉能文案者。先試一日,宿召會都坐,給筆墨以奏?!稏|宮故事》云:皇太子初拜,給香墨四丸,則其事也。
  §事對
  【噴紙
點繒】
葛洪《神仙傳》曰:班孟不知何許人也,嚼墨一噴,皆成字,竟紙各有意義。王充《論衡》曰:論者既不知累害所從生,又不知被累害者行賢潔也。以涂摶泥,以墨點繒,孰有知之。清受塵,白取垢;青蠅之污,常在絹素。
  【二螺
九子】
陸云《與兄書》曰:一日上三臺,曹公藏石墨數(shù)十萬斤,云燒此消復(fù)可用。然不,兄頗見之不,今送二螺。鄭氏《婚禮謁文贊》曰:九子之墨,藏于松煙;本性長生,子孫圖邊。
  【吐魚
畫掌】
葛洪《神仙傳》曰:葛玄見賣大魚,謂曰:“暫煩此魚往河伯處。”魚主曰:“魚已死?!毙唬骸盁o苦?!蹦说垉?nèi)口中,投水。有頃魚化,騰躍上岸,吐墨書,青色如木葉而去。王子年《拾遺記》曰:張儀、蘇秦二人同志,遞剪發(fā)以相活,或傭力寫書。行遇圣人之文,無題記,則以墨畫于掌內(nèi)及股里;夜還,更折竹寫之。
  【惠葛龔
投庚亮】
葛龔《與梁相書》曰:復(fù)惠善墨,下士所無。摧骸骨,碎肝膽,不足明報。蕭方等《三十國春秋》曰:王隱始成《晉書》,合八十八卷。家貧無紙,未成其志。遂南游,投陶侃于荊州;又江州投庚亮,乃獲其紙墨,始書就焉。
  【伐薪買
禱石祠】
何法盛《中興書》曰:葛洪好學(xué),常伐薪賣買紙墨。干寶《搜神記》曰:益州之西有祠,自稱黃石公。初禱者持一百紙,一雙筆,一丸墨。先聞石室中有聲,便言吉兇,遂不見形。
  【天雨 松煙】《災(zāi)祥集》曰: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